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386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20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

低丘岗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1.前言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省级投资松滋市陶家冲联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目前已完成前期可行性论证工作,并经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立项。

为了圆满完成该项目,正确指导施工设计,确保项目的严格实施,特编制本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报告。

1.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松滋市丘陵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及环境要求,亟待采取措施,对丘陵地区的宜农荒地进行开发整治,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永续利用。

根据《松滋市“十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纲要》,我市就今后的国土资源管理,确定了目标,制定了措施,提出了通过采取集中整理连片低效土地,开发改造宜农荒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措施和途径,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发展。

为深入贯彻新《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松滋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松滋市国土资源局拟在王家桥镇陶家冲村实施丘陵土地开发项目工程,征得了市委、市政府的同意与支持后,于2007年向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申报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国土资源厅审查后,批复为2008年省级联合土地开发项目。

总规模78.2407公顷,净增耕地60.2100公顷,占总规模的76.95%。

1.2.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松滋市西北部,具体位置处在王家桥镇陶家冲村境内,距松滋市王家桥集镇8.5km。

项目总面积78.2407公顷,拟净增耕地60.21公顷。

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坑塘、道路、沟渠及荒草地。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开发整理后的土地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项目区所在图幅号为H-49-68-(27),涉及图斑72个。

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已完成,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工作由武汉愿景土地咨询有限公司负责。

1.2.1.项目名称

因松滋市耕地占补比例失调,开发整理后的耕地用于建设占用耕地补充耕地,加之项目规模和净增耕地面积较大,故将该项目申报为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

全称为:

省级投资松滋市陶家冲联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1.2.2.项目性质

项目性质为土地开发重点项目。

1.2.3.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松滋市西北部,王家桥镇陶家冲村境内,距王家桥集镇8.5km,东至木麻(木天河至麻水)公路1公里,南邻陶家冲村3组旱地,西邻陶家冲村,北邻木天河水库2公里。

项目区坐标范围为:

东经111°39′20″—111°40′20″

北纬30°11′00″—30°11′50″

1.2.4.项目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为78.2407公顷。

项目总投资372.26万元,单位面积投资为4.76万元/公顷。

(表1.2.4—1)项目规模统计表

单位:

公顷、万元

项目涉及乡镇名称

涉及行政

项目性质

地貌

总建设

规模

总投资

规模

王家桥镇

陶家冲村

土地开发整理

丘陵

78.2407

372.26

1.2.5.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工程建设期限为半年,预期2008年10月开工,至2009年4月完工。

1.2.6.项目任务目标

项目实施后,将净增耕地60.21公顷,净增耕地率为76.95%。

项目的实施,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我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能改善土地的利用条件,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有利于集约经营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

同时,能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统一。

1.2.7.项目特性表

项目具体特性见表1.2.7-1。

表1.2.7-1项目特性表

名称

单位

数值

备注

一、项目概况

1.整理面积

hm2

78.2407

2.项目投资

万元

372.26

3.亩均投资

元/亩

3171.92

4.新增耕地

hm2

60.21

5.新增耕地率

%

76.95

6.年需水量

万m3

25.99

7.年引水量

万m3

33.73

8.项目性质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

9.项目类型

省级投资

10.地貌类型

丘陵

11.水资源利用

地表水

二、土地平整工程

1.土地平整

万m3

14.19

三、农田水利工程

1.渠道

Km

3.74

新建斗渠

Km

1.90

新建农渠

Km

1.85

2.排水沟

Km

4.65

新建农沟

Km

4.65

3.跌水

295

4.涵管

11

四、道路工程

Km

2.92

1.扩建田间道

Km

2.27

路面宽4m

2.修复田间道

Km

0.65

路面宽4m

3.新建生产路

Km

3.12

路面宽2m

五、防护工程

1.意杨

2292

株距2m

六、综合经济指标

1.年效益

万元

44.91

2.静态回收期

9

2.项目概况

2.1.松滋市概况

松滋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西南部,东经111°14′~112°02′,北纬29°53′~30°22′之间,北忱长江,与本省枝江一衣带水;南望洞庭湖与湖南省澧县交界;西倚武陵巫山余脉,与本省五峰、枝城接壤;东连江汉平原,与本省公安、江陵毗邻。

版图总面积2176平方公里,东西长80.44km,南北宽48.48km,折合21.76万公顷,326.38万亩。

其中耕地94.55万亩,占总面积的29%,人均耕地1.07亩;林地68.90万亩,占总面积的21.1%;园地8.17万亩,占总面积2.5%;未利用土地48.75万亩,占总面积的14.9%;水域31.20万亩,占总面积的9.6%;建设用地74.81万亩,占总面积的22.92%。

全市辖21个乡镇。

2个开发区,452个村,4800个村民小组,人口88.5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1.55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07人。

松滋市处于中北亚热带的过渡性季风气候区内,因而,农业气候表征在地理上的差异明显:

鄂西山区冬暖夏凉和江汉平原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兼有,除西南山地外,全市大部分地区光能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据气象站1958~1983年记载,年平均气温16.5摄氏度,年均月最高气温20.8摄氏度,年均月最低气温13.0摄氏度,最高温月是7~8月,最低温月是头年12月至第二年3月。

全年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活动积温是5258.8摄氏度,全年大于等于20摄氏度的活动积温是4899.9摄氏度。

年均无霜期271.7天。

松滋市处于武陵山余脉至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母岩母质多样,低山和高丘陵地表主要由石灰岩、页岩等组成;低丘岗地成土母质主要为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平原湖区成土母质均为近代河流冲击物和湖相沉积物。

依据松滋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市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四级分类制,共分七个土类,十四个亚类,三十八个土属。

一百九十个土种。

松滋市地势西高东低,以枝柳铁路为界,西为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呈四级阶梯递降;东为丘岗平原,平原地势则由北向南微倾。

市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岗地、山地四者兼有,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占市域总面积的37.7%,平均海拔50米以下;北部和中部丘陵、岗地,占市域总面积的59.5%,平均海拔100~200米;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占市域总面积的2.8%,平均海拔200~800米。

境内最高点为卸甲坪乡大岭山,海拔815.1米,最低点为松滋农场,海拔34.2米。

综上所述,松滋是一个处于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兼有而以岗地平原为主的地域。

境内年平均降水量1191毫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丰沛的降水和界外客水,凭借西高东低的地势,汇成丰富的水能资源。

长江沿市境北界奔腾东流,松滋河横贯东部滨湖平原,山川之间有三十八条溪沟汇成十条主要溪河,自西向东流入松滋河。

长江及支流——松滋河、采穴河,全长137.6公里;湖泊蓄水面积23.79平方公里。

丘陵和山区有洈水、洛河、北河、南河、碾盘、界溪、六泉、木天、红岩、庙河等,境内全长377公里。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2.2.1.位置与范围

松滋市陶家冲联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处于松滋市王家桥镇陶家冲村境内。

其经度坐标范围为:

东经111°39′20″—111°40′20″,纬度坐标范围为:

北纬30°11′00″—30°11′50″。

2.2.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形属江南丘陵地形,高程在80m—100m之间,地貌为坡度较小规模较大的圆形山包,高低起伏,绵延不断。

2、地质及水文

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来源于北河水库,通过北河水库放水经北河主渠穿和平闸进行自流灌溉,库区储水量大,库容5.6万m3,正常水位122m,警戒水位124m,死水位60m,供松滋市南部地区农田常年灌溉使用。

项目区处于北河水库西南方向,北河主渠流经项目区南部,底宽5m,过水深1.5m,流量6m3/s,最小流量2.0m3/s。

项目区内水质较好,经抽样化验分析,有碳、钙、镁、钙钠等化学类型。

矿化度每升多在1g以下,铁离子含量每升不超过0.2mg,属低矿化淡水,水质及水温均适合人畜饮用及农田灌溉。

项目区内无河流,地表水主要由降雨形成,由于汇流时间短,地表径流量不大,洪水发生少,易旱少涝。

2、气候

松滋市具有“春季水热同升,冷暖多变,雨量与日俱增;夏季炎热潮湿,雨量多而不均;秋季日暖夜凉,雨热锐减,时有阴雨干旱;冬季寒冷干燥,温低雨少,寒潮冰冻常有发生”的四季气候特点,项目区位于松滋市西北部,属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区,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冬季多寒潮和西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时有东南风,历年日均风速为2.3—2.9m/s,年均风级在2—4级之间,与相邻县(市)比较,松滋风力最优。

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约1750小时,年太阳光能总辐射量约100—106.4千卡/cm2;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190mm左右。

热量丰富,年有效积温为3680℃;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均无霜期为274天。

由于气候稳定,气温温差小,项目区适宜棉花、小麦、油菜、柑、橙、柚等多种作物生长。

3、植被

项目区自然植被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属草灌丛茅草群落,天然植被为杂灌和茅草,人工植被主要树种为板栗树、柑桔树、马尾松和湿地松。

4、土壤

项目区主要以红壤土为主。

经农业部门现场检测,土壤含磷量低,含钾量较高,有机质、速效氮含量中等,PH值为5.6—6.5,土壤呈酸性至中性反应。

土层深厚,耕作层10—30cm,保肥性能尚好,而且理化性状良好,适应种植红薯、玉米、旱杂粮作物,也可种植棉、豆、麦等农作物及柑、橙、柚等经济作物,还适应种植黄姜、杜仲等贵重药材。

5、自然灾害

项目区地处丘陵地带,经常出现春季低温阴雨,易导致早稻烂秧、棉花烂根;夏秋之交,连续20天无雨,发生干旱,一般规律为十年四至五遇;秋寒较早,对晚稻扬花不利;冬季北方极地冷高压空气南侵,伴随大风或降雨,导致寒潮来临,对农作物产生冻害。

项目区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夏、冬干旱,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项目区内绿色覆盖率达70%以上,植被条件好,水土保持能力强,水土流失轻微。

由于项目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没有潜在的泥石流险情发生,土地沙化程度轻微。

6、自然资源

1)、光热资源

由于项目区所在地太阳光能年平均总辐射量在100—106.4千卡/cm2之间,从季节分配来看,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太阳辐射在一年中的变化为单峰型,七月份最多,十二月份最少。

植物生长期间的辐射量(平均气温≥3℃期间)为98.2千卡/cm2,占年总辐射量的92.6%,辐射量的这种季节分配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是十分有利的。

项目区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在14.0—16.9℃之间,气温的变化在年内具有热在七月,冷在元月,不冷不热在四月和十月,春秋升降快,呈单峰型变化的特点,有利于春耕、春种,豆、棉、稻播种;水温只有2个月在10℃以下,极端水温差值小,有利于动植物生长;地温影响着种子的发芽和出苗速度,经过地温与气温相关分析,项目区3—11月各层地温均在10℃以上,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2)、水资源

项目区年均降水量为1050~1300毫米左右,平均年蒸发量为956.8毫米,可供利用的地表水资源丰富。

芦花河流经区西0.5km处,该河平均宽8.5m,最小流量4m3/s,陶家冲村20%耕地由芦花河灌溉。

灌溉水源另一半来源于北河水库,水库位于项目区西南部,水库距项目区9km,北河主渠流经项目区南部,区内全长1860m,从北河水库放水经主渠至项目区,可满足区东农田的灌溉需求。

三是堰塘蓄水量可观,区内现有堰塘5口,总共蓄水量约为3.01万m3,为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提供了较稳定的水源。

3)、生物资源

项目区周边地区生物资源品种繁多,一是水生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水生植物主要有湘莲、藕;水生动物主要有鲢鱼、鲤鱼、草鱼、青鱼四大家鱼,还有特种水生动物黄鳝。

二是特产资源品种较多,主要品种有柑、橙、柚,最具代表性的是婺洲柑、晚白柚,产品远销香港及东南亚地区。

三是农作物天敌资源种类较多,主要有水稻螟虫、叶稻蛾、稻风虱、棉铃虫等,可为农作物的病虫防治提供科研标本。

2.2.3.社会经济条件

王家桥镇地处荆宜边界,松滋、宜都交界处,是荆楚大地上的农业大镇,是松滋市的边关镇、北大门,距城关12km,省道红东公路贯穿全境,版图面积143.51平方公里,现有21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141个村(居)民小组。

全镇总人口51806人,其中农业人口44815人,耕地总面积98955亩,人均耕地面积1.91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03元。

项目区位于王家桥镇北部,正处在新江口镇、陈店镇的交界处的陶家冲村。

陶家冲村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80人,耕地面积2979.59亩,人均耕地1.50亩,2007年农业总产值871万元,人均收入4070元。

外出打工人数621人,占总人数30%。

改革开放以来,王家桥镇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形成了柑桔、牲猪、杂交稻种子、优质米四大特色产业,农民的生活水平已逐步迈向小康。

2.2.4.农作物种植情况

农业种植以水稻和油菜为主,依靠原有的主渠(灌排合一)及零星农渠、农沟,加上原有的坑塘水面,雨量丰欠适度年份,项目区基本能满足灌排,农作物长势较好。

2.2.5.基础设施状况

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排灌系统以松滋市北河水库主渠自灌系统为主。

主渠的一条支渠呈南北向穿越项目区部,区内长1860m,平均流量2m3/s。

,实行自流灌溉,灌溉部分近河岸的低洼地。

高榜田和多经园灌溉主要依靠冲沟上部的蓄水堰塘引水灌溉,干旱年还可利用东风渠补充灌溉。

牧童片主要以三叉口水库、马家溪水库为灌溉水源自流灌溉,但是,这些设施建设陈旧、不规范、不科学,大部分设施年久失修,破损、淤塞严重,利用率低下,导致排水不畅。

因此,现有设施不能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用水要求。

2、交通状况

项目区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县道新张公路从项目区南1.0km处经过,通村水泥公路南接新张公路,往北直达项目区。

但项目区内田间路、生产路杂乱无序,雨天泥、晴天灰,农用机械进出比较困难。

3、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土地处湖北省中部地区,该地区为丘陵地带,地面植被好,风沙轻微,项目区以坡顶、岗上自然原生植被为主,农田范围基本未进行林网建设。

4、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用电电源主要来源于王家桥变电站,该站现有供电主变2台,总容量9450KVA。

王麻线跨围岭村、中水桥村、杨树河村、麻水社区至陶家冲村止,全长7km,杆基85根,线经为LGJ—35,村内有供电台区4台,变压器均为S9型,容量230KVA,1#台区位于项目区边缘,距王麻线2.5km。

村内线路全长3.5km。

目前,项目区内用电基本正常,若新增设电灌设施,须增容现有电力设施或重新配置变压器,才能减少用电负荷。

2.2.6.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类型分析

土地整理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大体相同,以灌溉水田为主。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林地、沟渠用地、道路用地、坑塘、田坎、园地。

其中主导类型为林地。

随着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用地类型将逐渐向耕地转变。

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项目区建设规模78.2407公顷,其中水田0.9799公顷,占实施规模的1.25%;旱地9.0675公顷,占11.59%;果园0.3500公顷,占0.45%;林地64.4715公顷,占82.40%;田埂0.9819公顷,占1.25%;农村道路1.0557公顷,占1.35%;农田水利用地0.1657公顷,占0.21%;坑塘1.1685公顷,占1.49%。

详见表2-1。

表2-1松滋市陶家冲联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图幅号:

H-49-68-(27)

单位:

公顷

土地利用类型

陶家冲村

总计

所占比例(%)

农用地

耕地

水田

0.9799

0.9799

1.25%

旱地

9.0675

9.0675

11.59%

耕地小计

10.0474

10.0474

12.84%

园地

果园

0.3500

0.3500

0.45%

园地小计

0.3500

0.3500

0.45%

林地

有林地

64.4715

64.4715

82.40%

林地小计

64.4715

64.4715

82.40%

其它农用地

田坎

0.9819

0.9819

1.25%

坑塘

1.1685

1.1685

1.49%

沟渠

0.1657

0.1657

0.21%

农村道路

1.0557

1.0557

1.35%

其它农用地小计

3.3718

3.3718

4.31%

总计

78.2407

78.2407

100.00%

2.2.7.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粗放,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

项目区内农民受教育程度和生产技能较低,对土地的利用仍停留在粗放生产、广种薄收的低水平上。

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且受到山区复杂地形的限制,主要是人畜耕种,机械耕作极少,影响了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不能适应农业综合开发生产形势的要求

2、土地闲置较多,利用效益不高

项目区内杂草丛生,除少量耕地和零星林地外,大部分土地基本上处于荒芜闲置状态。

以前,当地群众曾几次进行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开发造田,因受地理条件、土壤条件及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林难成,田难种”,土地无法得到持续利用。

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全面推行,荒山作为自留山划归农户分散使用,严重地制约了土地的成片开发整理及集约经营,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几乎为零。

加之项目区排灌设施没有配套,干旱时,山坡上现有耕地上的农作物只能望天收,导致土地再度荒芜。

3、道路布局不尽合理,田块通达度较差

项目区内道路、耕地相互不配套,影响并制约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

田间道路布局不到位,多数田块无田间道路通达,不利于农业运输。

3.项目规划设计原则、依据

3.1.规划设计原则

为了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本初步设计遵循如下原则:

1、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首先,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要求,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其次,与农业、水利、环保、交通、村镇建设等规划相协调,工程规划要符合当地水利、交通、电力、林业对项目的要求,并做好与相关规划衔接。

2、因地制宜原则。

从项目区的自然特性和实际情况出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和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综合考虑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合理布局和布置各项工程,提高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

水利设施配套应合理规划,精心设计。

为节约投资,田间道路应尽量结合现有道路布设。

项目区新增耕地优先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基本农田粮食产量,在传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提高农民收入。

3、可行性原则。

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产出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应以农民增收、方便农民生产和生活为前提。

各工程规划和建设内容应符合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政策要求,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以节约资金、先易后难,在工程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为基本要求。

科学编制规划设计及预算,规划设计及预算成果,应重在实施,能够指导项目具体施工,并为项目实施的招投标提供依据。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原则。

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为出发点,建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高标准的田园式格局的农田,实现项目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原则。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当地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项目区内的干部群众的意见,充分论证规划方案,使规划设计及预算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可操作性。

3.2.规划设计依据

3.2.1.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6、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

7、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的通知》(鄂政办发[2004]89号);

8、《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

3.2.2.行业技术标准

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02000》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程规程》;

3、《土地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4、《土地整理工程设计规范》;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与实务》;

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7、《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3.2.3.相关规划资料

1、《松滋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2、《松滋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1997-2010)》

3、水利、交通、林业、农业、环保等部门相关专项规划。

4、《省级投资松滋市陶家冲联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2.4.实施期限

2008年10月—2009年4月。

3.3.规划设计的任务和目的

3.3.1.规划设计目的

本项目建设拟达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并实现如下具体目标:

1、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具体落实《松滋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有效保护农业用地,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恢复土地生产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2、实施田、水、路、林、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