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1299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docx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

2004年青海省西宁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

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9~13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译文: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

3、文中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

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

2个。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答:

2005年江苏省扬州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

①惩.山北之塞()②杂然相许.()

B、

C、

D、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其妻献疑曰

既出,得其船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②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14.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

人为你感叹。

”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

答:

投诸渤海之尾

4分)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

精神的理解。

2分)

2007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惩山北之塞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3分)

6-8题。

(10分)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⑴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译文:

8.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答:

2007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⑴惩(

)山北之塞⑵甚矣,汝之不惠(

25.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二人的评价。

(4分)

答: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008年四川达州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答:

26.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

面山而居第二层:

第三层:

27.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

(三)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6~20题。

(14分)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

〈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通“无”)

2007年甘肃省兰州市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一15题.(12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⑶惧其不已也已:

⑷无陇断焉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⑵何苦而不平译文:

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

“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2分)

⑴江(长江)阴;⑵洛(洛河)阳;

⑶衡(衡山)阳;⑷华(华山)阴;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而山不加增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以残年余力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分)

译文: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

译文:

1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

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

1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

子孙无穷,人力

无限,而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

、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

 

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2008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

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

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

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文:

18•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V”或“X”(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G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分)

答:

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Il题。

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惩前宓后不谋而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亡羊补牢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译文:

11.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3分)

1愚公妻: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智叟: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答:

2008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8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

10.

邻人

(2分)

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

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

之遗男也“”;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用原文语句填空)

答:

2009年浙江省金华市

愚公移山

16.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

(3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词序号例句词义

亡①河曲智叟亡以应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译文:

18•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

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

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许:

赞同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C.寒暑易节易:

交换D.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A.以君之力B.

扶苏以数谏故

C.而山不加增D.

义不杀少而杀众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

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分)译文:

⑵甚矣,汝之不惠!

(2分)译文: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

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

边境。

②南海:

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

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

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②汝之不惠惠:

3帝感其诚感:

④越明年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11.翻译下面句子。

(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答案

2004年青海省西宁

1.

(1)苦于

(2)顽固2.

(1)“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

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3.将愚公率

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语言、动作4.

(1)示例:

夸父逐日

(2)

精卫填海等5•略

2005年江苏省扬州市

(二)11.①苦于;②赞同;③负荷,挑;④同“无”,没有。

(4分,意思对即可,每小题各1分)12.C:

代词,他的(且:

①将要②况且;以:

①凭②连词,来;之:

①助词②代词)(2分)13.

(1)冬夏换季,

才往返一次(2分)

(2)你太不聪明了。

(2分)14.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

答全两点得2分;如只答出一点,但能说透彻,也可得2分;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得1分,言之有理且有新意,

得2分。

2007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O7.(4

(一)(10分)6.(3分)⑴惩:

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⑵险,险峻的大山。

⑶亡,通“无”

分)⑴你太不聪明了。

⑵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分)(答对1个要点2分,答对2

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要点:

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

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

⑤有志者事竟成。

……

2007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24、(2分)⑴苦于;⑵同“慧”,聪明。

说明:

答对一个给1分。

第2小题答聪明或同“慧”均给1分。

25、(2分)参考: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入描绘语句的给2分,只翻译的给1分。

26、(2分)聚室而谋;叩石垦壤。

说明:

答对一层给1分。

27、

(2分)参考:

寓意:

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赞成:

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

才能成功。

不赞成:

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

说明:

每一问1分,意思相近均可给分。

2007年甘肃省兰州市

文言文阅读(共23分)

(二)(12分)12.(2分)

(1)草木

(2)亡,通“无”(3)停止(4)

隔绝13.(4分)

(1)你太不聪明了。

(2分)

(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分)14.(2

分)

(1)在长江南岸;

(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15.(4分)对山的态度

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

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2008年四川达州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三)(14分)16.(2分)C(“阴”指江河的南岸)17.(2分)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18.(5分)

(1)(2分)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

运到渤海边上。

(只要译准“荷担者三夫”、“箕畚”,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2)(3分)凭你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只

要译准“以”、“且”、“焉”、“如…何”,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19•(2分)A(该项中的“妻子”是从关心的角度提出疑问,并非反对移山)

2008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9.(3分)B(商量。

A、苦于/惩罚;C、啊/怎么;D无/丢失)10.(4分)首先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如果

只是单独解词,则不给分。

答对得分点,语句通顺则可满分。

11

(1)(2分)“且”,可以翻译为“将近”,

“接近”,“快要”,“快Ir,“快”,“差不多”(1分);“面”可以翻译为“面对”,“面对着”,“面向”,“向着”,“对着”,“朝着”(1分)。

2008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语文试题

9.靠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10.杂然相许献

疑跳往助之笑而止之11.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2009年浙江省金华市

16.

(1)“亡”通无,没有

(2)灭亡(3)逃跑17•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18.启示:

像愚公

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

(苦:

愁)(C项都是“却、可是”;A项“凭”/“因为”;B项“他”/“的”;D项“向”/“比”)(愚公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7.(4分)⑴(2分)我和你们尽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险”“指”意思的各计分)

(2)(2分)你太不聪明了(或:

“你简直太愚蠢了”)!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甚”“惠”意思的各计分)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

9.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

道”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把/因为D.都是“去、往”的意思。

)".从此,冀州的

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13.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

(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