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1879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docx

《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docx

课时作业8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

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A.山寺钟鸣昼已昏  昏君蔽于所昵

B.人随沙岸向江村  秋天漠漠向昏黑

C.余亦乘舟归鹿门  乘犊车,从吏卒

D.岩扉松径长寂寥  少时,一狼径去

解析:

A项,名词,黄昏;形容词,糊涂。

B项,副词,朝着;动词,靠近。

C项,都为动词,坐。

D项,名词,小路;副词,直接。

2.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山寺钟鸣昼已昏”,是说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已黄昏。

B.“鹿门月照开烟树”,是说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C.“岩扉松径长寂寥”,是说石门及松间小路经常静悄悄的。

D.“惟有幽人自来去”,是说只有清闲之人才会常来这里游玩。

解析:

D项,“幽人”,是隐居者,诗人自指。

句意是说,只有我这个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A.房梁  栋粱  高粱  黄梁美梦

B.贻误  恬然  怠慢  贻笑大方

C.渔夫  栖息  云彩  张灯结彩

D.寂寥  渡江  吉祥  欢度春节

解析:

A项,“栋粱”应为“栋梁”;“黄梁美梦”应为“黄粱美梦”。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诗歌前两句写的分别是静谧和喧嚣的环境,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B.开篇两句诗写诗人傍晚时分江行的所见所闻。

C.“人随”两句是以人们的归家来引出诗人自归,两种归途展现两种不同的心境,此句运用反衬手法。

D.诗人从日落黄昏写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一路兴致勃勃、毫无倦意,表现了诗人旅途的欢快之意。

解析:

D项,本诗虽然是诗人旅途中即兴而作,可此时毫无欢快之意,内心更多的是寂寥和平淡,表现了诗人的清高隐逸之意。

5.下列对本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孟浩然的诗歌常在景色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意境深远,多自然超妙之趣。

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自然流畅,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C.三、四句是说世人归家“我”离家,心情迥异,归途有别,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

D.五、六句写夜归途中的微妙感受,表现出陶醉于自然、忘情于物外的独特心境。

解析:

本诗是七言古诗。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

②北阙:

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

③青阳:

春日。

6.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D )

A.首联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

B.颔联中“不才”既是谦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

C.本诗颔联写出因为自己生病,故友疏远、明主见弃的凄凉之景。

D.颈联“催”“逼”二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

E.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在辗转反复、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表达了一腔怨悱之情。

解析:

A项,“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错误,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

“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

D项,“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错误,是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7.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

“结句意境深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虚空寂之感。

这句诗以景结情,语意双关,既是对眼前清冷、寂寥的实景的客观描写,也是诗人求仕不得后内心愁苦与无望的真实写照,含蓄委婉,极有韵致。

解析: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

“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

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

“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紧扣“深妙”,分析意境的含意与作用即可。

三、语言表达

8.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题目。

(1)请用简明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

答:

母亲眼中的孩子永远是自己疼爱呵护的对象;孩子眼中的母亲永远是自己依靠索取的对象。

(2)请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答:

批评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指出正是这种溺爱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

(意思对即可)

9.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两句话。

示例:

品读经典诗文,我赞赏孟浩然“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的恬然。

仿写:

品读经典诗文,示例:

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品读经典诗文,我慨叹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壮。

课时作业8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A.山寺钟鸣昼已昏  昏君蔽于所昵

B.人随沙岸向江村  秋天漠漠向昏黑

C.余亦乘舟归鹿门  乘犊车,从吏卒

D.岩扉松径长寂寥  少时,一狼径去

解析:

A项,名词,黄昏;形容词,糊涂。

B项,副词,朝着;动词,靠近。

C项,都为动词,坐。

D项,名词,小路;副词,直接。

2.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山寺钟鸣昼已昏”,是说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已黄昏。

B.“鹿门月照开烟树”,是说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C.“岩扉松径长寂寥”,是说石门及松间小路经常静悄悄的。

D.“惟有幽人自来去”,是说只有清闲之人才会常来这里游玩。

解析:

D项,“幽人”,是隐居者,诗人自指。

句意是说,只有我这个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A.房梁  栋粱  高粱  黄梁美梦

B.贻误  恬然  怠慢  贻笑大方

C.渔夫  栖息  云彩  张灯结彩

D.寂寥  渡江  吉祥  欢度春节

解析:

A项,“栋粱”应为“栋梁”;“黄梁美梦”应为“黄粱美梦”。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诗歌前两句写的分别是静谧和喧嚣的环境,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B.开篇两句诗写诗人傍晚时分江行的所见所闻。

C.“人随”两句是以人们的归家来引出诗人自归,两种归途展现两种不同的心境,此句运用反衬手法。

D.诗人从日落黄昏写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一路兴致勃勃、毫无倦意,表现了诗人旅途的欢快之意。

解析:

D项,本诗虽然是诗人旅途中即兴而作,可此时毫无欢快之意,内心更多的是寂寥和平淡,表现了诗人的清高隐逸之意。

5.下列对本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孟浩然的诗歌常在景色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意境深远,多自然超妙之趣。

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自然流畅,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C.三、四句是说世人归家“我”离家,心情迥异,归途有别,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

D.五、六句写夜归途中的微妙感受,表现出陶醉于自然、忘情于物外的独特心境。

解析:

本诗是七言古诗。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

②北阙:

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

③青阳:

春日。

6.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D )

A.首联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

B.颔联中“不才”既是谦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

C.本诗颔联写出因为自己生病,故友疏远、明主见弃的凄凉之景。

D.颈联“催”“逼”二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

E.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在辗转反复、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表达了一腔怨悱之情。

解析:

A项,“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错误,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

“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

D项,“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错误,是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7.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

“结句意境深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虚空寂之感。

这句诗以景结情,语意双关,既是对眼前清冷、寂寥的实景的客观描写,也是诗人求仕不得后内心愁苦与无望的真实写照,含蓄委婉,极有韵致。

解析: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

“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

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

“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紧扣“深妙”,分析意境的含意与作用即可。

三、语言表达

8.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题目。

(1)请用简明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

答:

母亲眼中的孩子永远是自己疼爱呵护的对象;孩子眼中的母亲永远是自己依靠索取的对象。

(2)请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答:

批评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指出正是这种溺爱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

(意思对即可)

9.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两句话。

示例:

品读经典诗文,我赞赏孟浩然“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的恬然。

仿写:

品读经典诗文,示例:

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品读经典诗文,我慨叹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