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276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docx

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阙银杏解析

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2015年温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质量分析

阙银杏

一、引言

改进并创新教学质量评价的理念和工具,充分发挥对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正确导引作用,做现实的教育理想主义者!

变:

1、打开:

打开视野,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真正联系。

2、回归:

回归本质,回到语文学科的本性和应然。

稳定是必要的,但稳定必然带来倦怠,倦怠带来麻木,因此要有新鲜的东西带来变革。

教学改革更为深刻地触及学科本质,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理解,关注学科思维的本质发展,重视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键词:

学科思维,即上课要关注内核,而不流于形式。

美国作家弗格森说:

“谁也无法说明他人改变。

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无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二、总述

(一)质量综合评价

1.按照测试框架,重在“积累”“阅读”“表达”三个领域,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表现,就评价内容而言,不仅关注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心学生是否适应现代社会和终身学习发展所必需的素养。

面向未来,重在应用和实践。

2.质量综合评价反馈:

“积累”表现最好,“阅读”与“表达”相差不大,表达略好于阅读。

3.质量综合评价能力要求:

积累:

熟读背诵,感悟运用,感受鉴赏。

阅读:

整体感知,理解探究,鉴赏评价,整合信息,解释推断,解决问题,整体把握,理解反馈。

表达:

明确目的,选择内容;语言表达,自主选材;自由表达,文本呈现。

从这些能力要求来看,质量综合评价与我们中考的能力要求是很接近的。

4.质量综合评价成绩反馈:

温州城市与县镇相比没有优势,农村劣势明显;民办两极分化明显;女生明显优于男生。

(二)毕业升学考试(即中考):

近几年中考命题趋势:

试卷秉持“大阅读”观念,以语文素养立意,紧扣学本课堂。

主要特点如下:

主题鲜明,传承中华文化;选材规范,注重内在关联;设题灵活,追求真实阅读;评价精细,关注阅读思维;创设任务,追寻生活语文。

今年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其命题主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刚好与今年的高考契合。

从试卷的第1题到阅读中的“庄子”,再到作文,都有古典因素,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2015年中考语卷难度值为0.69,比去年略低,其中,阅读的难度值最低,为0.54。

乐清市全市平均分为103.57分,难度值也为0.69,优秀率为5.78%,良好率为56.70%,及格率为78.61%。

从今年中考语文成绩各分数段人数统计来分析,总体正常,但高分偏少。

所以,如何引领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分值

平均分

难度值

语文知识积累

27

17.83

0.66

现代文

31

16.8

0.54

古诗文阅读

17

11

0.65

语言运用

10

7.15

0.72

作文

60

45.33

0.75

书写

5

4.85

0.97

三、分述:

(一)语文知识积累

1.质量综合评价

质量综合评价考查能力水平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积累”部分A级水平描述如下:

①能够阅读《课标》推荐的各类优秀作品,具备丰厚的阅读量与阅读面;

②能够准确领悟经典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形成个性化的感受与体验;

③能够熟读背诵不少于200篇(段)优秀诗文,准确默写其中的经典篇段;

④能够理解诗文大意,并结合具体语境准确使用诗文中的名句。

从这个水平描述以及试题来看,质量综合评价将“诗文默写理解”与“名著阅读鉴赏”作为“积累”的核心领域,这与中考的要求非常接近,只不过,中考的范围要大一些。

另外,质量综合评价中,还有一个要求:

理解诗文大意,能结合具体语境运用诗文中的名句。

《质量评价中学分报告》指出:

对于优秀诗文而言,学生需要识记诗文内容,并在诗文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准确地应用到实际的情境之中去,力求达到“古为今用”的效果。

因此,优秀诗文积累不仅是“量”的积累过程,更是诗文的内化,即“质”的分析过程。

学生具备一种全新的学习意识,将背诵的诗文,按照某一主题进行归类,并应用到实际语言环境中去。

从质量综合评价来看,我们的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肤浅,都是概念式的评价,感受鉴赏能力并不突出。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阐述是有细节,有重点,有情怀,而不是空洞的概括与描述。

我们应该将“诗文默写理解”与“名著阅读鉴赏”作为积累的主要内容(方向),杜绝机械背诵默写,提高理解力。

2.毕业升学考试(中考)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古诗文背诵默写共10分,直接默写4分,理解性默写4分,运用性默写2分。

理解与应用性默写比例占60%,注重在理解与运用古诗文名句中将其内化为学生语言中的血肉与灵魂,要求有一定的引领,而不能仅仅要求学生背诵默写。

四川师大的一位老师说:

“一套好的语文试题,必须对古诗文默写给予足够的重视,设置较高的分值。

凡是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好卷,都会在此下足功夫、给足分值。

”如上海卷、山西卷15分,厦门卷13分,福州卷12分,南京卷、温州卷10分。

在这个题目上分值设置偏低、命题思想落后的省市试题,其他题目也常常面目呆板甚至可憎。

没有量的积累是不行的,但是,我们鼓励学生理解性地背诵默写。

积累功效不只是精神上的传承,对语言也是一种磨炼。

我们的要求是基于理解的背诵默写。

叶嘉星老师认为,老师教孩子读诗,首先让他们认识诗,认识诗歌里面的字,而且要告诉孩子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2016年中考古诗词积累的考试范围如下:

课文及附录(中的古诗词)、《<论语>读本》、《中考考试说明》新增目录。

其中,2015年增加的古诗词篇目必考:

1.十五从军征(汉乐府);2.辛夷坞(王维);3.山中问答(李白);4.春日忆李白(杜甫);5.暮江吟(白居易);6.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7.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苏轼);8.青玉案(贺铸);9.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10.断章(卞之琳);根据新出炉的《温州市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经典诵读分册方案》,九上新增加的必背古诗词有:

1.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杜甫);2.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3.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3.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欧阳修);5.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

九下新增加的必背古诗词有:

1.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李白);2.南园十三首(其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李贺);3.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4.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谭嗣同);5.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卞之琳)。

这个学期,我们推出《温州市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经典诵读分册方案》,将《2015年中考考试说明》附录2《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篇目》(共200篇)和附录3《初中生名著阅读推荐书目》(共25部)分散到初中阶段六个学期中去。

名著阅读也是中考语文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提升名著阅读质与量。

2015年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第5题(名著阅读)是中规中矩的一个题目,刚好符合《2015年中考考试说明》中有关“了解中外名著的内容”的要求。

这道题只是站在“有无读过,是否了解内容”的能力层面上。

历年来,名著阅读的难度值都很低。

这里我们有一个思考:

我们是否只是在做苍白无力的引领?

2016年名著阅读命题方面有变化。

浙江省命题培训会指出,对名著阅读和文学常识的考查,要突破静态辨识的选择题模式,要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所选考点尽量选择主要人物、经典情节与核心的思想价值,引导学生学习阅读,主动思考,积极评价。

考查从零碎的记忆走向整体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这已经突破了《2015年中考考试说明》中有关“了解中外名著的内容”的要求。

如2015年嘉兴卷第3题,涉及四本名著,题目要求选择三部名著中的一个人物,用其经历印证冰心的一首小诗。

这样的设题,能考查学生的真实性阅读和深度理解、感悟,可谓集“阅读”“思维”“表达”于一体,评价很高。

另外,2015年台州卷第4题第

(2)小题和衢州卷第4题第(4)小题也值得关注。

在课本附录推荐的名著的基础上,2015年名著阅读增加了三本名著,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人类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

2016年中考再增加《三国演义》一本。

字音、字形、词语等的考查在语境中进行。

字音、字形、词语等的考查若不在语境中进行,只能导向教学和学习的低级机械记忆。

另外,对于考查学生书写的汉字,既要控制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的3500个常用字的范围之内,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阶段以及汉字书写的难易度,以求更有效地考查出学生的识字、写字水平。

文学常识的考查要注意选材的经典性,引导“积累是为了以后阅读”的教学观。

如在2016年的《中考考试说明》中,将会增加“唐宋八大家”的内容。

文言词语的积累,今年的考查形式呈多样化的特点,除直接解释或判断选择之外,有与其它文言句子、成语、现代词语的比较辨析,将记忆积累转化为能力运用,关注了文言词汇丰富性、变化性和传承性等特点。

2015年《中考考试说明》附录中,要求掌握138字文言词语,2016年可能会有改变,大概增加到140字。

对于这些词语,要在学习中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感。

(二)现代文阅读

质量综合评价中的阅读分为“实用类阅读”“文学类阅读”“文言文阅读”。

“实用类阅读”测试目的指向学生阅读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测试材料提供了相对真实的语言情境,实现了阅读与生活的有效沟通。

“文学类阅读”测试目的指向不仅聚焦于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层面的意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鉴赏与评价文本与自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文阅读”测试主要指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重点词句与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本次质量综合测试“框架”中“实用类阅读”的“能力要素”:

整合信息、解释推断、解决问题。

它连通阅读与生活,既是材料的连通,又是能力的连通。

2.阅读——思维——理解

阅读核心价值是什么呢?

那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力,阅读力包括收集力、理解力、思考力、评价力。

《质量评价中学语文分报告》第九章“主要发现”指出:

浙江省不同群体学生在“阅读”维度上的表现,在A水平的人数比例中,城市学生与乡镇学生差距明显,达21个百分点;教育部门公办学校学生与民办学校学生差距不大(注:

在积累和表达方面民办学校明显优于公办学校)。

对此,浙江省语文教研员分析指出:

城市学生阅读面广,阅读量大;民办学校学生不比公办学校学生阅读量大,反而训练量大。

所以,一定的训练是必要的,有效果的。

如2015年温州卷第9题(满分8分),今年学生答题情况比去年类似题目(满分也是8分)要好,难度值也提高了。

虽然一定的训练是有效果的,但是也有机械训练所达不到的。

所以,阅读思维的训练非常重要。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因而学习语言的过程更是提升思维的重要过程。

阅读思维是指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综合、想象、认知的思考过程。

可分为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实用性思维。

思维分类:

分析性思维:

解释、分析、概括、分类、对比、联系……

创造性思维:

假设、推断、联想、想象、思辨、发现、生成……

实用性思维:

运用,使用……

3.为什么特别强调阅读思维?

一是多元篇章的要求。

我们在意篇章组合的形式,但更要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

传统篇章中,文学类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体裁的作品,非文学类有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后来的非连续性文本。

但是,近几年现代文阅读的篇章组合是多元的,超越了传统的篇章分类,如2015年台州卷的现代文阅读篇章,就是多重文本《老人与海》(节选)与《海明威作品漫读》。

2015年宁波卷的现代文阅读篇章,由洪素丽的散文《苦瓜》与一篇非连续性文本(认识作者、知识卡片、相关言论、作者心语)组合而成。

现在的现代文阅读篇章是由文学类作品与非文学类作品,或非连续性文本所组合而成的组合或混合文本,它的组合是自由性的,生活化的,真实性的,是多重呈现的。

例如去年八年级期末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就是由有关琦君的非连续性文本和琦君的散文《小仙童》所组成的多重文本。

有材料的组接,就会有比较,有相互之间的比较,就自然形成探究。

多元篇章有利于阅读测试的编制,以更广泛的信息来考查学生整合、比较、分析能力。

2015年温州卷中,文学作品阅读以“寻找”为基点融合课内外作品,拓展自己的认识,非文学作品阅读以“庄子思想”为主线,联系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形式规范,但内在已经不一样了。

要抓本质,学科的思维是什么?

形式不需要关注。

我们要拓宽阅读视野,树立大阅读观。

关注学生的阅读思维、阅读行为、阅读习惯,要进行群文阅读和开设拓展性课程(开发以阅读为圆心的拓展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具有选择力,收集力。

二是灵活出题的要求。

固定模式化命题,会引发模式化答题;答案具有程式化,过于强调技术方法;答案程式的注重,导向大量技法训练;答题技法的训练,远离真实阅读本身。

立足又超越一份试卷的选材与结合,为命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灵活出题的特点:

①整体感、综合性极强。

如2015年温州卷第9题(8分)颇具内涵的整体观照思想,既立足于考查文本的理解程度,又回溯课内文本学习的深度,还能延伸至课外阅读的广度。

又如2015年温州卷第12题,有“我”的阅读,跳跃性强,需要综合分析能力。

需打通课内外,在综合理解中形成自己的认识。

这种课内外相连、古今贯通、交互阐述的设题思路,有意打破不同文本之间的“隔”局,努力引导学生联系阅读经验,以开放的思维从现实与历史、社会环境与个人生活等不同视角解读文本,在综合理解中形成自己的认识,题目设置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既关照文本,又开放自主,在融会贯通中动态考查学生真实的阅读品质与阅读能力,让阅读回归现实、回归文本、回归读者本身。

这带给我们一点思考:

课堂中缺乏思维含量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是否合适?

提倡课堂任务化,要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灵活出题的特点:

②张力感、灵活性极强。

如2015年温州卷第7题,“又”“咕咚一声”品味的点发生变化。

“又”说明我一直在寻找,成了生命的常态,“咕咚”带给我的是无尽的恐慌。

又如2015年台州卷现代文阅读题把握作品的风格和小说的脉络,触及了文本的精髓,是张力感、灵活性极强的好题。

三是科学评分的要求。

2015年浙江省考试说明“阅卷要求”:

评判阅卷中的主观性试题,应采用分层评价方法,关注思维的过程和由此得出的结论。

科学评分的方法有:

采点给分;等级量表:

基本要素分析(PTA量表);Solo分层。

我们根据题目的思维含量来选择合宜的评分方法。

如2015年温州卷第9题采用Solo分层评分方法,第17题采用等级量表(PTA量表)评分方法。

采点给分看到的只是结果而不是能力层次和思维过程。

《质量综合评价报告》指出:

随着对阅读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建立在传统阅读观基础上的技能训练正在被建立在现代阅读观基础上的策略教学所超越和取代。

建立在以认知和认知理论基础上的阅读策略教学观因其强调阅读的交互作用和理解的建构特征被大家认同和接受,成为阅读教学改革的新动向。

阅读策略的核心是将阅读中遇到的新信息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认知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发掘字面意义之外的文章深层结构和意义。

因此,技能训练被策略教学替代,它强调阅读的交互作用、理解的建构,这是阅读教学的新动向。

(三)古诗文阅读

《质量评价中学语文分报告》关于“阅读维度”: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文阅读”测试目的主要指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重点词句与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2015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试卷都显示了“对文言文拓展阅读和主题式阅读的追求,突破了往年的单篇命题模式,集中式地出现了多个关联文本组合阅读的命题形式”。

如湖州卷的同作者诗文组合阅读(苏轼的《西江月》与《书杨朴事》)和温州卷的组合阅读(诗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和文章《李白传》)等。

嘉兴卷第18题,直面虚词,避开了虚词的用法,调动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来选择恰当的虚词。

温州卷第17题,命题点是诗歌末句“江城五月落梅花”,仅根据诗歌内容无法完整作答,而必须结合《李白传》一文进行分析思考,才能把心境阐释清楚。

这样,文本之间形成了相互关联、相互印证、相互阐释的关系。

学生就得打开思维,综合分析,比较探究,完整作答。

综合分析、比较探究是今年古诗文阅读命题的显著特征。

2015年嘉兴(舟山)卷、温州卷首次在古诗文阅读中引入分层评分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阶段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因此要重视词汇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

没有一定的词汇积累,没有较多的阅读以养成语感,文言文阅读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

当然,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课内的积累效果要在课外阅读中得到检验。

无课内扎实的积累,课外运用也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者结合,将为我们“课内积累指向课外运用”的教学观作出有益的引导。

(五)语言运用(任务型写作与个性化写作)

《质量评价中学语文分报告》关于“表达”维度:

语文学业水平能力测试“表达”维度主要包括“任务型表达(写作)”与“个性化表达(写作)”两个方向,前者是在特定的表达任务中展示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后者则主要对学生语言表达的独特性、灵活性、审美性等方面进行测查。

作文的价值倾向,向三个难度拓展:

一是在变性表达,体现语言学习的应用性。

二是密切联系实际,强调生活化。

三是鼓励读写结合,促进学生广泛阅读。

与2015年相比,《2016年中考考试说明》关于“语言运用(表达)”的要求基本不变,但表述上可能会有一些变化,请大家关注。

1.任务型表达(写作)

任务型写作:

注重规范性、探究性,体现社会性思考,为解决一个问题而写作。

个性化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语言运用一(任务型表达)是基于能力的语言综合运用的真实性考查。

字音、字形、词义、语病、句子的连贯与得体等语文基础知识,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具有奠基性的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都纳入任务型表达(写作)的考查范围。

如2015年温州卷第18题,试题情境设置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教材教学内容(书法知识),要求考生根据介绍对象的不同,运用语用学知识进行答题,答题要求明确。

2.语言运用二(个性化表达)

为了遏制“套话作文”的泛滥,避免文采飞扬、情感泛滥、思想萎缩、假情假意的文章不断出现,近年来,作文出现了“思辨性”的倾向,倡导思辨性的作文命题,这是对过于情感性写作的一种矫正,应该说在当前是非常正确的导向。

但同时我们要注意谨防过头。

对初中阶段作文命题来说,应该引导注重体验性和情感性,体现个人性思考,兼顾社会性思考,鼓励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带着思考去体验。

黄玉峰说:

“学生如果能够对这样的社会、人生、哲学问题有独到严肃的思考,才是真正成人的标准。

中考作文命题的追求,一是两个改变:

从关注自我到审视生命,如从《原来我不懂》到《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从凝视生活到反思现实。

二是两个坚守:

坚守文化视野(提倡古典与诗意),追求真实作文(避免虚构和套作)。

套作就是将现成的文章不加修改(或极少修改)用到新的题目之中,由此造成问题之间存有隔阂、生硬之感的作文行为。

要注意区分文不对题,文不是题,文似是题等各种情况。

长时间的“套”作复习,造成对教师评卷的困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扭曲,更是对写作本义的背离。

例文一:

小作者很自然地想起丰子恺的《竹影》,想到林清玄的《月到天心》,想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些材料都是小作者在平时语文过程中真实阅读所带来的真实自然的感受,很自然地融入到他的文章中来,这是一篇好文章。

例文二:

我们的小作者不从文题出发,生硬套作,把李清照、苏轼、李煜三人的故事写成三个片断,看似旁征博引,实则毫无相干。

这不是一篇好文章,分数不可能很高。

例文三:

通过写爷爷的故事来写月亮,由人及月,用具体的生活中的事例,把自己的感情很真实地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另外,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写作和多文体训练,鼓励理科见长而文采不足的学生多进行议论文、说明文写作训练,这也是一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作文训练的好办法。

好作文的标准是:

实(生活、自我)真(自然、真切)深(思维,思考)。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我们要言之有物,学子有序,言之有味。

今后我们要关注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我们期待着今后在大作文领域也能得到适当地尝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展望未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需要再出发。

我们要关注“读者意识”和“读写结合”这两个关键词。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这是一种写作观念,基于对写作要求的理解(参见郑桂华:

写作要有读者意识《我们的学校》)。

总之,我们今天这次讲座的要点有:

1.重视古诗词与名著篇目(特别是新增篇目),此时的积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2.现代文阅读力避模式化命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

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3.古诗文考查方式虽有变动,但对积累运用、语感培养的要求并未改变。

4.语言运用的教学应重视真实表达、联系生活、读写结合,大作文应适当引入“读者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