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4735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

江西省湘东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江西省湘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线上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类目前所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B.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C.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是煤炭

D.人体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与化学反应无关

2.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3.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如图的是()

A.碳酸钙的分解

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D.铝热反应

4.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C

B.HClO的结构式为H-Cl-O

C.Ca2+的结构示意图为

D.NH4Cl的电子式

5.恒温恒容条件下,能说明反应A(s)+2B(g)⇌C(g)+D(g)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C的浓度不再改变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C.C与D的物质的量相等D.消耗1molB的同时生成0.5molD

6.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Y⇌2Z,已知反应中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A.X为0.2mol/LB.Y为0.5mol/L

C.Z为0.35mol/LD.Y为0.10mol/L

8.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4OH--4e-====2H2O+O2↑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9.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

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0.由W、X、Y、Z四种金属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装置

现象

金属W不断溶解

Y的质量增加

W上有气体产生

 

A.装置甲中W作原电池负极

B.装置乙中Y电极上的反应式为Cu2++2e−=Cu

C.装置丙中溶液的c(H+)不变

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Z>W>X>Y

11.对于可逆反应4NH3+5O2

4NO+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状态,2v正(NH3)=3v逆(H2O)

B.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小于100%

12.下列与有关非金属元素叙述以及推理结果不正确的是()

①非金属性F>Cl,故将F2通入NaCl溶液中,发生反应为F2+2Cl-=Cl2+2F-

②非金属性F>Br,故酸性:

HF>HBr

③非金属性S>As,故前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更强

④非金属性O>N,故O2与H2化合比N2更容易

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

13.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

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

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持续被氧化

14.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元素的原子序数为Z元素原子序数的两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VIA族

B.X、Y、Z三种元素对应原子的半径依次减小

C.XZ2和YZ2的化学性质相似

D.利用W的含氧酸酸性强于Y的含氧酸酸性,可证明非金属性:

W>Y

15.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符号

X

Y

Z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080

0.102

0.143

0.074

主要化合价

+2

+2

-2,+4,+6

+3

-2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慢:

R>X>Y

B.离子半径:

T2->X2+

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

Y>R>X

D.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

Z>T

16.工业上用CO和H2生产燃料甲醇(CH3OH)。

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数据曲线如图所示(反应混合物均呈气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H2⇌CH3OH

B.反应进行至3分钟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反应至10分钟,ʋ(CO)=0.075mol/(L·min−1)

D.反应至3分钟,用甲醇来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mol/(L·min−1)

二、有机推断题

17.有A、B、C、D、E、F、G七种元素,试按如下所给的条件推断:

①A、B、C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已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A的原子半径在所属周期中最大,且原子半径:

A>B>C;

②D、E是非金属元素,它们与氢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HD和HE,室温下,D的单质是液体,E的单质是固体;

③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G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1)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单质的颜色为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B、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G、F元素参加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离子方程式证明D、E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刺孔的C单质(足量)包裹住2.3gA单质放于水中,标准状况下,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最多为_____L。

18.有一种金属单质A,焰色反应呈黄色,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A

B

C

(1)图中淡黄色固体B是__________;

(2)写出图中的C溶液与硝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19.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H2、N2、NH3,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N2和2.0molH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t/s

0

50

150

250

350

n(NH3)

0

0.24

0.36

0.40

0.40

0~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

(3)已知:

键能指在标准状况下,将1mo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A(g),B(g)所需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kJ/mol。

的键能为946kJ/mol,H-H的键能为436kJ/mol,N-H的键能为391kJ/mol,则生成1molNH3过程中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为____,反应达到

(2)中的平衡状态时,对应的能量变化的数值为____kJ。

(4)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恒容时充入He气

d.恒压时充入He气

e.及时分离NH3

20.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方式插入100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

D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②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

甲________乙(填“>”“<”或“=”)。

③请写出图中构成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甲中溶液质量增重31.5g时,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

(2)图丙为甲烷氧气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电解质溶液的溶质是KOH。

通甲烷一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元素。

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②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2)⑤和⑥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是:

⑤________⑥(填“>”或“<”);

(3)①和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4)④和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2.常温下,将amol氮气与bmol氢气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t(N2)=13mol,nt(NH3)=6mol,则a值为________。

(2)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准状况下),其中氨气体积分数为25%,平衡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______。

(4)原气体中a∶b=________。

(5)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人类目前运用最多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其释放的能量由化学反应产生,A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B正确;

C.我国是一个燃煤大国,虽然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有一定运用,但最主要的能源仍是煤炭,C正确;

D.人体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油脂、蛋白质等,它们通过发生燃烧反应产生能量,D错误;

故选D。

2.B

【详解】

A项,手机锂离子电池可以多次充放电,因此是二次电池,故A项正确;

B项,铜锌原电池工作的时候,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应该是从锌电极经导线流向铜电极,故B项错误;

C项,甲醇燃料电池就是将甲醇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项正确;

D项,锌的化学性质比锰要活泼,因此锌锰干电池中锌是负极,故D项正确。

答案选B。

3.D

【详解】

从图上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A.碳酸钙的分解是吸热反应,A项错误;

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B项错误;

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是吸热反应,C项错误;

D.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D。

4.C

【详解】

A.原子符号左下角的数子表示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子表示质量数,质量数等于质子和中子之和,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C,故A错误;

B.HClO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是O,不是Cl,HClO的结构式为H-O-Cl,故B错误;

C.钙是20号元素,易失去最外层是2个电子,形成钙离子,Ca2+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C正确;

D.NH4Cl的电子式

,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根据平衡状态的定义,C的浓度不再改变,反应一定平衡,故选A;

B.A(s)+2B(g)⇌C(g)+D(g)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气体压强是恒量,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不一定平衡,故不选B;

C.C与D的物质的量相等,C与D的浓度不一定不再改变,所以不一定平衡,故不选C;

D.消耗1molB的同时生成0.5molD,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D。

6.C

【分析】

构成原电池需具备以下条件:

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存在能自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该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不选;

B.该装置中两根电极都是锌,活性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故B不选;

C.该装置存在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可构成原电池,故C选;

D.酒精为非电解质,不存在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

明确原电池的几个构成要素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

7.C

【分析】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一定共存,即任何物质的浓度不可能为0;

【详解】

A.若X为0.2mol/L,反应消耗0.2mol/LZ,则Z的浓度为0,故不选A;

B.若Y为0.5mol/L,反应消耗0.2mol/LZ,则Z的浓度为0,故不选B;

C.若Z为0.35mol/L,反应消耗0.025mol/LX、0.05mol/LY,则X、Y、Z的浓度都不为0,故选C;

D.若Y为0.10mol/L,反应消耗0.1mol/LX,则X的浓度为0,故不选D;

选C。

8.B

【分析】

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氧气易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通入氢气的a极为电源的负极,故A正确;

B、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图示,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B错误;

C、氢氧燃料电池的产物是水,环保无污染,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故C正确;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对电极反应式的影响,正极的电极反应式,碱性溶液中O2+2H2O+4e-=4OH-,酸性溶液中O2+4e--+4H+=2H2O。

9.B

【详解】

由已知2s后C的浓度为0.6mol/L,根据c=

可知C的物质的量为1.2mol。

则:

2A(g)+B(g)⇌2C(g)

开始(mol)420

转化(mol)1.20.61.2

2s时(mol)2.81.41.2

v(C)=

=0.3mol·L-1·s-1,

①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A)=v(C)=0.3mol·L-1·s-1,故①正确;

②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B)=

v(C)=0.15mol·L-1·s-1,故②错误;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

30%,故③错误;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c(B)=

0.7mol·L-1,故④正确;

故答案:

B。

10.C

【详解】

A.W不断溶解,说明W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装置甲中W作原电池负极,故A正确;

B.装置乙中Y的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铜离子在Y极得电子生成铜单质,Y电极上的反应式为Cu2++2e−=Cu,故B正确;

C.W极有气体生成,说明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装置丙中c(H+)减小,故C错误;

D.甲装置中金属W不断溶解,W是负极,活泼性W>X;乙装置中Y的质量增加,Y是正极,活泼性X>Y;丙装置中W上有气体产生,W是正极,活泼性Z>W;所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Z>W>X>Y,故D正确;

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注意把握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方法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明确活泼金属作负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11.D

【详解】

A.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正反应速率之比,2v正(NH3)=3v逆(H2O),不能说明该反应到达平衡状态,A项错误;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表示反应向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

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B项错误;

C.达到平衡时,若减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项错误;

D.可逆反应进行不到底,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小于100%,D项正确;

答案选D。

12.D

【解析】

【详解】

①将F2通入NaCl溶液中,F2先与水反应生成HF和O2,不与NaCl发生置换反应,①不正确;

②非金属性F>Br,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不能判断氢化物水溶液酸性的强弱,②不正确;

③非金属性S>As,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前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更强,③正确;

④非金属性O>N,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H2更易化合,故O2与H2化合比N2更容易,④正确;

不正确的是①②,答案选D。

13.C

【分析】

I中铁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气生成二氧化氮;Ⅱ中Fe遇浓硝酸钝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所以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Ⅲ中构成原电池,Fe作为负极,且Fe与浓硝酸直接接触,会产生少量二氧化氮,Cu作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详解】

A.I中铁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2NO+O2=2NO2,A正确;

B.常温下,Fe遇浓硝酸易钝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B正确;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浓HNO3的氧化性强于稀HNO3,C错误;

D.Ⅲ中构成原电池,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持续被氧化,D正确;

答案选C。

14.B

【分析】

W元素的原子序数为Z元素原子序数的两倍,则W为硫(S),Z为氧(O);从而得出Y为氮(N),X为硅(Si)。

【详解】

A.X为硅(Si),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A不正确;

B.X(Si)的电子层数多一层,Y(N)、Z(O)同周期且Y在Z的左边,三种元素对应原子的半径依次减小,B正确;

C.XZ2(SiO2)和YZ2(NO2)的化学性质不同,C不正确;

D.没有指明W(S)的含氧酸与Y(N)的含氧酸是否为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证明非金属性:

W>Y,D不正确;

故选B。

15.B

【分析】

短周期元素,X、Y都有+2价,处于ⅡA族,原子半径X>Y,则X为Mg、Y为Be;Z、T都有-2价,而Z有+2、+6价,可推知Z为S元素、T为O元素;R有+3价,处于ⅢA族,原子半径大于S,则R为Al。

【详解】

A.金属性Mg>Al,故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慢:

Mg>Al,故A错误;

B.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Mg2+,故B正确;

C.金属性Mg>Be,Mg>Al,故碱性Mg(OH)2>Al(OH)3,故C错误;

D.非金属性O>S,故氧气比硫更容易与氢气化合,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性质结构位置关系应用,元素周期律等,根据元素化合价与比较确定元素是解题关键,难点B,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16.B

【详解】

A.根据图像可知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H2⇌CH3OH,故A正确;

B.反应进行至3分钟时,甲醇的浓度继续变化,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故B错误;

C.反应至10分钟,ʋ(CO)=

0.075mol/(L·min−1),故C正确;

D.反应至3分钟,用甲醇来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mol/(L·min−1),故D正确;

选B。

17.

紫黑色

2F2+2H2O=4HF+O2

4.48

【分析】

①A、B、C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已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A的原子半径在所属周期中最大,且原子半径:

A>B>C,则A为钠(Na),B为镁(Mg),C为铝(Al);

②D、E是非金属元素,它们与氢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HD和HE,则D、E显-1价,为第ⅦA族元素,室温下,D的单质是液体,E的单质是固体,从而得出D为溴(Br),E为碘(I);

③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其为氧(O),G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其为氟(F)。

【详解】

(1)C离子为Al3+,其结构示意图为

;E为碘,它的单质颜色为紫黑色。

答案为:

;紫黑色;

(2)B、D元素分别为Mg和Br,Mg与Br2反应生成MgBr2,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答案为:

(3)G、F元素为F和O,F2能将H2O中的O置换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

答案为:

2F2+2H2O=4HF+O2;

(4)D、E为Br和I,可利用Br2与I-反应,生成Br-和I2,证明D、E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为:

(5)Al、Na放入水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Al+Na+2H2O==NaAlO2+2H2↑,则2.3g即0.1molNa完全反应,生成H20.2mol,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

答案为:

4.48。

【点睛】

在进行铝箔包裹的Na与H2O反应生成氢气体积的计算时,我们容易忽视反应产物NaOH可与Al再反应,又生成H2这一事实,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18.Na2O2HNO3+NaOH=NaNO3+H2O

【分析】

N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详解】

(1)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图中淡黄色固体B是Na2O2;

(2)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C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NO3+NaOH=NaNO3+H2O。

19.3X+Y⇌2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