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环境管理和检查程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5202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环境管理和检查程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作环境管理和检查程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作环境管理和检查程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作环境管理和检查程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作环境管理和检查程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工作环境管理和检查程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工作环境管理和检查程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工作环境管理和检查程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环境管理和检查程序.doc

《工作环境管理和检查程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环境管理和检查程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作环境管理和检查程序.doc

德信诚培训网

工作环境管理和检查程序

1.0目的:

本章节订立如何控制厂房的建设及生产设备之卫生状况,以确保产品之原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或成品不受污染。

2.0范围:

本章节适用于办公楼、所有生产车间及仓库。

3.0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本办法;

3.2总经理负责核准本办法。

3.0责任:

3.1各相关部门清洁组人员负责执行本程序的有关要求工作。

3.2行政部负责监控本程序一切有关工作。

3.3各车间负责人/组长及货仓管理人员协助监察其管辖范围内之清洁状况,如须改善,即通知行政部主管/卫生督察。

3.4设备组负责对设备进行紧急维修及定期的保养。

4.0资历及培训要求:

行政部主管、清洁组人员、卫生督察、车间负责人、组长等需要按该文件接受培训,并需观察其工作结果经作评核,合格后才能执行工作,有关人员每年最少要接受一次培训。

5.1内容:

5.1厂房卫生

5.1.1一般性

—在生产、修整、成品、检验、包装和装载等区域须有充足的灯光照明。

—工作场所内要经常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清洁的卫生条件,以确保没有有害物(鼠、蝇、虫)、没有潮湿或导致材料/产品发霉现象。

—定期添置防虫剂,以防虫蛀、鼠咬、霉变情况的发生。

—物品入库后,原料分类存放,不得靠墙或直接放在地面上,以防止潮湿、发霉变

—做到勤购、勤卖,避免存放时间过长,降低产品质量。

—所有的容器包括垃圾桶要做好对应的标识。

—厂内及厂外环境须依照要求进行工作,确保厂房内外清洁,积存于楼面及通道之污垢与废料,要经常清除。

—严格管制厂内,外厂房维修工程所造成之污染。

—进行清洁工作时,必须遵从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工作程序。

—为防止污染,生产车间生产时不能在其上班时间进行维修或打扫,维修前需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检查,周边不可有产品,采取必要的预防污染的措施。

—任何化学品要与产品/原材料/包装材料隔离存放,不可污染产品。

—不可使用临时性的材料进行维修。

天花板、墙壁、地面等结构无裂缝或缺口,门和窗要关上以防害虫进入。

生产车间和仓库的窗户要装沙网,生产车间各通道入口处加门帘以防害虫进入。

—厂内总垃圾暂存区要定期清理。

5.1.2厂外卫生

—外墙壁要经常保持清洁及适当维修。

—地面干净无垃圾,无高的杂草及闲置设备。

—墙外之排水系统保持通畅。

—厂房外之积水必须经常清除,避免蚊虫滋生。

—厂房外附近的垃圾必须经常清扫,以保持环境卫生。

—下水道必须经常保持畅通,避免阻塞所导致的污染。

—工厂周边区域100英尺(30.5米)内不能设置垃圾场。

—每月针对上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详见《巡厂检查报告》。

5.1.3厂内卫生

—墙壁、地面、天花

-工厂地面需用平滑无吸性物质。

-工场环境(包括墙、地面、门、窗、天花、木制的设备)保持清洁整齐,无损坏。

Ø以上环境要保持彻底清洁。

Ø防止老鼠,虫类之出没或鸟类进入。

Ø不可放置,容许或自由放置一些设备或工具太贴近墙边,否则阻碍清理墙壁。

Ø工场内不论是移动或更改任何部份之结构,在工程完成后,该被更改或移动之厂房结构必须维持足够清洁程度。

Ø天花,楼顶或楼梯底部均不能有灰尘跌落地面。

—工作台面

-工作台面需用平滑无吸附性、容易清理材质制成。

-除工作所需应用之物品外,不可放置其他私人物品。

—墙壁

-墙壁必须光滑,易于清理。

-墙壁上不应有粉渍,霉菌及蜘蛛网黏附及积聚。

-墙壁应完整无缺,不应有孔洞,裂缝,以藏污纳垢。

-墙壁有褪落的灰或油漆,应立即处理。

-各种报告板,海报,标贴应经常保持完整及清洁。

—天花部份

-天花必须光滑,完整无缺,易于清理。

-天花不应有漏水痕迹,亦不应有霉菌,粉渍蜘蛛网黏附。

-假天花板的顶部应保持清洁。

-天花不能有褪落之灰水及油漆跌落。

-所有孔洞或接缝应保持完整无缺。

—地板

-地板应保持完整无缺及适当维修。

-地面各部份应经常保持清洁。

(每日最少清洁一次)。

-水渠应保持畅通,水渠和铁盖均不可以有污渍积聚。

-水渠口应设置铁丝网以防垃圾进入渠管及阻止老鼠或害虫进入。

-摆放垃圾的地面,应经常清洁,去除臭味及减少微生物污染。

—门窗

-门窗应完整无缺、没有破损、清洁,且无油漆脱落或生锈现象。

-所有玻璃应有适当的保护(如加玻璃纸)

-所有门均须经常保持关闭,以防止老鼠进入。

-装置上的纱窗必须完整,清洁及合上。

—照明系统

-仓库必须用有盖设计(如加灯罩),为免电灯爆裂后污染原料/半成品或成品。

-应保持充足的光线。

-采用的灯罩应为易于清洁及保持干净。

—厕所设备

-足够的厕所设施,良好维修及保持足够通风。

-所有物品必须易于清理。

-厕所地面保持干爽,清洁。

-尿槽/水厕/洗手盆必须保持通畅。

-应有指示员工用厕后洗手的标语。

-提供洗手及干手设施。

-如果厕所出入口接近或在工场内,应保持出入关门。

-应有足够的废物箱设备。

-所有水厕必须经常保持干净。

-厕所内的洗手盆必须为陶瓷或其它适用的物料,每个洗手盆需连接污水喉。

-男厕要装有水厕及尿槽,女厕要装有水厕及卫生容器。

-厕所不应设在包装车间内。

—通风系统

-工场应有足够之空气流通量。

-冷气机及风扇内外应保持清洁,不可以有蜘蛛网/污垢积聚或者滴水。

-抽气扇及其附有的百页窗或纱网应保持清洁及能够自动关闭,防止昆虫进入。

-风槽出风口及百页窗应保持清洁。

—电梯

-电梯内部应保持清洁。

5.1.4易碎品之控制

确保车间在损坏玻璃或其它易碎物件时能够得到彻底清理,确保工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产品不会受到污染,车间/货仓的所有易碎品控制,必须按下列程序进行适当处理:

—车间/货仓除消防灭火器外的所有玻璃门、窗、文件柜、电脑、录像监控器等玻璃制品需粘上胶纸;所有灯泡、光管、UV灯等设备加保护罩,以防止当玻璃破碎时对产品造成污染。

—若发现玻璃不牢固时,车间应通知设备组安排人员将其修好。

—如果玻璃已遭损坏且成碎片,必须安排即时由清洁人员做出清理工作,并报告给车间卫生督察,同时通知设备组安排人员进行维修。

—清洁工在玻璃损毁现场周围30米内必须彻底清理现场,周围100米内以扫把清扫干净并检查。

—所有清理出来的玻璃及碎片,须搬离车间送到垃圾站,而周围5米内的所有产品或部件必须清理报废。

—清理或维修工作必须远离生产线或者在下班后进行,如特殊情况下须停止生产。

—凡玻璃修补或更换,将玻璃各以不同容器分别装载,完成后应带走所有玻璃及容器。

—在清理或维修工作完成后,车间负责人须对现场再检查一次,如果发现任何碎片须重复以上程序。

—由车间清洁人员填写《易碎品检查及碎片处理记录表》,并由车间卫生督查确认。

—车间卫生督查和清洁工每年最少接受一次易碎品处理控制之培训,且需进行评估。

—车间内严禁使用易碎材料的器皿,如玻璃的或瓷器的制品,易碎的水杯不可带入车间。

—如果玻璃用于非产品的产品包装中,那么这种包装产品应该在另一个区域生产,与赠品的产品生产区域完全隔离。

5.1.5废品排除

工场范围内,雨水渠及污水渠必须有盖子,所有槽盖需留开口或易拆除,以便检查及修理,开口处要在工场外,雨水渠则容许在工场内,在工场内之沙井盖必须封密。

5.2设备/工具卫生

5.2.1设备安装设计

—所有抽出空气风扇必须安装在离地面100cm以上。

—所有抽入鲜风必须安装在离面上100cm以上。

—任何通风系统之鲜风口必须离地面100cm以上。

—任何通风系统之抽出风口必须离开地面100cm以上。

—所有水塔在有需要时装上导水管以便水滴排出。

—任何空气调节系统在有需要时装上防止有过度杂音。

5.2.2设备/工具清洁

—设备/工具/用具使用前务必加以清洁。

—设备/工具/用具维护保养/维修后于使用前务必清洁方可使用。

—所有金属罩/喉/抽气扇必须经常保持干净及可以使用。

—生产工场内要有足够垃圾桶。

垃圾桶应做好标识,且无刺激气味。

5.2.3设备/工具与用具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坏机时,应停止使用并将机器移走或隔离后才能进行修理工作。

—严禁员工使用扫把或其它清洁过厂房的用具来清扫机器/台面或容器。

—所有设备与用具的设计及构造必须防止半成品或成品受润滑油/金属碎片/污水等物质污染。

—凡与产品接触的设备及用具的表面必须是无毒性/不受腐蚀/不与产品起化学作用/不会受清洁剂或消毒剂的影响。

—与产品接触表面的缝隙必需维修及保持平滑,以防止污渍所造成的污染。

—所有设备及用具亦需经常保持清洁。

—原料及半成品的贮存/运输及其它生产系统,所使用的设计如重力等构造须容易清洁。

—盛放半成品的用器或原料架,必须易于清理。

—所有配料及生产所用的抹布必须经常更换及保持清洁,抹布清水冲洗后,需悬挂在指定的地方以保持干燥不发霉。

—用以运输的手推车、叉车应保持清洁,防止漏油。

5.2.4机器及设备维修(包括紧急维修)、清洁控制程序

—机器、设备维修

所有涉及拆卸或机械部件之维修均须移至工厂外维修或停止生产,将设备移离产品。

由设备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各车间安排清洁人员作清洁。

程序:

Ø生产部开出《设备维修申请单》通知设备组进行紧急维修,设备组决定是否内部进行维修或送外部维修。

Ø如内部维修时,维修员必须先清理自已工作现场,并以容器装载拆卸零件。

Ø维修完成及装好机器后测试其功能。

Ø完工后清洁并检查有否遗漏零件及遗漏工具,并记录结果。

Ø所有维修记录必须记录在维修报告内。

Ø完工后通知清洁人员负责清理环境、设备/工具/用具。

待清洁干净车间卫生督察验收后方可投入生产。

清洁需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完成。

Ø清洁用具:

抹布和比例为1:

20的“快活清洁消毒剂”。

Ø清洁方法:

抹布放于消毒剂内浸湿后拧干,将设备表面的污渍擦试干净。

Ø维护保养之后,由维修员检查是否有零件或工具遗漏,并在《维修作业检查表》上作登记,并由车间卫生督察签名证实。

Ø如有遗漏任何工具/零件,立即通知卫生督察,直至找到为止。

Ø使用过的抹布要即时弃置,防止交叉污染。

5.2.5机器/设备巡查(含叉车/生产线)

由车间安排指定人员每天作巡查,并且填写有关检查记录。

—视察机器设备的外观是否有漏油/油污等,只可使用电动叉车/手动叉车。

—视察机器设备有否损坏及各部件是否完整。

—电动叉车电池之储存必须远离成品、半成品最少2米,且不可漏电池液。

5.2.6设备的定期保养及维修包括:

—设备组担当起设备的定期保养及维修职责。

在梅雨季节及特殊天气应注意厂房的适用状况,必要时及时保养和检修。

—定期保养之频率及方法、排期参见《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紧急维修方法参见3.5.2.4

5.2.7闲置设备应加以遮盖,以防尘。

5.3设施/设备检查

5.3.1工厂管理层每月对非生产区及周边区域进行一次检查,详见《巡厂检查报告》。

5.3.2工厂内部的卫生/设施检查要求由车间指定的检查员每日检查一次,详见《车间/仓库检查报告》。

确保工作场所灯光充足、通风和清洁的卫生条件良好,没有有害物(鼠、蝇、虫)、没有潮湿或导致材料/产品发霉现象。

5.3.3以上检查如有任何问题,须立即记录于检查报告内,并即时通知车间卫生督察,车间卫生督察视具体情况做出更正行动。

待更正行动完成后,检查其有效性。

5.4货物/设备摆放离墙最少46cm(18〃)

5.4.1所有货物,包括物料/半成品/成品和设备摆放应距离墙、网、柱、窗46cm。

5.4.2如果离墙不足46cm,那么底部需离地面46cm.

5.4.3如因区域太小,离地与离墙无法达到46cm,该区域至少每月要清洁一次,并保持清洁记录。

5.5所有危险材料要安全储存于指定地点及做好标识,远离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包装材料和生产区域。

(危险材料:

是指任何化学品材料会对安全、健康和环境造成危险)。

6、表单与记录:

《易碎品检查及碎片处理记录表》

《生产设备维修记录表》

《维修作业检查表》

《生产设备保养记录表》

《车间/仓库检查报告》

《巡厂检查报告》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