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451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0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

轨道联络巷掘进作业规程

目录

第一章概况1

第一节概述1

第二节依据1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2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2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2

第三节地质构造3

第四节水文地质3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4

第一节巷道布置4

第二节矿压观测4

第三节支护设计5

第四节支护工艺9

第四章施工工艺12

第一节施工方法12

第二节凿岩方式12

第三节爆破作业13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14

第五节管线与轨道敷设15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17

第五章生产系统18

第一节通风18

第二节压风、供水21

第三节瓦斯防治22

第四节综合防尘23

第五节防灭火24

第六节安全监控27

第七节供电28

第八节排水29

第九节运输30

第十节照明、通信和信号30

第六章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2

第一节劳动组织32

第二节作业循环33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4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35

第一节一通三防35

第二节顶板38

第三节爆破40

第四节防治水45

第五节机电45

第六节运输48

第七节其他60

第八章安全管理制度62

第九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67

第一节瓦斯爆炸应急措施67

第二节火灾应急措施68

第三节透水应急措施68

第四节冒顶应急措施68

第五节防止灾害扩大措施70

第六节避灾路线70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xxx轨道联络巷。

二、巷道位置

xxx轨道联络巷位于xx煤矿井田一水平一采区,东部为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三条井筒,西部为井田边界,南部为尚未开采的xxx采煤工作面、北部尚未开采。

顺M1煤层走向沿M1煤层顶板掘进,掘进工作面底板标高+1460.500-1490.300。

3、巷道的用途

所掘巷道为xxx回风巷掘进时运煤(矸)、运料以及行人等。

四、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设计长度:

92.5。

服务年限:

2年。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本掘进工作面预计2015年7月下旬开工,预计2015年8月完工。

第二节依据

一、工作面设计及批准时间

巷道施工的依据是《xxx轨道联络巷施工设计图》。

批准时间为2015年7月。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巷道地质资料依据是《xxx轨道联络巷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15年4月。

三、相关的技术要求编制依据

1.《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

2.《煤矿安全规程》(2013版)。

3.《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

4.《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511-2010)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下表。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

水平名称

一水平

采区名称

一采区

地面标高/m

+1592~+1824m

井下标高/m

1460.524+1490.301m

地面的相对位置及建筑物

相应地表为山地陡坡,无河流及建筑物

井下位置及掘进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无影响

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本巷道位于xx煤矿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尚未开拓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xxx轨道联络巷位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第三段(P3l3)地层,该地层分布在矿区北东部,岩性主要为灰至深灰色细砂岩,显微波状或平行层理,沿倾向粒度变细为粉砂岩,夹泥岩,粉砂质泥岩,底部为浅灰至灰黑色灰岩或泥质灰岩,具生物碎屑结构,产动物化石。

M1煤层位于上煤组上部,上距B1标志层底界6.12~13.44m;下距B2标志层顶界6.15~20.50m。

煤层可采厚度0.84~1.92m,平均厚度1.41m。

煤层倾角24°~60°,平均30°。

煤层的稳定程度指数为7.70和变异系数(γ)为0.21,属稳定薄~中厚煤层。

煤层在北侧及东部区域普遍含一层夹石,岩性为泥岩或炭质泥岩,厚0.06~0.29m,平均0.17m。

煤层结构为较简单类型。

煤层顶板为泥岩、细砂岩;底板以泥岩、细砂岩为主。

煤层层位稳定,属稳定薄~中厚煤层。

煤层地质特征见表1、表2。

 

表1M1煤层特征表

可采煤层厚度(m)

煤层间距

(m)

夹矸

层数

夹矸

厚度

(m)

煤层

倾角

(°)

稳定性

孔隙率(Ro)

%

视密度

(t/m3)

顶底板岩性

自燃发火期

煤层爆炸指数

最小-最大

最小-最大

顶板

底板

平均

平均

0.84-1.92

6.1-20.5

0—1

0.06-0.29

24-60

稳定

12.28

1.50

泥岩、细砂岩

泥岩、细砂岩

Ⅱ类自燃煤层

无爆炸性

1.41

0.14

30

表2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

全水分(Mt﹪)

灰分(Ad﹪)

挥发分(Vdaf%)

硫分(St,d﹪)

发热量(Qb,daf﹪)

煤种

最大-最小

最大-最小

最大-最小

最大-最小

最大-最小

平均

平均

平均

平均

平均

6.12-1.55

16.58-23.70

6.60-12.36

1.77-5.95

29.47-21.63

无烟煤

3.01

22.79

8.42

3.42

26.20

第三节地质构造

xxx轨道联络巷位于各个背、向斜边缘地带,掘进范围内总体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褶皱影响,掘进过程中局部地段受裂隙水影响,顶板相对稳定。

顶板岩石坚固性系数为4-6。

第四节水文地质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分布在矿区北东部,岩性主要为粘土岩、粉砂岩与粉砂质粘土岩及煤层(线)等,为区内的含煤岩系地层。

厚度324.96~386.39m。

该地层富水性弱,泉水流量0.014~0.788L/s,为弱含水岩组。

对矿井开采无影响。

xxx轨道联络联络巷位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地层,结合《xx煤矿水文地质图》分析:

xxx轨道联络巷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上覆无含水层,无小窑开采,为弱含水岩组。

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须探、先探后掘”探放水原则。

掘进前必须用钻探进行验证,分析允许掘进距离后在允许掘进距离内掘进。

掘进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工作面内的水文观测,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xxx轨道联络巷位于M1煤层中,位于xxx回风巷与1490之间,总长92.5m,道断面为拱形断面,掘进宽4000mm,高3500mm,墙高1400mm,掘进断面为11.88m2,。

从xxx轨道联络联络巷(坐标X=2943585.813,Y=35526661.718,Z=1460.524)按77°9′49″的方位掘进。

第二节矿压观测

一、观测对象:

xxx轨道联络巷。

二、观测内容

1.自测站安装开始到施工完毕整个掘进期间的巷道顶板离层量,底板相对移近量,两帮相对移近量,锚杆、锚索的受力情况。

2.用锚杆拉力计、扭力矩扳手对锚杆的锚固力、扭力矩实施抽查检测,用锚索张拉仪对锚索预紧力进行检测。

用钢尺和顶板离层仪实测巷道表面位移及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

锚杆锚固力、扭力矩每300根锚杆检测不少于一次,每次顶帮各检测一组,每组数量不少于三根。

锚索预紧力要在施工中逐根检测,达到设计预紧力为合格,不合格的要重新补打。

设计或材料变更另取一组。

三、测站的布置

1.xxx轨道联络巷在开口50m布置一个观测站,以后每隔150m布置一个测站。

2.每个测站安装顶板离层仪1个,同一测站的仪表安设要集中在5m范围内。

四、仪器、仪表、牌板的安设

1.离层仪型号:

LBY—3型,离层仪安设在巷道中部,孔深超过锚索0.5米,将顶板离层仪内侧刻度尺的测点安设在孔上端的位置,外侧刻度尺的测点安设在孔中部位置,然后将离层仪塞入孔内,内外刻度尺外露长度分别在5—10cm之间。

离层仪托盘要紧帖岩面,不得将金属网夹在中间。

2.每个测站仪器安装完毕后,将安设时测站的各种数据,包括测站编号、离层仪刻度尺数据、测站处巷道宽度高度、测站位置、安设时间等记录详细。

五、数据处理

边施工边检测,及时对检测的数据加以分析、判断,并把检测结果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保证巷道支护质量。

六、矿压观测与资料收集

测站观测每周不少于2次,日常观测由区队技术员负责,并做好记录分析。

第三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

xxx轨道联络巷道断面为拱形断面,掘进宽4000mm,高3500mm,墙高1400mm,掘进断面为11.88m2。

水沟掘进宽300mm,深300mm,掘进断面积0.09m2。

二、支护方式

xxx轨道联络巷采用锚杆+钢筋网+锚索联合支护。

三、支护设计

(一)设计方法

根据回采设备选型、风量、风速,结合已采工作面相应地段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巷道的经验数据,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支护设计。

(二)断面设计

为满足回采、掘进胶带运输机、刮板机安装、检修、通风、行人及安全的需要,xxx轨道联络巷设计为巷道断面为拱形断面,掘进宽4000mm,高3500mm,墙高1400mm,掘进断面为11.88m2。

(三)支护参数设计及支护材料

1.锚杆支护参数设计

(1)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

锚杆长度计算

L=KH+L1+L2

式中L-锚杆长度;

H-自然平衡拱高度;

K-安全系数,取K=2;

L1-锚杆锚入稳定岩层深度,取0.5m;

L2-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取0.05m。

H=

=

=0.38

式中B-巷道开掘宽度;

f-岩石坚固性系数,取f=4

L=2×0.47+0.5+0.05=1.49。

(2)锚杆间、排距计算

锚杆间、排距计算,按间排距相同布置,其取

a=

式中a-锚杆间、排距,m;

Q-锚杆设计抗拔力,100KN;

H-自然平衡拱高度,取H=0.38;

γ-被悬吊岩石的容重,取25.4KN/m3;

K-安全系数,取K=2。

a=

=2.3

综合考虑安全系数及理论计算值,锚杆长度应该比计算值大,锚杆间排距应该比计算值小,才能更好保证巷道质量和安全施工。

所以施工选用Ф20×2000m的螺纹钢树脂锚杆(设计抗拔力100KN),锚杆间排距800×800mm,可以满足巷道支护要求。

2.锚索支护参数设计

(1)长度应满足

式中

——锚索总长度;

——锚索深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固长度,3.2m;

——需要悬吊的不稳定岩层厚度,2.7m;

——托板及锚具的厚度,0.035m;

——外露张拉长度,0.2m;

L=3.2+2.7+0.035+0.2=6.135m。

(2)加强锚索数目的校核,应满足:

N≥K×W/P

式中N——锚索数目,N=2;

——安全系数,取K=1;

P——锚索最低破断力,260kN;

——被悬吊岩石的自重;

W=B×∑h×∑γ×D=3.8×2.7×25.4×0.8=208.5KN

其中:

B——巷道掘进宽,3.8m;

D——锚索排距,0.8m;

∑h——悬吊岩石厚度,取2.7m;

∑γ——悬吊岩石平均容重,25.4KN/m3。

N≥K×W/P即2>1×208.5/260,符合要求。

通过以上计算,xxx轨道联络巷施工锚索使用7股Φ5mm的高强度钢绞线,规格为Φ15.2mm×6300mm,配用300mm×300mm×16mm的钢托盘,中孔Φ20mm。

顶板锚索呈1-2-1-2布置,一排打在钢带中间眼位,下一排打在钢带第2孔和第5孔眼位,交替布置,代替原眼位锚杆,间排距1.6m×0.8m;右侧墙帮中部支护一根锚索,间距为2.4m,每根锚索使用MSZ2550锚固剂6卷。

综上,xxx轨道联络巷锚索支护设计参数理论上达到支护要求。

3.支护材料及支护参数

锚杆:

使用Φ20×2000mm的螺纹钢树脂锚杆,间距800mm,排距800mm;配用矩形钢托板150×150×10mm,中孔Φ20mm。

帮部锚杆自底板向上0.4m开始布置。

W钢带:

型号为BHW-220-3.00,排距800mm。

锚索:

采用7股Φ5mm的高强度钢绞线,Φ15.2×6300mm,配用300mm×300mm×16mm的钢托盘,中孔Φ20mm,锚具与锚索配套。

钢筋网:

采用Φ5mm钢筋焊接而成,规格为1000mm×2000mm,网孔规格为50×50mm,网片搭接长度为100mm。

施工时根据现场需要将网分成大小适当的网片。

锚固剂:

使用MSZ2550型锚固剂,锚杆每根使用2-3支,锚索每根使用6支。

(四)支护要求

1.顶锚杆锚固力不小于100KN,扭力矩不小于100N·m。

2.帮锚杆锚固力不小于75KN,扭力矩不小于100N·m。

3.锚索承载力260KN以上,锚索预紧力不小于140KN。

4.顶网、帮网:

网与网搭接长度为100mm,搭接采用托盘压紧后,双股14#铁丝绑扎,绑扎间距200mm。

四、临时支护

由机电班组在机修厂加工前探支护吊环,吊环为40t溜链,长420mm,在溜链的一端焊上长×宽=180mm×220mm的钢板,在钢板上用氧-乙炔焰切割一个长×宽=100mm×120mm的长方形孔洞,以便前探梁穿入。

前探梁采用4m长18kg/m的轨道。

需要加工前探支护吊环9个,前探梁3根。

利用锚杆外露丝作为固定支点,锚杆必须进行拉拔力和扭矩试验,锚杆与巷道轮廓线的角度必须在75°~90°之间,锚杆抗拔力不小于100KN,扭矩不小于100N.m,必须由当班验收员验收合格。

不合格的锚杆必须安排当班补打。

1.爆破后(或够施工一排锚杆后),安排专人站在永久支护(锚杆+锚索+钢筋网+W钢带,锚杆间排距为0.8m)下,用长把工具进行敲帮问顶,找净险矸活石,确保无问题后人员站在永久支护下,在紧靠迎头的三排锚杆上上好吊环,将前探梁穿在吊环内,将前探支护网挂在巷道中央的前探梁上,拱顶中央两侧的前探梁挑住前探支护网,用大木楔在前探梁的外端上方背牢前探梁,以使前探梁前后背严接顶。

2.上前探梁时,不少于5人,1人观察顶板并协调指挥,2人挂网,2人安装前探梁。

3.要求临时支护的根数不小于3根。

4.临时支护与掘进迎头的距离不大于0.8m。

5.前探梁方向与巷道方向相同,轨道上方用木板背牢,以使轨道前后背实接顶。

6.加强顶板管理,发现顶板压力大、顶板离层、顶板有响声,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工作面人员,待顶板稳定后,由外向里打带帽点柱后方可继续施工。

7.打顶部锚杆时必须由外向里、由中间向两边,如前探梁占据锚杆位置,可先打其它锚杆,退出前探梁后在打剩余锚杆,必须将所有顶部锚杆全部打完后再打帮部锚杆。

第四节支护工艺

一、支护说明

1.锚杆+锚索+金属网+W钢带支护支护材料及支护参数

(1)锚杆:

采用Φ20mm×2000mm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树脂锚杆,锚杆间排距800mm。

(2)托盘:

锚杆托盘采用规格为150×150×10mm的钢托盘。

(3)锚索:

采用7股Φ5mm的高强度钢绞线,Φ15.2×6300mm,配用300mm×300mm×16mm的钢托盘,中孔Φ20mm,锚具与锚索配套。

顶板锚索呈1-2-1-2布置,一排打在钢带中间眼位,下一排打在钢带第2孔和第5孔眼位,交替布置,代替原眼位锚杆,间排距1.6m×0.8m;右侧墙帮中部支护一根锚索,间距为2.4m。

(4)钢筋网:

采用Φ5mm钢筋焊接而成,规格为1000mm×2000mm,网孔规格为50×50mm,网片搭接长度为100mm。

施工时根据现场需要将网分成大小适当的网片。

(5)W钢带:

型号为BHW-220-3.00,排距800mm。

(6)锚固剂:

使用树脂锚固剂,型号为MSZ2550,锚杆使用2-3支,锚索使用6支。

(7)锚杆间排距:

锚杆排距为800mm,间距为800mm,矩形布置。

(8)锚杆角度:

锚杆与巷道顶帮轮廓线的切线夹角为准,角度为75°~90°。

(9)托盘必须紧贴岩面,螺母必须拧紧,锚杆外露丝露出螺母15~50mm,锚杆拧紧扭矩不于100N·m。

(10)锚杆紧跟迎头进行支护,前排锚杆距迎头达到相应一排锚杆距离时及时挂网、支护锚杆。

2.附属工程:

水沟净宽、净深为300mm。

3.备用材料:

工作面在施工过程中,除常用的支护材料外,必须配备有备用支护用的材料,包括锚索不少于10根(Φ15.24×6300mm),半圆木不少于1m3。

4.质量要求

质量标准详细情况见下表。

 

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工序质量验收表

检验项目

合格标准/mm

主控项目

1

锚杆、锚索杆体及配件的材质、规格、品种、强度、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作业规程及规范规定

2

水泥卷、树脂卷和砂浆锚固材料的材质、规格、配比、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作业规程及规范规定

3

安装质量

托板基本密贴岩面,安装牢固、不松动,拧矩≥100N.m

4

预应力

最低值不小于设计的90%

5

钻孔方向

钻孔方向与设计值的偏差≤3°

6

安装有效深度

任一根≥95%

一般项目

1

锚杆间、排距

±100

2

外露长度

露出托板≤50

二、支护工艺

1.打锚杆眼

打眼前,首先按照中线和腰线严格检查巷道断面规格,不符合设计巷道断面时必须先用风镐等工具把巷道修刷到设计断面;打眼前要先敲帮问顶,仔细检查顶帮围岩情况,找掉活矸、危岩,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始工作,锚杆眼的位置要准确,眼位误差不得超过±50mm,眼向误差不得超过±5°。

锚杆眼深度要与锚杆长度相匹配,锚杆打好后,应将眼内的岩渣、积水清理干净;打眼时,必须在前探支架的掩护下操作。

打眼的顺序,应由外向里按先顶后帮的顺序依次进行。

2.安装锚杆

(1)安装顶锚杆

向锚杆眼内装入2-3支锚固剂,再把锚杆装在锚杆机上(将钻机与安装托盘、螺母的锚杆连接),用锚杆机将锚杆顶到顶板上,边推边旋转搅拌,搅拌时间为20~25s,至锚杆接触孔底停止推进,等待10~15s后旋转扭紧螺母使托盘紧贴岩面。

停机待树脂药卷凝固后,回撤锚杆机。

(2)安装帮锚杆

用风动锚杆机打完眼后,将2-3支锚固剂装入钻孔,然后使锚杆顶住锚固剂,将锚固剂缓慢送入孔底,边搅边将锚杆推入孔底,搅拌时间为20~25s,然后等待10~15s后操纵锚杆机拧紧锚杆螺母,锚杆拧紧扭矩不小于100N·m。

3.锚杆拉拔力试验

(1)连接拉力计:

卸掉待测锚杆的螺母和托盘,把锚杆拉力计的加长杆拧到待测锚杆末端并上满丝,再套上衬套及千斤顶,使活塞伸出端朝外,最后拧紧螺母。

(2)拉力测试:

将手压泵的卸荷阀顺时针拧紧,压动手压泵压杆,用力要均匀,不要用力过猛。

当压力表上的读数达到规定的数值后停止,并详细做好记录。

(3)拆卸拉力计:

检测完毕,逆时针方向缓慢松开卸荷阀,使压力表指针降到零位,千斤顶活塞全部缩回。

再把各部件从锚杆上卸下,将锚杆拉力计放回专用工具箱内。

(4)检测合格的锚杆要重新上好锚杆托盘和螺母,并使其达到设计预紧力。

检测不合格的锚杆应做好标记并安排补打锚杆。

(5)锚杆抗拔试验,每300根锚杆或300根以下,取样不少于1组,每组不少于3根,设计或材料变更,应另取一组。

班班由验收员对当班支护锚杆进行拉力检

4.锚索支护工艺及要求

(1)准备工作-打眼-上锚固剂-安装锚索-上托盘及锚具-用千斤顶预紧锚索。

(2)张拉锚索时,千斤顶应与锚索保持同一直线。

(3)安装锚索用锚杆机配合组合钎杆施工锚索眼。

(4)将6支MSZ2550树脂锚固剂注入锚索眼内并将锚索抵入眼底,再把搅拌驱动器装在锚杆机上,用搅拌驱动器搅拌锚索30秒以上。

(5)停机保持推力3分钟后,再施工另一个孔。

(6)10分钟后,上好托盘和锚具,启动张拉千斤顶使其预紧力达到20MPa以上。

(7)支护时,打好一个锚索孔就必须装好一个孔的药卷、锚固好一根锚索。

(8)若出现眼口破碎或塌孔时,必须重新打眼,保证钻孔状况良好,便于安装。

(9)打锚索挂网期间,必须随时敲帮问顶,保证施工安全。

(10)挂网时,其他人员退出布网区,防止网边角伤人。

(11)锚索必须按设计角度打设,并打设到位。

如不符合设计规定的角度与深度,必须重新补打。

(12)支护锚索段巷道,支护的锚索滞后迎头的距离不得大于1.6m。

第四章施工工艺

第一节施工方法

1.巷道施工方法

xxx轨道联络巷采用钻眼爆破的方法进行破岩,人工用铁铲出矸,刮板运输机配合胶带输送机运矸,使用气动锚杆钻机打设锚杆。

2.巷道开口施工方法

xxx轨道联络巷从xxx轨道联络联络巷(坐标X=2943585.813,Y=35526661.718,Z=1460.524)按77°9′49″的方位掘进。

开口前,必须确保支护到迎头,并确保支护符合本规程要求。

开口前,先由生产技术部给定开门点及标定出中腰线,再由验收员按标定的中腰线画好轮廓线,采用多打眼、少装药、放小炮的施工方法,确保开口安全。

开口5m范围内,炮眼眼深800~1000mm,每眼装药量控制在150g左右,确保松动性爆破,配合风镐开挖,小循环掘进,支护使用的锚杆长度为2m,锚索长度为9m,每根锚杆使用2根锚固剂进行锚固,每根锚索使用6根锚固剂进行锚固,其它段按正常要求施工。

第二节凿岩方式

本规程所施工的巷道均采用钻眼放炮的方法破岩。

1.打眼机具

采用YT-28气腿式凿岩机打眼,风源来自地面压风机房。

2.凿岩施工

掘进迎头配备一台风钻作业,实行定人、定钻、定眼位、定任务、定时间责任制,分区打眼,自下而上,点眼和钻眼由技术好、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承担。

各工种要相互配合好,能平行作业的要尽量平行作业,以做到不怠工、不窝工,充分利用工时,提高劳动效率。

3.降尘方法

(1)湿式打眼;

(2)装岩洒水;(3)放炮使用水泡泥;(4)每班洒水冲刷巷道顶帮岩粉,加强防尘设施维护;(5)人工出矸处设置一组扒矸喷雾设施;(6)进行放炮喷雾降尘,放炮后冲刷岩帮;(7)距迎头10m内设置一组全断面水幕,进行喷雾降尘;(8)加强个体防护,人人佩戴防尘口罩;加强各种防尘设施的管理,确保正常使用。

4.钻爆工序要求:

(1)钻眼前,必须详细检查迎头10m范围内的支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钻眼前,瓦检员必须检查工作面瓦斯浓度,确保瓦斯浓度小于0.8%。

(3)必须依照中腰线在工作面按炮眼布置图标定眼位。

(4)严禁钻眼与装药平行作业和严禁在残眼内钻眼,并坚持湿式钻眼。

(5)爆破要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和“三人联锁爆破”制度。

第三节爆破作业

本巷道施工采用钻眼爆破方法破岩。

1.爆破原始条件见下表

爆破原始条件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掘进断面

m2

11.88

2

煤、岩坚固系数

煤2~4、岩4~9

3

工作面涌水情况

m3/h

无涌水

4

炸药和雷管的类型

三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毫秒雷管

2.钻爆器材的选择

选用YT-28型气腿式凿岩机打眼,2m长中空六角钻杆,Φ42mm风钻钻头,使用三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电雷管为8号金属壳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规格为Ф32mm-300g,1~4段毫秒延期电雷管,电雷管必须编号。

选用MFB-200型发爆器。

3.装药结构

采用连续正向装药,总延期时间不超过130毫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