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406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

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抱朴子·金丹》中有如下描述:

“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或以硫黄覆之,亦复得”对此段话的理解中肯定错误的是()

A.“草木烧之即烬”的烬含有K2CO3B.“丹砂烧之”过程中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

C.该过程的“积变”是化合反应D.丹砂可能是HgS

2.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几个()

①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②陶瓷、水泥和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

③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但不适用于电器起火

④用ClO2、O3代替氯气进行自来水消毒

⑤酸雨的pH在5.6~7.0之间

⑥用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

⑦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和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⑧Al(OH)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A.2B.3C.4D.5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磷酸和硫酸的摩尔质量都是98g

B.常温下,16.8g铁粉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9NA

C.200mL0.5mol/L的葡萄糖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0.6NA

D.足量的Cu与100mL18mol/L的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1.8NA

4.在一个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两个可左右自由滑动的密封隔板(a、b),将容器分成三部分,已知充入的三种气体质量相等,当隔板静止时,容器内气体所占体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Y是O2,则X可能是CH4B.分子数目:

X=Z=2Y

C.若X是N2,则Z可能是COD.气体密度:

X=Z=2Y

5.取三份等质量的金属钠,分别作如下处理:

①直接投入到100g水中,②放在空气中足够长时间,再投入到100g水中,③在空气中加热,冷却后投入到100g水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终三份溶液的溶质相同,浓度相等

B.三份溶液的增重相等

C.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至pH=7,消耗盐酸的量相同

D.上述三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包含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6.下列实验操作与装置均正确的是()

A.用甲装置从青蒿中提取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

B.用乙装置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的标准液(0.1000mol/LHCl)

C.用丙装置从海带灰中提取碘单质

D.用丁装置将含等物质的量的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蒸干得到明矾晶体

7.下列各组混合物构成的溶液,加入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变化趋势符合图示的()

A.Al2(SO4)3、AlCl3B.KAl(SO4)2、Al2(SO4)3

C.Al2(SO4)3、Fe2(SO4)3D.FeCl3、AlCl3

8.W、X、Y、Z是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W

X

Y

Z

A

CH4

C

CO

CO2

B

NH3

N2

NO2

HNO3

C

H2S

S

SO2

SO3

D

SiH4

Si

SiO2

Na2SiO3

9.前20号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位于不同主族,A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B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C为金属元素且有两种常见氧化物;若往D的单质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可观察到先变红后褪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E>D>A>B>C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D

C.B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A的氢化物D.C、E单质与冷水反应,E不一定比C剧烈

10.某100mL溶液可能含有Na+、NH4+、Fe2+、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原溶液中加K3Fe(CN)6溶液,无明显现象

B.原溶液中c(Cl-)≥0.1mol˙L-1

C.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原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D.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实验产生的气体,试纸变蓝

11.已知反应2HI(g)

H2(g)+I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向体积为VL的容器中充入2molHI(g)充分反应,可吸收12.5kJ的热量

B.加入催化剂,分子的能量不变,但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增多,速率加快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HI分解率不变

D.H2(g)+I2(g)

2HI(g)的活化能Ea为12.5kJ·mol−1

12.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钙:

HCO3-+Ca2++OH-=CaCO3↓+H2O

B.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的SO2:

SO2+H2O+ClO—=SO42—+2H++Cl—

C.向石灰石中加入醋酸:

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

D.向FeI2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Cl2:

2Fe2++2I—+2Cl2=2Fe3++I2+4Cl—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纯净的Cl2

B.除水的分解反应外,水在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体现还原性

C.可用过量的氨水与AlCl3反应制备Al(OH)3

D.区分胶体和溶液只能用丁达尔效应

14.将一定质量的铜与150mL的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与5.6L标况下的氧气一起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吸收生成NaNO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的质量为32g

B.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构成是5.6L的NO和5.6L的NO2

C.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mol˙L-1

D.向反应后的溶液加NaOH,使铜沉淀完全,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至少为1.0mol

15.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乙烯和水蒸气反应制备乙醇。

反应原理:

CH2=CH2(g)+H2O(g)=CH3CH2OH(g)△H。

(PDF换行不正确)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化学键

C-H

C=C

H-O

C-C

C-O

键能/kJ·mol-1

413

615

463

348

351

A.上述合成乙醇的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

B.相同时间段内,用该反应中三种物质表示的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C.碳碳双键的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但碳碳单键更稳定

D.上述反应式中,△H=+34kJ·mol-1

16.现如今太阳能电池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现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也用上了太阳能电池。

哈罗单车前面载物篮的底座就是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是Li/LiCoO2,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光照射该电池时,能量转化过程:

太阳能→电能→化学能

B.光照时负极的质量减少

C.太阳能电池板材料是Si

D.开锁时,正极xLi++xe-+Li(1-x)CoO2==LiCoO2

二、综合题

17.铬是重要的战略物质之一,由于具有质硬,耐磨,耐高温,抗腐蚀性等特性,所以在工业上应用比较广泛,在冶金工业上主要用铬铁矿(Cr2O3、FeO、SiO2、Al2O3等,其它杂质不参加反应)生产铬和铁等金属。

流程如下:

已知:

2Cr2O3+3O2+4Na2CO3

4Na2CrO4+4CO2

部分物质的溶解度(单位g)

0℃

10℃

20℃

30℃

40℃

50℃

60℃

Na2CO3

7.0

13

29

40

49

46

44

NaHCO3

6.9

8.5

9.6

11.1

12.7

14.4

16.9

Na2Cr2O7

161

170

183

198

218

240

265

(1)粉碎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焙烧时含铝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4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3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生成沉淀5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个流程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步制备金属铬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碳族元素包括碳、硅、锗(Ge)、锡(Sn)、铅等,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锗和锡以前曾被用于半导体材料,铅被用来制造蓄电池。

碳族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铅以低价形式存在时较稳定,其它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是以高价形式存在比较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I.

(1)高岭土的成分中含Al2(Si2O5)(OH)4,请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单质锡粉制取少量二氯化锡溶液,制取和保存的方法是(用文字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铅有多种氧化物,写出四氧化三铅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铅在空气中强热会得到一系列铅的其它氧化物。

若把239g二氧化铅强热,当质量变为231g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

CH4(g)+CO2(g)

2CO(g)+2H2(g)

已知:

C(s)+2H2(g)=CH4(g)  ΔH=–75kJ·mol−1①

C(s)+O2(g)=CO2(g)   ΔH=–394kJ·mol−1②

2C(s)+O2(g)=2CO(g)  ΔH=–222kJ·mol−1③

(1)有利于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填标号)。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

(2)若该反应在容积不变的绝热容器中进行,能够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填标号)。

A.c(CO2)/c(H2)不再发生变化    

B.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D.每有8molC-H键生成的同时有4molH-H键的断裂E.容器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3)T℃时,在体积为10L的容器中加入10molCH4、5mol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50%,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

19.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及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亚铜离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第一电离能I(Cu)________I(Zn)(填“>”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CH3CN)42+比四氨合铜离子还稳定,配离子中Cu的配位数是_______,配体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1molCH3CN中σ键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

(3)CuCl是有机合成中常见催化剂。

CuCl熔化后几乎不导电,推测CuCl晶体中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CuCl加强热会分解生成铜,铜晶体的堆积方式为__________(用文字表示)。

(4)冰晶体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相似,属立方晶系。

如图,将金刚石晶胞中的C原子全部置换成O原子,O原子与最近距离的四个O原子相连,H原子插入两个相连的O原子之间,与氧形成一个共价键和一个氢键,即为冰中的共价键和氢键。

0℃时冰晶体中氢键的键长(A—H…B)为_______________pm(列式并计算)。

(0℃时冰密度为0.9g˙cm-3)

20.草酸亚铁,在形成晶体时会结晶一定量的水;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用途,如照相的显影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原料等。

已知:

①草酸亚铁不溶于水,可溶于酸②Fe(SCN)63-+3C2O42-=Fe(C2O4)33-+6SCN-

回答下列问题:

I.甲同学检查药品发现该晶体显浅黄色,认为晶体不纯,可能是因为部分的铁被氧化。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

取少量的晶体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

由此认为晶体中不存在+3价的铁。

你认为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乙同学为测定草酸亚铁晶体FeC2O4﹒xH2O中的结晶水含量,利用如下装置

①做实验前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取一定质量的晶体,装好药品,开始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复实验直至B中恒重。

a.点燃酒精灯,加热b.熄灭酒精灯c.关闭Kd.打开K,缓缓通入空气

e.冷却至室温f.称量

III.丙同学用滴定的方法也可以测定草酸亚铁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

取a克草酸亚铁晶体溶入稀硫酸,再把所得溶液稀释成500mL,取出50mL放入锥形瓶,向其中逐滴滴入未知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振荡,发现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棕黄色,且有气泡冒出,当溶液颜色突变成浅紫色,停止滴加。

接着向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然后再用cmol/L的Na2S2O3溶液滴至终点。

几次实验平均耗用Na2S2O3溶液VmL.(2Na2S2O3+I2=Na2S4O6+2NaI)

(1)写出向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试验中稀释草酸亚铁溶液时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必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

(3)x=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中滴入KMnO4溶液过多,则所得x值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反应过程:

物质A经一系列的反应又回到了A。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A存在顺反异构B.B能够发生加聚反应

C.C是乙酸D.D的分子式C7H10O3

(2)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循环流程中有机物的所有含氧官能团除羧基、酯基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C参与的这步反应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5)E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种

(6)写出D生成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参考题中流程写出F到A的流程图(写出F、G、H、A的结构,注明反应条件)。

______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B【解析】

A.草木燃烧后剩余的物质“烬”中含有K2CO3,A正确;

B.丹砂是HgS,加热分解为汞和硫,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丹砂是HgS,加热分解为汞和硫,遇冷Hg和S化合为HgS,C正确;

D.《抱朴子·金丹》中的描述,以硫黄覆之(水银),亦复得,说明汞与硫常温下反应可生成硫化汞,丹砂可能是HgS,D正确;

正确选项B。

2.C【解析】

①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②陶瓷、水泥和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正确;

③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从而易产生触电危险,正确;

④用ClO2、O3代替氯气进行自来水消毒,氧化性强,杀菌消毒效率高,无污染,正确;

⑤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溶解了二氧化硫的雨水为酸雨,pH小于5.6,错误;

⑥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用酒精进行杀菌消毒,利用的是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原理,错误;

⑦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不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而是有机高分子材料,错误;

⑧Al(OH)3可以和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选项有4个;正确选项C。

3.D【解析】

A.磷酸和硫酸的摩尔质量都是98g/mol,A错误;

B.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反应停止,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0.9NA,B错误;

C.200mL0.5mol/L的葡萄糖溶液中,其中的葡萄糖含氧原子数为0.2×0.5×6=0.6mol,溶剂水分子中还有氧原子,所以葡萄糖溶液中含氧原子数大于0.6NA,C错误;

D.浓硫酸随着反应的进行,变为稀硫酸,与铜不反应;因此100mL18mol/L的硫酸不能完全消耗,转移的电子数小于1.8NA,D正确;

正确选项D。

4.D【解析】

由题给信息可知,图中X、Y、Z三部分的压强、温度分别相等,体积V(X)=V(Z)=2V(Y),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n(X)=n(Z)=2n(Y),所以分子数目:

X=Z=2Y,B正确;由于三种气体质量相等,根据n=m/M可知,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A正确;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CO的摩尔质量为28g/mol,C正确;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的摩尔质量成正比,根据M=m/n可知,三种气体的密度:

2X=2Z=Y,D错误;正确选项D。

5.C【解析】

取三份等质量的金属钠,设金属钠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钠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变为碳酸钠固体,n(Na2CO3)=0.5mol,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过氧化钠固体,n(Na2O2)=0.5mol;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据此分析解答。

取三份等质量的金属钠,设金属钠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钠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变为碳酸钠固体,n(Na2CO3)=0.5mol,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过氧化钠固体,n(Na2O2)=0.5mol;

A.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0H,溶质相同,而钠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变为碳酸钠固体,溶于水为碳酸钠溶液,最终三份溶液的溶质不相同,A错误;

B.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根据2Na+2H2O=2Na0H+H2↑反应可知,反应后溶液质量为23+100-0.5×2=122g,溶液增重122-100=22g,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根据2Na2O2+2H2O=4NaOH+O2↑反应可知,反应后溶液质量为:

0.5×78+100-0.25×32=131g,溶液增重131-100=31g;n(Na2CO3)=0.5mol,质量为0.5×106=53g,即碳酸钠溶于100g水中,质量增加53g,三种溶液增重不相等,B错误;

C.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0H溶液,钠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变为碳酸钠,溶于水为碳酸钠溶液,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至pH=7,Na0H、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根据钠守恒规律:

n(Na)=n(Cl-)=n(HCl),所以消耗盐酸的量相同,C正确;

D.上述三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没有分解反应,D错误;

正确选项C。

6.A【解析】

A.青蒿素属于有机物,利用相似相溶原理,加入有机物,萃取青蒿素,然后进行分液,A正确;

B.盐酸溶液应该用玻璃棒转移到容量瓶中,不能直接倒入,B错误;

C.海带灰中没有碘单质,只有可溶性的碘化物,故过滤后得不到碘单质,C错误;

D.用丁装置将含等物质的量的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蒸干,得到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固体混合物,不能得到硫酸铝钾固体,D错误;

正确选项A。

7.A【解析】

D中沉淀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的物质的量应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不变,图像不符合,D错误;由反应Al2(SO4)3+3Ba(OH)2=2Al(OH)3↓+3BaSO4↓可知,若只有Al2(SO4)3,沉淀的物质的量也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不变,图像不符合;若Al2(SO4)3中混有Fe2(SO4)3,结果与Al2(SO4)3一样,C不符合图像要求;若Al2(SO4)3中混有AlCl3,则会在沉淀的物质的量增大的过程中出现拐点,即A符合;若Al2(SO4)3中混有KAl(SO4)2,由于2KAl(SO4)2+3Ba(OH)2=2Al(OH)3↓+3BaSO4↓+K2SO4,KAl(SO4)2+2Ba(OH)2=KAlO2+2BaSO4↓+2H2O,随着Ba(OH)2的加入,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反而减小,和图像不符合,即B错误;

正确选项A。

8.A【解析】

A.甲烷不完全燃烧变为一氧化碳,完全燃烧变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镁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符合题意要求,A正确;

B.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只能生成一氧化氮,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B错误;

C.硫化氢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C错误;

D.硅酸钠与强酸反应可以生成硅酸,不能直接生成硅单质,D错误;

正确选项A。

9.D【解析】

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则A是碳元素;B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则B为N元素;C为金属元素,常见的氧化物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C为钠元素;若往D单质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能观察到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则D是Cl元素;根据前20号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位于不同主族信息可知,E为钙元素;据以上分析解答。

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则A是碳元素;B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则B为N元素;C为金属元素,常见的氧化物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C为钠元素;若往D单质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能观察到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则D是Cl元素;根据前20号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位于不同主族信息可知,E为钙元素;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原子半径:

Ca>Na>Cl>C>N,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

N

C.氨气分子间有氢键,沸点大于甲烷;但是随着碳原子个数的增多,碳的氢化物(烃)沸点越来越大,甚至大于氨气的沸点,所以氮的氢化物的沸点不一定高于碳的氢化物,C错误;

D.钠、钙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氢气,虽然钙的活泼性强于钠,但是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附着在钙的表面,所以反应速率比钠慢,D正确;

正确选项D。

10.C【解析】

根据流程分析可知:

100mL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