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1280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考点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docx

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汇编考点42图像类试题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考点42图像类试题

1.(2018•湖北咸宁)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氢气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答案】C

【解析】A、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铁比锌多,故错误;

B、最终溶液的pH不可能低于3,故错误;

C、开始时,高锰酸钾中含有锰元素,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减小,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当反应停止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

D、氢气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有铜生成,故最终固体的质量不可能降低为0,故错误。

故选C。

2.(2018•陕西)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由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时稀盐酸过量。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错误;B、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时稀盐酸过量,即n点之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再增加,故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错误;C、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铜;m点时,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铜和盐酸,故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都是氯化铜,成分相同,正确;D、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时稀盐酸过量,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该曲线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错误。

故选C。

3.(2018•四川德阳)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时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

B.R点对应横坐标的数值为180

C.0至P过程中溶液的pH变大

D.Q至R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答案】A

【解析】A、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后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图可知,P点时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钠和原溶液中的氯化钙,故含有两种溶质,故错误;

B、设生成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x

4.4g

=

,解得x=100g

设生成8g的碳酸钙需要稀碳酸钠的质量为y

Na2CO3+CaCl2=2NaCl+CaCO3↓、

106100

y

8g

=

,解得y=80g,故共需碳酸钠的质量为100g+80g=180g,正确;

C、0-P的过程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稀盐酸的含量逐渐减少,故pH逐渐增加,正确;

D、0-P段表示生成气体,Q至R段表示生成沉淀,正确。

故选A。

4.(2018•山东泰安)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Mg(OH)2↓+2NaCl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答案】D

【解析】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A、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没有反应的盐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氯化镁三种物质,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错误;B、bc段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Mg(OH)2↓+2NaCl,故B错误;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没有生成沉淀或气体,也没有加入,所以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故C错误;D、d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故D正确。

故选D。

5.(2018•湖南岳阳)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①图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碳酸钾溶液至过量

B.②图加热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

C.③图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并充分反应

D.④图向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镁粉至过量

【分析】A、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

B、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D、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

【解答】解:

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碳酸钾溶液至过量时,碳酸钾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后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不变,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钾溶液时,碳酸钾溶液显碱性,pH继续升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加热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只是反应速率不同,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并充分反应,硫完全反应,剩余硫粉质量为零,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向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镁粉至过量时,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减小,后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

D。

6.(2018•江苏扬州)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答案】BC

【解析】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错误;B、A点对应溶液pH<7,溶质为过量的HCl和反应生成的NaCl,正确;C、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正确;D、反应过程中,稀盐酸完全反应前溶液是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溶液变红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错误。

故选BC。

7.(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C.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

【答案】D

【解析】A、浓硫酸有吸水性,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错误;B、足量的锌粉、铁粉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一样多;但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需要的时间就比铁短,达到水平线的转折点就要靠前,错误;

C、MgO+2HCl=MgCl2+H2OMg(OH)2+2HCl=MgCl2+2H2O

40955895

m

m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要多,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水,故足量的生石灰会将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反应完,故溶质质量减小,并最终为0,正确。

故选D。

8(2018•重庆).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

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结合图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则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到盐酸反应完,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①对;

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当反应完,会恢复到原温度,②不对;

气体的体积不会一直增大,③不对;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氢元素的质量不变,④对;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金属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2018•呼和浩特)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

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分析】A.根据氧化铜与酸的反应原理来分析;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氧化钙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来分析。

【解答】解:

A.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水的质量由零慢慢增大,当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水的质量继续增大,只是增大的幅度变小,故正确;

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缓慢地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产生的氢气一样多,但是最终金属镁生成的多,故正确;

C.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钙析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但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质溶质少,但是溶液仍为原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

D.在密闭的容器内,红磷燃烧放热,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增大,所以反应的结束,温度降低,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原来的压强,故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0.(2018•贵州安顺)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电解水

B.

常温下向

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

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

的情况下产生

D.

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

溶液中加入

固体

【答案】B

【解析】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

2,故A错误;

B、向

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会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然后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溶液的pH值先增大,然后不变,完全反应后,pH增大,故B正确;

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只会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C错误;

D、向接近饱和的

溶液中加入

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从从零开始,故D错误。

故选:

B。

11.(2018•河北)图3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定量的稀硫酸

【答案C

【解析】①Cu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②足量的Zn与20%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多;③、④Mg比Zn活泼,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Mg产生氢气快,最后氢气质量相等。

故选C。

12.(2018•呼和浩特)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回答: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甲 > 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 2g<m<40g 。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

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

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甲=乙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

(1)通过图1、图2对比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甲大,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甲>乙;

(2)m的取值范围2g<m<40g;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

乙>甲;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

甲>乙。

【解答】解:

(1)通过图1、图2对比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甲大,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甲>乙;故答案为:

>;

(2)m的取值范围2g<m<40g;故答案为:

2g<m<40g;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

乙>甲;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

甲>乙;故答案为:

B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