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261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6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docx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

09春季会考题

图5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

读图完成21-22题。

2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

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B.乙

C.丙D.丁

22.丙国可能是

A.肯尼亚B.印度

C.英国D.尼日利亚

 

23.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生态环境C.经济D.社会文化

24.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B.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D.文化水平

25.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

A.交通运输中心B.商业服务中心

C.经济增长中心D.行政管理中心

26.北京前门大街、天通苑小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分别属于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D.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27.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的

A.地理位置B.人口规模C.经济规模D.用地规模

28.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A.建筑风格B.服装服饰C.饮食习惯D.绿地面积

答案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B

C

C

A

D

D

B

A

综合题:

3.读图13和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资料:

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人口104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光市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蔬菜销往国内外市场。

寿光市采用了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了大量生产新技术。

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发展到了70万亩,年产蔬菜30亿公斤。

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

(1)从纬度位置看寿光市地处五带中的

带;从海陆位置看寿光市位于

大陆。

该地属气候类型。

(2)分析图13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因素。

(答出三项即可)

(3)根据资料和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

(答出两项即可)

(4)分析所给信息,说出寿光市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出两项即可)

 

3.(本题共10分。

填空每空1分。

(2)小题简述题共3分,第(3)、(4)小题各2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

(1)北温带东岸温带季风

(2)夏季高温多雨;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

(3)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生产历史悠久、市场广阔、科技支持。

(每答出一点得1

分,只要答出两点即得2分)

(4)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或农业生产由大田耕作转变为大棚蔬菜种植);蔬菜生长环境

发生变化;扩大了某些蔬菜的分布范围;农药和化肥对地理环境影响。

(每答出一点

得1分,只要答出两点即得2分)

 

2010春季会考题

22.200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为6.26‰,死亡率为4.97‰。

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3.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文化因素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D.经济因素

24.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严重B.人口老龄化突出

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25.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其主要原因是我国

A.人口的素质还不够高B.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C.城市建设的经验还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26.1949~1997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变化不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近60%,但年产粮食总量增长了3倍多,这说明环境承载力

A.与消费水平无关B.可以无限提高

C.与科技水平相关D.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27.北京王府井大街、方庄小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分别属于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8.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

A.行政管理中心B.商业服务中心C.经济增长中心D.交通运输中心

29.从城市等级上可以看出,城市服务范围不同的一组是

A.珠海、深圳B.重庆、天津C.长春、哈尔滨D.北京、厦门

答案: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B

D

A

D

C

C

A

D

综合题

3.读图13“千烟洲位置图”和图14“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资料:

千烟洲位于江西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土壤贫瘠,低山、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

20世纪80年代以前,千烟洲一直以河谷的水稻生产为主。

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樵采,水土流失严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千烟洲从河谷农业转向了生态立体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引入先进的柑橘生产技术,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

 

(1)千烟洲地处五带中的___带;从流域上看,千烟洲地区属于______流域。

(2)该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20世纪80年代初,千烟洲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造成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有(选择填空)。

A.燃烧秸秆B.过度樵采C.不合理开垦D.种植果树

(4)千烟洲适宜柑橘种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发展成为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导致其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读图14,以E为例,任选A~D中的一处,说出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及带来的好处。

例:

E.沟谷洼地:

新建、扩建原有水塘,在水塘养鱼。

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护和灌溉农田。

答案

3.本题共10分。

每空1分。

第(3)小题选择填空2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

则该小题不得分。

(1)北温长江(赣江)

(2)土壤贫瘠低山、丘陵面积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旱涝频发)

(3)水土流失BC

(4)政策支持技术先进(市场广阔、交通改善)

(5)A.海拔较高地区:

栽种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既获得经济效益,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丘陵缓坡:

栽种经济林木和毛竹(幼林地间种牧草)。

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持水土

C.丘陵缓坡:

发展果园或人工草地。

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持水土

D.山麓河谷地区:

改造现有农田,完善排灌系统,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产量

地理新课标测试样题模块2(中图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图1“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国家),完成1-2题。

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是

A.甲B.乙

C.丙D.丁

2.容易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

3.人口合理容量

A.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B.等同于人口容量

C.等同于环境承载力

D.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4.北京王府井大街、方庄小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分别属于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5.西安是陕西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是

A.行政管理中心B.商业服务中心

C.经济增长中心D.交通运输中心

6.从城市等级上可以看出服务范围不同的一组是

A.顺义、昌平B.上海、北京

C.长春、哈尔滨D.北京、通州

读图2“华北地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

元/平方米),完成7-9题。

7.地租最高的序号是

A.①B.②

C.③D.④

8.②处的地租为

A.大于300元/平方米

B.200~300元/平方米

C.小于100元/平方米

D.100~200元/平方米

9.①处常常形成商业区,主要是该处位于

A.市中心,交通便利B.市中心,人口密度大

C.市中心,历史悠久D.城乡外围的公路交汇处

10.当前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A.中小城市迅速发展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放缓

C.城市化的进程加快D.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加快

11.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A.农业人口比重下降B.绿地面积减少

C.环境污染日益加重D.经济发展趋缓

1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是

A.住房紧张B.环境污染C.入学困难D.交通拥挤

13.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A.绿地面积B.建筑风格C.饮食习惯D.服装服饰

14.我国的海南岛可以种植三季稻,黑龙江的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分C.热量D.市场

15.近些年来,北京市场上出现了品种繁多的热带水果,这是因为

①北京自然条件的改变②北京市场需求的变化

③税收政策的变化  ④交通和冷藏条件的改变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16.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政策B.市场C.交通D.技术

17.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类型是

A.小麦和玉米混合农业B.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混合农业

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D.牧羊和牧牛混合农业

18.华北平原是典型的传统旱作农业区,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A.水源B.地形C.热量D.交通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A

D

A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B

B

C

D

B

C

A

二、综合题(共4道大题,每题10分)

32.读图6“2005年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污染统计数据”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6

资料: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甲乙两城市因交通拥挤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甲城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出租车和私家车数量猛增;乙城市加强地面公交和地铁的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比重大于甲城市,但是存在着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线路重复的现象。

(1)在公交、地铁、小轿车等各种城市交通方式中,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是。

(2)图6中反映出交通拥挤状况城市更大,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状况城市更

严重,造成该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3)资料中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在城市化过

程中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4)在城市公交中,积极发展轨道交通的目的是、。

(5)为了合理发展城市交通,还百姓于畅通的道路、洁净的城市环境,请你根据甲、乙两

城市的交通现状,献计献策。

答案

二、综合题(共40分,每题10分)

32.

(1)地铁

(2)甲  乙  汽车尾气

(3)交通问题(交通拥挤)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住宅问题(居住条件差)或社会问题(就业困难)

(4)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交通拥挤

(5)合理即可得分

海淀区高中课改水平检测

高一地理

2008.7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共7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1.决定全球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是

A.人口的迁移B.人口的自然增长率C.人口的出生率D.人口的死亡率

图1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判断2~5题。

图1

2.图1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图1中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图1中属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目前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A.战争因素B.受教育程度

C.公民的素质D.社会生产力水平

6、经济全球化导致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  D.生态环境因素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近年来我国人口的流动方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8.现阶段我国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B.人口密度的差异

C.人均寿命的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科学家预测:

从最大可能的粮食生产能力出发,中国最大人口数量为15.1亿或16.6亿。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9~10题。

9.资料中预测的人口数字表示的是

A.合理人口容量B.环境承载力

C.最小人口规模D.最佳人口规模

10.以上资料说明了

A.土地资源是决定地球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B.环境承载力是可以无限提高的

C.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是无限的

D.最大人口容量与资源数量无关

11.可导致合理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A.科技水平的提高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

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率低下D.消费水平逐步降低

12.从城市等级上可以看出服务范围大小不同的一组是

A.顺义、昌平B.上海、北京

C.长春、哈尔滨D.北京、通州

13.城市中用地面积最大、最普遍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行政区

下表为某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表,回答14~15题。

距市中心距离(km)

0

1

2

3

4

5

6

7

8

9

各种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相对数)

商业

150

100

50

25

5

0

0

0

0

0

住宅

72

60

48

36

24

12

0

0

0

0

工业

30

27

24

21

18

15

12

9

6

3

14.有关该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距市中心距离2公里内付租能力最低的是住宅区

B.城市的功能分区只受地租因素的影响

C.城市规模越小,功能区的种类越多

D.工业区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远近递变最慢

15.住宅区付租能力高于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地带,位于距市中心

A.0~2千米左右B.0~4千米左右C.3~4千米左右D.大于5千米

16.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的数量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城市用地规模D.城市绿地面积

17.关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都是伴随工业化进行的

B.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特大城市的数量多于发展中国家

18.为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北京市将地铁票价调低,其主要目的是

A.减轻人们的生活负担B.降低大气污染和道路拥挤程度

C.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D.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19.在建筑形式方面,最能体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A.古代园林B.高层建筑C.四合院D.别墅群

20.汶川是羌族聚居的地方,羌族以其独特而精湛的建筑技艺著称于世,碉楼、石砌房屋、索桥和栈道是羌寨的地理景观。

羌族虽然无自己的民族文字,但口传历史和口头文学的内容却十分丰富。

由此可看出

①地域文化仅是一种物质方面的文化②自然景观可以反映地域文化的差异

③物质景观可以反映地域文化的差异④地域文化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20世纪末,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21世纪初,蒙牛集团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生产基地。

据此回答21~22题。

21.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在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

A.原料供应充足B.交通运输便捷

C.市场庞大D.技术领先

22.蒙牛集团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生产基地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利用原料产地B.利用廉价劳动力

C.靠近消费市场D.利用先进技术

23.澳大利亚的现代混合农业

①属于小麦和玉米混合农业②重视规模与效益

③属于谷物和放牧牲畜混合农业④人力使用较多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4.我国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的是

A.内蒙古的畜牧业B.南方的水稻种植业

C.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D.华北平原的小麦种植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B

B

D

A

C

D

B

A

C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C

B

B

B

C

B

A

C

B

D

36.读图3“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和2004年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图3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肯尼亚

34

14

20

中国

12

6

6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其计算方法是。

(2分)

(2)图中第一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属于人口增长模式。

(4分)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第阶段和第阶段。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4分)

(4)对照表中的数据,肯尼亚、中国分别处于图中第阶段和第阶段。

由于我国实行了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

(4分)

37.图4为某城市规划图,当地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读图回答问题。

(8分)

(1)如要在城市中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选择填空)。

(1分)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2)中心商务区选择在上述地点的原因是(选择填空)。

(2分)

A.地域广阔B.环境优美C.交通便利D.位于城市中心

(3)规划在位于郊区的③地建住宅区,说出该处建设住宅区的有利条件。

(3分)

 

(4)城市中心人口向③地迁移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1分),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选择填空)。

(1分)

A.城市失业率升高,就业机会减少B.城市中心区功能萎缩

C.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环境质量下降D.城郊之间联系日益密切

 

38.图5为“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5分)

 

图5

(1)从图中看出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选题填空)。

(1分)

A.水源状况B.科学技术C.草场分布D、市场需求

(2)从阶段Ⅰ发展到阶段Ⅱ,产业布局发生了变化,变化表现在

(2分)

(3)请判断可能引起上述牛奶生产布局变化的原因是(选题填空)。

(2分)

A.甲地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突出B.乙地的生产成本降低

C.丙地的远途交通不便D.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39.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11分)

 

某农场土地利用图该农场各类农产品收入百分比图

图6

(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1分)说明其判断理由并简述该类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5分)

 

(2)目前,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1分)

(3)该农场这种生产方式的优点是(选题填空)。

(2分)

A.畜牧业和种植业生产上互惠互利

B.畜牧业和种植业时间上互补

C.农场经济收入不稳定

D.过度消耗土壤肥力

(4)从区位选择的角度简述p处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2分)

答案

36.(本题共14分)

(1)人口自然增长率(1分)出生率减死亡率(1分)

(2)高出生率(1分)、高死亡率(1分)、低自然增长率(1分)高高低(1分)

(3)一(1分)四(1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不同:

第一阶段为“高高低”的人口增长模式,第四阶段为“三低”的人口增长模式。

(2分)

(4)二(1分)三(1分)计划生育(1分)低(1分)

37.(本题共8分)

(1)A(1分)

(2)CD(2分)

(3)位于湖边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只要答出环境优美即得分)(1分);地价较低(1分);交通便利(1分)

(4)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1分)C(1分)

38.(本题共5分)

(1)D(1分)

(2)奶牛生产向甲地集中;乙、丙成为甲地奶制品消费地(合理即可,2分)

(3)AD(2分)

39.(本题共11分)

(1)现代混合农业(1分)

判断理由:

农场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1分)而且种植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在农场中收入中各占一定比重(1分)。

特点:

机械化程度高;重视规模与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高;与城市、市场、工业联系密切;以赢利性生产为目的;商品率高。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

(2)发达(1分)

(3)AB(2分)

(4)临近公路便于运输;(1分)有河流穿过便于灌溉。

(1分)

崇文区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统一练习

高一地理模块2(人教版)2008.7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道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表1为某国1785-1976年不同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据。

读表1完成1-3题。

表1

阶段

出生率(%)

死亡率(%)

①1785-1790

3.8

3.2

②1825-1830

3.8

2.4

③1910-1915

2.9

1.7

④1970-1976

1.3

1.0

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阶段是

A.①B.②C.③D.④

2.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原始型的阶段是

A.①B.②C.③D.④

3.该国出现人口快速增长的阶段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从全球范围来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的

A.迁移B.死亡率C.自然增长D.出生率

图1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图1回答5-7题。

图1

5.若图1表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主要方向,其主要原因是

A.文化差异和社会变革B.自然灾害和战争

C.国家政策和号召D.宗教和个人动机与需求

6.若图1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城市流往农村B.从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