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0901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7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docx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

2010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超强精品教案――分配

【单元特征】本单元包括第五课和第六课。

第五课在高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作为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调控的两大利器,我们要重点关注。

关于分配,我们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来入手。

同时要特别注意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既要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又能有效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最后一个重点是财政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有关民生方面的支出。

2009年上半年,在财政收入同比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对有关民生方面的投资反而是同比有很大幅度增长。

这说明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税收也是个很重要的知识点,2009年全国卷Ⅰ高考题就对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进行了考查,同时各地试题对于税收的种类和作用都有涉及。

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六课的主要内容是央行的作用、电子货币、股票和债券的区别等知识点。

我们要注意将本课知识同第五课、第二课联系起来,因为这些知识有着很强的内在逻辑性,而贯穿这些知识之间的线索就是宏观调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也在不断转变,在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中,金融和债券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我们一定要对这些知识高度关注。

 

【知识网络】

企业和产业

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值

经济意义扩大再生产

按最终积累(长远利益)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关系、

分用途消费(眼前利益)社会物资储备如何正确处理

配分类、影响因素

国的国家收入含义财政收入

民分按财实现预内容关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收类主政途径财政支出:

用途、地位

入体作用算构成

企业收入结果:

决算

个人收入:

分配基本原则

增加的途径

 

财政最稳定可靠税基本特征

最主要形式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

通通我国税收的性质、作用

收增强纳税人义务意识(依法纳税是基本义务的原因)

的意识权利意识

过过主要税种(纳税人、征税对象)

分类:

中央、商业、政策性银行

性质、职能狭义(即存款储蓄):

形式、原则、作用

吸收存款存款存款储蓄

银基储蓄广购买债券:

种类、特点投资原则

金融本义商业保险:

类型、作用

机构行业手持现金

(监管体系)务发放贷款

办理结算:

支票、汇票、信用卡等信用工具

作用:

“蓄水池、寒暑表、调节器”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含义、原因、如何建设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考点扫描】

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要把促进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即必须承认差别,使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此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兼顾公平则强调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通过税收、财政和社会保障等措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知识运用: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要防止两极分化。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安定和谐。

2.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原理内容:

积累与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从长远来看,积累增加,有利于生产扩大,从而增加消费,反之变然。

知识运用: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3.国家财政政策

原理内容: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知识运用:

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财政的作用

原理内容:

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③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④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知识运用:

国家财政直接支持农业的发展,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资。

投资兴建青藏铁路等。

5.我国税收的特征

原理内容: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大特征。

知识运用:

国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6.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原理内容:

性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作用:

①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③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知识运用:

国家降低进出口关税。

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及征收办法。

【知识梳理】

1.国民收入的分配

(1)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称之为社会总产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

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2)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国民收入分配的状况,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3)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2.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

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就是财政收支平衡。

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就是财政赤字。

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可以促进经济的发菜;可以有力地创进科学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财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3.税收及其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4.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1)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2)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纳税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在我国,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都属于主要的税种。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在我国,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纳税人”的意识。

【要点透析】

要点一:

国民收入中按用途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

国民收入

积累

扩大再生产

建工厂、修铁路、开垦土地、兴修水利等

扩大再生产是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积累的主要内容。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修建学校、医院、体育馆等

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必需的。

社会物资储备

为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所需要的物资储备

是防止社会生产过程中断的重要保证。

消费

个人消费

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

有利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水平。

公共消费

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环境保护、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支出等。

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注意:

在公共消费领域中,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仍属于积累部分,这些基本建设以外的物质消耗,才属于公共消费。

如:

建一所学校属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是积累的内容。

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物质消耗,属于公共消费。

要点二:

全面理解“纳税人”。

1.纳税人的含义: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单位和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单位和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2)纳税人与负税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负税人指税款的实际承担者或负担税款的经济主体;纳税人只是负担税款的法律主体。

(3)纳税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个人即自然人,单位即法人。

2.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比如你到商场买了一个杯子,你是纳税人,你用买来的杯子喝水,你又成为一个纳税人,因此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实际上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纳税发生关系。

纳税人是一个综合概念,而在实际生活中,纳税人都是具体的,同一定的税种相联系。

所以要了解纳税人的情况,必须了解各个税种。

【真题再现】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给予补贴。

家电下乡受到农民的欢迎。

回答问题。

例1(09全国卷Ⅱ26)“家电下乡”活动的推出有利于:

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②调动国内的消费需求

③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④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④D.①③

【命题立意】考查财政的作用、消费的反作用和扩大内需的举措。

【标准解析】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补贴”可以看出财政的作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同时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故③要选,这也是裤兜啊内需的举措故②

【答案】B

例2(09广东文基3)2009年我国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国财政赤字预计达9500亿元。

这表明本年度我国

A.国债支出大于国债收入B.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C.税收支出大于税收收入D.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命题立意】财政赤字的含义。

【标准解析】本题以2009年我国财政赤字为背景,考查考生对财政赤字含义的理解,属于简单题。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考生只要抓住题干中“财政赤字预计达9500亿元”即可选出答案D。

【答案】D

例3(09辽宁、宁夏文综政治15)2009年1至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7%。

在此情况下,政府若要刺激经济增长,可采取的财政政策有

①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②加大国企上缴财政的利润比例

③扩大国债发行规模④扩大财政收支盈余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

【标准解析】由题目中所给的限定所知,我们的财政政策的目的是要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发展。

所以要扩大财政支出,扩大发行国债,②④的说法是从紧财政政策的内容,正好和题意相反,我们不选。

【答案】A

例4(09全国卷Ⅰ25)某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小明和爸爸去该餐馆吃饭共消费200元,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获得一瓶价值4元的饮料,小明和爸爸表示接受,上述做法

①使餐馆少缴纳6元税款②使餐馆多获得6元收益

③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④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命题立意】税率的计算和对依法纳税的认识

【标准解析】首先,题目中的现象是我们常见的,也是需要我们谴责的,我们知道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我们只有依法纳税,社会主义国家各种职能的实现才有物质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受到保障,假如题目中餐馆食物卫生有问题,小明和爸爸都因此住院,发生医疗费用的纠纷,而作为消费者的小明和爸爸没有发票,怎么证明自己是在这家餐馆用餐的?

所以国家有关部门也无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样的后果对消费者是极其不利的。

我们再来探讨这种现象为什么屡禁不止时有发生的原因,是因为经营者一般会对消费者不要发票给予适当的小恩小惠,达成妥协后,从而不纳税,来获得更多的非法收益,但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①,要注意,餐馆是少缴纳200×5%=10元的税款,而不是6元,这6元应该是它多获得的非法收益。

所以选B。

【答案】B

例5(09北京卷30)右表是一个建筑公司某年度的部分经营信息,其中“税金及附加”包含了该公司应缴纳的某种税,这种税的名称及计算正确的是

A.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

B增值税=1000万元×税率

C营业税=650万元×税率

D增值税=650万元×税率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营业税、增值税的计算。

【标准解析】我们首先要熟悉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含义。

营业税是以纳税人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根据含义,我们看图表中的营业额应该是工程收入1000万元。

所以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增值税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它的一般计税方法是:

本企业商品销售额乘以税率,减去上一经营环节已纳税金。

所以增值税=1000万元×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

所以我们看四个选项应该选A

【答案】A

例6(09全国卷Ⅰ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1.57亩。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显著成果。

材料二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

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来得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

(6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作用。

【标准解析】

(1)设问的限定很大,基本上是经济手段都可以,然后要做的是推动抗旱工作,往年都考切入点小的试题,今年考了这种比较常规的试题,实际上这种发散性思维的试题考生最容易得分的。

采用撒网捕鱼的方式虽然很笨,但对付这种题型很有效。

从财政、科技、价格杠杆等等方面展开。

【答案】

(1)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改革灌溉方式;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人们节约用水。

例7(09北京卷38)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甲组同学对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甲同学问:

“这张图是什么意思?

”乙同学说:

“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查过资料,图中社会建设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1)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

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

(11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社会支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标准解析】本题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给以后的命题指明了方向,因为今年是旧课程的最后一年,新课程大力提倡的探究意识被提前放到高考题中来考查,其实是有着很强烈的引导作用的。

(1)要回答两个方面,一个是图表反映了什么内容,另外最重要的是回答社会建设支出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

换个角度思考,也可以回答社会建设支出有那些意义。

需要我们具有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回答。

【答案】

(1)①社会建设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规模逐年增加;社会建设支出的增加快于经济建设支出的增加。

②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供就业服务能够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就业。

增加公共医疗支出,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有利于经济建设。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名师心得】

易错点一:

财政收入即积累,财政支出即消费。

名师点评:

此观点是错误的。

积累和消费是从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来划分的。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

因此,财政收入本身既谈不上是积累,也谈不上是消费。

财政支出按其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其中,既有属于积累的部分,如经济建设支出;也有属于消费的部分,如科教文卫事业支出等。

易错点二:

骗税就是偷税。

名师点评:

此观点是错误的。

二者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

(1)区别:

骗税集中表现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出口退税。

而偷税是设法隐瞒应税项目和应税收入的行为,达到应纳税而不纳税,或者应多纳税而少纳税的目的。

其实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是骗取税收优惠,而后者是设法隐瞒应税项目和应税收入。

(2)相同点:

二者都是以欺骗的方式进行的违反税法的行为,都直接造成税收的流失和破坏税收秩序,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是应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08全国Ⅱ文综25)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2008年3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1600元/月提高到2000元/月。

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一调整将

①增加财政开支②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③增加财政收入④促进公平分配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7全国Ⅰ文综26)2006年4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消费税税目调整细则》生效。

该《细则》规定,新增高档手表(指销售价格在10000元(含)以上)、木制一次性筷子税目,其税率分别为20%、5%;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

国家对消费品有选择征税的目的是

①抑制高速通货膨胀②合理调节消费行为③间接引导投资流向④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07上海A组3)2006年我国部分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增量高于应缴纳的税金、社会保障金的增量,因此该年度他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

A.增加B.减少C.不变D.变动不确定

4.(07上海B组3)一个中国公民在美国工作,他在美国的收入应该计入我国的

A.社会总产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总值D.净出口总值

5.(07上海7)2006年我国税收收入呈现新的特点,东部、中部、西部税收全面增长。

其根本原因是()

A.国家对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B.国家的宏观调控不断加强

C.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D.公民的纳税意识得到了增强

6.(07全国Ⅱ文综26)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过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的确定,税收可以()

①决定分配方式②消除地方保护③调节消费行为④优化投资结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07山东16)“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成本后的生产总值,它能够更好地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显示:

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即资源耗减)为5118亿元,占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即环境退化成本,是指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将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全部治理所需的支出)也将达GDP的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GDP的增长,不一定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

B.GDP的增长,一定意味着社会财富积累的增加

C.“绿色GDP”概念的运用,有利于政府部分转变观念和科学决策

D.“绿色GDP”概念的运用,有利于培育公众关心、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8.(07上海1)绿色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

在未来20年内,我国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GDP核算体系,这是为了

①增加经济总量,加快发展速度②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③扩大内需、刺激投资④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07上海2)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2006~2007年,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图中所示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属于

A.扩张的财政政策B.紧缩的货币政策

C.有效的行政干预D.适度的计划调控

10.(07宁夏14)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为16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5%;超过500元至2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2000元至5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5%。

小明的爸爸月工资为3500元,则每月应纳的个人收入所得税为()

A.165元B.190元

C.400元D..525元

二、非选择题

11.(06广东3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

注:

改革开放以前(1978年以前)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用GDP的增长率度量)为6.5%;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以后)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4%。

在这里,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大体反映了相应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或正常水平。

材料二1978—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基本情况

年均增长速度

标准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

19.8%

1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

13.4%

7.3%

注:

在这里,标准差反映了1978~2005年间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年均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标准差越大,表明1978~2005年间的增长速度围绕着年均增长速度而上下波动的幅度越大。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投资率(即投资占GDP的比率)平均为37.6%,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率一般不超过20%;1978—2005年间我国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5%。

(1)材料一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其有什么特征?

(2)从经济增长的波动和长期趋势两个方面看,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一具有什么联系?

(3)2005年,我国的投资率超过了44%,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很难继续提高的比率。

请问:

在投资率不可能再继续提高的情形下,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知识,具体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的意义,①③不符合题意,有利于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促进公平分配,②④正确。

2答案B

解析通过对特定消费品税率的调节,可以增加该部分消费品的生产成本,从而间接引导企业投资,③正确;消费品成本的上升会导致价格上涨,从而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②正确;①不符合题意,我国未出现高速通货膨胀;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收入分配,④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

3答案A

解析居民收入增量高于税金等增量,所以可支配收入应增加。

B、C、D项不符合题意,应选A。

4答案C

解析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故中国公民的收入应计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应选C。

A、B、D项排除。

5答案C

解析税收增长来源于经济发展,特别注意“根本原因”,应选C。

A、B、D项非根本原因。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