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4101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docx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1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18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巴黎和会的基本情况,说出凡尔赛体系的形成过程。

理解巴黎和会的本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寻找历史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学会独立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学会用讨论法分析历史现象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对凡尔赛体系的性质、作用的正确认识:

通过了解中国在两次会议上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学习。

2学情分析

1、学生普遍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

2、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3重点难点

重点:

巴黎和会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

巴黎和会的本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入:

通过一段小品,反映巴黎和会前各主要大国为分赃不均和称霸世界而争论不休的内容。

然后提出: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最迫切要做的是什么?

生:

(讨论后得出结论)要瓜分战利品,制裁战败国,建立套新的国际秩序。

师:

非常正确,今天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它们是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

(导入新课)战争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帝国主义战胜国就急急忙忙召开巴黎和会,战胜国真的是要急于通过这次会议建立永久的和平吗?

生:

不是!

师:

正确。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会议的真相。

首先,会议不仅排斥了战败国,就是战胜国之间也不公平,27国参加会议,但操纵会议的是哪些国家?

生:

英法美3个国家

师:

近半年的讨论和纷争,最后终于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生:

阅读内容,然后互相议论并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最能体战胜国愿望的是殖民地方面的内容。

师:

会议不仅对战败国进行掠夺,对战胜国中国也同样进行掠夺。

引出中国山东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播放五四运动视频)这说明什么?

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生:

慷慨激昂,议论纷纷。

并得出: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师:

补充说明,帝国主义依照上述原则,陆续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生:

通过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版图,(媒体展示)明确这个体系作用的地理范围: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师:

(通过课件说明)“新秩序”的内涵:

它包括帝国主义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分配;对欧洲战败国领土的安排、分割和对中南欧新兴国家领土的安排;以及对战败国的军事和经济制裁的范围和程度等。

师:

帝国主义对新秩序能否顺利实施感到不太保险,希望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来维护这个新秩序,于是国际联盟由此建立。

生:

自学确认国联成立的日期、总部地点及宗旨,对宗旨的本质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国联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新秩序的工具。

师:

那么,有了凡尔赛体系,再加上国际,是否可以使世界从此天下太平呢?

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讨论。

生:

结合名人语录展开分组讨论,教师可选择旁听学生讨论10分钟左右,由学生代表总结发言。

师:

结合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基本观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

凡尔赛体系虽然缓和了老矛盾,但又促成了新矛盾。

首先,对德国的严厉制裁及对其殖民地的掠夺,必然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其次,战胜国之间因分赃不均而产生了新矛盾。

第二方面:

国际联盟对于制止侵略和战争的措施十分空洞,缺乏有效约束力,难以维持和平与制裁侵略,这样凡尔赛体系的一系列条约的确可以看做是帝国主义之间达成的一个休战协议。

但其中却蕴含了诸多新的矛盾,使下一次世界大战成为历史的必然。

活动2【讲授】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实力对比,打破了旧的国际关系体系。

1919年~1922年,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在巴黎和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的“和平”体系,即凡尔赛体系。

这个体系巩固了帝国主义大国的既得利益,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暂时和平。

由于这一体系既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和被压迫民族的,又是战胜国之间妥协的产物,因此这一国际关系体系就不可能持久。

20世纪3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一系列侵略扩张,逐渐破坏了凡尔赛体系。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瓦解。

1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绒”等13个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

教学过程: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

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

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

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小学美不美?

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

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着重分析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归纳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

左窄右宽:

绒、球、汉、艳、服、扮、读、静、停

左宽右窄:

左右等宽:

(2)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学生写字。

(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读写“早晨、穿戴、鲜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

教学重难点: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

这一课我们要继

续朗读感悟,进一步地发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

(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4)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5)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1)“当,当当!

当,当当!

”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3)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

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

(4)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

操场会是怎么样的一幅情景?

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

句子。

4.第四自然段。

(1)这所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

交流感受。

(2)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

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拓展延伸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

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写一写。

(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

板书设计:

1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23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叮嘱、欣欣向荣、敬仰、爱戴”等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是一个神话故事,有的同学已经通过课外书阅读过,对于课文中体现大禹一心为公,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也比较好理解。

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理清课文脉络,以及通过学习课文中数量词的运用表现大禹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破题导入[~^@%*]

1.师板书甲骨文“”请学生猜是什么字。

(水)[*%^~@]

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当水造成这番情景时,生读【ppt: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3.从这你读出了什么?

讲解“荒”字的识记方法。

4.看到这般情景总得做点什么吧?

——治水(板书)。

5.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与治水有关的神话故事。

补充课题

(大禹,师板书并提醒孩子们注意“禹”字的书写)

6.齐读课题。

二、了解内容,感知大禹精神

1.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

生:

鲧、大禹[*#^~%]

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

生:

鲧——失败大禹——成功

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

学习2自然段,总结鲧治水的方法——堵(板书)

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

读第3自然段。

问:

找出描写大禹治水时动作的词,并谈谈你的看法。

(读ppt: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①学生交流找到的动词。

②那禹为什么能成功?

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

[%*^~#]

③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

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

过度:

仅仅因为大禹改变了治水策略,变堵为疏才江水治理好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还因为他不怕困难,历经艰险,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

(读ppt4:

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

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

④问:

你从这读出了大禹的……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

[^%&~*]

想象:

大禹在治水过程中还克服了哪些困难?

你觉得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⑤生交流: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人。

⑥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试着读出大禹的这种品质。

三、再次学习大禹的精神

1.问:

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

第4自然段

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思考:

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

[@*&%^]

3.生汇报(读ppt2: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

4.问:

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

请孩子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同桌交流。

计时5分钟。

5.全班汇报,师总结:

治水成功;奉献精神。

[~^%&#]

[&^%#*]

13一鸣惊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读写“战国、国君、大臣、进犯、城池、危在旦夕、庭院、普通、尽忠”等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

3、说说淳于髡是用什么方法说服齐威王的,为什么他能说服齐威王。

[@#*~&]

4、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淳于髡用什么方法说服齐威王的,为什么他能说服齐威王。

教学难点:

理解隐语。

一、导入,解题。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请大家伸出手来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并范读:

一yī鸣惊人)一起响亮大声地齐读课题。

[*~^#@]

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你找到了,请你来读这句话。

大家边听边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这么多同学听懂了,请你来说说你的理解。

在生活中,哪些场景会让你想到这个词?

变化真大!

真令人吃惊!

二、大鸟不飞不叫

大家都用这个词夸奖了一个变化大地让你吃惊的人。

在课文中,“一鸣惊人”出现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

这句话说的是一只不普通的大鸟。

这只大鸟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聪明的孩子在上文中找到了答案,请你来读。

淳于髡是在给齐王讲故事呢,此时该怎样读?

你来读。

嗯,读出了疑问的语气。

你来读。

故作神秘,令人好奇。

“整整三年”时间真——,“既不……也不……”说明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这只大鸟在做了什么?

对,它什么事情也没做。

你能用“既不……也不……”来说一句话吗?

淳于髡讲述了这样一只三年不飞也不叫的鸟,你来说说这是一只什么鸟?

三、齐威王不闻不问

齐威王听说有这样一只在宫廷里待了三年不飞也不叫的鸟,“他一听心里就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来淳于髡说的是齐威王?

板书:

不闻不问。

不闻不问,闻,就是听的意思,问就是询问。

不闻不问的意思就是——你还能说出“不X不X”这样的词语吗?

和你的同桌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

是啊,齐威王身为一国之君,本应该勤政治国,可他对国家大事却不闻不问,就像淳于髡说的这只栖息在宫廷里的不飞也不叫的大鸟。

四、隐语劝谏

虽然淳于髡表面上说的是这只不飞不叫的大鸟,实际上说的是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的齐威王。

这就是隐语,就像猜谜一样。

淳于髡为什么要说隐语呢?

嗯,这叫投其所好。

看来淳于髡真的是能言善辩,富于谋略。

面对淳于髡的提问,齐威王是怎么回答的?

这只鸟不普通在哪里?

哦,原来齐威王认为这只大鸟将作出惊人的举动,发生令人吃惊的变化。

你从哪里感受齐王有这样的信心?

你找到了两个感叹号,在这里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你也这样信心满满地读一读。

大家像他这样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原来,大王还是有心要振作起来啊!

不只是我,还有淳于髡也明白了,大家找找描写他的神态的词语。

恍然大悟的意思就是——[~%@#^]

自己的劝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淳于髡可高兴了,所以他说的话里也有两个感叹号,在这里,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请你来读出他的高兴。

来,大家一起读。

五、齐威王一鸣惊人

齐威王听从了淳于髡的劝谏,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国政。

濒于灭亡的齐国,又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后人称为齐威王”。

“威”是后人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你能用“威”字来组词吗?

从同学们的组词中,我们发现“威”有使人敬服或惧怕的意思。

齐威王就是一个令人敬畏的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8、9自然段,默读的时候,既不要读出声,也不要指读,集中注意力,认清每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想:

文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齐威王令人敬畏。

找到了,就轻轻地拿起笔,用横线画出来,多品味几遍。

[^~&*@]

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改革内政,赏罚分明,他令人敬畏。

诸侯俯首,国力强盛,他威震四方。

板书:

威震四方。

和第一自然段中描述的他作比较,你想说什么?

齐威王的变化真令人吃惊!

这真是: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板书:

13、一鸣惊人

不闻不问威震四海

[@&~^%]

[@#%~^]

9古诗二首—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

   2、领会诗的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并会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对于诗歌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

   1、有关三峡景色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有关李白的资料。

   3、准备生字卡片。

   4、适合诗歌朗诵的音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察诱情。

由情入文,老师利用音像资料或挂图将三峡美景展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景时产生赞叹之情,再由情入文,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看到就是我国著名的“三峡”,这里的景色美不美,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又怎样呢?

我国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也到过三峡,当时他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情绪中他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你们想学一学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朗诵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书上注释,通过上下文猜字,借助字典等方法)自己解决。

  2、正音,指名读古诗,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发,朝,还,重。

[&^~*@]

  3、互检,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识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找出来带大家读一读并组词。

  2、游戏巩固。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一读,找一找,利用字卡,你读我找。

[@~#^&]

  (三)写字

  1、观察。

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

对学生认为的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他的字学生照书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大范围评价,如全班评。

  (四)练习

  1、读读我们写过的字。

  2、这些词语应该怎样读,试着讲一讲它们什么时候怎么读。

  重量重复重要重叠[@%^*~]

  归还还是还有还原

  出发发现理发发明

  “重“在形容词前读zhòng,表重复读chóng,还在副词时读hái,作动词用读huán,发在名词中读fà,在动词中读fā(学生可从词的角度意思来认识,不必讲解语法知识,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说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早发白帝城》,谁能把它读一读,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

  

(一)解题[%~@&#]

  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二)交流[^*%&@]

  1、自读。

自读全诗,画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2、合作学习。

  

(1)组内汇报自学的情况。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3、汇报交流,提出还有疑问的地方全班交流(此时可能还有学生有个别问题,如为什么叫“还”,江陵那么远怎么说“一日还”,程度好的学生可交流,老师也可做适当点拨。

  4、诵读悟情

  

(1)诗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试着说一说。

  

(2)听录音诵读、感受。

  (3)试着和你身边的人互相读一读,注意感情。

  (4)用你喜欢的方式给大家读一读。

  5、背诵[*~@%#]

  

(1)老师发现这首诗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很孰了,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已经背下来了,是不是?

那就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给大家听一听。

  

(2)你们背得很好,老师也想背一背,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背,好吗?

第4步模拟练习达标

1.(2016·北京第六十六中学质检)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

①用盐卤制豆腐 ②用明矾净水 ③河海交接处易形成沙洲 ④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堵塞 ⑤工厂静电除尘

A.①②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都无关

解析:

豆腐的原料黄豆富含蛋白质,经水浸、磨浆、除渣、加热,得到蛋白质胶体,点豆腐就是设法使蛋白质发生聚沉而与水分离,故①正确;明矾在水中电离出的Al3+很容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

Al3++3H2OAl(OH)3(胶体)+3H+。

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故②正确;河中的泥沙在入海口与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故③正确;墨水是一种胶体,不同墨水胶粒可能带电荷不同,不同品牌墨水相遇时可能出现聚沉现象,生成沉淀,使笔管堵塞,故④正确;静电除尘是胶体电泳性质的应用,与胶体性质有关,故⑤正确。

答案:

C

2.(2016·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期中)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Cl分散在无水酒精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C.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

D.在胶体中通电时,分散质微粒一定向某一极移动,在溶液中通电时,溶质微粒一定向两极移动

解析:

A项,NaCl分散在无水酒精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正确;B项,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错误;C项,胶体和溶液都是呈电中性的,错误;D项,胶体粒子可能不带电,如淀粉胶粒,故在其中通电时,分散质微粒不会发生移动。

溶液通电后,电解质溶液溶质微粒移向两极,但对于非电解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不存在此现象,错误。

答案:

A

3.(2016·山东实验中学第四次诊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mol

B.明矾溶于水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所以明矾可用于水的净化

C.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一定有CO2气体生成

D.Na2O2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解析:

A项,2.24LCl2即0.1mol,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总数为0.1mol;B项,明矾净水的原因是生成了Al(OH)3胶体;C项,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若盐酸不足无CO2气体生成;D项,Na2O2与水、二氧化碳均反应产生氧气,因此Na2O2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答案:

C

4.(2016·安徽马鞍山二中期中)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B.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C.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D.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