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13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docx

以工代赈项目可研报告

 

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道路硬化工程

(2015年以工代赈项目)

编制单位:

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村委会

编制日期:

二O一四年五月

 

一、项目建设单位

二、项目所在村基本情况

三、编制依据: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五、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六、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七、项目建设的标准

八、总投资和资金来源

九、施工组织和工期

一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十一、建后管理措施

十二、附件

1、投资估算表

2、地理位置示意图

3、项目区现状照片

 

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道路硬化

项目可研报告

一、项目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

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

二、项目所在村基本情况

1、项目村行政区划:

项目所在村隶属陕西省咸阳市某某县某某镇。

2、项目区自然条件:

建设项目位于咸阳市某某县境内,地处黄土高原,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是黑山,海拔1505米;最低点为某某镇坡龙头沟谷,海拔572米。

某某梁为屋脊状分水岭,使整个地形向南、北、东三面倾斜。

主梁西端为低山区,南北两侧梁沟并列。

以某某梁为轴线,分南北两大水系。

北部为泾河流域,有四条东北向沟道切割。

形成六条南高北低的梁与塬结合区。

南部为渭河流域。

两条水系使整个地形呈沟谷纵横的黄土破碎塬,塬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全县地貌分:

中低山区、残塬梁峁区、分割黄土塬区、底黄土塬区、沟河、泾河高阶地及河谷谷地等类型。

建设项目所在地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干寒,夏季短而温和。

年平均气温为10.8℃。

7月最热,平均23.7℃;1月最冷,平均-2.9℃。

年较差平均为26.6℃,年平均日较差为9.3℃。

年,年最高气温平均为15.9℃,极端低气温为-18.8℃,全年无霜期平均210天。

冬季冻土最早在10月2日,最晚解冻在3月4日,最大冻土深度为55厘米,冻土深度达10厘米有52天。

南部较北部解冻早。

应合理做好工程施工安排,以避免气候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项目所在地某某县境降水北部多于南部,南北相差83毫米。

平均降水量为578—661毫米。

全县降水量最大月份在7、8、9三个月,总降水0.47。

各季风向随大气环流影响较大,以东南风为主。

春季风速最大,平均2.3—2.7米/秒。

对工程有影响的自然灾害主要是连阴雨和暴雨、积雪和冰冻、雾和浮尘等,均对公路施工和交通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建设项目境内页梁隆起,成为泾、渭两流域的分水岭,页梁以南,除三岔河流入泾河外,好诗河、莫西河、某某沟等均由北向南流入渭河。

页梁以北的拜家河、甘井沟、郭村沟、某某沟、后沟、南漳沟、店子头沟等,皆由南向东北流入泾河。

全县有大的沟谷8条,长度在500米以上的沟谷893条,总长度1320公里,沟谷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8条,面积占全县99%以上。

河流水系形状大多为羽毛状,个别为扇形或圆形。

由于地貌特征的控制,年径流量由北向南变化范围在50-70毫米之间,年均径流量60毫米,径流系数为0.1最大暴雨量50毫米。

径流和降雨量的年内变化分布相一致,大部分径流集中在7、8、9三个月。

流域内沟谷纵横,表面坡度大,径流下渗小,大部分降雨通过河道、沟坎、泉流形成地表水。

土层厚度,土壤浸蚀,塬面支离破碎,加以塌方、滑坡、堆积等,水土流失严重,年平均悬移质模数500—1000吨/平方公里。

7、8、9三个月和暴雨季节,输沙量更甚。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通过降雨渗入。

除黄土潜水外,局部地区有灰岩水和基岩裂隙水,黄土潜水埋深,最高20米,最低78米。

基岩裂隙水埋深在250—300米之间。

全县境内的地表水主要由泾河、好诗河、三岔河、莫西河流域,径流总量的90%由降水补给,10%由泉水补给。

工程沿线地下水在不同地形及不同时间分布不均。

基岩裂隙水受构造裂隙及次生裂隙控制,分布在隐伏基岩内,埋深在100—300米。

黄土潜水分布在黄土中与基岩的基础面上。

最高埋深20米。

每年高水期在二月中旬至三月上旬,低水位在八月上旬。

3、项目村地理位置:

某某村位于某某县城西南约35Km处。

4、其他情况:

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56户、1100人,贫困人口68户272人,共有耕地面积2828亩。

该村以粮食、苹果、畜牧业为主导产业,2013年群众人均纯收入为4880元。

近几年村已硬化部分街道。

本次需硬化道路2条长428米,该路为土路面,路面坑凹不平,晴通雨阻,群众出行很不方便,严重制约着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编制依据:

1、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

2、《陕西省以工代赈实施细则》

3、《陕西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4、《某某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5、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6、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可行估算计价依据》

7、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分项指标

8、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十二五”是国家深化改革,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推动新农村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时期,十八大以来,某某县各级政府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高度重视并纳入“十二五”规划付诸实施。

本项目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完全必要的。

1、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中央和国务院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了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决策,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西部,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三农”问题上,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这对某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机遇,因此,建设该项目是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是建设某某经济强县的需要。

某某地处陕西中部偏西,土地、水力、林草、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发展条件限制,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尤其农业生产落后,产品销售困难,村域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不到很大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因此,某某县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经济强县的重点来抓,以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加速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

由此可见,该项目的建设对于建设某某经济强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某某县是全国贫困县,因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工农业生产相对比较落后,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始终低于全国、全省水平,虽然近年来有了很大提高,但落后的交通条件,仍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的制约因素。

“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某某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的共识。

公路修通后,优化了投资环境,能促进项目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生产发展迅速及各项生产成本、运输费用降低产生的效益等。

因此,建设本项目,对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促进农村果畜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品质,提升农村整体形象将产生显著的作用,也必将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建设小康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4、是强化县域路网结构,完善路网布局,提高路网整体服务水平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某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相互之间以及与外界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农民对人居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欲望愈来愈高。

为了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需要,某某县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先后建成了一批农村重点公路交通项目,使某某县公路交通运输困难和紧张状况得到初步缓解。

但是农村公路路网密度、通达深度不够,布局不尽合理,等级、结构、路况差等问题还相当严重,影响县域公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因此,建设该项目对于强化某某公路网的结构,完善路网布局,加快“源头”建设,提高路网服务水平和整体效益意义重大。

公路修通后,优化了投资环境,能促进项目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生产发展迅速及各项生产成本、运输费用降低产生的效益等。

五、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推进城镇化,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项目的建设对加快该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的建设将大大促进该村的开发建设,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优化资源配臵,提高效率,引导各类发展主体向城镇聚集,实现集约发展。

项目建设后,随着道路周边的开发,将加快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又一重要力量,发挥地域性经济、文化及各种社会化服务中心的作用,并对周边地区城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它的建设是可行的。

1、在原老路上改建,截弯取直,少拆迁,少农田、工期短,当地群众拥护,县、乡政府及公路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有利项目圆满完成。

2、该项目建设符合某某县农村公路规划的。

4、该项目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贫困乡镇人民脱贫的需要,该项目的建设成降低当地农副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的成本,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引进外地资金和技术,带动当地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业、林业、养殖业的开发,将产生极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水泥混凝土道路硬化0.428km。

包括路基处理,灰土基层及水泥混凝土面层。

七、项目建设的标准:

根据《陕西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某某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并结合该村交通状况及发展的需要,本项目拟按照四级公路标准建设,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1、计算行车速度:

15公里/小时。

2、路面类型:

18cm厚C30水泥混凝土路面

3、路面宽度:

3.5m

4、路基宽度:

4.5m

5、10%石灰土基层宽度:

4m

6、最大纵坡:

9%

7、曲线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15m,一般最小半径30m。

8、停车视距:

20m

主要工程量表及计算依据

序号

项目

技术特征

单位

数量

计算依据

金额

备注

路基工程

M2

1926

路基宽度4.5m

1

路基挖运土方

普通土

m3

577.8

平均挖运厚度30cm

2280

路面工程

M2

1498

路面宽度3.5m

1

面层

C30水泥砼面层

M3

1498

厚度18cm

99800

2

基层

10%石灰土

M2

1712

灰土宽度为4.0m

18240

 八、总投资和资金来源:

1、估算说明:

该项目为咸阳市某某县2015年以工代赈项目,道路全长0.428km,可解决该村部分群众出行困难及生产销售困难问题。

1.1编制依据

(1)、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2)、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可行估算计价依据》

(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分项指标》

(4)、某某县建筑材料价格表

1.2建设投资估算的原则和标准依据

(1)材料价以咸阳市造价信息网发布的某某县2014年2季度建筑材料价格编制。

(2)人工费根据陕交函〔2012〕419号规定公路工程生产工人人工费标准按45.04元/工日计算。

(3)其他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按《公路工程估算编制办法》规定记列。

(4)其他工程费率:

根据《公路工程估算指标》附录一规定记取。

(5)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施工技术装备费等按照部颁费率标准612号文件规定记取。

(6)施工技术装备未记列。

(7)建设单位管理费未计列。

(8)勘察设计费未计列。

2、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该工程总造价180576.00元(详细估算见附表),其中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150000.00元,群众自筹资金305766.00

九、施工组织和工期

1、组织领导:

成立该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领导、组织、监督、协调和指挥项目的实施工作,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2、施工力量:

工程施工拟配备劳力15名,组成路基施工队和路面施工队;装备ZL50装载机一台,T75推土机1台,YZ12-15光轮压路机一台,水泥混凝土拌和摊铺设备一套,翻斗车5辆。

3、质量保证措施:

3.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3.2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施工,严格按设计标准与质量标准进行监督、检查。

3.3严格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自检与验收。

4、工期保证措施:

4.1配备强有力的施工队伍和先进的施工设备,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和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提高作业效率。

4.2成立高效、务实、精干的施工管理机构,强化施工管理和工程调度,经常平衡队与队之间和分项工程之间的进度,以减少窝工。

凡能平行作业的尽量安排平行作业。

4.3备好施工用的材料。

开工前,大宗材料备料在40%以上。

5、安全保证措施

5.1施工单位应设专门机构与专职安全员,具体负责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

5.2加强施工期间安全宣传和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5.3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5.4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专职交通管制人员,确保交通畅通和交通安全。

6、环境保障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在选线时对生态敏感点,尽量采取避让的措施。

设计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边坡的防护和排水工程,加强植树绿化,使水质的污染减少到最小程度工程设计时尽量做到填挖平衡,减少弃方和废土,对沿线土、石方的调运,以及不可避免的废方堆放应做好设计,减少水土流失,避免废方淤塞河沟或侵占农田。

增加挡墙等防护工程,保护路基,维护生态环境。

根据地质水文情况,边坡坡顶应做好截水沟,以及路基排水系统设计。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禁止采用大的爆破工艺,以减少山体和植被的破坏。

防止乱砍滥伐,保护好原有森林植被。

采用工程防护与生物防护相结合的措施,稳定边坡,美化环境。

环保投资由项目村自筹解决。

项目施工基本按原路线走向,依照不拆迁,不占耕地的原则进行设计施工,项目施工与营运遵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基本不破坏原有环境。

6、建设计划

本项目计划工期20天。

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本项目建设,项目实施村每年可增收3.3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6年。

在使用期内能收回投资,经济上是可行的。

项目实施区农民人均收入较低,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实现如下社会效益,使农民增收。

1、该项目建设总用工可为该村带来劳务收入,解决该村群众就业问题。

2、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可带动地区原材料开采、加工及运输产业。

3、激活农村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增加农民收入,产生的直接效益使项目区收益人口人均增收达30元/年。

4、为农民脱贫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5、资源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农民增加收入新的经济增长点。

6、改善了项目区招商引资环境,利用外资和技术,促进当地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区生活水平比较贫困的原因有诸多的因素,但影响最大的是信息不灵、交通不畅。

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改善交通环境,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使该区域的群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界致富信息,使观念更新,使乡村道路变成致富路。

十一、建后管理措施

项目建成交工使用,后期维护和保养将有村组进行负责,道路各段的保养维护划分到个人,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路基保养

整理路肩、边坡,修剪路肩草,清除杂物,保持路容整洁及路基的几何尺寸;疏通边沟,保持排水系统通畅;清除挡土墙、边坡、护栏滋生的杂草,清理伸缩缝、泄水孔及松动石块以及路缘带的修理。

2、路基保养

清除路面泥土、杂物,保持路面整洁。

排除路面积水、积雪、积冰、积砂,铺防滑料或压实维持交通。

砂土路刮平,修理车槽。

碎砾石路面洒水刮平波浪,修补磨耗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伸缩缝的正常养护

附:

1、投资估算表

2、地理位置示意图

3、项目区现状照片

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村委会

2014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