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4597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docx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

花都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工程-马鞍山公园维修改造工程

 

设计任务书

广州市花都区城市管理局

 

基础资料和设计任务书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落实花都区2018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健身休闲设施建设,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有利于创建优美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片区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2项目概况

2.1项目范围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花都区马鞍山公园,马鞍山公园东起迎宾大道,西至凤凰北路,南起云山大道,北至碧秀路,总面积约23.8公顷,绿化面积约为21万平方米,水体面积约为6500平方米。

公园以原有山体为骨架,突出青山秀水、生态住区、南国花都的三大特色。

融合生态、景观、娱乐、文化、旅游、休闲等多功能,成为具有南国花都地域文化底蕴的生态公园。

公园配套设施齐全,包括山顶马鞍阁、景观廊、5个公厕;3个小卖部;凤凰亭、桂花亭、翠竹亭、红棉亭等四个凉亭;有园凳(椅)300张、石台10套;直饮机8台。

公园包括东广场区、西广场区、山顶区、生态休闲区、山谷景观区等。

2.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公园主园路改造工程;

环绕整个公园的主园路长约1700米,将用机械刨除原沥青路面,重新铺设平均宽度约4.2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并增加花岗岩路侧石,维修主园路排水设施。

(2)避雨亭廊建设工程;在主园路旁增设与原有亭廊建筑风格相近的避雨休息亭廊4个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且主要规划布局在西北西南方向,使人流集中点较为分散均匀。

拆除山顶现有的钢结构休息廊,按现有公园亭廊风格,整合现有平台绿地,依山势而重建休息廊。

(3)健身区和儿童游乐区改造工程;将铲除器材健身区原有地台,重新平整铺彩色儿童安全颗粒橡胶垫,购买、新的儿童活动设施,改造为600平方米的儿童活动区;在公园生态休闲区的一块空地上新建900平方米的健身区,建成树荫健身器材区。

(4)厕所升级建设工程;

新建1个升级版(示范点)母婴室,建筑面积约25m²;新建1个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20m²;新建1个养护工具房,建筑面积约15m²。

重新铺设原来厕所的排污管并接到荔湾基路的市政管网中。

(5)绿化景观带建设工程;在荔湾基路与公园交界处新建绿化景观带(含人工湿地水域),包括新建荷花塘,周边合理种植层次丰富的植物;在道路边种植无忧树等开花乔木,作为公园与外界的屏障,打造带状景观带。

配套建设水面栈道长度约80米,打造湿地荷花塘木栈道景观。

(6)照明和广播系统更新工程;重新更换新的庭院灯,约200盏;重新购置一整套新的广播系统,约90套音响设备。

2.3主要建设条件

本项目位于花都区新华街道,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条件。

项目地块东面为迎宾大道,西面为凤凰北路,南面为云山大道,北面为碧秀路,交通条件优越。

项目所在区域运输、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机械设备可进入场地施工,可满足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需要。

2.4规划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02]15号);

2)《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7)《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8)《广州市花都发展区总体规划》

9)《广州市花都分区规划(2006-2020年)》;

10)《花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1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12)《关于印发申请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格式文本(试用)的通知》(穗发改投资[2012]50号);

13)其他相关规范、建设标准及项目建设单位、使用单位提供与项目相关的其他资料。

2.5规划原则

(1)生态保护性原则。

项目必须建立在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严格控制,以马鞍山公园总体

规划为出发点,按照建设服从规划,规划服从环保的原则开展相应工作,适度开展维修改造,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以植物造景为主,实现人工最小限度的介入。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保障项目建设性质,突出公园体育和休闲两个主题。

充分考虑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条件,保护环境,减少破坏,保障与景区原有景观特色、风格保持一致,保证体育和休闲场馆设施有最佳位置和良好朝向。

(3)可持续性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评价,科学规划,坚持可持

续发展经营战略。

同时,公园的改造建设要与现状景观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相协调。

(4)统一性原则。

保证园内公共设施和管理设施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

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为游人、市民创造良好的比赛、训练、锻炼和休闲环境,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全民健身服务,为体育事业发展服务。

(5)低成本原则。

控制投资建设及后期运行、维护成本,强调可持续发展,打造优

美的低成本景观。

2.6主园路改造工程

2.6.1主园路现状现状公园主园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严重,路面凹凸不平,积水较多,容易绊倒游客,存在安全隐患,亟待修复。

2.6.2主园路改造规模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要求,园路应根据公园总体设计确定的路网及等级,进行园路宽度、平面和纵断面的线形以及结构设计。

园路分为主路、次路、支路、小路四级。

园路宽度应根据通行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5.3-1公园园路级别表

马鞍山公园总面积约23.8公顷,对照上表要求,主园路宽度要求范围为4.0-5.0米。

园路平面线形设计规定:

1.园路应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他设施结合,满足交通和游览需要并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

2.园路应创造有序展示园林景观空间的路线或欣赏前方景物透视线;

3.园路的转折、衔接应通顺

4.通行机动车的主路,其最小平曲线半径应大于12m。

.5.主园路不设台阶,纵坡小于8%,根据以上规定测算,环绕整个公园的主园路长约1700米,平均宽度约4.2米。

2.6.3主园路路基路面工程

1.一般路基设计

(1)路基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道路两侧场地规划要求,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

(2)道路设计范围内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地表、垃圾和杂填土等;

(3)路基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及稳定性较好的土质,禁止采用淤泥、腐质土、膨胀土(胀缩总率大于0.7%)、垃圾等填筑路基。

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

(4)路基碾压时应注意将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左右。

路槽应作与路面一致的横坡;

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床填料及压实标准应严格按要求执行,以确保土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35Mpa。

路基土最小强度及压实度要求见下表。

表5.3-2路基土最小强度及压实度表

序号

填挖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m)

填料最小强度CBR

(%)

压实度(重型标准)

(%)

填料最大粒径

(mm)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1

填方路基

0~0.3

8

6

≥96

≥95

100

0.30~0.80

5

4

≥96

≥95

100

0.80~1.50

4

3

≥94

≥94

150

>1.50

3

2

≥93

≥92

150

2

零填及

挖方路基

0~0.30

8

6

≥96

≥95

100

0.30~0.80

5

4

≥96

≥95

100

本项目主园路将用机械刨除原沥青路面,路基挖深深度约30cm,故拟采用填料最小强度CBR6%,压实度(重型标准)大于等于95%,填料最大粒径100mm。

2.路面设计

(1)主园路路面设计采用透水沥青路面。

(2)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径流雨水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

(3)规划作为超标雨水径流行泄通道的道路,其断面及竖向设计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并与区域整体内涝防治系统相衔接。

(4)路面排水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路面雨水首先汇入道路一侧排水沟,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保证上下游排水系统的顺畅。

(5)道路排水沟内低影响开发设施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径流雨水下渗对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破坏。

3.沥青路面结构;

10cm粗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AC-25C)

22cm厚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素土夯实路基。

4.路缘石设计

立缘石、平缘石的材料一般有预制混凝土、花岗岩等,本项目改造拟选用规格为49.5cm×20cm×10cm的花岗岩路缘石,外露高度15cm。

花岗岩路缘石工程整体效果较好,有利于提升道路的质量和形象,花岗岩强度远高于混凝土,抗冲击性好、不容易损坏,能大大减少日后的维护费用。

而且一般的混凝土都没有花岗岩寿命长,花岗岩将大大提高路缘石的质量,避免重复建设,减少维护费用。

在下雨天,用花岗岩路缘石比起混凝土路缘石来,不大容易沾污渍和变黑。

2.6.4避雨亭廊建设工程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要求,公园设计应确定游人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规模、数量以及进行公园管理的依据。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A1/Am1)+C1

式中C——公园游园容量(人)A1——公园陆地面积(m²)Am1——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m²/人)C1——公园开展水上活动的水域游人容量(人)。

表5.4-1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陆地面积表

马鞍山公园属于综合类公园,总面积约23.8公顷。

周边有雅居乐雍华庭、雅居乐花园、锦尚·蓬莱、马鞍山公寓等大型小区,居住人口较多,随着来又来广场、大润发等商业入驻,项目周边已经形成大型商业圈,人流进一步增长。

因此,人均占有陆地面积取30m2/人。

按以上标准计算,公园游人容量约为8000人。

公园休息座椅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容纳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

2.应考虑游人需求合理分布;

目前,马鞍山公园主园路上的停留休息设施不足,且大多集中在东南和东北部,分布不均匀,难以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和游客需求。

根据现场地形和人流密度,拟在主园路旁增设与原有亭廊建筑风格相近的避阁休息亭廊,且主要规划布局在西北西南方向,使人流集中点较为分散均匀。

同时,拆除山顶现有的钢结构休息廊,按现有公园亭廊风格,依山势而重建休息廊。

2.6.5健身区和儿童游乐区改造工程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要求,综合公园应设置游览、休闲、健身、儿童游戏、运动、科普等多种设施。

目前,马鞍山公园仅设置了器材健身区,现状多为老年人使用的健身设施,且铺地破损,存在安全隐患。

拟将铲除器材健身区原有地台,重新平整铺彩色儿童安全颗粒橡胶垫,购买、新的儿童活动设施,改造为600平方米的儿童活动区;

在公园生态休闲区的一块空地上新建900平方米的健身区,建成树荫健身器材区。

健身器材区选址场地地形条件较平坦,充分利用地形空间,减少造价成本,在场地中平坦位置设置成健身区,建设生态健身型公园,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舒适的健身空间。

2.6.6厕所升级建设工程

2016年以来,广州市妇联牵头推进全市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

推动市政府出台全市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母婴室建设被纳入2017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到2019年建成800间以上母婴室。

本项目拟新建1个升级版(示范点)母婴室,建筑面积约25m²;并按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要求,在原有厕所旁边的空地上,新建1个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20m²;新建1个养护工具房,建筑面积约15m²。

重新铺设原来厕所的排污管并接到荔湾基路的市政管网中。

2.6.7荷花池及绿化景观带建设工程

目前,在荔枝基路与公园交界处为一个洼地,外面的人视觉渗透可以看景观较为杂乱和单一,且道路绿荫较少。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要求,游憩、场地宜有遮阴措施,夏季庇荫面积宜大于游憩、活动范围的50%。

1.种植规划思路延续场地植物景观的印记。

创造自然、艺术化的自然生态景观重视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关注营造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节约建设及养护成本、能够持久稳定的延续、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使植物景观成为公园的主要特色之一。

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1)注重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益,做到乔、灌、草、花相结合,以乔木为主,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结合,使得园内四季常青,四季有花。

(2)植物造景以满足公园的各项功能为前提,设计中注意韵律,做到小中见大,步移景异。

(3)公园的植物配置在不影响公园功能和景观的前提下,树种选择上尽可能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

(4)公园里大面积各种形状的雕塑展示,鲜明、生动、活泼,低矮的球状组合点缀空间,使空间赋予变化,同时根据雕塑的韵味与含义,搭配相对合适的植物景观。

表5.7-1

树林郁闭度

按照《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关于树林郁闭度要求,在道路边打造带状景观带,种植苗高3-4米以上的两排或多排开花乔木,作为公园与外界的屏障。

同时,在现有洼地上建设占地2200平方米湿地水域区,作为荷花池塘,采用自然驳岸的方式,在驳岸边合理搭配水生植物,起到生态兼美观效果。

荷花池塘周边合理种植层次丰富的植物。

2.荷花池塘栈道设计思路

结合场地的形态,在池塘上建设栈道,长度约80米,让游人在穿越此池塘的时候充分体验对“湖”享受,强调对水的感官体验。

此外在栈道两端布置了可供休息、观景的风亭,共同构成立体的景观。

在此同时,这些景观小品也成为了岸上突出的标志性景观,成为有机联系池塘与岸的景观元素,营造出互动的风景。

在这个区域的设计中,主要景观由月廊、风亭、荷花等组成,形成别具一格的独特风景。

2.6.8照明和广播系统更新工程

目前,马鞍山公园现有庭院灯使用时间较长,出现了生锈腐蚀、漏电跳闸等情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符合安全要求;同时,由于山体变形,公园现有的广播系统很多线路出现破损和断裂现象,不能满足公园公共广播使用需求。

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3)《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按照规范设计要求:

2.照明设计公园照明应以功能照明为主,景观及装饰性照明应考虑对植物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灯具应选用高效率节能型产品,有条件的地区宜采用太阳能灯具。

灯具的造型及安装位置应与景观相结合。

3.安全防护与接地

公园配电系统接地形式应采用TT系统或TN-S系统。

室外线路宜采用TT系统并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CRCD)作接地故障保护,动作电流不宜小于正常运行时最大泄漏电流的2.0倍~2.5倍,且不宜大于lOOmA,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3s。

建筑和配电设施的防雷装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

树冠高于文物建筑的古树名木或树冠离建筑物距离小于2m的高大树木,应采取防雷措施。

建筑物旁高大树木的防雷装置接地极应与建筑物防雷装置接地极可靠连通。

4.设备安装及线路敷设

公园内的室外配电箱应选用防雨型并加锁,配电箱不宜设在低洼易积水处,箱底距地不宜小于200mm,并应设在非游览地段。

公园内电气线路应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方式。

5.智能化系统公园内宜设置通信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宜兼顾背景音乐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宜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系统、紧急求助报警系统。

6.供电电源场区供给电源进入场区后,经总配电柜、各分配电柜引至各用电

设备,用电点一般采用放射树干式供电方式,对大容量的用电设备采用降压起动的方式以减少起动电流对线路电压质量的影响。

内部动力线路采用UPVC管明设或暗设。

7.低压配电低压配电系统采用两台变压器一组,单母线分段,两台变压器同时工作,分列运行。

低压配电根据负荷的级别、安装容量、用途重要性及防火分区的划分等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对消防负荷和重要设备采用双回路电源末端切换互投方式供电。

8.照明配电系统

照明灯具根据不同的功能选择不同型号和规格。

辅助用房区的灯具主要采用带电子镇流器的荧光灯与节能灯。

在主园路、草坪等处设置室外照明投光灯、庭院灯。

选用绿色节能灯具,灯具有高效、长寿、美观和具有防眩光功能,光源应具有良好的显色性和适宜的色温。

9.防雷接地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防。

接地系统:

本工程防雷接地、安全接地、功能接地等采用联合接地,以建筑物、构筑物的金属体、构造钢筋和基础钢筋作为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接地系统采用TN-S接地方式,所有电气装置及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通过PE线可靠接地。

10.区域智能化系统(公共广播)

区域内主园路分别建立各自独立的公共广播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与火灾紧急广播共用,考虑到公园运动休闲中心区域较大,分区广播需求较多,拟重新购置一整套新的广播系统,约91套音响设备,公共广播系统规划采用基于CobraNet网络音频传输协议,利用100M以太网进行音频信号的传输,采用全数字化网络化的音频广播系统。

整个系统的网络架构遵循星型拓扑结构网,保证网络中的CobraNet设备的数据传输同步。

通过公园的控制网络平台实现各个单体的音频互传以及音频共享。

对整个公园的公共广播控制进行统一调度。

3气候与地质条件

广州市地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1700毫米。

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春、夏季主导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风。

热带台风在夏秋之交较为多见;年均日照时间为1895小时。

4方位图

(1)公园区域位置图

 

(2)公园周边道路系统图:

(3)现有场址利用情况马鞍山公园主要为山体,山体顶部平坦,整个地势中部高两边底,高点50.9米,最低点12.5米。

山脊线从东北网西南方向延伸,沿山脊线北坡陡,南坡缓。

马鞍山公园建成区域包括东广场区、西广场区、山顶区、生态休闲区、山谷景观区等。

场地利用具体布局如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