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采访 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2076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电视采访 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视采访 大纲.docx

《电视采访 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采访 大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视采访 大纲.docx

电视采访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电视采访课程代码:

011802013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电视采访》这门课程,向学生系统地讲授电视采访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电视记者的思维和新闻观念。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侧重于方法和技巧的传授;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电视采访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采访能力、新闻素养和电视意识,为今后从事电视记者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首先,要求学生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体系、框架;基本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

其次,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电视采访的基本方法、规则;熟悉电视语言和创作规律,具体运用采访方式和技巧;关注现代电视采访的最新发展。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电视采访的共性和个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比较电视采访与其他媒介采访的异同,着重掌握电视采访的特点和优势。

能否在电视采访中充分发挥电视采制手段的优势,是衡量电视采访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学生只有通过认真思考电视采制手段与其他媒介采制手段的异同,才能尽快地了解电视采访的工作特性。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采访共性与个性是一种什么关系

(二)新闻采访共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电视采访个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电视独有的报道形式对记者采访有哪些特殊要求

(五)电视的综合表现元素对记者采访有什么要求

(六)电视记者的思维方式与文字记者有什么不同

(7)形象画面的报道对记者采访有什么要求

四、考核要求

(一)电视采访共性特点

1.识记:

电视采访的定义

2.领会:

电视采访的共性特点

3.应用:

电视采访任务

(二)电视采访的个性

1.识记:

电视采访的六种个性特点

2.领会:

从信息采集的方式看,是直接记录现实生活信息

3.应用:

在具体创作中体会电视采访的特点

 

第2章电视采访的思维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思维,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思维是电视节目报道创作的先决条件。

在节目创作和采访中,重要的环节是记者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思考。

掌握电视采访的思维方式和电视记者在采访中的视角。

要求学生认真领会电视记者在实际采访中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

三、考核知识点

(一)现代电视节目中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二)具象思维的意义是什么采访中如何运用好具象思维

(三)灵感思维的意义是什么来访中如何运用好灵感思维

(四)理性思维的意义是什么来访中如何运用好理性思维

(五)电视记者采访的新视角是什么阐述它的意义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电视采访的思维方式

1.识记:

电视采访的形象思维

2.领会:

电视采访的灵感思维

3.应用:

电视采访训练中,对新闻角度抓取采取的思维方式

(二)电视采访的视角

1.识记:

什么是电视采访的视角

2.领会:

电视采访视角的变化

3.应用:

在具体创作中体会电视记者与被访者的关系

第3章采访策划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记者怎样向公众报道事实首先要取决于记者怎样采访,怎样将事实挖掘出来。

而怎样采访,往往要根据事先的周密策划来进行。

学生应了解电视采访策划的流程和意义,着重理解电视采访策划中要考虑新闻与报道思想和新闻价值之间的关系。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采访策划要考虑的一些重要元素。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为什么说采访策划是多维性思维活动

(二)选择题材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三)什么是报道思想

(四)总体报道思想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五)新闻线索的特点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六)什么是新闻价值,主要有哪些要素

(七)记者的新闻判断力在采访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八)什么是新闻报道主题,主题同报道内容是一种什么关系

(九)怎样才能表现好报道主题

(十)记者采访为什么要对主题进行思考

(十一)什么是报道角度,选择角度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四、考核要求

(一)选择题材

1.识记:

策划、报道思想的定义和内涵

2.领会:

报道思想同选题的关系

3.应用:

策划案的写作

(二)信息集合

1.识记:

新闻线索的定义

2.领会:

新闻线索的来源

3.应用:

在实际采访中寻找新闻线索

(三)判断新闻价值

1.识记:

新闻价值的要素

2.领会:

新闻敏感的特点

3.应用:

在选题中判断新闻价值

(四)确认选题

1.识记:

角度定义

2.领会:

角度的选择,

3.应用:

在选题中体现角度

第4章采访准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采访的具体选题确定之后,首要的工作是准备和计划,这一步可以视为是采访的战略部署。

通常,采访战略部署的具体着眼点是:

全面准备;确定重点;研究背景;设计问题;拟定方案。

本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领会采访准备的流程,并按照学习内容认真做好采访准备。

三、考核知识点

(一)采访准备工作主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二)采访怎样确定重点,从哪入手

(三)研究背景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四)研究背景有哪些基本环节

(五)设计问题应该遵循什么规则

(六)“GOSS”公式是基于什么样的理论提出的

(七)电视记者为什么要对屏幕前问题设计进行插入方式的考虑

(八)拟定采访方案都包括哪些内容

四、考核要求

(一)全面准备

1.识记:

全面准备的主要内容

2.领会:

理论准备和心理准备

3.应用:

在实际采访中运用

(二)确定重点

1.识记:

什么是重点

2.领会:

确定重点画面

3.应用:

在采访中运用

(三)研究背景

1.识记:

什么是背景

2.领会:

背景研究的基本环节

3.应用:

在采访中运用背景的挖取

(四)设计问题

1.识记:

GOSS公式

2.领会:

问题的总体设计

3.应用:

采访中运用GOSS公式

(五)拟定方案

1.识记:

先期采访方案

2.领会:

具体摄制方案

3.应用:

在采访中运用

第5章观察——目击采访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观察——目击采访,是电视记者采访活动的重要环节。

观察,是对某种事物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

记者的观察,用眼睛采访,既观又察,既用眼睛去看,又要用脑子去思考。

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注意细节,掌握观察的方法,在实际采访中学会观察事件和现场的方法和要点。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为什么电视记者要学会用眼睛采访

(二)观察的作用是什么

(三)观察要掌握哪些方法

(四)特殊的观察方法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四、考核要求

(一)观察定义

1.识记:

观察的定义

2.领会:

观察的定义

3.应用:

在实际采访中运用观察的方法

(二)观察的作用

1.识记:

观察的几个作用

2.领会:

观察产生的报道激情

3.应用:

(三)观察的方法

1、识记:

观察的几种方法

2、领会:

在观察中捕捉细节

3、应用:

体验目前采访

第6章重视现场采访报道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电视现场采访报道,是有电视特色的个性化采访活动,体现了电视声画并茂及现场纪实性的最本质特征。

它借助现代电子技术,把记者在新闻现场的采访报道活动呈现在屏幕上,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感、亲切感、参与感。

既突破了以往电视新闻那种画面加解说的模式,也突破了以往新闻“结论式”报道的传统,而把采访与报道同步结合,采访过程就是报道,是“进行式”的、“前进式”的报道。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摒弃过去结论式的报道、先入为主的报道、“搬演”的报道,在现场去发现具有新闻价值和现场特点的信息。

尤其要多在实践中去体会。

三、考核知识点

(一)什么是现代电视传播理念,为什么说现场来访报道是实现现代电视传播的最佳方式

(二)什么是现场报道,现场报道有哪些优势和要求

(三)什么是现场采访,如何做好现场采访

(四)如何发挥现场采访报道的“潜信息”效应

(五)现场采访报道的误区有哪些,应该如何避免

四、考核要求

(一)现场报道的意义

1.识记:

现代电视传播理念

2.领会:

采摄传播方式的变革

3.应用:

采摄传播方式在采访中的运用

(二)现场报道

1.识记:

现场报道定义

2.领会:

现场报道的作用

3.应用:

实际采访中应用现场报道

(三)现场采访

1.识记:

现场采访定义

2.领会:

现场采访特点

3.应用:

现场采访作用,现场采访的设问要求

(四)现场“潜信息”效应

1.识记:

非语言符号定义

2.领会:

采访环境的选择

3.应用:

在实际采访中注意潜信息的影响和运用

第7章调查性采访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做好体现舆论监督、群众喉舌这类题材的节目,使我们的节目真正起到“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作用,是党和政府对电视界的期望。

电视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也更为关心新闻调查性题材的采访报道。

因此,调查性采访也成为电视采访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难点和理论探讨中的重点。

要求学生认真领会电视新闻调查报道的意义,熟悉调查性采访的程序和特点。

特别是在实际训练中多运用此类采访,这对锻炼学生的采访能力非常有帮助。

三、考核知识点

(一)调查性采访与调查报道的关系是什么

(二)调查报道有哪些题材分类

(三)什么是事实性采访,如何做好事实性采访的材料取证

(四)什么是观点性采访,如何做好分析论证与论点阐述

(五)调查性采访的要求是什么

(六)调查性采访的心理较量技巧有哪些

四、考核要求

(一)调查性采访界说

1.识记:

什么是调查性采访

2.领会:

新闻调查报道分类

3.应用:

不同类别内容的调查采访

(二)取证材料——事实性采访

1.识记:

什么是全感采访

2.领会:

事实性采访应该注意哪些要素

3.应用:

在实际训练中运用全感采访

(三)论证与论点——观点性采访

1.识记:

调查性采访论点和论证

2.领会:

调查性采访论证的过程

3.应用:

在实际训练中运用观点性采访

(四)调查性采访要求

1.识记:

2.领会:

交流式采访与思想交锋

3.应用:

明察与暗访的运用

第8章人物专访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人物专访,是一种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人物选择带有定向性、传播意图十分明确的专门访问。

人物专访也是一种吸引人的报道方式,体现着较深层次的信息交流,需要高超的采访技巧。

世界上许多著名记者都将专访作为特别难得的机会和主攻方向加以重视。

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人物类别的专访,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熟悉相关的采访规律。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为什么说人物专访是深层次的报道方式

(二)人物专访的类型都有哪些

(三)名流专访的来访风格为什么既要轻松又要格调高雅

(四)权威人士专访的目的是什么

(五)新闻人物专访的特点是什么

(六)观点采访为什么能够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七)信息采访的侧重点是什么

(八)个性采访为什么要注重人情味

(九)专访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十)电视人物专访在表现形式上有哪些突破

(十一)专访的基本要领有哪些

(十二)专访的创造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考核要求

(一)人物专访的类型与特点

1.识记:

名流专访和权威人物专访的特点

2.领会:

新闻人物选择的着眼点

3.应用:

不同题目的专访

(二)专访的步骤与形式

1.识记:

专访的具体步骤

2.领会:

专访的表现形式

3.应用:

在采访中应用

(三)专访的基本要领与创造发挥

1.识记:

专访的基本要领

2:

领会:

专访的创造发挥

3:

应用:

专访的技巧对策

第9章采访方式与手段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电视采访技能包括对采访具体方式的把握以及采访技术手段的运用。

由于电视采访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又由于新的技术手段的日益渗透,从而促成了电视采访方式手段的复杂化特性,这就要求学生熟悉不同的采访方式,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领会新的采访方式和手段,特别是对电视技术设备在具体采访中的运用要有所熟悉。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采访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二)电视采访都利用哪些技术手段

(三)等候采访对记者有哪些基本要求

(四)跟踪采访适用于哪些报道题材

(五)即席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

(六)同步采访的特定含义是什么

(七)体验采访的目的是什么

(八)调查采访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九)电话采访引入屏幕有哪些形式

(十)话筒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

(十一)航空采访对电视报道有什么益处

(十二)演播室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

(十三)卫星电视采访引入电视有什么优势,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四、考核要求

(一)具体的采访方式

1.识记:

体验采访

2.领会:

不同采访方式的特点

3.应用:

在训练中应用不同的采访方式

(二)采访的技术手段

1.识记:

2.领会:

不同技术手段的采访

3.应用:

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采访

第10章电视采访心理剖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过程是双方彼此观察,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活动。

采访过程中,双方心理活动是互相感应的。

布雷迪说:

“采访是一种取得信任并获得消息的质朴而自觉的科学。

”(约翰·布雷迪:

《采访技巧》,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第91页)取得信任是获得事实的前提,采访对象有真诚合作的心理才能打开心扉。

作为主动访问者,记者既要把握好自已的心理,又要探索采访对象的心理。

记者必须掌握人际交往中心理沟通的学问,去接近采访对象,取得对方的信任与合作。

本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记者在采访中的心理变化规律,在具体的采访中能不断把握、变化采访心理,从而能够更好地接近采访对象,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训练中去体会采访心理的调试。

三、考核知识点

(一)采访活动中人际交流的心理吸引因素有哪些

(二)采访记者如何从心理上把握采访主动权

(三)影响采访对象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四)沟通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方法有哪些,在采访实践中如何运用

四、考核要求

(一)采访交流的心理吸引因素

1.识记:

采访交流的心理吸引的几大因素

2.领会:

对等因素和相似因素

3.应用:

心理因素在采访中的运用

(二)采访记者心理

1.识记:

采访记者的心理内容

2.领会:

3.应用:

记者心理在采访中的运用

(三)采访对象心理

1.识记:

影响采访对象心理的因素

2.领会:

个性特征影响

3.应用:

在采访中体会采访对象心理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

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

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

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电视采访(第2版)》曾祥敏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拓宽获得本专业知识的渠道,可以利用电视节目观摩、网站、论坛等丰富学习内容。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

具备基本的进行电视采访的条件;要求学生购买教材或者教学课件,具备必要地学习条件。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命题考试题目应以掌握电视采访环节的基本规律为主,结合相应的知识点,除对电视采访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外,应该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问答题和分析题,结合实践最新的发展态势和基本经验来命题。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填空题

1.记者采访的基本方式:

()、()、体验、研究资料。

2.新闻价值的标准要素:

兴趣、影响、()、及时、()、异常、冲突。

(二)名词解释

1.电视采访

2.现场报道

(三)简答题

调查性采访的要求

(四)论述题

1.现场采访的设问要求及应避免的采访误区,请结合采访实例论述分析。

2.什么是事实性采访如何做好事实性采访的材料取证请结合采访实例论述分析。

(五)综合应用题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背景资料,自选采访角度,拟定一篇采访策划方案(节目时长为10分钟),具体要求如下:

1、写明选题意义、采访目的;2、设计采访报道的基本框架(包括采访地点、采访对象、采访问题、拍摄内容);3、本期节目的成片效果预期(如何结构记者的现场报道、背景信息及同期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