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5038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8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docx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综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第一章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概念与模式

第一节 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含义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如何使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等)组成最佳结构序列,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提高教学效能,是研究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

教学设计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作之一,对教学工作起着先导作用,它往往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方向;同时,教学设计的技能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教师从师任教必备的基本功。

关于教师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三个方面。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体现一定理念的教学的能力,包括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理解和选择设计理念的能力,分析和调整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等等。

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时空,积极有效地实施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控制教学情境生成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把握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机智等等。

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实施进行分析评价,发现问题,查找原因,进行反馈矫正的能力,包括把握学生的课堂表现,收集教学实施的有关资料,分析整理相关资料,运用分析结果反馈矫正等等。

其中,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而教学反思能力则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分别有不同的阐述,比较典型的观点为: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3)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何克抗,2001)

综观这些定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从上述定义中不难发现,教学设计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

其中,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的"内核",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构成教学设计的"形式"。

(2)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3)教学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过程。

(4)教学设计是以反馈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5)教学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性学科。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作为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教学设计活动,具备教学设计的一般特征,同时具有数学教学的学科特征,以及初中教育的独特规律。

把握初中数学教学的特殊规律,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

根据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概念可知,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教什么),亦即教学目标设计。

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通常须要分析和设计学习背景、学习需求、学习任务。

(2)设计教学策略(如何教),亦即教学策略设计。

在设计时,从整体把握教学策略,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设计出具有特色,符合教师自身特征及实际教学背景的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教得如何),亦即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有四种比较典型的教学评价模式:

决策性的评价模式,研究型的评价模式,价值性的评价模式,系统性的评价模式。

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如何运用这些内容和方法来解决教学问题就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一般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

这里着重介绍学情要素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初中生目前的状况与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分析学习需要的主要目的在于:

①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分析问题产生的因素,以确定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能否解决。

③分析现有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问题的可行性。

④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分析学习需要的方法有内部参照分析法和外部参照分析法。

内部参照分析法是以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已经确立的教学目标为参照标准,来考查学习者与之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采用内部分析法确定学习需要一般有以下几种渠道:

①设计测试题、问卷等让学生回答,通过对其结果的统计、分析来获取期望的信息。

②查阅学生近期的学业成绩和表现记录材料。

③对与学生有密切关系的人员进行访问和座谈。

外部参照分析法是指根据社会需求为参照标准,考查学习者与之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偶有使用。

2.初中生特征分析

初中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需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取丰富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完成学习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而设计,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分析初中生特征就变成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工作中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环节。

对初中生的分析包括一般特征分析、学习风格分析和初始能力分析。

初中生的一般特征是指初中生的先天因素与环境、教育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对学生产生影响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的特点。

它涉及初中生的年龄、性别、心理发展水平、学习动机、人格因素、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了解这些内容对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很有帮助。

对学生一般特征的分析方法主要是观察法、调查法、查阅文献法等。

学习风格分析、初始能力分析一般侧重于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总之,现代意义下的教学设计更多地强调围绕学生的"学"而设计,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建构,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从而,教学不再被看作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也不再是一种完全按照事先确定的步骤进行的固定程序,而主要是学习者的再创造过程。

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采取较为容忍的态度,并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消除错误,获得理解性的掌握和全面的发展。

第二节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

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受一定的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的影响。

但是,通常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如图1-1所示。

图1-1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类型

从目前国内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来看,教学设计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典型类型: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国内数学教育工作者①提出的数学主题式教学设计的模式,值得借鉴:

数学主题式教学内容是通过需要探究的挑战性问题来呈现的;学习内容是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获取的;教学形式是通过交流合作与对话来体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接通"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实现的。

主题式教学设计依从诊断与处方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因为主题是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诊断的主题,也是围绕问题解决(即"开处方")的主题。

为体现数学教学的中轴,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应指向"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设计。

这一基本理念的外延可具体涵盖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基于"丰富资源学习"的教学设计。

数学主题式教学设计应通过有效教学问题展示教学主题,以此扩充教学信息量,扩充学习领域。

为此,课堂教学设置的主题应当能确保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淡化教学形式,注重教学实质,就是这一基本理念的宗旨。

(2)基于"项目研究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不是由教师单方面设置的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它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双方面在共同探索与发现中形成的,它须要共同选择、组织材料信息,并从研究同得到发展。

教学主题应当是具有拓展性与研究性的课题,也是能引发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

(3)基于"师生对话学习"的教学设计。

数学主题式教学设计强调师生围绕教学主题而互动,主张教学方式应由传统讲授法中教师"讲话"、学生"听话"的教学方式转换成师生或生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

(4)基于"真实情境学习"的教学设计。

数学主题式教学设计强调数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或真实世界的联系,关注抽象数学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使间接经验的学习由直接经验作支撑。

具体地说,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遵从这一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5)基于"缄默知识学习"的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可以言传的明显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只能意会的缄默知识的学习,前者的容量远远少于后者,后者隐含于教学情境之中,教学的功用在于感染与浸润。

这一基本理念是主题式教学设计思想的特殊性表现,它能引发学生"思维场"情境的生成,促成学生由"学会"向"乐学"、"会学"转化。

二、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在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要职责在于:

(1)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2)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3)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改进教学。

(4)对于教材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如归纳法则(方法)、描述概念(定义)、总结所学内容结构等,应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去给出答案,教师则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之上介绍规范的表述,但不宜要求学生都机械记忆规范的表述。

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数学教学活动所作的系统策划,是把一般的教学理论应用于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是以学习者的学为出发点,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规律性,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进行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应用、教学过程的描述等过程。

总之,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数学学习理论和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必须明确,实施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数学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为此,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核心问题;教学设计要体现情感性,注重育人功能;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并广泛挖掘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尤其要克服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和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

1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

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可以包括:

(1)教学目标。

在新理念下,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两个方面,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

(2)任务分析。

进行任务分析的重点在于关注几个要点:

-是关注学生的起点;二是关注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三是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四是研究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

第一,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基础,第二,要正确认识教材。

对于前者,意味着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理规律;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对于后者,意味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本次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教材是极其宏观性的一个蓝本,覆盖着非常广阔的时空,主要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起到指向作用。

但教材仅仅是教师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素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平台。

新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比较大的创造空间,进行任务分析,就必须改变"以教本为本处理教材"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模拟教材,重组教材,编制教材,削减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成分,为实施开放式、活动式的探究、合作、参与等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事实上,对初中生来说,喜好数学问题,对有关的数学活动充满好奇心,这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首要前提和发展动力。

(3)教学思路。

主要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的情景、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的情况下必须附设计说明。

(4)教学反思。

主要针对如下一些问题开展反思:

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如果没有达到,分析其原因,并提供改进的方案。

有哪些突发的灵感,印象最深的讨论或学生独特的想法?

哪些地方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没有想到的问题?

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

2.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步骤

对于初中教学实际来说,进行教学设计可以遵循如下基本步骤,完成如下主要内容:

(1)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

在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停留在以往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等结果性目标,而是全面考察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例如,对数学而言,要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具体目标。

(2)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

特别要明白学生的起点是什么;在达到可能的学习目标时,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是怎样的;学生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又是怎样的。

(3)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

也就是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尤其要考虑创设哪些具体的情景,通过哪些线索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等等,并附设计说明。

在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一般可以按照如下基本环节进行: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即得出有关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结论)---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

(4)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

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评估学生应达到教学目标的具体标准是什么,通过哪些指导性策略和具体的指导性材料能够促进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5)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

总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一个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成功的设计,只有充分地酝酿、思考、驾驭教材,引导学生,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精彩纷呈,迭起。

按照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要按照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方面设计教学目标,考虑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更长目标;要将新的数学观,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体现在具体的内容之中;要按照知识科学性、知识体系、编排特点、知识深度设计数学知识,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情境、问题、背景,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教学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关注自主实践、合作探究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融合与优化。

第三节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点①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要注意初中数学各个不同领域关注点的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的理念,将新的理念物化到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而在课堂活动中物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

一、数与代数领域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在数与代数领域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1突出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代数模型的过程

初中生的学习对象已由具体的数发展为抽象的数学符号,他们将研究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方程、不等式和函数。

内容的呈现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获得数学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和科学态度,而不是直接呈现解决问题的算法与结果。

例如,在引入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时,可以采用类似下面这样具有实际背景的例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

[例1] 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

梯子的顶端下滑1m后,底端将水平滑动1m吗?

2对于重要的公式、法则和规律,教学设计的素材呈现方式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和交流

初中阶段出现的运算公式、法则比较多,它们的引出都应在尝试、猜测、推导之后加以总结,概括。

教学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教学设计过程还应重视呈现那些针对数学规律进行探索,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代数式的意义和作用,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2] 探索规律。

(1)计算并观察下列每组算式。

(2)已知25×25=625,那么24×26=?

     

(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4)从以上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

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5)你能证明你所得到的规律吗?

3编排例题、习题时要注意设计一定数量的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例题和习题的配备数量和难度都要适当,可有层次区分,例如,分为基本题和选作题两类。

例题要有良好的示范性,单纯地巩固法则、公式、算法的题目要精简,每节习题的量要适当,以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避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习题不只是单一的常规训练题,各部分都适宜编入一些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开放性问题和探索规律的问题,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3] 在一个长50m,宽30m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空地面积的75%,请给出你的设计方案。

4代数式、方程、函数内容的编排适宜螺旋式推进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变化,初中阶段的代数式、方程、函数内容可以在三年的教学设计中交叉编排,体现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不宜过于集中。

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代数式、方程、函数的内容设计要注意承上启下,多次反复,要注意过程性的和前后联系的内容的呈现。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对字母表示数、方程思想和函数思想的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刻画简单的具体问题,发展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

5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重视使用计算器

初中阶段应加强近似计算的有关内容,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近似计算以及近似的程度。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无理数常常用它的近似值来表示和进行计算,因此,当教学设计中涉及实际问题的解是无理数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近似值来作出解答。

学生的口算、笔算在小学阶段已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

进入初中阶段,数值计算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大,数的开方、近似计算、探求规律方面都较重视计算器的作用,计算器的乘方运算、开平方运算的操作方法在具体问题求解时进行介绍即可,不必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

6把握《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赋予教学设计一定的弹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列出的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编写必须明确这些基本要求,不要任意拔高,以确保基本要求的实现。

例如,对整式的因式分解,由于对分式方程和二次方程的解法只要求讨论简单的情形,所以,对因式分解只要求掌握提公因式法和直接运用公式(平方差公式,两数和的平方公式)进行简单整式的因式分解,不要求过高的技巧,也不要求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

由于各地区、各学校以及学生个人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教学设计应有弹性,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入一些选学内容,也可编入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材料。

不过,增加的内容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不应该片面追求解题的难度、技巧和速度。

7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

例如,正负数、无理数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与演变;与方程及其解法有关的材料;函数概念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素材的选取宜注意选择那些具有现实背景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同时有丰富的数学内涵的内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学设计应尽量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

例如,变换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长期以来人们所习惯的标准的几何图形,而且包括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中的二维、三维图形。

充分选择和展现具有现实背景、能够体现变换思想的素材,将是这部分内容教学设计的重点。

例如,在安排轴对称内容时,可以选择徽标、枫叶、雪花等现实的图案为研究对象,可以设计"利用简单的图案,选择不同的对称轴设计对称图案"等数学实践活动,也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作为素材。

[例4] 某汽车的车牌被前面的物体挡住,但从地面的水面上可以看到车牌的影子。

你能从影子中确定该车的牌照号码吗?

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展现对称(二维图形的对称和三维图形的对称)给人的视觉上的美感,而且应当反映其中的一些科学道理(例如,飞机、轮船的对称能使飞机、轮船在航行中保持平衡;建筑上的对称多半是为了美观,但有时也考虑到使用上的方便和受力平衡等问题)。

2.内容的呈现要突出对实践活动过程的体验和几何活动经验的积累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过程,包括对图形的观察、操作、归纳和类比等大量实践活动。

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推理能力的发展,对图形美的感受,几何发现等都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的。

因此,教学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突出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经验的获取,教学内容的呈现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得出猜想,最终形成命题并进行必要的证明,从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够使他们体会定理的形成过程及证明的必要性和价值。

图形与变换的内容包括用变换研究图形的性质,用变换认识、解释现实世界中有关现象,以及利用变换设计图案等过程。

教学设计要充分设计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利用图形变换能够更好地认识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积累运用变换的方法解释或处理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

3选择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呈现方式

多彩的图形是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要素材。

教学设计应该增加插图,做到图形与启发性问题相结合,图形与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推理论证相结合,数与形相结合,计算与推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图形直观与坐标表示的作用,使教学设计案例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性。

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多种多样。

例如,在编写"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图形之间的相似关系,也可以利用坐标的方法。

注重教学设计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4重视数学史料的作用

几何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结合具体的定理介绍一些相关的数学史实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对几何发展过程的了解,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可以通过以下线索,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

(1)适时介绍欧几里得的《原本》,使学生初步感受几何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2)穿插介绍勾股定理的几个著名证法(如欧几里得证法、赵爽证法等)及其有关的一些著名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如本书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