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4040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7小题每小题均为3分,8小题10分,9小题6分,共37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萦带(yíng)竹篾(miè)迥乎不同(jiǒng)

B.晌午(shǎng)吞噬(shì)屏息凝神(bǐng)

C.孱头(càn)拽出(zhuài)心有灵犀(xī)

D.殷红(yān)修葺(qì)忍俊不禁(jī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偎琐惊心动魄

B.服侍埋葬毛骨捒然

C.门槛矜持微不足道

D.譬如斑澜妇孺皆知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C.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D.老一辈科学家苦心孤诣获得的科研成果,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B.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C.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把玩、吟咏描绘。

D.走进美丽的秀峰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

②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也没有出现过。

③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④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

A.④③①②

B.③①④②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6.下列选项中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公/亦以此/自矜

C.无丝竹之/乱耳

D.盖/石性坚重

7.下列作家作品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杨振宁——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

B.《说和做》——臧克家——诗人

C.《回忆鲁迅先生》——萧红——《呼兰河传》

D.《孙权劝学》——司马迁——《资治通鉴》

8.按要求填空(10分)。

①,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③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⑤《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

⑥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⑦《海底两万里》是(作者)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他是(国名)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事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最新数据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

在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人们读书的方式也有了新的途径。

下面是2016年和2017年我国网民的网上阅读情况表。

 

①根据图表分析我国网民在2016年和2017年里的网络阅读情况。

(3分)

 

②班级要举行“网络与阅读”为主题的班会,你想和同学们交流些什么?

要求:

a.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b.不少于60字。

(3分)

 

二、阅读赏析(53分)。

(一)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完成10——11题(9分)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具体如何写离愁?

你认为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6分)

(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完成12—15题。

(17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牡丹之爱

1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后鲜有闻(少)

B.香远益清(更加)

C.不蔓不枝(藤蔓)

D.宜乎众矣(应当)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表达周敦颐借“莲”表达。

(3分)

 

(三)阅读杨绛的《老王》,完成16—19题。

(11分)

①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②据老王自己讲:

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③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④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

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⑤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⑥“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

“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

“你还有钱吗?

”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⑦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

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

李来代他传话了。

⑧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黃的千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⑨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⑩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⑪我强笑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⑫他只说:

“我不吃。

⑬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

⑭我也赶忙解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⑮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⑯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⑰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

“老王怎么了?

好些没有?

⑱“早埋了。

⑲“呀,他什么时候……”

⑳“什么时候死的?

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6.文章中具体写了作者与老王相处的哪几件事?

(3分)

 

17.第⑧段划线句子“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吗?

为什么?

(3分)

18.⑧—⑯自然段描写老王主要运用了、的描写方法,表现了他的品质。

(3分)

19.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

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2分)

 

(四)阅读杨明的《丁香花》,完成20—24题。

(16分)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

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

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

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

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

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

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

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

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

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

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

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

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

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

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

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

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再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

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

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我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的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

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

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

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

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

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

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

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美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20.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2分)在废品站的园艺学书籍里初识丁香花→二识丁香花→三识丁香花。

21.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22.⑥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眼前浮现岀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我呵呵呵地笑了。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4分)

 

23.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

请简要分析。

(3分)

24.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从丁香花儿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4分)

 

三、作文(60分)

25、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以《让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要有真情实感,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②注意有详有略,条理清晰;

③字迹工整,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积累与运用

1.D2.C3.D4.A5.B6.C7.D

8.①独坐幽篁里②烟笼寒水月笼沙

③独怆然而涕下④惟解漫大作雪飞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⑦儒勒·凡尔纳法国

9.①2017年我国网民网上阅读量比2016年大幅增长。

②略

二、阅读

(一)10.C

11.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3分)

示例:

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答出比喻修辞方法给1分,答出表达的思想感情给1分,答出总体评价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12.B13.C14.略

15.陋室作者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以及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思想。

作者不与世俗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言之成理即可)

(三)16.三件事:

一是老王为他们家送冰;二是老王送钱钟书到医院治病;三是老王为他们家送来了丁香油和鸡蛋。

16.不能,“镶嵌”在门框里,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18.外貌(肖像)、语言(或动作也可),生活虽苦,但很善良

19.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再就是人道主义精神。

(四)20.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

深夜里,在胡问的路灯下。

21.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

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

22.联想(想象),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

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只要求答对其中一种修辞及作用就行)。

23.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紫藤萝瀑布》写紫藤萝花从衰至到盛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借。

而本篇文章通过写丁香花的繁茂和不爱说话,不争抢,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高洁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愿意学习丁香花不争不抢,默默沉浸自己的品质(言之成理即可)。

24.

(1)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

(2)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

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3)丁香花不争不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

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4)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好的(只要求答对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文(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