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170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3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docx

广东省执信中山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三校期末联考生物试题081

广东省广州执信中学、中山纪念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三校

2008届高三期末联考

生物科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当绿色植物缺磷时,光合作用明显受阻。

其原因是

A.磷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B.磷是酶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光合作用的产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需要磷

D.磷对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2.有一位科学家分离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他将膜放在特制的仪器中,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

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

于是它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膜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值下降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质子通过主动运输跨膜B.质子通过扩散跨膜运动

C.质子通过协助扩散跨膜D.细胞滤液能溶解膜中的脂

3.如果使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变形虫溶酶体膜上的质子通道改造成只在低于16℃的温度下才能发挥作用,那么,变形虫在20℃的环境中将发生:

A.饥饿而死B.PH过低死亡

C.膨胀直至破裂D.溶酶体破裂

4.左下图为某植物根示意图,右下图是左下图中的P、Q、R的放大示意图。

表面积最大、吸收水和无机盐功能最强的、生长速率最快、分裂能力最强的细胞依次是

A.7;1;7;4或7B.2或3;1;2或3;5或6

C.7;1;7;2或3D.1;1;2或3;5或6

5.给一只小白鼠吸入18O2,则这只小白鼠体内最先含有18O2的物质可能存在于

A.小白鼠的尿液中  B.呼出的CO2气体中

C.细胞内的C6H12O6中    D.细胞质基质中的丙酮酸中

6.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两个主要外界因素。

下面是北方夏季的一天中,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

请指出正确的图解是

7.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B.癌细胞比所有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速度快

C.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8.某一动物的体细胞内有6对染色体。

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两条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

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A.1:

1B.1:

2C.1:

3D.1:

4

9.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赫尔希、蔡斯两位科学家设计完成的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该实验中应用了同位素示踪法,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DNA

D.该实验的结论之一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而核酸进入细菌

10.在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两只桶内,D和d两种彩球的数目相等,比例为D:

d=1:

1。

这是为了体现

A.好计算B.两桶的配子之比为1:

l

C.小球数目相等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11.拉布拉多犬的毛色受2种基因控制。

第一种基因控制毛色,其中黑色为显性(B),棕色为隐性(b)。

第二种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颜色表达是显性(E),颜色不表达为隐性(e)。

无论遗传的毛色是哪一种(黑色或棕色),颜色不表达总导致拉布拉多犬的毛色为黄色。

一位育种学家连续将一只棕色的拉布拉多犬与一只黄色的拉布拉多犬交配,结果产生的小狗有黑色的,也有黄色的。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判断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A.bbee/BbeeB.bbEE/BbeeC.bbEe/BbeeD.bbEe/BBee

12.分析下表可知,正常血红蛋白(HbA)变成异常血红蛋白(HbW),是由于对应的基因片段中碱基对发生了

mRNA

密码顺序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正常血红蛋白

(HbA)

ACC

苏氨酸

UCC

丝氨酸

AAA

赖氨酸

UAC

酪氨酸

CGU

精氨酸

UAA

终止

异常血红蛋白

(HbW)

ACC

苏氨酸

UCA

丝氨酸

AAU

天冬酰胺

ACC

苏氨酸

GUU

缬氨酸

AAG

赖氨酸

CUG

亮氨酸

GAG

谷氨酸

CCU

脯氨酸

CGG

精氨酸

UAG

终止

A.增添B.缺失C.改变D.重组

13.如果有人给你一种单链DNA的样品,你不相信,于是你对样品做了核苷酸组成分析,以下能证明你的样品是单链DNA的数据是:

A.38%A,12%C,12%G,38%U

B.22%A,32%C,17%G,29%U

C.22%A,32%C,17%G,29%T

D.38%A,12%C,12%G,38%T

14.科学家将马和驴子视为不同的物种,然而,当他们将马和驴子进行交配以后,得到性能更加强壮的后代——骡子。

根据生物学物种的概念,科学家应该重新将马和驴子分为相同的物种吗?

A.是的,因为它们能够交配和产生后代

B.是的,因为马和驴子在形态学上相似

C.不可以,因为骡子不能和马或驴子交配产生后代

D.不可以,因为马和驴子之间的交配在自然界很少见

15.有人因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也只能靠人工向胃内注食,但呼吸和心跳能自主。

则这位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小脑和脑干B.脊髓和脑干C.小脑和脊髓D.只有脊髓

16.某人生病的时候,医生开给他抗生素,医生总是告诉他一直服用抗生素,直到服完为止,其原因是:

A,避免浪费

B.病毒需要高剂量的抗生素才能被杀死

C.让更多的对抗生素容忍的细菌生存将促进对抗生素具抗性的细菌的进化

D.长期服用抗生素才能防止病毒的二次感染

17.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除了具有种群大,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以及个体间交配是随机的以外,还需要具备下列哪一条件,种群的基因库才是稳定的

A.捕食者数量减少B.没有自然选择

C.环境变化缓和D.改变个体的摄食方式

18.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光

C.菜粉蝶飞向十字花科植物D.孔雀开屏

19.大剂量K射线照射去胸腺小鼠,小鼠可失去免疫功能。

向该小鼠体内输入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小鼠的免疫功能

A.能产生抗体,但没有细胞免疫功能B.全部得到恢复

C.部分恢复,但不能产生抗体D.短暂时间得到恢复

20.某中学生进行以下实验:

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2%可溶性淀粉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稀释10倍睡液和不稀释的唾液,再分别滴入1滴碘液,37℃水浴恒温条件下,观察蓝色消失所需时间。

结果所需时间几乎相等。

这项实验的目的是

A.证明睡液含有淀粉酶B.证明淀粉遇碘变蓝

C.证明淀粉酶具有高效性D.证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将等量的NH4+、PO43-、K+、Ca2+共同置于500mL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几小时后,测定混合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如下:

项目

H2O

NH4+

K+

Ca2+

PO43-

减少量

0%

83%

72%

97%

84%

下列分析与解释正确的是

A.离子大量减少而水却没有减少,说明根对水分和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B.四种离子都减少,说明根对这些离子都有吸收  

C.根对四种离子的吸收量有差异,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D.Ca2+比K+明显减少,说明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Ca2+的载体比运输K+的载体多

22.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

RNA干扰是一种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在此过程中,细胞中与双链RNA有同源序列的mRNA(靶mRNA)被降解,从而抑制了特定基因的表达,这里的“基因沉默”是指

A.特定基因转录的mRNA与双链RNA结合形成了稳定化合物

B.基因不能正常转录,从而不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

C.基因转录后得到的mRNA被分解

D.该基因最终不能正常表达出特定的蛋白质

23.下列关于兴奋在突触处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B.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C.突触后膜上的每种受体均可以和多种神经递质结合

D.在突触处传递兴奋时,兴奋由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转变成化学信号

24.鸡的输卵管细胞能合成卵清蛋白,红细胞能合成血红蛋白,胰岛细胞能合成胰岛素,用编码上述蛋白质的基因分别做探针,对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总DNA的限制酶切片段进行杂交实验;用同样的三种基因片段做探针,对上述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杂交实验,上述实验结果如下表:

细胞总DNA

细胞总RNA

输卵管细胞

红细胞

胰岛细胞

输卵管细胞

红细胞

胰岛细胞

卵清蛋白基因

血红蛋白基因

胰岛素基因

DNA分子杂交法

RNA分子杂法

“+”表示杂交过程中有杂合双链“—”表示杂交过程有游离的单链

根据上述事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三种细胞均有卵清蛋白基因、血红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

B.上述三种细胞的分化是由于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基因被选择性表达

C.上述三种细胞只有各自对应的基因及各自对应的基因表达产物

D.在红细胞成熟过程中卵清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发生了丢失

25.下列有关激素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由氨基酸构成的

   B.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人体内没有酪氨酸就无法合成黑色素,所以酪氨酸是必需氨基酸

   D.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26.一种新的能导致人类患病的禽流感病原体,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忧虑的原因是:

A.导致禽流感的细菌能够抵抗多数抗生素

B.导致禽流感的病原体可能突变,使其在人群中传播

C.导致禽流感的病原体由野生鸟类携带从而随着它们的迁徙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D.导致禽流感的病原体能通过煮熟的鸡肉传播

27.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M、N、O、p、q五个基因,如图所示,在图A~D变化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28.下列古诗表现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9.多数野生植物体内含有毒素,以阻止动物的食用。

有一位研究者发现一种植物产生的毒素对自身也有毒,如果将毒素让其根部吸收。

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毒素分布在最大的细胞器内,受热以后失活。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推测:

A.毒素贮存在中央液泡内B.毒素能通过质膜,但不能通过贮存它的细胞器膜

C.毒素贮存在线粒体中D.毒素可能是一种酶

30.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

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3/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B.分解者把来自各营养级的能量全部释放到环境

C.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D.人们利用生产者做食物时,比利用其他营养级能获得更多的能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0分)

三、非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①必答题:

31~39题,9个小题,共65分;②选做题40、41题,2个小题,考生在40、41题中任选一题,如果两题都做,则以40题给分。

31.(6分)下图表示了动物胰腺细胞内部分生物膜之间的相互关系(左边的箭头表示分泌物的形成过程;将左图的一小部分结构放大如右图所示)。

请据图作答:

(1)生物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①上合成的③物质是由[]为模板合成的。

④结构对③物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见,各种生物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分)请阅读下列文字:

在食用苹果、梨时,常会看到鲜嫩的果肉很快就变成暗褐色,这是植物的这些细胞存在的酚类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本来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但若组织细胞受损或衰老,结构解体时,酚氧化酶便有机会与酚类底物接触而使底物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

(1)上段文字中“本来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你联想到学过的什么知识?

即分开存放是由于细胞内具有___的缘故。

这种“分开存放”的现象也表明细胞的这种结构具有______   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由细胞内的__________ 决定的。

(2)细胞含有酚氧化酶,人们利用酚氧化酶活性可加工制作商品。

请试回答,红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将细胞揉破”的关键过程(红茶颜色为褐色),揉破细胞的目的是    ;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热锅炒制的关键过程(绿茶颜色为绿色),热锅炒制的目的是  。

33.(8分)下图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据甲图所示,在光线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度随__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而成正比例增加,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限制光合作用的速度主要是限制了光合作用过程的__________________阶段。

从甲图可见,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的速度不再增加,且具有稳定发展的趋势,此时光合作用的_________阶段受到限制。

要提高光合速率可适当提高_______________,

乙图中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生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CD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图示之外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甲图,在乙图中绘制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速度变化的曲线。

34.(6分)图甲是高等动物(2N=4)细胞分裂的6个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A~G中,属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_,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在同一个个体内进行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D~E发生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

(3)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乙中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E~F段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

(4)请在丙坐标系中画出图乙A~D段DNA的变化曲线,并在横轴上标注A-D的位置。

35.(8分)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

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

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

序号

检测对象

中文名称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

1

HBsAg

表面抗原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

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

2

HBsAb

表面抗体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3

HBeAg

E抗原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4

HBeAb

E抗体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5

HBcAb

核心抗体

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它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

(1)人体产生HBsAb和HBeAb的细胞是。

当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

此时乙肝病毒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消灭乙肝病毒,即通过___细胞使_____细胞裂解死亡而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基础。

(4)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

(5)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______________(成分)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我国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及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

36.(8分)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遗传病情况调查时,发现一位男生患有两种遗传病,进一步调查后画出其家族的遗传病系谱图如下(设甲病的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的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

(2)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

是;

若II7与II8再生一个孩子是患甲病女儿的概率为_____。

(3)已知II3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

乙病的类型为遗传病,乙病

的遗传特点是呈;III13的基因型为;若III9与III12结婚,生育的子女患病的概率为。

 37.(7分)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果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遍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

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

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

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

这样得到的可育后代是几倍体?

(2)假设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的F1可育但更象偃麦草,如果要选育出具有更多普通小麦性状的后代,下一步的办法是。

(3)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右图),请在下面填出右图中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38.(9分)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稻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

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鸭与害虫、杂草的关系是。

(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3)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原因是:

(4)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5)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如图示,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的原因:

(6)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低,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

39.(8分)赤霉素是一种在来源和功能上类似于生长素的植物激素。

下图

(一)是大麦种子发芽时所测定的胚中赤霉素量和糊粉层中淀粉酶量的示意图。

下图

(二)是大麦种子的纵剖面放大图。

下图(三)是某学生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能结果图。

请根据图

(一)提出实验假设。

为证明实验假设的正确性,请从上图

(二)选择实验材料部位(X或Y)填入表格,并说明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从图(三)中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最可能结果。

1.实验假设:

(2分)

2.实验步骤:

(6分)

使用的实验材料

实验自变量

实验因变量

预期结果

1.实验组

2.对照组

(四)选做题:

本题包括2道小题,请考生选做其中1道。

若2题都做,阅卷时以第40题记分。

共15分。

40.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四步曲”:

即;

;;。

(2)能否利用人的皮肤细胞来完成①过程?

,为什么?

(3)过程②必需的酶是酶,过程③除了用解旋酶外,还可以用(方法)。

(4)若A中共有a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b个,则③④⑤过程连续进行4次,至少需提供胸腺嘧啶个。

(5)在利用AB获得C的过程中,必须用切割A和B,使它们产生,再加入,才可形成C。

(6)为使过程⑧更易进行,可用(药剂)处理D。

41.酶是生物体内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没有酶,生物体内的所有代谢反应都不能进行。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酶已经走出实验室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每当到了丰收的季节,苹果堆满了仓库,但如果交通的不便,就会有很多苹果因保存不当或不能及时运出,而渐渐腐烂变质,苹果腐烂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其中能使苹果腐烂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2分)为了减少损失,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人们想到了榨取果汁,要想使果汁尽可能榨出来,应加入___________,在该物质的作用下,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______________。

(2分)

(2)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①______________酶和②________酶。

其中①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__________水解成________,使污渍容易脱落。

同样②酶可将脂肪水解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使用加酶洗衣粉清洗衣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2分)

A.应该用温水来溶化加酶洗衣粉

B.用来溶化加酶洗衣粉的清水的pH越接近中性效果越好

C.最好先把衣物放在含有加酶洗衣粉的水中浸泡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