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1213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xx县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

二、承办单位:

项目共7条线路,分别由xx县的高坪镇、南江乡、草林乡、左安乡、大坑乡、黄坑乡政府承办。

三、建设性质:

29公里新建,38公里改建。

四、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总长67公里,按山岭重丘、四级碎石路面标准建设,路基宽4.5m,路面宽3.5m,总投资1192.5万元(详见下表)。

建设规模一览表

表1-1

序号

路线名称

建设地点

规模(km)

总投资

(万元)

备注

1

石鼓至山坳

南江乡

12

221.3

7公里新建5公里改建

2

水口至卷旋

高坪镇

12

190

改建

3

高坪至明坑

高坪镇

12

145.2

改建、分两期:

一期72.6万元、二期72.6万元

4

草林至拱前

草林乡

13

274.3

3公里改建10公里新建

5

樟木至曲溪

左安乡

3

40.7

改建

6

大坑至大州

大坑乡

6.7

156.5

新建

7

黄坑至金河

黄坑乡

8.3

164.5

5.3公里新建3公里改建

五、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1、xx省、xx市(2001-2010年)以工代赈建设规划

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

3、《xx市农村公路网规划》(2001-2020年)

4、交通部标准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5、交通部标准JTJ011-9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6、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1996年)

7、交通部发(1996)611号《公路工程估算指标》

8、xx县县志和2002年统计年鉴

9、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六、项目提出的过程、理由及意义

1、项目提出的过程

为了改善xx县贫困乡村公路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项目承办单位会同公路行政主管部门多次进行现场勘察,拟选高坪镇、南江乡、草林乡、左安乡、大坑乡、黄坑乡6个乡镇的7条路况差,但受益范围较广,能够带动该区域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进行建设。

并于2003年6月委托xx*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我中心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勘踏,在广泛收集各路线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交通运输状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情况等资料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经过初选、踏勘、微调等过程确定了线路走向。

通过调查、分析、论证,完成了本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交通量预测、线路条件、建设规模、工程方案、环保、实施进度及招投标、投资估算、社会效益评价等。

2、建设理由及意义

(1)是xx县公路网建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xx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境内国、省道路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县、乡村公路网建设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拟建7条线路有的靠近国、省道沿线,有的地处省境交界处,在xx县公路网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

随着项目区山地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生产的发展,交通量日渐增长,根据项目区历年乡镇机动车增长率、2002年交通量观察资料表明,现有路况汽车通行困难,不能适应交通量发展的需要,公路建设已势在必行。

公路修通后,从整体上提高了xx县公路网覆盖面,将对项目区乃至全县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项目的建设是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经济要发展,基础建设要先行,而道路交通又是基础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由于项目建设区内路况差,交通受阻,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进出难,流通不畅,造成项目区产业结构单一,良种良法推广难以实施,当地优质油茶栽培不易推广,使当地丰富的杂木竹和矿产资源没能开发成商品,群众生活比较贫困。

为促进项目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扶持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当地政府曾多次与交通部门协商拟改造这7条线路,终因当地财力有限而无果,现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对该路进行改造。

该项目的实施,对拉动当地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及良种良法推广,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扶持沿线群众脱贫致富是十分必要的。

(3)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

扶贫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通过扶贫开发将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

项目区有水口、卷旋、南洞、古洲、金河、桃洞、明坑等国、省级重点贫困村,由于交通不畅,当地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出行不便,减少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农产品输出困难,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交通条件差,恶化了投资环境,丰富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下,其中古洲、金河人均收入只有695元。

项目实施后,一方面从根本上解决沿线群众1.8万余人出行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沿线农产品难以外运的现状,并随着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致富信息与技术的引进,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发展后劲强大,为沿线农村扶贫工作创造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

所以,项目的实施是和沿线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一件实事,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

第二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地点

1、石鼓——山坳公路:

起点在南江乡石鼓村,终点在禾源乡山坳村,全长12km。

其中5km改建,7km新建。

2、水口——卷旋公路:

起点在高坪镇水口村,经过桃洞村、蓝村,终点在卷旋村,全长12km。

3、高坪——明坑公路:

起点在高坪镇,经过长垅村,终点在明坑村,全长12km。

分两期进行:

一期6km,起点在高坪镇,终点在明坑村仙坛口,二期6km,起点在仙坛口,终点在明坑村与赣州市交界处。

4、草林——拱前公路:

起点在草林乡久渡村,终点在拱前村,全长13km。

其中3km改建,10km新建。

5、樟木——曲溪公路:

起点在左安乡樟木村,终点在曲溪村,全长3km。

6、大坑——大州公路:

起点在大坑乡赤坑村,经过园洲村,终点在大州村,全长6.7km。

7、黄坑——金河公路:

起点在黄坑乡,经过龙口村、古洲村,终点在金河村,全长8.3km。

其中3km改建,5.3km新建。

二、主要建设目标

项目的实施,可实现如下目标:

1、改善沿线交通状况,提高路面等级,增大通行、运输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2、沿线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上级补助的以工代赈资金20%当年即可使群众受益,项目直接影响区内实现人均收入82元。

3、公路修通后,沿线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吸收外界致富信息,引进优质农产品改良品种及种(养)植技术,使得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产品发展后劲大,为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项目直接影响区内实现人均增收达68元/年。

4、提高xx县乡村公路网覆盖面积,提高xx县农村整体运输能力,为xx县“十五”期间实现农村“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奠定基础。

三、主要建设条件

1、区域优势:

拟建7条线路分别与xx县公路网部分省道和县乡公路平面交叉,线路沿线受益范围覆盖面广,受益人口达1.8万人,现有公路基本能够满足建设材料运输和人员出入的需要,所处位置在公路网中比较优越。

2、社会环境条件:

政府支持、群众拥护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征地、拆迁的各项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3、施工条件:

沿线水、电、通讯等均能满足施工需要。

4、工程地质条件:

路线区域内地层结构简单,主要以寒武系为主。

沿线地形以山岭重丘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山高坡陡,海拔较高,会给公路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

根据xx省地质局资料,项目区域内无构造运动或断裂。

因此,区域内地质构造是稳定的。

四、总投资及效益分析

项目总投资1192.5万元。

资金筹措方式为:

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补助56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32.5万元。

项目的实施对促进项目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以工代赈资金收入

(1)沿线群众投劳参以建设计39043个工日,获得收入68.72万元。

其中完成土方126240m3,石方88020m3。

(2)项目建设时砂、砂砾、片石等当地有的铺路材料可就地解决,为当地增加收入78.97万元(详见下表)。

名称

数量(m3)

单价(元)

金额(万元)

砂、砂砾

14520

25

36.3

碎(砾)石

7195

40

28.8

片石

2535

35

8.87

块石

1341

35

5

合计

以工代赈资金收入合计147.69万元,沿线受益人口1.8万人,人均收入82元。

2、直接效益

(1)水稻种植:

公路改造后,农产品外销量增加,群众生产积极性提高,引进推广优质杂交稻种1000亩,当年增收35万元。

(2)蔬菜、瓜果:

公路改造后,运输成本降低,当年增收15万元。

(3)油料生产:

公路改造后,油料生产得以在沿线广泛推广,当年新增种植面积600亩,增收48万元。

(4)养殖:

公路改造后,运输业逐步兴起,农产品外销渠道增加,带动养殖业发展。

当年新增灰鹅养殖规模1万羽,增收25万元。

每年产生的直接效益合计123万元,受益人口每年人均增收68元/年,是项目实施带动沿线群众的直接受益值。

3、间接效益

产生的间接效益有:

公路修通后,优化了投资环境,能促进项目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生产发展迅速及各项生产成本、运输费用降低产生的效益等。

五、项目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线路名称

起点

经由

讫点

建设

性质

技术指标

(四级碎石)

规模

(km)

建设

工期

总投资

(万元)

路基

(m)

路面

(m)

1

石鼓至山坳

石鼓

山坳

改、新建

4.5

3.5

12

12个月

221.3

2

水口至卷旋

水口

桃洞村

蓝村

卷旋

改建

4.5

3.5

12

12个月

190

3

高坪至明坑

高坪

石眼村

长垅村

明坑

改建

4.5

3.5

12

12个月

145.2

4

草林至拱前

久渡

拱前

改、新建

4.5

3.5

13

12个月

274.3

5

樟木至曲溪

樟木

曲溪

改建

4.5

3.5

3

4个月

40.7

6

大坑至大州

赤坑

园洲

大州

新建

4.5

3.5

6.7

7个月

156.5

7

黄坑至金河

黄坑

古洲

金河

改、新建

4.5

3.5

8.3

10个月

164.5

合计

67

1192.5

第三节问题与建议

一、本项目地形以山岭重丘为主,山高坡陡,公路施工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为此在施工期间,应切实采取可行的防止水土流失措施,并尽量避开雨季时间开挖土、石方修路路基。

二、在争取上级资金补助的同时,建设单位应多方筹资,积极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做好公路施工的各项前期工作,使项目尽早让沿线群众受益。

三、本项目改建段,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现有交通正常运行,合理组织,尽可能不给现有交通带来不利影响。

四、拟建项目社会效益较好,为争取早日建成,早受益,项目承办单位应尽快组建专业管理机构,真抓实干,力争提前建好这项“富民工程”。

第二章交通量预测

第一节预测的依据与范围

本项目为乡村道路建设,交通量预测以公路相关线路的交通量和起讫点调查(OD调查)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可行性研究通用的预测方法和技术进行。

范围为建设地点的6个乡镇及周边地区。

第二节项目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前景

一、影响区划分

项目的建成对促进沿线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据建成后的各地区的影响程度,把影响区划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

直接影响区为高坪镇、南江乡、草林乡、左安乡、大坑乡、黄坑乡,间接影响区定为这6个乡镇的周边地区。

二、xx县社会、经济概况

1、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

xx县位于xx省西南边境,xx市的西南部,罗霄山脉南段东麓。

地理座标为北纬25°28′32″至26°42′55″,东经113°56′51″至114°45′45″。

县境南北宽约80km,东西长约90km。

东邻万安县,南界南康市、上犹县,西北接井冈山、西南连接湖南省桂东县、炎陵县,北抵泰和县。

国土面积3144.17km2,全县以山地为主,其中林业用地占全县面积的78%,耕地占全县面积的8.3%,水面占全县面积的1.1%,其他用地占全县面积的12.6%。

xx县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一是林业资源丰富,是全省木材主要产地之一,有林业用地3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3%。

二是水能资源丰富,有xx江、蜀水两大水系,河流水质好,有利于野生水产繁殖、生长,水域面积达7万多亩。

2、行政区划及人口

xx县辖23个乡、镇,2002年全县总户数132390户,总人口51.4万人。

3、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xx县经济发展迅速,近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详见下表:

表2-1

指标名称

单位

2000年

2001年

±%

国内生产总值(现价)

亿元

12.49

12.5

+0.1

第一产业

亿元

4.39

4.2

-4.2

第二产业

亿元

3.96

4.05

+3.2

其中:

工业

亿元

2.78

2.82

+1.4

第三产业

亿元

4.13

4.14

+1.6

财政收入

亿元

0.76

0.82

+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现价)

2349

2355

+0.2

农民人均纯收入

1433

1440

+0.5

三、项目区概况

1、南江乡

位于xx县西南部,距县城36公里。

东邻禾源镇,南接左安镇,西抵南坑乡,北连草林镇,地理位置东径114°18′,北纬26°10′。

全乡国土面积46.75平方公里,属丘陵、河谷盆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高海拔998.4米,一般海拔200—300米。

全乡辖7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238人(其中农业人口10452人)。

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茶、金桔、蚕桑等,乡镇企业主要有金矿选冶厂、铜矿厂、稀土矿厂、竹编工艺厂、家具制造厂等,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元。

2、高坪镇

位于xx西南边境,距县城74公里,距湖南桂东县41公里。

西、北与湖南桂江县相接,东邻汤湖镇,南界上犹县。

全镇面积115.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2公顷。

辖13个行政村,167个村民小组,共3741户15166人。

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794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90.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0元。

项目区明坑村、巷旋村、桃洞村、兰村村均属重点贫困村,人均纯收入1000元左右,低于全镇水平近28%。

3、草林乡

位于xx县中部偏西南。

分别与珠田、禾源、南江、黄坑、西溪、堆子前、上坑等乡镇毗邻,距县城23公里。

全乡国土面积137.10平方公里,属低山丘陵地带,中为盆地,四面环山。

辖18个村委会,155个村民小组,共28736人。

项目区拱前村地处泉江镇、堆前镇、草林镇三镇接合部,中心点离遂井公路、上堆公路各6公里,交通极不方便,严重制约了拱前及其周边村的经济发展,2002年人均收入900元,属特困村。

4、左安镇

位于县境西南部。

南界上犹县,西北连接湖南省桂东县,其余分别与杨芳、汤湖、黄坑、南江等乡镇接壤。

全乡辖22个村委会,243个村民小组共21544人。

国土总面积156.6平方公里,是xx西南部中心集镇。

项目区内曲溪村是左安镇东部的一个小山村,属特困村,村委会离左安镇集市8公里,无公路,交通条件极差,农民收入低,人均收入仅为715元。

5、大坑乡

位于xx县西北部。

国土面积157.54平方公里,山多田少,是xx县主要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87.2%。

大坑乡农特资源极为丰富,尤以金桔、油茶、蜂蜜、生姜、山苍子享誉县内外,为xx县金桔主产区。

全乡17个行政村,有半数不能通车。

项目区赤坑村、园洲村、大洲村都是国家重点贫困村,共有人口3528人,2002年人均纯收入只有862元。

6、黄坑乡

黄坑乡位于xx县西部山区,东邻草林、南江,南接左安,西界湖南清泉、大汾,北临西溪。

距县城48公里。

全乡国土面积75.8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211个村民小组17912人。

全乡资源丰富,特别是金矿、稀土矿含量高,蓄量大。

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43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00.99万元。

全乡17个行政村有13个已通公路,还有4个村不通公路。

项目区古洲和金河村为特困村,2002年人均纯收入只有695元。

四、社会经济发展前景

1、资源优势

(1)林木竹木资源:

林业资源丰富,是全省木材主要产地之一,有林业用地3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3%。

(2)水利资源:

水能资源丰富,有xx江、蜀水两大水系,河流水质好,有利于野生水产繁殖、生长,水域面积达7万多亩。

(3)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境内储有大量的金矿、铜矿、稀土矿等矿产,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2、农业优势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有金桔、油茶、蚕桑、生姜、药材等经济作物。

随着交通的改善,生产和销售成本的降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产品及农副产品发展后劲大。

第三节项目影响区内交通运输状况

一、综合运输网状况及发展规划

根据《xx市农村公路网规划》(2001——2020年)和xx市“十五”期间公路建设计划的要求,xx市综合运输网总体发展目标为:

以创新促发展,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发展为目的,以赣粤高速公路和105、319国道为依托,以加快县、乡、村级公路网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国、省道公路等级、改善县乡公路路面状况和区域整体运输通行能力为重点,着力实施“二纵四横一交叉”路网主骨架建设。

xx县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原则是加强县城对外公路的改建工作,提高公路等级,建立完善、快速的公路体系。

同时,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中心,形成以公路运输为骨干,干支路网相连接的公路运输格局。

本项目实施是xx县农村乡村公路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实施,为真正实现“十五”规划格局创造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

交通功能方面与省道和县乡公路相连接,提高行车速度,增大通行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充分发挥路网连接的最佳效益。

二、公路交通运输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xx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在努力提高国、省道公路等级的基础上,重点加快县、乡村公路网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一个快速、高效的交通运输网。

xx县境内现有公路里程695.947公里,其中:

国道47.58公里,省道99.38公里,县道409.107公里,乡道139.88公里。

xx县是xx市的南大门,105国道穿境而过,遂桂公路、遂炎公路直接进入湖南省,是全县对外交通的主干线。

县乡公路在全县公路里程中占主要比例,但路面条件较差,乡村公路多为机耕道或断头路,等级低、路况差,严重制约着沿线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的流通。

第四节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

一、交通量现状调查

7条拟建公路原为简易公路或人行小道,交通量受当地经济能力、公路等级等影响,进出机动车少。

详见下表(折算为中型载重车):

 

相关线路历年交通量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交通量

(辆/日)

49

54

57

60

64

68

73

81

88

96

二、交通量预测

交通量预测基本考虑:

交通量增长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的快慢将决定交通量增长快慢,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又将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拟建公路是xx县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区人民脱贫致富之路。

根据1993年~2002年历年的交通量统计表显示,机动车辆由于受路况的影响,交通量增长较慢,增长较快的是自行车和摩托车。

1、自行车出行增长率预测

我国自行车保有量与人口数量成正比增长,自行车保有量增长率一般与人口增长率基本相同。

预计2002~2005年增长率为10%,2005~2010年增长率为8%,2010~2015年增长率为5%,2015~2020年增长率为3%。

2、摩托车出行增长率预测

我国摩托车保有量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近几年全国大多数城市摩托车保有量已趋向饱和,摩托车保有量增长已大大降低。

随着国家对购买摩托车采取严格限制措施,预计未来城市摩托车保有量将以较小的幅度增长。

但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短距离的交通工具将以摩托车为主。

预计2002~2005年摩托车出行增长率为20%,2005~2010年增长率为22%,2010~2015年增长率为23%,2015~2020年增长率为23%。

3、农用车出行增长预测

农用车作为农村短距离的交通运输工具,主要以载货为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外销量的增加,公路等级的提高,今后载货将以货车为主,农用车增长呈下降趋势并逐渐淘汰。

因此,预计2002~2005年农用车出行增长率为10%,2005~2010年增长率为12%,2010~2015年增长率为7.3%,2015~2020年增长率为5.6%。

项目区拟建公路2002年~2020年交通量的预测详见下表:

公路未来正常交通量的增长率单位:

%

年段

小货车

中货车

大货车

农用车

小客车

摩托车

人力车

自行车

平均增长率

备注

02~05

8

6

3

10

3

20

3

10

8.6

05~10

9

7

4

12

5

22

2

8

9.8

10~15

10

8

6

7.3

8

23

1

5

9.7

15~20

12

10

8

5.6

10

23

2

3

10.5

 

第三章线路方案

第一节线路方案

本项目7条线路地处山岭重丘区,地貌复杂。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为合理使用投资,当地政府在征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群众意见后,拟在原乡村公路或人行小道的基础上建设。

经本可研人员现场勘察,7条线路现有路基宽约2-3m,且路基较好,故新增道路用地及土石方较少;乡村道路本为村民自发修建,所以沿线经由自然村较多,受益范围也比较广,可研认为项目建设可沿老路走向进行,不再做方案比选。

在老路的基础上适当截弯取直,路基拓宽至4.5m,采用3.5m宽泥结碎石路面,全面提高路线标准,7条线路完善桥涵、排水与防护工程。

在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草林至拱前、高坪至明坑、黄坑至金河等线路都存在山体滑坡现象,其中尤以草林至拱前最为严重。

所以,为保障施工安全和通车后路基不致被损,结合实际情况,按需要做好浆砌片石等护坡工程,加强环境意识并进行绿化。

同时为保障行车安全,根据交通部标准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全线设置错车道。

第二节线路条件

一、项目区地理位置条件

1、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地质调查表明,xx县分布和出露的地层有:

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侏罗系、第四系等,以寒武系分布最广,震旦系、石灰系和侏亻罗系分布极少。

县境地处南褶皱系万福山——诸广山复向斜东翼,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尤以加里东和燕山两期构造运动为强烈,且各有特色。

这些构造运动的长期作用,使县境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断裂和褶皱。

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可知,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