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4065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docx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12页

南京市关于加快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实施意见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为落实“坚持民生为先,加强民生需求保障,把南京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幸福都市”要求,健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就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建设思路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和谐稳定争第一”的要求,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着力构建符合南京特点的公共安全体系。

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应对城市危机的社会动员机制,切实提升社会抗风险能力。

健全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发布机制,确保全市公共安全形势平稳。

推进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大调解机制,化解社会矛盾。

加强基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强化社会基础建设,推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发展目标

从2019年起,利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基础扎实、保障有力的公共安全体系,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管理水平和预防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上升。

到2019年,公众安全感达92%以上;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餐饮服务单位食品量化分级总体评定率达90%以上;药品投诉举报处理率、药品流通环节远程监督覆盖率均达100%,各区县基本达到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县标准;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0%,控制在0.11以内,工矿商贸10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0%;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三、政策举措

(一)推进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突出街面防控立体化。

把防控触角延伸到社区、单位内部和“城中村”等部位,延伸到空中视频监控区域,形成街区、社区、风景区、城郊结合部地区“四区合一”巡防格局。

加强图像监控,以内秦淮河、明城墙、绕城公路、出省市道路口开展道路监控网建设,实现保畅通与保平安有机结合。

着力构建单位内部防范网,落实重点单位的财会室、仓库等重点要害部位人防、技防、设施防。

着力深化地铁“人头圈、人群圈、图像圈、情报圈”四圈防控网建设,在全线实行设备安检。

突出区域警务一体化。

按照“常态、共享、联动、共赢”的原则,打造南京都市圈一体化治安防控协作机制,开展跨区域警务合作,完善以南京为龙头的苏皖八市警务协作圈,深入推进宁镇扬、宁合昌警务交流与合作,加快警务对接,发挥同城效应。

进一步完善以24小时值守运作的110报警服务台为平台,以市内“1+5”110接警区域、省内周边区域以及跨省区域为主体的三道反应区和相邻协作机制。

按照网格化要求,着力抓好夜间等重点时段、易发交通事故等重点路段的巡逻守护,努力做到道道有人、路路畅通。

突出时空布防实战化。

健全以巡警队伍为主体,着装与便衣相结合、步巡与车巡相结合、武装巡逻与常规巡逻相结合、各相关警种和治安辅助力量共同参与的巡逻勤务,着力把警力向案件和事故高发地段、防范薄弱时段倾斜,提高见警率、盘查率和现场查获率。

加强巡防战术创新和运用,强化整体防控环节的有机衔接。

大力推进“红袖标工程”,实行群防群治。

突出虚拟防控专业化。

坚持建设与规范并重、发展与管理同步,推动建立虚拟社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虚拟社会综合防控体系。

完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一支千人“红客”队伍,提高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以“警务云计算中心”为依托,建立云扁平化指挥、云智能化交通、云图像监控、云反电信诈骗、云信息搜索等五大系统,提升防控效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推进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坚持在市应急委的领导下,加快应急队伍建设。

规划建设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生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环境突发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多功能防灾救灾减灾中心。

依托解放军、武警消防、公安、民兵,组建防洪抢险、防化救援、防暴处突、治安防范的8万人“四防”队伍,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

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切实加强镇街、村(居)以及企事业单位和重点部位、重大活动等方面的应急预案编制和发布,突出重点部位、环节和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应急预案“进社区、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

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预案质量。

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不定期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在应急管理和处置的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市、县两级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有针对性储备或依托专业救援队伍配备专业性的物资及装备,建立健全和规范安全生产技术专家库,确保处置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技术支撑及时有力到位,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管理数据库,各级各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水平。

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汇聚和整合各部门和行业的信息资源,形成应急管理资源库群,建成城市应急中心辅助决策支撑平台。

健全安全生产、交通消防、食品药品、(删除生产制造)、卫生防疫的预防预警、合成指挥、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物资保障、信息发布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通盘考虑、拼盘设计、地盘作战、全盘联动”的应急处置运作模式。

建立应对城市危机的社会动员体系,推进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防范风险能力。

(三)推进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健全交通消防安全监管机制。

切实强化客运车辆、渣土车、危化品车、槽罐车等车辆的监管,督促车主和驾驶人员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

强化对重点用车单位的安全宣传管理,深化禁酒风暴。

强化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商贸区、化工厂、烟花爆竹储存点的消防监管,探索建立重大火灾隐患分级管理机制、行政监察机制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机制,实现防火管理信息化,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

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强化应急演练,不断提升科学预防的实效。

完善市、区县通达的监测、预警和决策响应体系,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平台,全方位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媒体导控体系。

进一步修订完善事故预防与控制、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三同时”、应急救援处置规范等制度,充实基层、基础安监力量,加强现场监督和指导。

继续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体制和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全民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化安全生产,全面推进“安全街镇”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安全社区”。

从产业政策入手,从源头加强综合监管,严把化工园区准入关口,推进企业本质化安全度。

深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开展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设应急救援、职业健康监督、教育培训三位一体和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中心。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

不断推进和深化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在强化政府监管的同时,切实提高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打牢食品药品安全产业基础。

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响应老百姓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热点反映和诉求,积极开展针对性专项治理,不断净化市场环境。

完成食品药品检验新所建设并不断提档升级,完善药品检测体系,建立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检测体系,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检测网络。

积极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社会防控网络建设,构建食品药品“网格化”社会监管格局,逐步形成党委政府主导、部门行业监督、社会单位负责、岗位员工执行、公民积极参与“五位一体”的防控网络,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多渠道投诉举报和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完善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不断提高全市食品药品监管整体水平。

健全气象安全监管机制。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和灾害调查评估机制等应急机制建设。

完成一批重点基础项目建设,包括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预警信息平台和指挥系统、移动气象台,公共气象信息快速发布系统等。

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时临近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有效衔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

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公众媒体的协作,共享防灾减灾信息,共建气象灾害防御格局。

(四)推进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体系建设

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

着力加强村(社区)、镇(街道)两级信访工作场所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

认真办理信访事项,健全信访事项办理工作机制,提高初信初访的告知率、转办(交办)率和一次性办结率。

畅通信访渠道,不断整合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群众诉求信息资源,及时化解信访矛盾,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进一步对接群众诉求。

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把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积案攻坚、群众权益保障作为重点,在社会建设新体制下对接民生诉求。

扎实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在密切关系民生且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中全面引入稳评机制,通过专家论证、公众参与、专业组织测评等形式,充分预测风险,防范化解风险,减少新增矛盾,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

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

全力推进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和包案处理疑难复杂信访问题(“三访一包”)制度化。

党政领导定期接待群众来访,部门和区县主要领导每月至少安排1天时间接待群众来访。

深入开展“一助一牵手行动”,坚持走进基层、走进矛盾、走进信访老户家中,畅通渠道稳民心、多策并举解民难。

大力开展重大信访疑难问题攻坚活动,积极化解信访积案,确保全市信访积案90%、进京访积案95%以上得到妥善化解。

进一步强化矛盾调解。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推广“调处中心”运作模式,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协会调解、群众团体调解、中介组织调解有机衔接。

全面实行大调解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专业调解,落实排查调处分析报告制度。

(五)推进基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强化基层公共安全组织建设。

加快基层司法所、调解室、法律援助站的建设实施规划,完善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和公安检查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区县、街镇两级调处中心等基层群众司法服务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落实相关保障措施。

加强基层综治办建设,整合基层政法综治和维稳工作力量,将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成为“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社会管理联抓”的工作平台。

强化基层安全生产组织和管理体系建设。

区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安全生产执法机构和人员、装备建设,积极探索高新技术在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制定并分阶段落实执法检查装备配备标准,确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装备“五落实”。

通过强化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现场监督和指导,及时做好预防、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防范体系。

强化基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用电安全、交通安全、房屋安全、涉水安全及防爆炸、防中毒、防火灾等公共安全管理工作。

大力推进社区治安监控建设,推广安装电子监控、周边报警、楼宇电子对讲和家庭电子报警等系统。

加强社区消防建设,及时改造易燃建筑密集区、棚户区,设置必要的消防水源,修建必要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提高抵御火灾能力。

加强社区交通、用电等安全管理,配齐相应安全设施,及时消除交通、用电等安全隐患。

强化基层公共安全系列活动。

加强专职联防队伍正规化建设,建好社区村庄义务巡逻、街头路面流动巡防、场所部位治安守望三支队伍。

扎实开展区域平安创建和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实现平安创建活动全覆盖。

深化基层基础建设,以“五有五无”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

四、重点项目

(一)推进“社区六进工程”建设。

根据省市部署要求,创新以社区为单位、以小区为单元的“社区六进工程”,在全市764个社区、557个行政村、3021个小区,推行“车管、消防、外管、网管、危管、物管”进社区,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停车、治安防范、办事服务等难题,促进基层建设,切实控制案件总量、遏制隐患增量,以社区“小平安”积累社会“大和谐”,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二)推进“警务云计算中心”建设。

依托现有公安信息化基础,引进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加快公安信息中心和警务信息化应用系统升级发展,逐步建成南京公安警务信息化云计算中心基本体系,经过3至5年的努力,实现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警务信息数据及警务应用系统等资源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和灵活扩展,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各部门、社会群众及全国公安机关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一期工程启动云基础设施平台、云支撑平台建设,同时启动云搜索、云指挥调度、云交通、云图像监控、反电信诈骗5个云应用系统建设。

(三)推进图像专网项目建设。

结合南京道路、治安和监控建设使用现状,依托光纤技术,建设市、区县、街道图像专网,提高我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整体水平和科技含量,增强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方面的能力。

(四)推进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辅助决策信息化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构建城市应急综合应用平台,能够应对各类突发的紧急事件,实现事前的监测、预警、防范;应急事件发生时进行快速、准确、科学地决策、协调、调度和指挥,事后的科学分析、评估。

应急综合应用平台是以公安、安监、环保、气象、地震等部门安全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共享为前提,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工程,具备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分析、信息报告、预测预警、监测监控、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等专题功能,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的科学支持和决策水平。

(五)推进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络建设。

完善沿江、重要河湖、水利工程、重点林区、旅游景区、经济开发区、生态保护区以及交通、通信、输电线路沿线地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体系,重点强化灾害易发区的监测设施建设,加密监测布点,实现全覆盖。

充分利用卫星遥感、雷达等技术,加强森林火险、暴雨等的监测。

加强应急移动观测和通信保障系统建设,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

在跨江大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沿线和主城区建30套能见度观测仪;加密自动气象站监测网,城市站网的密度从目前的10公里达到5公里,农村站网密度从15公里达到10公里。

建设5部移动气象台,满足应急服务需求。

新建5座梯度风、温度、太阳辐射观测塔和激光雷达。

(六)气象灾害预警业务系统建设。

研发新一代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分析预报的能力。

建设专业气象预报系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系统、环境气象预报系统,开展城市安全、能源、交通、环境等气象保障服务。

(七)推进灾害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加快构建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继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灾害联防格局。

建立多灾种早期天气预警服务系统和气象灾害应急指挥平台,提高防御多种气象灾害的能力。

主要公共媒体全面参与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新建500块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

推动社会各行业电子显示屏参与预警信息发布取得显著成效。

(八)推进市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预防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强化科技兴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3年内在浦口区工大科技产业园内建成市安全生产综合保障中心,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2019年确保完成建设项目一期5000平方米主体工程并投入使用。

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建立政府、院校、企业三级安全技术研发、实验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按照安全生产科学信息化总体框架,加快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市应急救援资源库等各类安全生产科技信息应用平台(系统)建设。

规范非煤矿山抢险救护分队建设。

加快建成隐患自查自报信息系统。

每年用于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重点构建市、区(县)、街道(乡镇)、企业四级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搭建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平台,做到正常动态监测,出现险情及时分析研究,统一协调快速处置,达到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快速全覆盖;完善安全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充实市、区(县)、街道(乡镇)安监执法队伍并配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必要的检查设备及装备。

(九)推进政法综治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部门联动、功能齐全的政法综治信息管理平台。

整合综治信息资源,建成涵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矛盾信息研判及化解、治安防控、打击犯罪、公共安全、政法综治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的市、区(县)、街道(镇)三级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分析研判、协调指挥、适时处置。

(十)加快食品药品监督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建设综合检测机构,推进符合食品药品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互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集实验室管理、检验数据管理和省、市药监局及相关部门之间安全交换、流转处理、信息资源共享的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实验室LIMIS系统。

推进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及评审认证中心建设,完善覆盖全面的监测信息上报网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亲自抓,明确部门和专人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实施。

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举措、重点项目纳入各区县、市各有关部门的总体规划,加快公共安全体系各项建设内容的实施。

(二)落实经费保障。

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投入力度,重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装备建设、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