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373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地下室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室方案.docx

《地下室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下室方案.docx

地下室方案

基础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工程应用的主要法律、法规

2)设计施工图纸

3)工程应用的主要规程、规范:

4)工程应用主要图集

5)工程应用的主要专业技术标准、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等

6)我国现行的其他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技术标准和施工操作规程。

7)公司文件

2、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计为地下二层、地上十层,局部十一层的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0392.60m2,地下二层的层高为4.20m,地下一层的层高为4.50m;室内外的高差为0.45m。

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采取二道防水设防;地下室侧墙、底板、顶板等的钢筋砼结构采用防水砼,抗滲标号为S8;在防水砼的外侧铺贴二层(4+4)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本工程地下室基础设计为钢筋砼梁板式筏板基础,基础筏板厚度为700mm,基础筏板底标为-10.70m;地下室外侧墙体厚度为450mm、400mm和350mm,局部为500mm;内墙厚度为350mm、300mm和200mm,地下二层的顶板厚度设计为250mm,地下一层的顶板厚度设计为200mm。

基础以上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楼板均采用钢筋砼现浇板。

砌体:

地下部分填充墙采用300厚陶粒混凝土砌块与M5水泥砂浆砌筑,室内±0.000以下采用MU10蒸压灰砂砖,M7.5水泥砂浆砌筑;回填土内采用实心砖并设防潮层。

3、地下室流水段的划分

地下室部分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参照施工图所设后浇带,分为六个自然施工段,后浇带宽为1米。

4、施工工期,材料准备及劳动力的安排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总的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地下室部分总工期为150天,即从2010年5月23日开始至2010年10月13日封顶。

4.1钢材准备

地下室钢材一次性进场。

4.2模板准备

地下室模板一次性投入,不考虑地下一、二层周转。

4.3砼

采用商砼。

4.4劳动力安排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序号

工种

人数

1

木工

150人

3

钢筋工

150人

2

普工

20人

4

瓦工

50人

5、主要机械设备

序号

垂直运输

型号

品名

数量

1

QTZ63A

塔式起重机

2台

SHC57

砼输送泵

2台

2

砼施工

机械

2.5KVA

平板振动器

3台

Φ35Φ50

棒式振动器

15台

3

钢筋机械

GYJ—40

钢筋切断机

2台

GJB—40B

钢筋弯曲机

2台

GT4—14

钢筋调直机

1台

LDZ—32A

电渣压力焊机

4台

UN1—100

钢筋对焊机

1台

交直流

电焊机

8台

4

木工机械

MBJ04B

平刨床

1台

圆盘锯

4台

手提圆盘锯

25台

手提式电刨

15台

5

其它

水泵

5台

6、施工组织管理

3)质量目标:

本工程要求一次性验收合格。

4)施工现场管理目标:

1、质量目标:

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现行的GB50300-2001各项《建筑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合格等级;我公司严格按国家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及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全面贯彻推行GB/T19001---ISO9001标准,杜绝一切质量事故。

2、工期目标:

确保按照业主的要求工期内完成所有施工内容,基础施工总工期为150日历天,计划开工时间为2010年5月23日,2010年10月13日前验收(实际的开工时间以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正式签发的开工令日期为准)。

3、安全目标:

强化完善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细化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杜绝任何重大安全伤亡事故的发生,轻伤事故发生的频率控制在1.5‰以内。

施工过程中做到无伤亡、无火灾、无中毒、无坍塌、无物体坠落和无机械安全事故。

4、文明施工目标:

树立高起点的文明管理观念,实施高起点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作到现场干净,整齐有序,创无烟施工现场,确保获得省级“安全文明工地”称号。

5、环境保护目标:

我公司认真执行ISO14001:

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工程所用各种材料、半成品均采用绿色环保产品,杜绝有害及污染环境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工程竣工验收时,聘请有关权威机构对本工程进行环保检测,确保把本工程建成绿色环保型工程。

6、职业健康目标:

我公司认真执行GB/T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杜绝三级及以上的职业病发生,预防其它各种职业病。

7、施工工序

测量放线→土方开挖→基坑支护→浇砼垫层→做防水层及其保护层→钢筋绑扎→止水带安装→止水带下墙吊模安装加固→地梁、底板砼浇筑→绑扎墙、柱钢筋→搭设排架→支墙、柱模板→浇墙体砼→板墙模→支顶板梁、板模→绑扎梁、板钢筋→浇筑柱、梁、板砼。

8、施工方法及措施

8.1施工测量

1)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布控轴线控制点没有影响,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构建物上,且要求通视,可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前后视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根据芜湖市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布设控制点,

轴、

轴、

轴、

轴的点。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以上施工,设置控制轴线为

轴、

轴、

轴、

轴四条控制轴,地下室部分增加一条

轴。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BM点高程控制点数据(详见测绘成果资料)向建筑物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均为±0.00(黄海高程为9.2m)地下室部分引至四台塔吊基础砼表面,用红漆标注其位置及其高程。

所有控制点由测量人员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

2)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D2—GH进行复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

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他细部控制线,且每次控制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基础施工(即±0.00以下)采用引测法将标高引测到四个塔吊基础上,经校核无误后,作为基础施工的标高控制点。

3)轴线及高程放样程序

基础工程:

测绘院提供平面控制点→引测施工控制轴线(定位放线)→验线→土方开挖→基坑标高抄测→验槽→砼垫层抄标高→放槽边线→防水及保护层→放基础底边线→底板施工标高高程控制→地下室结构底板上放线→竖向结构施工→建筑50线标高抄测→横向结构标高控制→横向结构施工。

4)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不得大于±3mm;

(2)标高小于±5mm;

(3)垂直度小于3mm;

5)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1)仪器各项限差符合现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量的测量应在满足限差的要求下考虑垂直和倾斜的修正;

(3)标高抄测时,采用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仪器的配备

序号

品名

规格

数量

1

电子经伟仪

DTD2

1台

2

光学水准仪

SLE

1台

3

50mm钢卷尺

3把

4

5m钢卷尺

10把

5

塔尺

5m

1根

8.2土方开挖

本工程土方开挖放坡系数为1:

0.3,土方开挖(基坑四周支护范围外)分5层开挖,1~4层为机械挖土,第5层为人工挖土。

基坑四周需做支护,支护范围内挖土分6层开挖,1~5层为机械挖土,第6层为人工挖土,土方开挖根据放坡边线分别采用两台1.2M3反铲挖土机,分别由东北角、东南角同时由东往西开挖。

开挖出的土方用自卸汽车运至8~10公里外弃土场。

(详专项方案)

8.3基坑支护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深,筏板砼垫层的底标高为-10.80m,故依据有关的工程规范要求,须对基坑进行安全支护。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我公司以往的施工经验,建议采用土钉墙方案进行支护;在工程开始施工前,建议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基坑支护进行专项设计,提出设计施工图,以确保地下室基础的施工安全。

(详支护专项方案)

8.4防水工程

本工程外墙,底板和室外部分的顶板,除结构采用抗渗面防水砼(C35S8、C45S8)外,并在基础底板垫层上和外墙迎水面做二层4mm厚SBS卷材防水,基础底板垫层上用细石砼保护,外墙防水层上用20mm水泥砂浆保护层。

1)质量要求;

主控项目

1

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其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卷材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

1

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2

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焊)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

3

侧墙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

4

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

-10mm。

2)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配制底胶→涂刷底胶→复杂部位增补处理→铺贴卷材→卷材收头粘结→细部处理→蓄水试验→做保护层

3)操作工艺

涂刷底胶前应将尘土杂物清扫干净。

(1)配制底胶

将聚氨酯防水涂模材料按甲:

乙:

二甲苯为1:

1.5:

3比例配合搅拌均匀,即可进行涂刷。

(2)涂刷底胶

将配好的底胶用长把滚刷涂刷在大面积基层上,厚薄一致,不得有漏刷和白底现象,阴阳角、管根部位可用毛刷涂刷,干燥至不粘手时可进行下道工序。

(3)复杂部位增补处理(相当于附加层)

1.增补剂配制:

将聚氨酯防水材料按甲、乙组份以1:

1.5比例(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即可进行涂刷,配制量按需要确定,不宜过多,防止其固化。

2.用毛刷在管根、地漏、伸缩缝等处均匀涂刷,作好附加层,厚度宜为2mm,待其固化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

(4)铺贴卷材防水层

1.铺贴前应排好尺寸,弹出标准线。

2.铺贴卷材时先将卷材摊在干净、平整的基层上用滚刷将CX—404胶均匀涂刷在卷材表面,接头处10cm不涂,待404胶干燥至手感不粘时再将其卷好待用。

3.当基层底胶干燥后,在其表面涂刷CX—404胶,涂刷均匀,待其干燥至手感不粘时即可开始铺贴卷材。

4.铺贴时将已涂CX—404胶的卷材穿入φ30mm长1.5m的铁管上,由二人抬起将卷材一端粘结固定,然后沿弹好的标准线向另一端铺贴,操作时不要拉得过紧,不要出现皱摺。

5.铺贴平面与立面相连的卷材应由下向上进行,使卷材紧贴阴角,不得有空鼓和粘接不牢的现象。

注意卷材不要走偏。

6.铺贴后用30kg、30cm长外包橡皮铁辊滚压一遍除气泡。

(5)接头处理

卷材接头用丁基粘结剂粘结,先将A、B两组份材料按1:

1配合搅拌均匀,翻开接头表面涂刷均匀,待其干燥约30分钟后即可进行粘贴。

粘结后接头处不许有皱摺、护泡等缺陷,然后用铁辊滚压一遍。

(6)卷材末端收头

为使卷材收头粘接牢固,防止翘边渗漏,用聚氨酯嵌缝膏将收头处口边封闭严密,再刷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

防水层铺贴不得在雨天大风天施工,冬季施工的环境温度不低于5℃。

(7)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

1.采用外防外贴法时,应先铺贴平面,后铺贴立面,平立面交接处,应错缝搭接。

之后砌保护墙,及时回填土。

防水结构完成后,铺贴立面卷材之前,应先将接搓部位的各层卷材揭开,并将其清理干净;修补局部损坏才可继续施工。

此时卷材用错槎搭接,上层卷材盖过下层卷材不小于100mm。

2.采用外防内贴法施工时,应先铺贴平面,后铺贴立面,铺立面时,先贴转角,后贴大面,贴后应做好保护层,并确保保护层与立面卷材粘接牢固。

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空鼓:

卷材防水层空鼓,发生在找平层与卷材之间,且多在卷材接缝处,其原因是找平层不干,含水率大;空气排除不彻底,卷材没有粘结牢固。

渗漏:

多发生在管根、地漏、变形缝等处,伸缩缝没有断开,造成防水层撕裂,其他部位由于粘结不牢,卷材松动或衬垫不严有空隙等均有可能产生渗漏,施工中应加强检查,认真操作。

5)成品保护

3.已铺贴的防水卷材,应注意保护,不得损坏。

4.穿过地面和墙面的管根不得损伤和变位。

5.防水层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要及时进行保护层施工。

8.5钢筋工程

1)钢筋加工

(1)先由钢筋专职放样员按施工图和规范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钢筋加工料单,编制时注意墙、柱钢筋一直伸到顶板或上层结构,中间不得有接头。

经施工员审核,按审核料单制作。

(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

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油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理干净。

带有粒状和片状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3)钢筋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查或其他专项检查

(4)钢筋种类:

级别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下列规定:

不同种类的钢筋代换,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原则进行;

当构件受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代换应进行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计算;

钢筋代换需经设计人员同意后方可进行,钢筋代换应满足砼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等构造要求。

对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Ⅰ级钢筋代换变形(带肋)钢筋。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进行代换。

有抗震要求的框架,不宜以强度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钢筋,必须代换时,其代换的钢筋强度检查结果应满足:

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不少于1.25;屈服强度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当一级抗震设计时不大于1.25,当二级抗震设计时,不大于1.3。

钢筋的弯起或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a)Ⅰ级钢筋的未端需作1800弯钩,其圆弧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b)Ⅱ级钢筋未端需作900或1350弯折时,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c)箍筋的末端应做1350弯钩,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d)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钢筋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2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接头未端距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e)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f)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的规范》GBJ50204—2002的规定;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绑扎钢筋层架

±10

网眼尺寸

±20

宽、高

±5

受力钢筋

间距

±10

保护层

基础

±10

排距

±5

柱、梁、板、墙

±5

绑扎箍筋

纵向钢筋间距

±20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h)成品保护

成品钢筋应按规格、形状、尺寸集中堆放,并及时运往作业层,严禁踩踏碰撞成品钢筋,以免撞掉料牌,严禁污染成品钢筋。

2)钢筋绑扎

(1)准备工作

a.核对成品、半成品钢筋的规格、尺寸、形状和数量是否与料单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

b准备好绑扎用的钢丝、工具等,并按各部位保护层的厚度,准备好砼垫块、底板、墙为30mm的垫块,平面尺寸为50×50mm,其他为25mm垫块,平面尺寸为30×30mm;

(2)钢筋摆放位置线的标定;

在防水保护层上放出轴线,基础梁和墙柱,门洞位置线,并标出底板钢筋以及墙柱位插筋位置线,每根底板钢筋位置线用至少两个粉笔点标识,墙柱插筋在插入部分的底和顶用红漆标点标识。

底板及基础梁上钢筋绑扎完成后,在其上(用红漆标点标识)放出柱、墙、门洞位置线(控制插筋)。

基础梁箍筋摆放线在对角主筋上标出。

(3)钢筋的绑扎、安装

底板基础梁钢筋;

防水保护层上放线、基础梁标高放线→搭设梁脚手架→南北向梁上铁放置、绑扎→东西向梁上铁放置绑扎→放置东西向梁箍→放置南北向梁箍→放置三道柱箍、东西向板梁钢筋下铁放置、绑扎→南北向板、梁钢筋下铁放置、绑扎→放置底板、基础梁垫块→拆除基础梁脚手架→调整基础梁位置→墙柱箍筋放线→放置墙柱插筋并临时固定→放置三道墙体水平筋→底板上铁标高放线→放置马凳→南北向底板上铁放置、绑扎→东西向上铁放置、绑扎→调整固定墙柱插筋。

a底板基础梁钢筋排列顺序为:

东西向钢筋下铁在下,上铁在上;南北向钢筋在东西向钢筋中间;若基础梁钢筋不只一排,东西向钢筋与南北向钢筋交错放置。

b底板钢筋的弯钩,下排均朝上,上排均朝下;

c钢筋网的绑扎:

所有钢筋交错点均绑扎,且必须牢固,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绑扎呈“八”字型,朝上砼内部,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扎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

d分层排列的基础梁受力钢筋相邻两排钢筋之间垫以钢筋[maxd=25mm]。

e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沿受力方向错开设置,箍筋转角与受力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距应成八字形。

f锚入基础梁墙体水平箍筋采用电弧焊,焊缝长10d,钢筋错开35d且≥500mm。

(2)沉降后浇带

沉降后浇带处钢筋绑扎时两边的钢筋必须保证在同一直线上且固定牢固。

(3)柱钢筋

搭设柱筋支撑脚手架→套柱箍筋→连接并绑扎竖向受力钢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a搭设柱筋支撑脚手架:

柱筋支撑脚手架采用脚手架钢筋搭设,操作面四周铺跳板,并挂安全网

b套柱箍筋: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的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钢筋上,然后绑扎固定钢筋,立柱子钢筋。

c机械连接竖向受力筋:

柱子筋立起来后,机械连接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

d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e柱箍筋的绑扎、连接

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柱角钢筋间用双扣交错绑扎,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箍筋与主筋要垂直.

f下层柱竖向钢筋露出楼面部分,用柱箍将其固定。

g柱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

(4)墙钢筋绑扎、安装

摆放并固定好墙钢筋脚手架→绑扎竖向梯子筋→绑扎横向梯子筋→绑扎竖筋→绑扎横筋。

a摆放并固定好墙钢筋脚手架;在绑扎墙筋时,在已画好线的两侧摆放并固定好墙筋脚手架。

b绑扎并调整竖向梯子筋位置:

在伸出砼面的钢筋上绑扎竖向梯子筋,根据第一排横筋标高调整竖向梯子筋的位置。

c绑扎横向梯子筋。

d绑扎横向钢筋:

按绑扎调整好的横竖向定位筋,绑扎横竖墙筋。

e第一排墙体保护层为净保护层,所有墙体钢筋均为竖筋在内,水平筋在外。

墙体水平筋放置在墙体暗柱主筋外,墙体连梁放置在墙体主筋内,钢筋的弯钩朝向砼内。

(5)梁与板钢筋绑扎、安装。

梁筋绑扎采用模内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主梁底层纵筋与箍筋固定→穿主梁底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底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板筋绑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距筋

楼梯保护层为净保护层,受力钢筋在下,分布筋再在上。

a梁板钢筋上层弯钩朝下,下层弯钩朝上。

板、次梁、主梁交叉处,板筋在上,次梁筋在中层,主梁筋在下。

相同箍筋接头交错布置在两根纵向架立筋上。

纵向受力筋为多层时,层间垫以短钢筋保证其间距。

b梁纵向受力钢筋:

上筋净距≥30mm或1.5d(为钢筋中最大直径)下筋净距≥25mm或d,下部纵向钢筋配置大于两层时,钢筋水平方向中距比下面中距增大一倍。

c梁的下部钢筋不在跨中1/3范围连接,上部钢筋不在支座1/3范围连接。

d板的下部钢筋不在跨中1/3范围内搭接或连接,上部钢筋不在支座1/3范围内连接。

e箍筋:

从距墙或梁边5cm开始配置,箍筋间距及肢数见图纸

f钢筋绑扎安装时,还应满足图纸相关规范要求。

8.5.3滚压直螺纹钢筋机械连接

1)工艺流程

钢筋就位→拧下钢筋保护帽和套筒保护帽→接头拧紧→作标记→施工质量检验。

2)操作要点

a钢筋就位,将丝头检验合格的钢筋(丝扣干净,完好无损)搬运待连接处;

b接头拧紧:

接头的连接用力矩扳手进行施工,将两个钢筋丝头在套筒中间位置相互拧紧,接头拧紧力矩应符合下列规定,力矩扳手的精度为±5%。

接头拧紧力矩:

钢筋直径:

(mm)2022252832

拧紧力矩:

(mm)200250280320350

3)作标记:

以拧紧的滚压直螺纹接头应做出标记,与未拧紧的接头区分开,单边露丝长度不应超出2个丝扣;

4)施工检验:

对施工的接头进行质量检验,现场检验进行拧紧力矩检验,接头外观质量检查和单向拉伸试验。

a用力矩扳手按规定的接头拧紧力矩值抽检接头的施工质量,抽检数量为:

梁、柱构件中按接头数的15%,且每个构件的接头抽检数不得少于一个接头;基础,墙、板构件,每100个接头作为一个验收批,不足100个也作为一个检验批,每批抽检3个接头。

抽检的接头应全部合格,如有一个接头不合格,则该验收批应逐个检查并拧紧。

b滚压直螺纹接头的单向拉伸强度试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检验批进行检验和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

c对每一个验收批均应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107—2003)中A级接头的性能进行检验与验收,在工程构件中随机抽取三个试件做单向拉伸试验。

当三个试件抗拉强度均不小于该级别钢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时,验收批判定为合格。

如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三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判定为不合格。

滚压直螺纹接头的单向拉伸试验破坏有三种;钢筋型材拉断、套筒拉断、钢筋从套筒中滑脱,只要满足强度要求,任何破坏形式均可判为合格。

5)质量管理

(1)钢筋的堆放

由于本工程采用的Ⅱ级、Ⅲ级钢筋有同规格的,容易混乱所以必须加强钢筋的标识管理,钢筋原材堆放,加式后的成品钢筋堆放,施工现场钢筋堆放都必须按不同规格,级别分类堆放并标识,必要时施工现场设专人分类、发料。

(2)定位钢筋的定位与绑扎

底板部分定位筋

a柱的插筋放置三道φ10柱箍筋。

b墙体底板插筋时,底板设置二道梁内设置一道φ14水平筋。

c底板上口墙柱定位筋

直接插于底板(设有地梁)内的墙,柱插筋两侧紧贴墙体立筋各增加一道与底板筋相同的,通长的附加筋,(纵横方向相遇时附加筋在同一平面焊拉接),在此部位墙、柱定位筋与该附加筋焊接。

底板钢筋的支撑

马凳:

由钢筋焊接而成,所用材与底板同类,每1.0m一档,必须保证上层钢筋网片的正确位置。

钢筋保护层

a底板砼保护层用砼垫块,按每0.8米梅花型摆放。

b柱砼保护层用水泥砂浆块或塑料卡在柱四角竖向外皮上,每隔0.8米设置一道。

c梁保护层用水泥砂浆块或塑料卡每隔0.8米设置一道,每道六块(含两侧)

d墙砼保护层用水泥砂浆块或塑料卡,按每0.8米梅花型摆放。

e板钢筋支撑

顶板钢筋的支撑,每1.0m一档,马凳置于两层钢筋网片之间。

(3)后浇带部位防污染、腐蚀

所有后浇带钢筋的保护方法为:

采用覆盖法。

(用模板放置在钢筋上面)

为防止后浇带处积水,配置2台真空吸入泵随时抽水。

(4)其他

a复杂的墙、柱、梁节点由技术人员按图纸要求和有关规范进行钢筋摆放放样,并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交底。

b代换钢筋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c底板每层网筋绑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