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735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docx

高三地理模块检测试题

高三模块检测地理卷

2011年11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

注意事项: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天山网2010年7月19日消息:

近日,科学家对“信使号”探测器2009年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最新结果发现水星表面最年轻的火山活动迹象,以及磁场亚暴的最新信息,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

读“太阳系局部图”,M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分析回答1~3题。

 

1.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A.MB.NC.PD.Q

2.图示时,下列地理现象中可信的是(  )

A.地表夜晚可能观察到P、Q星,且都特别亮

B.地表夜晚可能观察到Q星,但不易看到P星

C.此时南半球各地昼长均可能达到最小值

D.到北冰洋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3.与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4.“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下图中横线为纬线,竖线为经线。

G、I分别为BH、HD的中点。

读图,回答5~7题。

 

5.若BAD是晨昏线,且D点正值日出,一架飞机自H点出发,沿赤道向东匀速飞行,12小时后又回到H点,则飞机上的人能观测到(  )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B.一次日出,两次日落

C.两次日出,一次日落D.两次日出,两次日落

6.若CAE是晨昏线,A点不是极点,且此时G点正值日出,则A、G、H、I的地方时分别是(  )

A.10 8 6 4B.6 12 18 24C.12 18 6 4D.12 6 12 18

7.下面关于图示中各点自转速度比较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线速度:

A>B=G>FB.角速度:

A=B>G=F

C.线速度:

B>A=E=FD.在上题条件下角速度:

A=B>D=C

读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回答8~9题。

8.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

A.①③⑤B.④⑥⑧

C.①②⑤⑥D.⑤⑥⑦⑧

9.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

A.沉积物变成变质岩的过程B.变质岩变成岩浆岩的过程

C.沉积岩变成岩浆的过程D.岩浆岩变成沉积岩的过程

读“地貌景观图”(如图),回答10~11题。

10.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甲和丙

11.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沉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沉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3.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各种模拟演示,读下图完成14~15题。

14.当黄赤交角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则M地所在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15.该小组根据N地的地理位置推知该地(  )

A.终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炎热干燥

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C.受气候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受暖流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新浪网2010年8月4日消息:

昨天南京最高气温达到38.3°C,创下5年来的最高值。

预计后天开始将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高温将暂时得以缓解。

结合下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作用与“后天开始高温暂时得以缓解”有关的是(  )

①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 ②冷空气侵袭 ③海洋气流带来冷空气 ④城市对流增强降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图中四点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MB.NC.OD.P

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18~20题。

18.此时,台北的风向是(  )

A.东南风B.偏北风

C.偏东风D.西南风

19.若A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经过福州,乙图中四条曲线最能反映福州气压变化过程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0.若A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福建山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台风B.地震C.风暴潮D.滑坡

下图为“某海区因洋流影响而形成的表层海水剖面示意图”,图中曲线为18°C等温面。

读图完成21~22题。

21.如果该海区在北太平洋,那么流经该海区的洋流是(  )

A.日本暖流B.千岛寒流

C.阿拉斯加暖流D.加利福尼亚寒流

22.如果该海区在北大西洋,那么其沿岸地区为(  )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完成23~24题。

23.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

A.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B.乙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24.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

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

C.地形D.洋流

26.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建国六十年来,新疆的公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西部大开发,“通油”、“通县”工程正在加紧实施。

新疆拟建5条铁路,并到2020年形成新疆铁路网。

读“新疆拟建的5条铁路示意图”,回答27~28题。

27.对新疆重视铁路建设的地理背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具有沿边优势

B.新疆自然资源丰富,对交通运输的潜在需求大

C.新疆地域辽阔,适宜发展铁路运输

D.新疆地形单一,发展铁路工程量小

28.新疆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是(  )

A.高寒缺氧和沙漠戈壁广布B.冻土和高寒缺氧

C.山河相间,地形破碎D.资金匮乏,技术落后

下表是我国四条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对比表,根据表中资料,分析回答29~30题。

河流

径流总量

多年平均含沙量

226亿立方米

61千克/立方米

624亿立方米

0.14千克/立方米

118亿立方米

4.6千克/立方米

2709亿立方米

0.16千克/立方米

29.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  )

A.闽江、黑龙江、伊犁河、海河

B.海河、黑龙江、闽江、伊犁河

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

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

30.甲河流域夏秋季节水患严重,目前已采用的解决措施主要是(  )

A.开挖入海新河

B.修建分洪工程

C.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

D.跨流域调水到其他地区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Ⅱ卷4道题,共40分。

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规定的Ⅱ卷答题栏位置。

31.为了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下面设计了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探究学习过程,请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完成相关实验项目,并回答有关问题。

(本题11分)

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

4cm×30cm的竹片2片(也可以用木片替代)

实验步骤:

(1)两手握竹片两端加力,竹片产生变形。

(2)继续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断。

(3)竹片折断瞬间,两手虎口处有震感。

(4)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相似。

实验结论:

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1)根据实验过程和现象,在下面的方框内分别画出相对应的地质构造。

(6分)

(2)褶皱、断层和火山活动都可以形成高山,将下列世界名山与对应的地质构造相连。

(3分)

A喜马拉雅山①断层

B泰山②火山

C富士山③褶皱

(3)分析说明背斜成谷的原因。

(2分)

3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0分)

(1)甲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乙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的__________沿岸;乙气候分布于我国__________。

(2分)

(3)上述两种气候,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甲或乙)(2分)

(4)河流补给若以雨水为主,甲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季。

(1分)

(5)从降水和气温的配置关系看,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是__________气候(填“甲”或“乙”)。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3.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图1 某海域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

图2 北印度洋夏季季风示意图

(1)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___。

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____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______的作用。

(4分)

(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__(方向)流动。

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_____海区。

(2分)

(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4分)

34.图甲中A区域是水能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如图乙)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图甲图乙

(1)从A区河流分布状况看,该地区的地形有何特点?

(3分)

(2)简述A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原因。

(3分)

(3)简述B、C两城市冬季气候的差异。

(3分)

高三模块检测地理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B

D

C

D

C

A

C

D

C

B

A

A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B

A

D

D

A

A

D

B

A

D

A

C

A

二、综合题

31.【答案】

(1)

 

(6分)

 

(2)A—③ B—① C—②(3分)

(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受侵蚀而成谷地。

(2分)

32.【答案】

(1)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 东南部(秦岭—淮河以南) (3)乙 甲 (4)冬 (5)乙 当气温最高时,降水最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3.【答案】

(1)南 高 暖 升温、增湿(4分) 

(2)南 ① (2分)(3)由于海陆热力差异,(1分)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

(2分) 顺时针流动。

(1分) 

34.【答案】

(1)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布。

(3分)

(2)纬度低,热量充足;受东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充足;海拔高,垂直地带性明显;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生物环境多样,交通不便,受外界干扰少等。

(3分)

(3)B城温暖如春(或气温较高); C城阴冷多雨(或气温低,多阴雨天气)。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