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131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7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docx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生活与消费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货币的本质

A卷 全国卷

1.(2012·新课标全国卷,12,4分)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

①纸币容易生产,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纸币作为当代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五种职能,故④符合题意。

纸币虽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但由于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贬值,因此纸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不如金属货币,故纸币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不是纸币取代金属货币的原因,①排除。

不能说纸币的使用范围比金属货币更广,③说法不准确。

②从制作成本角度说明了纸币相对于金属货币的优点,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 C

B卷 地方卷

2.(2016·北京文综,30,4分)2016年中国在部分地区试点“一元券硬币化工程”,用一元硬币替代一元纸币;2015年丹麦公布了关于“无现金社会”的议案,计划用电子货币代替纸币;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委内瑞拉货币面值极高,2008年该国政府发行新的货币,新币与旧币的兑换比例是1∶

1000。

上述三个国家的方案和措施都(  )

①体现了国家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力 ②改变了货币衡量的商品价格 ③可以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 ④能方便交易行为,降低货币使用成本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考点考查:

货币的发行。

三个国家的方案都体现了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所以①当选;“一元券硬币化工程”减少纸币的磨损,“无现金社会”减少现金使用,新币与旧币的兑换比例是1∶1000,减少货币发行,都有利于方便交易,且都可以降低货币使用成本,所以④当选;三个国家的方案和措施,没有改变商品价格,且与稳定物价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故排除②③。

答案 B

3.(2015·安徽文综,3,4分)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万亿元。

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

A.5万亿元B.6万亿元

C.7.5万亿元D.10万亿元

解析 本题所考查知识较简单,只要记住公式即可选出。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0÷(20÷4)=6(万亿),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4.(2015·福建文综,31,4分)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

B.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降低

C.生产者投资欲望减弱

D.工薪阶层处于有利的地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通货膨胀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货膨胀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对人民的生活都具有明显的危害性,A项明显错误,不选;生产者投资欲望减弱应该是通货紧缩的危害,C项舍去;通货膨胀下,纸币贬值,对于工薪阶层非常不利,D项错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钱不值钱,存在银行会更加贬值,老百姓的储蓄意愿会明显降低。

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5.(2015·北京文综,34,4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能成立的是(  )

A.由于林则徐在1839年采取禁烟措施,从事鸦片贸易的外国商船只能转航东南亚,致使1840年春孟加拉、新加坡等地的鸦片价格暴跌

B.《管子·轻重篇》提出“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揭示了货币流通量的多寡与货物价格的高低成反比例的规律

C.有统计表明,1700~1900年间,随着营养价值、热量、人均产出更高的土豆在欧洲大陆逐步推广,农村劳动力得以解放,因此,在控制其他因素后,越适宜种植土豆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越多

D.有研究认为,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是因为当时英国的工资水平很高,因此蒸汽机等节省人力的发明得以大规模推广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币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能成立的选项。

林则徐采取禁烟措施,中国对鸦片的需求迅速减少,可能导致孟加拉、新加坡等地的鸦片价格暴跌,因此A说法与题中要求不符;《管子·轻重篇》提出“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意思是如果钱很值钱,那么相比之下,货物就不值钱;如果钱不值钱,那么货物就显得很值钱。

而货币本身是否值钱,全在供应,即钱数量的多少。

B项引文强调的是商品价格与货币币值的关系,并未揭示出货币流通量的多寡与货物价格的高低的关系,且货币流通量的多寡与货物价格的高低成正比而不是成反比,因此B说法不能成立;C、D均成立。

答案 B

6.(2014·江苏单科,7,2分)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下列选项中,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因素有(  )

①人民币流通速度下降 ②信用卡的广泛使用 ③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大 

④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综合性强。

货币的需求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故①正确;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增加,故③正确。

信用卡的使用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一般不会增加货币的需求量,排除②;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不能推导出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排除④。

答案 B

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货币发挥着重要作用。

回答下题。

7.(2014·大纲全国卷,24,4分)2013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

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  )

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

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

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交换。

材料中的“惊险一跃”指的是产品销售的困难,A项符合题意。

只要有商品流通,货币的流通手段就能够得以发挥,B项错误。

商品使用价值的损耗与“惊险一跃”(即销售)没有直接关系,C项排除。

商品流通条件下,商品价值都是用货币表现的,D项错误。

答案 A

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

回答下题。

8.(2012·海南单科,2,2分)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  )

A.下降10%B.上升10%C.上升30%D.上升50%

解析 依据题意先求出2011年M国在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的条件下,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即30×(1+10%)÷[2×(1+20%)]=13.75(万亿元),而实际发行的货币量为15万亿元,可知物价会上涨,则该国物价的上涨率为(15-13.75)÷13.75×100%,上涨幅度接近10%。

故选B。

答案 B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A卷 全国卷

1.(2016·课标Ⅱ卷,13,4分)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

2015年12月,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占比为10.92%。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表明(  )

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 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 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人民币加入货币篮子,成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一种,意味着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经济地位提升,答案为A;影响汇率与外汇储备安全的因素很多,③④夸大了人民币入篮的作用。

答案 A

2.(2015·课标Ⅰ卷,15,4分)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

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美元持续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有利于我国出口,①符合题意;人民币贬值不利于进口,会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是消极方面,不符合题意“积极方面”,排除③;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美元持续升值,有利于提升我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②符合题意;美元升值,不一定能优化我国对外投资结构,而且不利于中国“走出去”,排除④。

故选A。

答案 A

B卷 地方卷

3.(2016·江苏单科,6,2分)2015年末,美联储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导致美元走强。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利率变动一般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该国商品进出口。

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此影响机制的是(  )

A.利率上升→本币贬值→出口增加

B.利率上升→本币升值→进口减少

C.利率下降→本币升值→出口减少

D.利率下降→本币贬值→进口减少

解析 本题考点:

利率和汇率的关系。

当一国利率上升时,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本币升值,出口减少,故A、B错误;相反,当一国利率下降时,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出,从而减少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下降、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小,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D

4.(2015·山东文综,24,4分)近年来,在我国与越南、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业务量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0.51万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6.55万亿元。

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  )

A.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B.发挥人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C.我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D.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

解析 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不仅可以简化手续,而且由于不存在外币折算,又可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A符合题意。

题干中人民币是用于国际贸易的,故不能说是发挥人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排除B。

人民币结算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但认为会加快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则夸大了人民币结算的影响;人民币结算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但人民币的国际市场购买力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不是人民币结算带来的影响,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 A

5.(2015·广东文综,27,4分)王某正在美国留学,拟购买一台手提电脑,用美元现金或国内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结算。

如使用信用卡,国内银行按消费时的汇率自动将美元折算为人民币结算。

现预期人民币持续升值。

假设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

王某的理性决策是(  )

A.延期购买,用信用卡结算

B.即期购买,用美元现金结算

C.即期购买,用信用卡结算

D.延期购买,用美元现金结算

解析 此题考查汇率变动。

人民币持续升值,意味着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购买力提高。

所以对此产品应该延期购买,并用信用卡结算,这样会节省费用,故排除B、C、D,答案为A。

答案 A

6.(2014·广东文综,25,4分)下图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与图反映的变动关系相符的是(  )

A.X为汽车的价格,Y为汽油的需求量

B.X为物价总水平,Y为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C.X为居民可支配收入,Y为恩格尔系数

D.X为出口额,Y为外汇收入

解析 从坐标图可知,Y随X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汽车的价格与其互补品汽油的需求量呈负相关关系,排除A;物价总水平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呈负相关关系,排除B;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恩格尔系数呈负相关关系,排除C;出口额与外汇收入呈正相关关系,D符合题意。

答案 D

7.(2014·四川文综,1,4分)201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64%,改变了人民币近九年来单边升值的状况,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较强。

在此背景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中,能反映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需求变动的是(  )

解析 题目中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其他条件不变,则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国内企业对大豆进口需求量减少,因为人民币贬值,兑换外币减少,不利于商品进口,A、C、D不符合题意,舍去,B符合题意。

答案选B。

答案 B

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向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近年来,银行利用新技术,不断发展信用卡服务。

完成下题。

8.(2014·海南单科,7,2分)某童装生产企业主通过信用卡透支解决了在购买布料时资金不足的问题,这表明信用卡具有(  )

①消费功能 ②融资功能 ③储蓄功能 ④支付功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企业主用信用卡透支,相当于向银行贷款,体现了信用卡的融资功能,②符合题意;用信用卡购买布料,体现了信用卡的支付功能,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消费与储蓄,①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9.[2012·江苏单科,34

(1),6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制造业两类企业产生的

影响,见下表:

企业类型

单位商品价格或单位项目投资额

汇率变动前后单位商品价格或单位项目投资额

变动前

变动后

出口贸易型企业

192(元)

23.41(美元)

A(美元)

对外投资型企业

8200(万元)

B(万美元)

1281.25(万美元)

注 假定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由100美元=820元人民币变动为100美元=640元人民币(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

计算表格中A、B的值,并结合材料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表中两类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

(假设影响企业经营的其它条件不变)

解析 出口贸易型企业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92元,汇率变动后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00美元=640元人民币,变动后该企业单位商品的价格用美元表示为192÷6.4=30(美元),故表格中A的值为30。

对外投资型企业单位项目投资额为8200万元,汇率变动前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00美元=820元人民币,变动前该企业单位项目投资额用美元表示为8200÷8.2=1000(万美元),故表格中B的值为1000。

汇率变动后,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根据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的影响分析说明对两类企业的影响即可。

答案 A:

30 B:

1000

出口贸易型企业:

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商品出口。

对外投资型企业:

投资成本降低,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A卷 全国卷

                   

1.(2016·课标Ⅱ卷,12,4分)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

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洛阳纸贵”的是(  )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洛阳纸贵”反映的是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涨,答案为B;A反映的是需求减少,价格降低,C反映的是供给减少,价格上涨,D反映的是供给增加,价格降低,均不当选。

答案 B

2.(2015·课标Ⅱ卷,15,4分)在我国,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

煤炭价格从2011年约850元/吨大幅下降到2014年底的约500元/吨,有人据此建议下调电力价格。

能支持其建议的恰当理由是(  )

A.电力产能过剩,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B.电力是生产生活必需品,低价有利于社会稳定

C.电力价格与其生产成本的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D.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品,二者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电力价格应与生产成本变化方向一致,C符合题意;我国电力供应尚有缺口,不是供过于求,产能过剩,故A错误;B夸大了电价变动的影响,故排除;电力与煤炭不是互补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 C

3.(2014·课标Ⅱ卷,12,4分)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在货币产生以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②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③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④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不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也不是由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的,①③错误。

②④均是关于价格的正确说法,故选D。

答案 D

B卷 地方卷

4.(2015·江苏单科,10,2分)在供需平衡的某商品市场上,假设政府基于某种目标,决定对该商品实施价格上限管制政策,其他条件不变。

如图(P1表示政策实施前价格,P2表示政策实施后价格)中能反映该政策实施后价格变动的是(  )

解析 此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

P1为商品供求平衡的价格,所以P1应该对应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排除A和C。

对价格上限进行管制,会导致商品价格下降,B表示价格下降,D表示价格上升,故排除D,选择B。

答案 B

5.(2013·江苏单科,6,2分)2013年4月中旬,纽约黄金期货价格连续两个交易日分别下跌了4.06%和9.27%,与2011年每盎司1921美元的历史高点相比,国际金价回调超过28%。

在此后的10天内,由于大量资金介入,黄金价格又从低位反弹,涨幅超过10%。

这说明(  )

A.黄金价格的波动是由价值的变化引起的

B.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C.人们的投机行为、心理预期会加剧黄金价格波动

D.黄金的使用价值有限,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解析 本题以黄金期货价格下跌为背景,考查价格变动的原因。

材料表明,黄金价格的波动主要受人们的投机炒作、心理预期等影响,价值的变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排除,选择C;黄金只有作为货币时,才是一般等价物,B说法错误;D说法不符合现实。

答案 C

6.(2013·江苏单科,5,2分)一般来说,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将会导致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

在下图中,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供求与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会导致粮价下跌,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反方向变动,故C、D不选;由于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较小,因此不会引起粮食需求量的急剧增加,B不选;而A幅度相对较小,符合题意。

答案 A

7.(2013·重庆文综,2,4分)下图反映了近几年我国生猪出栏价频繁波动的现象,“价高伤民、价贱伤农”。

对此,正确说法是(  )

①生猪出栏价频繁波动违背价值规律 ②价格处于低谷时,生猪处于卖方市场 ③加强市场信息预警有助于减小生猪出栏价波动幅度 ④缓解“价高伤民、价贱伤农”问题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①错,生猪出栏价频繁波动也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②错,价格处于低谷时,生猪处于买方市场;加强市场信息预警,主要指采取宏观调控,这样有利于生猪养殖者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促进生猪供求平衡,减小价格波动幅度,缓解“价高伤民、价贱伤农”问题,故③④正确。

答案 D

8.(2013·福建文综,31,4分)“贾人(商人)夏则资(购买)皮,冬则资絺(夏天用的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这告诉我们(  )

A.经营谋略在经济活动中起决定作用

B.商人利用求异心理进行经营,不值得提倡

C.商人可综合利用影响价格的因素以获取更多利润

D.该经济活动违背了价值规律,是暂时的经济行为

解析 材料中大概意思是说冬天买夏天的东西,夏天买冬天的衣服,反季节购买,物美价廉,季节影响价格,即供求影响价格,故C项符合题意。

材料没体现求异心理,排除B项。

A错误,策略不能起决定作用。

反季节购买东西,利用了供求影响价格,符合价值规律,排除D项。

]

答案 C

9.(2012·安徽文综,3,4分)读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

年份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M商品总产量

2010

4

4

10万

2011

4

2

20万

A.50% 40万B.50% 80万

C.100% 80万D.200% 160万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及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的关系等知识。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从表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故一件M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因此该企业在2011年生产的价值总量为4×20万=80万。

该企业生产M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缩短一倍,相应的M商品总产量增加了一倍,故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即100%,故选C项。

答案 C

10.(2012·北京文综,33,4分)某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出(  )

A.两种商品之间相互替代

B.商品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C.商品2的生产企业利润上升

D.商品2的市场供给量高于商品1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1价格升高,意味着其供不应求,故B入选。

如果两种商品是替代关系,商品1价格上升,会导致商品2需求量增加,最终也会促使商品2的价格上升,故A不选。

商品2价格降低,生产企业的利润不一定上升,因为企业利润还与销量、成本等有关,故C不选。

从图中只能看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变化,无法直接判断这两种商品的供给量状况,故D不选。

答案 B

11.(2012·江苏单科,6,2分)下图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格与供给的相关知识。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但是受供求关系影响,而从图中可以看出,供给从S1到S2呈现增加趋势,而价格不变,供给增加,说明成本降低,所以③要选,而成本降低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以①要选,故选B。

图中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没有变化,②错误。

图中供给增加,生产该商品的企业一般不会减少,④错误。

答案 B

12.(2014·江苏单科,35,12分)材料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①发达国家因为参加世贸组织谈判削减了农业补贴;②日本、巴西、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率提高;③以生物质能源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④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农业劳动力加速流失。

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供给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材料二 目前,我国居民对粮食的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但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饲料粮和油料作物需求量增加,使得粮食供应出现了偏紧的状态。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还会导致工业化成本上升,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

因此,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把“粮食安全”放到首要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