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1347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docx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菌和真菌带解析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

细菌和真菌(带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酒和葡萄酒制作过程都要经过霉菌的糖化和酵母菌的发酵等阶段

B.制作白酒和葡萄酒等用到的“菌”和香菇一样都是营腐生生活

C.在果蔬贮藏场所适当降低氧气浓度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D.制作酸奶过程的实质是乳酸菌在适宜条件下将奶中的蛋白质转化成乳酸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生物技术。

白酒的酿造过程要经过霉菌的糖化和酵母菌的发酵等阶段,葡萄酒的制作只需要酵母菌的发酵;在果蔬贮藏场所适当降低氧气浓度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果蔬细胞的呼吸作用;制作酸奶过程的实质是乳酸菌在适宜条件下将奶中的糖转化为乳酸。

2.如图所示四种生物中,在结构层次上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

【解析】选C。

题图A是衣藻,属于单细胞的藻类植物,有细胞核,内有一个杯状的叶绿体;B是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D是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

由以上分析可知,A、B、D都属于单细胞生物,有细胞结构,而C是病毒,无细胞结构。

3.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

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

【解析】选C。

该实验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即设计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与含有抗生素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还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抗生素的有无或抗生素的种类,可见C正确。

4.如图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结论是 (  )

A.细菌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

B.细菌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C.细菌由肉汤原有的细菌产生

D.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空气

【解析】选D。

题图是巴斯德设计的鹅颈瓶实验的装置图,巴斯德将瓶中肉汤煮沸,使肉汤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但空气中的微生物会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肉汤未腐败。

如将弯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肉汤中,不久肉汤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由肉汤自然产生的,而是来自空气。

5.如图是蘑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能产生孢子的部位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

蘑菇等食用菌都是由菌丝构成的,地下部分的菌丝能够吸收水分和有机物,地上部分叫子实体,大型伞菌的子实体由菌柄、菌盖、菌褶等部分组成,菌柄起支持菌盖和输送养分的作用,菌盖是菌褶着生的地方,菌褶是放射状排列的片状结构,是产生孢子的场所。

6.制作泡菜时坛口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灰尘污染

B.使乳酸菌在缺氧条件下发酵

C.隔绝空气,防止其他菌进入

D.使多种细菌在坛内快速繁殖

【解析】选B。

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进入。

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

7.小李同学在学习发酵技术后,自己尝试制作酸奶,他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结果没有成功,导致他失败的错误操作步骤是 (  )

A.第一步将烧杯、量筒、广口瓶等器皿在水中煮沸5分钟以消毒灭菌

B.第二步将新鲜牛奶倒入消毒后的烧杯并加入适量蔗糖,加热煮沸4~5分钟

C.第三步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自然冷却到80℃的牛奶中,充分摇匀

D.第四步将摇匀后的牛奶倒入广口瓶中并密封,置于20~30℃环境中4~6小时

【解析】选C。

本题考查酸奶的制作。

第三步牛奶冷却后的温度过高,加入酸奶后菌种失活,导致发酵失败。

8.依据图①~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①所示生物能通过形成芽孢繁殖后代

B.图②所示生物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它的细胞与图①所示生物一样,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图③所示细胞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图①②所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D.图①③所示细胞有细胞壁,图②所示生物的细胞与图④所示细胞都没有细胞壁

【解析】选C。

图示中①属于细菌,②属于霉菌,③是植物细胞,④是单细胞酵母菌。

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靠分裂进行生殖;霉菌和酵母菌属于真菌,它们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植物细胞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等。

所以图③所示细胞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图①②所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知识拓展】不同营养方式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微生物

举 例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腐生微生物

枯草杆菌、乳酸菌

分解者

寄生微生物

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

消费者

自养型微生物

硫细菌、硝化细菌

生产者

9.针对以下①~④的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不是动物细胞    B.②有细胞核

C.③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④没有细胞结构,但能独立生活

【解析】选D。

①为植物细胞,A正确。

②为酵母菌,属于真菌,有细胞核,B正确。

③为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④为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D错误。

10.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芽孢就是孢子

B.芽孢是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生殖细胞

C.霉菌菌落表面呈现的红、褐、绿、黑等颜色是芽孢的颜色

D.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孢子与芽孢的区别。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在环境适宜的时候,芽孢能够萌发形成细菌,孢子则是一种生殖细胞。

霉菌菌落表面呈现的红、褐、绿、黑、黄等颜色是孢子的颜色。

11.与洋葱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质  ③细胞膜

④成形的细胞核  ⑤叶绿体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   C.③④   D.④⑤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细菌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洋葱叶肉细胞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而细菌的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和叶绿体。

【知识拓展】细菌的细胞结构归纳

(1)共有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2)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和芽孢,有的细菌有荚膜,荚膜起保护作用;有的细菌有鞭毛,鞭毛使细菌游动;有的细菌能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3)细菌无叶绿体。

(4)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6.下列各种食品保存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  )

A.用盐渍的方法保存肉类

B.用低温冷藏的方法保存蔬菜

C.用高温灭菌的方法保存水果

D.用风干的方法保存鱼类

【解析】选C。

水果可以冷藏,不能高温灭菌;用盐渍的方法保存肉类,既杀菌又脱水;低温保存蔬菜,可降低其呼吸作用;用风干脱水的方法保存鱼类,可避免腐败。

12.比较HIV、大肠杆菌、酵母菌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者中体积大小是:

酵母菌>大肠杆菌>HIV

B.三者中只有HIV没有细胞壁

C.三者中HIV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D.三者中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核

【解析】选D。

从体积看,酵母菌体积最大,大肠杆菌次之,HIV个体最小;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有细胞壁,HIV没有细胞壁;HIV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酵母菌有细胞核,大肠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3.细菌、真菌在分解自然界中的有机物时,产生的物质是 (  )

A.水B.二氧化碳

C.无机盐D.以上三者均是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细菌和真菌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物质。

细菌和真菌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14.某市召开“光盘行动,打包有奖”工作动员会,节约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家里的剩菜剩饭可以用保鲜膜包起来短时间保存,保鲜膜的作用主要是(  )

A.隔绝空气,挡住灰尘

B.释放出化学物质杀死细菌

C.隔绝空气,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

D.隔绝空气,使食物中的细菌无法呼吸

【解析】选C。

本题考查食品的保存方法。

食品腐败的原因是细菌的大量繁殖或生长,用保鲜膜保鲜吃过的剩菜剩饭主要是避免空气中的细菌侵入。

15.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酵母菌等应用于食品制作

B.青霉等应用于疾病防治

C.链球菌(细菌)引起人患手癣、足癣

D.甲烷菌等应用于污水处理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细菌、真菌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酵母菌用于食品制作;青霉的分泌物可提取制作青霉素,用于杀菌消炎;甲烷菌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用于净化污水;链球菌寄生在人体内,可引起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手癣和足癣是由寄生真菌感染造成的。

16.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无处不在,与人类关系密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制酱离不开霉菌

B.细菌和真菌能引起食品腐败

C.真菌能产生抗生素

D.人类肠道中的细菌都是有害的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人们制酱要用到霉菌;食品的腐败变质是由一些细菌、真菌引起的;青霉能产生青霉素;人类肠道中的细菌有的对人类有益,如益生菌,有的对人类有害,如痢疾杆菌。

17.烧伤容易感染绿脓杆菌,人们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来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的感染,绿脓杆菌噬菌体是 (  )

A.病毒B.细菌

C.单细胞生物D.粉末状药物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病毒的分类。

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二.非选择题

18.中国自古有“酒文化”之说,酿酒原理家喻户晓。

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米酒,该过程有如下工序:

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

②将糯米饭压实后,在中间挖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

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装入清洁的容器中。

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

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于温暖的地方。

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蒸熟。

(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消毒)

(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2)将糯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整个过程中会出现“先来水后来酒”这一现象。

请联系酵母菌的呼吸特点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4)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

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其中表示酒精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名同学按工序制作米酒,几天后,却发现糯米

饭发霉了,米酒没制成功,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解析】

(1)制作米酒时,先将糯米用清水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再放入锅中蒸熟,然后用凉开水冲淋降温到30℃,装入清洁的容器中,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搅拌均匀,将糯米饭压实后,在中间挖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放入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故制作米酒的步骤应为④⑥③①②⑤。

(2)将糯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防止高温将酒曲中的酵母菌杀死。

(3)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酿酒过程中出现“先来水后来酒”的现象。

(4)在酿酒过程中,氧气浓度越来越低,直到耗尽,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酒精从没有到逐渐增多,故R表示氧气浓度的变化;P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Q表示酒精浓度的变化。

(5)如果消毒不彻底、中途敞开容器盖感染杂菌或酒曲不纯正混有杂菌,会导致糯米饭发霉变质,酿酒失败。

答案:

(1)④⑥③①②⑤

(2)防止高温将酒曲中的酵母菌杀死

(3)酿酒之初,凹坑中有少量的氧气,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氧气耗尽,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4)Q

(5)糯米杀菌不彻底;所用容器没有充分消毒;酒曲中含有杂菌(合理即可)

19.近年泰安市在徂徕山及大汶河流域发展万亩葡萄园,请结合水果发酵技术和保鲜技术的相关知识,分析回答。

(1)甲图中制作果酒所必需的是[ ]______________。

(2)乙图是酿造果酒时产酒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____,与A相比其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1)酵母菌在无氧情况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用酵母菌来酿酒。

(2)乙图中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产酒量,分析曲线可知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随温度升高,产酒量逐渐增多,超过一定温度,随温度升高产酒量逐渐降低。

(3)B是细菌,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

(1)[A]酵母菌

(2)温度影响酵母菌的生活(生长和繁殖)

(3)细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20.为验证果实表皮的保护作用,某生物实验小组利用梨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3个干净消毒的塑料袋,分别标上1、2、3号,把三个完整新鲜的梨洗干净,将其中一个梨放入1号袋内,密封。

②另取一个腐烂梨,用消毒牙签刺入腐烂处,拔出后轻轻在一个梨表面划动,但不划破表皮;重复三次,装入2号袋内,密封。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入3号袋内,密封。

④将3个塑料袋放在温暖、黑暗的环境中,每天观察,连续三天。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步骤③补充完整。

(2)实验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在步骤④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4)若实验现象为1号和2号袋内梨不腐烂,而3号袋内梨腐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结论是否可靠?

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相关知识。

(1)本实验中包含2组对照实验:

1号袋和2号袋,变量是果皮上是否接种微生物;2号袋和3号袋,变量是果皮是否划破。

(2)1号袋的处理是果皮外没有接种微生物,2号袋的处理是果皮外接种微生物,所以3号袋的处理应该是微生物接种在果皮以内,可采取使用消毒后的牙签刺入腐烂处,拔出后在一个梨表面划动并划破表皮的方法进行。

(3)在温暖、水分适宜、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微生物会大量生长繁殖,引起梨腐烂,所以我们可根据梨的腐烂程度来推断果皮的作用。

(4)若1号袋和2号袋内的梨不腐烂,3号袋内的梨腐烂,可说明果皮具有保护作用。

(5)实验用的梨太少,偶然性太大,结论不可靠,为了增强实验的科学性,我们可以多用几个梨进行重复实验。

答案:

(1)用消毒牙签刺入腐烂处,拔出后在一个梨表面划动,划破表皮;重复三次

(2)1号袋和2号袋(2号袋和3号袋)

(3)梨是否腐烂(梨腐烂程度)

1号袋

2号袋

3号袋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4)果实表皮有保护作用

(5)否 梨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

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

祝您天天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