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507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docx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

【篇一: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上海家化-------技术创新系统支撑下的本土品牌之道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的介绍和问题的提出上海家化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大的生产能力,是行业中通过国际质量认证iso9000最早的企业,亦是中国化妆品行业国家标准的参与制定企业。

上海家化以广阔的营销网络渠道覆盖了全国200多座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上海家化一直致力于帮助人们实现清洁、美丽、优雅的生活,作为中国日化行业的支柱企业,随着日化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上海家化凭借坚持差异化的经营战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创造了“六神”、“佰草集”、“美加净”、“清妃”、“高夫”等诸多中国著名品牌,占据了众多关键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

多年来,上海家化坚持发展自主品牌,认为品牌差异化的基础必然依靠研发的支持,因此上海家化每年都投入巨额经费用于科研开发。

早在1999年上海家化的技术中心就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同年被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上海家化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中科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二医大等院校机构联合设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联合实验室,还与法国的同行业研究所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实体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上海家化的研发成果和专利申请数量居于国内企业的领先水平,在中草药个人护理领域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上海家化与许多国际著名公司有过多方位的合作:

与lion建立了专有技术合作、取得coty旗下adidas个人护理用品及香水系列的中国生产权和代理经营权,与lvmh集团下sephora公司合资设立“丝芙兰(上海)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上海家化向国际化迈进的步伐从未改变。

现如今化妆品的消费与日俱增,我国化妆品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化妆品销售额从1982亿元扩大到2007年的866亿元。

有人预测,到201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的销售总额预计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

尽管面临如此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上海家化也同时面临着更多的竞争者欧莱雅、玉兰油、资生堂、欧泊莱、美宝莲等,经过多年经营,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

兰蔻,雅诗兰黛,迪奥的诸多国际一线品牌也占有非常大的高端化妆品市场。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国际环境,文化背景,消费者习惯背景的不同影响下,上海家化如何利用本身优势与先进的技术创新系统在竞争中获胜是本次案例分析要讨论的问题。

分析:

一.上海家化的技术创新系统构成要素技术创新系统是在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下,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创新资源配置和各种管理活动相关的各种机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技术创新活动顺利实现的组织系统和关系网络,以及保证系统有效运行的制度和机制。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时尚消费品的中国代表企业,在大众化和细分化产品领域诸多有价值的细分市场上拥有能够持续发展的领导品牌,以顾客关系、员工归属、股东价值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卓越表现赢得世人的尊敬。

其创新系统包括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和决策系统四个要素,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组织系统:

良好的组织系统是上海家化规则系统决策系统资源系统上海家化技术创新系统的微观结构从空间结构上看,上海家化的技术创新系统是把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等部门和机构组合起来的网络系统。

这一系统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第一主体,企业技术创新积极面向市场,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技术创新系统的主导部分。

政府在技术创新活动重点主要作用是制定政策法规、改革管理体制以及进行必要的直接指导,引导和激励企业创新。

科研单位不断开发使用的成果,是科技知识的生产者和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源,同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者和合作者。

高校则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不断向企业输送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组织系统organizationorganization创新管理规则系统rulesorganization决策系统decision-makingorganization资源系统resourcesorganization图表技术创新系统四要素技术中介机构是技术创新系统的桥梁和纽带,能够加快科技知识的应用、扩散和传播。

在这个系统中,围绕着企业急速创新这一中心和环节,上述部分像话联系、紧密衔接,形成了一个技术创新系统的空间架构。

技术中介----桥梁纽带科研单位----提供知识高等院校---提供人才政府机构----政策指导企业图表技术创新系统的微观结构下面红色字体部分是赠送的散文欣赏摘自网络,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

谢谢!

可依靠的唯有自己这是发生在一个普通犹太人家庭里,父亲和儿子的故事:

儿子叫约翰,在他4岁那年,有一天他和姐姐在客厅玩捉迷藏。

他们玩得正高兴,父亲抱起小约翰,把他放在沙发椅上面,然后伸出双手做出接的姿势,叫他往下跳。

小约翰毫不犹豫地往下跳,在即将抓住父亲的瞬间,父亲缩回了双手,约翰摔到了地板上,他号啕大哭起来。

小约翰向坐在沙发上的妈妈求助,妈妈若无其事地坐着,并不去扶他,只是微笑着说:

“呵,好坏的爸爸!

”父亲站在一边,以嘲弄的眼光望着上当受骗的小约翰。

这便是犹太家庭教子的方法之一,这样做的目的是灌输给孩子一个理念:

社会是复杂的,不要轻信他人,唯一可依赖的就是自己。

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有一天房子被烧着了,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

”如果孩子回答是钱财,母亲会进一步问:

“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

”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会告诉他:

“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财,而是智慧。

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你对爸爸的爱,远远胜过那部车一个犹太家庭的父亲,存钱存了很久,终于买了一辆自己向往已久的新车。

新车开到家后,他珍爱有加,每天都要洗车打蜡。

他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爱车,也常常乐此不疲地帮爸爸一起洗车。

有一天,这位父亲开车回到家后,累得一动也不想动。

于是他决定破一次例,改天再洗车,尽管自己的爱车因淋了雨,而显得脏乱不堪。

这时,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累,就自告奋勇地要帮爸爸洗车,见他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体谅自己,心里甚感欣慰,便放手让儿子去洗。

儿子要动手洗车了,却找不到洗车用的毛巾。

于是他走进厨房,立刻便想到母亲平时煮菜洗锅时,都是用钢刷使劲刷才刷干净的,所以既然没有毛巾,就用钢刷吧!

他拿起钢刷用力地洗起车来,一遍又一遍,像刷锅一样地刷车。

等他洗完之后,听见“哇”的一声,他失声大哭起来,车子怎么都花了?

这下可闯大祸了,他急忙跑去找父亲,边哭边说:

“爸爸,对不起,爸爸,你来看!

”父亲疑惑地跟着儿子走到车旁,他也“哇”的一声,“我的车,我的车!

”这位父亲怒气冲冲地走进房间,气急败坏地跪在地上祷告:

“上帝呀,请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

那是我新买的车,一个月不到,就变成这样,我该怎么处罚我的孩子?

”他才祷告完,耳边忽然出现一个声音“世人都是看表面,而我却是看内心!

”突然间,他彻悟了。

他走出房门,儿子正害怕地流着泪,动也不敢动。

父亲走上前去,把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亲切地说:

“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对你的爱,远远胜过对那部车子。

”凡事要透过表面去看本质,当家人或朋友无意间做错了某件事时,我们要理智对待,不要只看事情的表面,而忽略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学会用爱心去包容爱心,家会让你感觉自己的周围,时时洋溢温暖的阳光。

小饭馆的生意很好,因为物美价廉,因为他的谦和和妻子的热情。

每天早晨,三四点钟他就早早起来去采购,直到天亮才把所需要的蔬菜、鲜肉拉回家。

没有雇人手,两个人忙得像陀螺。

常常,因为缺乏睡眠,他的眼睛红红的。

不久,一个推着三轮车的老人来到他门前。

她驼背,走路一跛一跛的,用手比划着,想为他提供蔬菜和鲜肉,绝对新鲜,价格还便宜。

老人是个哑巴,脸上满是灰尘,额角和眼边的几块疤痕让她看上去面目丑陋。

妻子不同意,老人的样子,看上去实在不舒服。

可他却不顾妻子的反对,答应下来。

不知怎的,眼前的老人让他突然想起了母亲。

老人很讲信用,每次应他要求运来的蔬菜果然都是新鲜的。

于是,每天早晨六点钟,满满一三轮车的菜准时送到他的饭馆门前。

他偶尔也请老人吃碗面,老人吃得很慢,很享受的样子。

他心里酸酸的,对老人说,她每天都可以在这儿吃碗面。

老人笑了,一跛一跛地走过来。

他看着她,不知怎的,又想起了母亲,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一晃,两年又过去了,他的饭馆成了酒楼,他也有了一笔数目可观的积蓄,买了房子。

可为他送菜的,依旧是那个老人。

又过了半个月,突然有一天,他在门前等了很久,却一直等不到老人。

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小时,老人还没有来。

他没有她的联系方式,无奈,只好让工人去买菜。

两小时后,工人拉回了菜,仔细看看,他心里有了疙瘩,这车菜远远比不上老人送的莱。

老人送来的菜全经过精心挑选,几乎没有干叶子,棵棵都清爽。

只是,从那天后,老人再未出现。

春节就要到了,他包着饺子,突然对妻子说想给老人送去一碗,顺便看看她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一个星期都没有送菜?

这可是从没有过的事。

妻子点头。

煮了饺子,他拎着,反复打听一个跛脚的送菜老人,终于在离他酒楼两个街道的胡同里,打听到她了。

他敲了半天门,无人应答。

门虚掩着,他顺手推开。

昏暗狭小的屋子里,老人在床上躺着,骨瘦如柴。

老人看到他,诧异地睁大眼,想坐起来,却无能为力。

他把饺子放到床边,问老人是不是病了。

老人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

他坐下来,打量这间小屋子,突然,墙上的几张照片让他吃惊地张大嘴巴。

竟然是他和妈妈的合影!

他5岁时,10岁时,17岁时……墙角,一只用旧布包着的包袱,包袱皮上,绣着一朵梅花。

他转过头,呆呆地看着老人,问她是谁。

老人怔怔地,突然脱口而出:

儿啊。

他彻底惊呆了!

眼前的老人,不是哑巴?

为他送了两年菜的老人,是他的母亲?

那沙哑的声音分明如此熟悉,不是他母亲又能是谁?

他呆愣愣地,突然上前,一把抱住母亲,号啕痛哭,母子俩的眼泪沾到了一起。

不知哭了多久,他先抬起头,哽咽着说看到了母亲的坟,以为她去世了,所以才离开家。

母亲擦擦眼泪,说是她让邻居这么做的。

她做工的爆竹厂发生爆炸,她侥幸活下来,却毁了容,瘸了腿。

看看自己的模样,想想儿子进过监狱,家里又穷,以后他一定连媳妇都娶不上。

为了不拖累他,她想出了这个主意,说自己去世,让他远走他乡,在异地生根,娶妻生子。

得知他离开了家乡,她回到村子。

辗转打听,才知道他来到了这个城市。

她以捡破烂为生,寻找他四年,终于在这家小饭馆里找到他。

她欣喜若狂,看着儿子忙碌,她又感到心痛。

为了每天见到儿子,帮他减轻负担,她开始替他买菜,一买就是两年。

可现在,她的腿脚不利索,下不了床了,所以,再不能为他送菜。

这种信任和理解真的很重要。

这个故事对于众多家长来说有很强的的启迪和警示作用:

“你到底爱的是孩子,还是孩子努力的结果?

如果是后者,那说明你不会爱!

”亦或是“你到底是爱自己的孩子,还是爱那个你心目中的孩子?

如果是后者,那说明你不会爱!

”,往往,在和孩子互动过程中,我们关注自己的感受,关注孩子是否改错,关注孩子是否优秀,而我们忽略了关注孩子本身,这些都是打着爱的旗号伤害着孩子,但我们往往认为这就是爱。

请牢记,孩子本身最重要!

让孩子去开辟自己的天空《一个犹太人的家庭教育》讲的是一个伟大的犹太母亲把三个孩子培养成才的理念和方法。

这位母亲生在上海,父亲是犹太人,在她12岁那年去世了,随后母亲也离她而去,她成了孤儿。

长大后在上海铜厂做女工,结婚后生下三个孩子,但不久后丈夫又离她而去了。

为了逃避痛苦,她成为中以建交后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为了生存,也为了三个孩子能早日回到以色列,她先发奋学习希伯来语,然后,在路边摆了个小摊卖春卷。

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一谢克尔兑换人民块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一谢克尔等于100雅戈洛。

她的春卷小摊每天只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1993年,她接回了三个孩子,大儿子14岁,二儿子13岁,小女儿11开始她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依旧做着合格的中国式妈妈。

把孩子送去学校读书,她卖春卷,孩子放学,她就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或者面条。

这一幕被邻居看到了,就来训斥大儿子:

“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

”然后转过头训斥母亲:

“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大儿子和她都很难受,但他们都在慢慢地改变,大儿子不但学会了做春卷,还把春卷带到学校卖,每天,三个小孩子能赚到10个谢克尔,回家交给母亲。

母亲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纪就担起生活的担子,但犹太人不这么认为,在犹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于是妈妈不再提供免费的餐食和服务,同时也给他们赚钱的机会,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带到学校后,可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自由支配。

三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

小女儿最老实,按老价钱50一个零售;二儿子则以4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学校餐厅,每天让他送100卷;大儿子则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讲座的噱头就在于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结果收入1500随后他们琢磨出了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学业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同样作为父母,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我们每天一睁开眼睛就为了孩子忙活,做饭、洗衣服、接送、辅导作业,然后才是做自己的事情,每天忙的团团转,累得筋疲力尽。

一发牢骚,孩子还会心生厌烦,根本不理解我的付出。

再回头看看,每一位中国母亲不都是这样吗?

这样我们就很伟大吗?

我们付出了很多,却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小皇帝”、“小公主”……我们希望孩子成才,却又过度的保护他们,使得孩子变得无能无法自立;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让孩子多了很多无奈;过多的指责,让孩子变得不知所措,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想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的天空,但却发现自己完完全全的占据了创造者的位置,其实,这个位置也要有一部分让孩子承担。

现在的照顾,也许会暂时保护着他们,但是他们总有一天会长大,会在长大后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那个时候,我们是如何也帮不了他们的……也许,让孩子过早的面对金钱面对名利面对社会,会有不舍和心疼,但他们总有一天要面对,总有一天要承担。

我们为何不像那位犹太母亲那样,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开辟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呢?

【篇二:

上海家化案例分析】

【作者】

赵国平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湖北荆门448039)

【摘要】

【摘要】现代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两权分离,使控制权之争在现代社会频繁出现,而这些控制权之争的最后结果大多是以股东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本文以上海家化控制权争夺战为例,分析了其控制权博弈的过程,并将其与国美控制权之争作了对比,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上海家化股权结构控制权之争

上海家化作为我国首家的化妆品企业上市公司,在如今国内市场被外国品牌占领的情况下能够屹立不倒并且迅速的发展壮大的确让我们眼前一亮。

年过六旬的葛文耀作为上海家化的核心管理层和精神领袖,从1985开始担任家化厂的负责人,把当时仅有400万固定资产的小厂变成了现在近百亿元的集团公司,其强势和能力让人侧目。

但在2013年5月13日,市场突现重磅消息,平安宣布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团董事长及总经理一职,9月下旬,葛文耀卸任。

无论是所传言的因为平安为套现家化集团清障还是因为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的意见不同,总的来说上海家化动荡的实质就是控制权之争。

一、上海家化简介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家化”)的前身是1898年成立的香港广生行,借助花露水品牌“双妹”,广生行迅速成为民族化妆品业的领头羊。

几经变革与发展,到1990年时,上海家化已位居全国化妆业之首,其中美加净系列产品成为民族化妆品第一品牌,并创下多项全国第一。

经过1991年外资合作风云,到1995年上海家化成功回归,开始按当时全球领先的市场管理模式推行品牌经理制度,为转变为现代企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至2000年,上海家化集团诞生。

2001年3月,上海家化在a股主板上市,但是仍然没有摆脱国有体制的束缚,上海家化的运营管理仍然具有鲜明的国有特色,进行改制一直是上海家化的迫切的愿望。

终于在2010年12月6日,上海家化发出公告停牌一天,正式拉开了改革的大幕。

停牌九个月后,上海家化正式复牌,并以51亿元的金额挂牌出售。

在这期间,中信、鼎晖、红杉、平安等投资基金和金融集团跃跃欲试,但是在高额的收购价格面前,大多都望而却步。

在竞购的后半阶段,复星、平安、海航进行三国争霸,复星宣布退出后,平安与海航继续两虎相争。

最终,上海家化将橄榄枝抛向平安,2012年1月,平安以51亿元的价格100%进驻上海家化。

此时上海家化的股权结构如图所示: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9.98%

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100%

深圳市平安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100%

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

↓90%

上海平浦投资有限公司

↓100%

上海惠盛实业有限公司

↓0.81%↓26.78%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二、上海家化控制权之争的始末

作为财务投资者而非产业投资者的中国平安,追逐利益是其最大的目标,所以在进驻上海家化后很可能将其转手于出价更高的其他企业。

这和一心想把上海家化做大做强的葛文耀及其管理层的利益就产生了分歧,这就为以后的控制权之争埋下了伏笔。

1.控制权之争的起因——意见分歧。

葛文耀2012年11月19日在微博中提到,希望平安可以尊重公司的独立性,并指出“你收的只是集团,间接拥有上市公司27.5%的股份,我这董事长才是代表广大股东利益”。

2012年12月平安进驻家化一年后,在家化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董事长葛文耀对平安插手上海家化内部事务表示不满。

相关人士事后认为他们的冲突主要集中在对海鸥表这个投资项目上。

葛文耀希望将海鸥表打造成高端名表,并且非常看好这个投资项目,但是平安在调查过海鸥表厂后,不看好这个项目,其原因是认为其完全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和潜力。

种种迹象表明,董事长葛文耀与平安近期产生的一些分歧和矛盾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与控制权方面。

此次上市家化董事会和高管的变动是被家化管理层主导了。

董事长葛文耀在股东大会上表示:

“此次总经理的更换,平安没有发表意见,完全由我主导。

”他的底气在哪里,他为何敢于直接挑战平安?

原因是基金持股。

经统计,基金和券商(包括集合理财产品)共持有上海家化1.46亿股,持股比例达到32.6%,平安仅持有上海家化27.6%股权的背景下,平安并未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基金和券商(包括集合理财产品)等机构投资者的话语权超过平安。

葛文耀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在2004年股改的时候还亲自到上海、广州拜访基金股东易方达、嘉实基金等,说服这些机构同意家化股改方案。

同时葛文耀的高管们在日常企业经营中也是经常和基金公司进行沟通。

同时葛文耀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策略等也得到基金公司的认可。

在家化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立足于公司稳步发展,基金对葛文耀及其管理团队持有无比坚定的支持态度。

在与大股东的控制权争夺的第一个回合中,葛文耀暂时领先。

2.控制权之争的结局——葛文耀被罢免后辞职。

上海家化在2013年5月11日召开的临时董事会上罢免了葛文耀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改由家化集团董事、平安信托副总张礼庆接任董事长。

对此平安的解释是,自当年3月以来,集团陆续收到内部员工举报管理层存在私设小金库、侵占公司利益的不法行为,并表示具体事项在进一步调查中。

平安和家化走到现在孰是孰非众说纷纭。

对于这次风波主要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罢免葛文耀的背后是为平安套现家化集团清障。

上海家化的一位内部员工指出,这次风波主要是平安为了掌握家化集团的资产处理权,以便于直接出售集团资产。

上海家化集团经历了国企改革后,已经成为一家控股公司,主要资产包括1~2块闲置土地、三亚的中高档酒店、两家参股的合资企业、位于上海北外滩的集团办公大楼。

由于在收购家化集团的时候平安采用的是以银行并购贷款为资金来源,相对于保险资金追求每年4%~5%的稳定收益,银行并购贷款的高利率大大提高了融资成本,51亿元的收购价格比上海家化的估值35亿元要高出许多,这也给平安带来了很大的“创利压力”。

所以平安信托一直有意套现部分物业资产,例如出售一块闲置土地,而家化集团对这样的变现十分反感。

平安曾向董事会递交一份如何处理集团资产的建议书,正是由于葛文耀等人的反对,最终未能形成书面文件。

第二种看法是平安要出售上海家化的控制权。

在收购的第一天平安也许就明白,如此不菲的收购价格,唯有把家化的控制权转让给产业投资者才能实现其资金的回报。

在国内,上海家化是不可能有接盘方的,唯有把家化卖给像宝洁、欧莱雅这种境外日化产业巨头。

然而,对于葛文耀及其管理层来说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葛文耀虽然接近暮年,但一直是雄心勃勃想把上海家化做大做强,将其打造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日化巨头。

这种价值观与平安的理念是相悖的,葛文耀因此出局。

2013年9月下旬,葛文耀宣布因“年龄和身体原因”,申请退休,卸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一职。

至此,上海家化的董事长葛文耀和大股东平安信托的矛盾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

三、上海家化控制权之争与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对比

上海家化控制权之争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前几年的国美控制权之争,两者有不少的类似之处。

1.股权结构是控制权之争的背景。

上海家化的最大股东中国平安持有27.6%的股权,国美电器的最大股东黄光裕持有35.55%的股权。

在股权集中度未达到50%的情况下,股权资本的控制力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大股东和管理层,大股东和其他股东均可能引起控制权的争夺。

2.董事会是公司的核心机构,公司的控制权之争的关键就是对董事会的控制。

在上海家化的董事会中,管理层的葛文耀亲自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并在2012年12月平安进驻家化一年后的公司临时股东大会上,主导了上海家化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更换。

同样,在国美电器也是如此,陈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担任国美的总裁和董事长,截止到2009年8月,在国美的董事会中,陈晓所领导的管理层和支持他的贝恩资本占据了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

由此可见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所兼任为控制董事会创造了条件,也为后来公司控制权之争埋下了伏笔。

3.管理层敢于和大股东进行对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其他投资者的支持。

葛文耀在和平安争夺控制权中,取得了易方达和嘉实基金及券商的支持。

同样陈晓为了和黄光裕对抗引进了贝恩资本,2010年9月15日贝恩资本债转股后,黄光裕的股权由33.985%稀释到30.67%。

4.社会资本在控制权的争夺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葛文耀在上海家化工作了几十年,培养和提拔了许多人才,形成了很广的人脉关系,其在家化行业影响力是很大的。

在国美电器案例中,黄光裕的入狱导致其社会资本的断裂,这为陈晓入主董事局主席提拔亲信进入董事会创造了机会,进而使得大股东很难通过社会资本控制董事会和管理层。

由此可见作为管理层和小股东的葛文耀和陈晓通过社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公司。

总结:

葛文耀的“主动辞职”和陈晓的离任,显示这两个控制权之争都以大股东最后胜利而告终。

原因首先是管理层的责任和定位,管理层是受股东的委托为股东服务的,这种位置的局限性决定其很难取得胜利。

其次是管理层控制资源的不稳定性,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