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565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docx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

他应用自己工程力学的丰富知识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

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

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

直到前几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这个秘密。

请从这则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要求:

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怎么写呢?

要求很清楚,“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那么,第一步肯定是选择一个角度了?

但是,问题是有哪些角度呢?

只有弄清楚有哪些角度才能从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来写呀!

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多少角度。

当然材料的类型有很多种,这里不想过多涉及,仅就这则材料来谈谈故事类材料的观点提炼。

有故事就有事件,事件总是由人所为(由动植物所为是寓言),所以只要分析材料中主要人物的行为就行了。

这样来看,上述材料的方向就有两个:

一是“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一是“市政府权威人士”。

我们读这则材料就要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

一般的分析分成三步——

1.某人做了什么?

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2.做得对不对?

或者对,或者错,或者有对有错。

判断的过程其实就可以看出你的思想深度,表现你的价值观、人生观。

3.为什么说是“对”(或错,或有对有错)?

理由是什么?

这个理由其实就是你的观点,即你提炼的观点,或称之为“一个角度”。

我们以此方法分析上述材料。

先分析“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的行为,他怎么做的?

“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

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说得很清楚。

1.你可以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

那么,“对”在哪里呢?

你要说清楚。

比如说:

他既坚持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同时也做了妥协,照顾到了别人的视觉感受和传统心理。

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是一种艺术,其实要做成事情常常需要这样。

许多创新之所以失败也多因为没有很好地用好那实际上无用的“4根柱子”。

2.当然,你可以否定他的这种做法,认为其有弄虚作假之嫌,但是是他愿意这样的吗?

肯定不是的,他是被逼的,可见,有许多“形式主义”其实是“上面”逼出来的。

“市政府权威人士”如果能多听听建筑师的意见,或者从谨慎出发,多做些可行性研究,总之,改变作风,也许就不会有今天揭晓后的尴尬了。

我们再来分析“市政府权威人士”的行为。

他们做了什么?

“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并最终迫使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做出了妥协。

无疑,这种做法是缺乏远见的、无知的。

可以引起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1.保守的势力非常强大,他们也许是出于善良的愿望,但,他们是无知的。

他们只忠于自己的感受和习惯,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敢有丝毫的突破。

从而差点儿扼杀了建筑史的一个杰作。

我们的社会需要形成一种“崇尚科学”的风气。

2.由这件事情可见创新、尝试之路有多难!

每一种创新,每一次进步可能都是与传统的代表——某些权威人士——斗争或妥协的结果。

小到一个建筑,大到政策设计,即使是文学艺术的创新,也都无不如此。

经过这样分析,我们就清楚了,可写的角度至少有四个,你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贮备最多的角度就行了。

注意!

只需选择一个角度,而不是一股脑地都倒出去。

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一、吃透材料,整体把握

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切不可断章取义或把枝叶当主干。

例如:

2004年的中考作文中所给的材料是: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时,鹰妈妈便把巢穴里的松软铺垫物全部扔出去,再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

当幼鹰坠向谷底时,拼命拍打翅膀以阻止身体的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才得以保住,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考生在这样的作文中得分不高,原因就在审题时,没有吃透材料,造成断章取义、偏离题意。

有的同学见材料中有“飞翔”二字,误把材料作文写成话题作文;有的写成“鸟类的飞翔”,有的写成“鸟类怎样飞翔”;有的写成“人类的飞翔”,“人类也应具有飞翔的梦想”等。

还有的同学,想到小学时读过的文章“小鹰跟随鹰妈妈学飞”的故事,便提炼出“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观点……

其实,从整体看这则材料,有两个“人物”,即“鹰妈妈”和“幼鹰”。

是一种严厉的爱,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因此,材料的正确观点应该是:

“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是让孩子到艰难困苦中经受磨练,学到独立生存的本领”。

二、抓住关键词语,正确筛选信息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比如:

有人问“跳马王子”李宁:

“你最满意的动作是哪一个?

”李宁答道:

“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语,审题立意就不成问题了。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一则材料是这样的:

某县一个扶贫工作组,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特困山区赠送了一批良种羊。

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

“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

对于这则材料,该如何立意呢?

如果仅仅理解为山区村民好吃懒做,或者扶贫工作流于形式等,都是较肤浅的。

通过仔细分析,这则材料提示的本质是:

山区贫穷的“根子”,在于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而扶贫工作组没有看到这一点,治标不治本,其结果肯定是无效的。

这样就可以得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等立意与命题。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议论文中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初步确定为四种方法,即:

整体感知、紧扣信息、推本求源、标新立异。

当然,这四种方法还可以综合运用,灵活驾御。

但不管从哪方面入手,都应该读懂材料,吃透材料,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心,联系生活,聚焦人生,有理有据地分析阐述。

其实,材料作文的写作,好比是给了一个点——写作的中心,要求围绕中心,谋篇布局。

写作时需要化小为大,从一点出发,生发开去。

这就类似于给了一盘磨,需要围绕磨盘,推碾拉磨。

写作的内容,都该是圈上运动的轨迹,在圈里不行,跑到圈外也不行。

因此,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中,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

仔细阅读原材料,整体把握原材料,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找出原材料的隐含信息,扣住原材料的中心来拟题。

这是材料作文的最佳选择。

二是注意内在性原则。

命题者给你提供的材料,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不是让你就事论事,而是要求挖掘其内在的含义,要透过表象看其本质。

如:

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

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的说:

“打开电机,吧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

”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然修好了。

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的说:

“画一条线要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他做了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德国科学家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

可以是”在逆境中顽强奋斗”,也可以是”知识改变命运”.  

却什么也没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蜻蜓点水,因而学而不成。

  

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了。

  

(二)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主要纽带,因此作文中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

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最好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体现,所以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就尤其重要了。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

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

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总之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三)、写作要“五个一”  

一个靓丽的题目:

题目文章的眼睛,一个精炼又吸引人的题目,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千万不要简单处理自己的作文题目,在拟题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文章的开篇要显示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新颖、别致的开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主要的亮点。

  

一句点明主旨的话:

在具体的写作行文中时刻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因此要想明确主题,至少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

结尾像是乐曲结束时的音符,越是回味无穷,越是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一个整洁的卷面:

试想谁愿意读一篇“龙飞凤舞”的潦草字迹的作文?

我想你也不愿意读,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经典题例点拨  

(2008甘肃)请根据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6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他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计划。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的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很短暂,不禁十分悲哀。

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思路点拨】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没有实现;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在草丛中。

综合以上分析,可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2007温州)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

“青蛙哥哥,到河边怎么走?

”青蛙指着前面说:

“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到河边。

”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说:

“你害得我好苦,走了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

“我没有骗你!

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  

要求:

1、细读寓言故事归纳出一个观点,或扩写成螃蟹问路的故事,或书写自己的生活感想,或议论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2、题目自拟,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炼主题,全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1、从螃蟹角度看:

(1)没有正确的方向,很难达到目标。

(2)没有正确的方法,是很难实现理想的。

(3)没有正确的的态度,不自究自查原因,一味责怪别人指导错误,是无济于事的。

  

2、从青蛙角度看:

(1)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

(2)提建议要有真诚的态度。

(3)指导别人要有耐心,要具体。

  

(2007陕西)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1、鲁迅说:

“无论干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

“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

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  

3、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

“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  

【思路点拨】写提供多则材料的议论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

这三则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需要积累”。

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闭塞,感到无话可说,没办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

  

试将三个材料仔细分析做一番比较,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

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绝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

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

这样,就能围绕“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层层分析,步步推进,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分扎实且比较深刻。

同时,三则材料都能顾及,各有用场。

  

四、满分作文示例  

题目:

(2007年吉林)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袁隆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人靠占全球8%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有了袁隆平。

76岁的袁隆平坚持实地研究已有50年。

  

2007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以“袁隆平:

谁将养活中国”为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袁隆平说: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  

“做事先做人是我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  

“‘机遇宠爱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我很喜欢。

”  

“我的乐趣在事业上面。

”  

“坐奔驰车,坐宝马车,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呢?

”  

“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早晨要做操,下午要打球,夏天里要游泳……”  

【满分示例】  

我追求,我快乐  

我追求,我快乐。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的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唱着这首激情的歌,我放纵自己尽情地飞翔,因为我有一双梦想的翅膀。

我努力地追求,因为我追求,所以我快乐!

  

我是一条欢歌而行的小溪。

我从一座险峻的高山流下,一路走来,我从岩石的身旁掠过,我曾滋润菌菌的绿草,也曾触摸过大地的脉搏。

我的追求是追寻大海的足迹,一路奉献。

在我前进的路上,人们喜欢用我洁净的身躯映照自己的脸庞,或者用我擦把脸。

我至今仍能够听到孩子们在我身边嬉戏的回音和那琅琅上口的洗衣瑶。

我在岩石间飞漱,我在平原上飞腾,我在乡野间飞泻,我一定要和大海融为一体。

虽然前进的路上充满艰辛,但我知道,大海是我最好的归宿,不管追求的路上有多少痛楚等着我。

只要勇敢地追求,我就会感到快乐。

  

我是一片树叶。

我用一生执著地绿着,我想成就一个金色的梦。

我拥有美丽的容颜、美好的青春,我的追求是在人生舞台的大幕合拢之际,悠然飘零,化作春泥,然后微笑着对自己说“生命无悔”。

于是,我在阳光下经受考验,我在暴雨中坚强自己。

当生命的恋歌奏起,我微笑着闭上眼睛,欣然地飘落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没有犹豫,没有迟疑。

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回报大地母亲关怀的最好形式。

我愿用我的生命给大地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是天空中的一片执著追求的云,我因追求而快乐……  

我是沙漠里的一株执著追求的树,我因追求而快乐……  

我一直都记得一句话:

要输就输给追求,要赢就赢得幸福。

追求是一个美丽的过程。

无论成败,我都会追求不已。

因为我追求,所以我快乐!

  

【温馨点拨】  

这是一篇成功的材料作文。

考生抓住所给材料中科学家袁隆平所说的第一句话——“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拟定“我追求,我快乐”这一题目,行文中,把自己假设成“一条欢歌而行的小溪”和“一片树叶”,形象具体地展示“小溪”和“树叶”追求的过程,以此来表现自己追求的坚定信心。

全文语言流畅优美,体现了“追求而快乐”的主题。

  

写作的提高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材料作文的写作亦是如此,因此以上说的都是实际写作时提高作文质量的方法,希望考生能在平时不断练习,把上述应战策略综合运用,养成写作习惯,这样面对材料作文你就可以轻松下笔啦!

学习目标:

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种方法,即抓关键词句法、多角度分析法和寻找共性法,提高对作文材料的审题立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夫之说:

“无论诗歌与散文,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这里说的“意”即文章的中心。

古之贤者把文章的中心比作军队之主帅,可见文章的中心有多么重要。

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通过审题确立文章的中心。

材料作文的审题就像雾里看花,稍不注意就会偏离材料中心,写出偏题甚至跑题的文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材料作文提炼材料中心的三种方法。

二、出示目标:

掌握材料作文提炼材料中心的三种方法,即抓关键词句法、多角度分析法和寻找共性法。

三、学习方法

1、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提炼中心。

材料一:

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

天经地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

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

”,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

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

“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

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关键词:

好奇

联想:

中心:

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材料二: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

“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

“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

“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关键句:

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联想:

中心:

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归纳方法:

读材料——抓关键——联想——提炼中心

温馨提示:

1).注意材料的标题(若有标题的话)。

有的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

2.)注意材料的开头,有的文章,开头就点出了文章中心。

3).注意材料的结尾,更多的文章在结尾点题。

4)注意材料里议论抒情的句子。

作者往往在文章中借助议论抒情句点出文章的中心。

5)注意材料里反复出现的词语。

2.多角度分析法

材料三: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亚是他的母亲。

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

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看材料,思考:

文中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他们都有哪些行为?

对象行为

安泰从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击败强大的对手

空中作战死

母亲为儿子输送力量使儿子击败强大的对手

赫拉克勒斯把安泰被弄到空中使安泰死

(一)、从安泰的角度

1、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2、不要过份依赖母亲,要学会独立。

3、自知者明,只有自知,才能无往而不胜

4、要扬长避短;   5、要不断完善自己

(二)、从母亲的角度

6、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三)、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

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8、要讲究方法。

   9、出奇能制胜;

读材料——对象——行为结果——提炼中心

温馨提示:

不管材料有多少观点,只能针对一点来写。

针对自己感触最深、自己最为熟悉并有话可说的那一点去发挥、阐释,不能一篇文章提出多个观点,切忌感悟多,头绪繁,因多中心反而没中心,哪一点都去阐述而哪一点又都阐述得不深入,显得混乱而浮泛。

3.寻找共性法:

用于多则材料

材料四:

①“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

②“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冰心《谈生命》)

③“生命不光有风和日丽,也有苦雨和凄风。

面对风雨,我们要坚信:

黑暗过后是黎明,严冬过后是阳春。

用你的激情点燃生命的一把火,去迎接生命的挑战。

”(高建群《感谢创伤》)(08重庆)

多则材料类的材料作文题。

完成此类作文题目审题的基本方法是找到多则材料的聚焦点,然后据此将多则材料作文转换成话题作文,进入我们所熟悉的步调。

这个材料作文,基本上可以当作“生命”话题的作文来写,就给出的三则材料来看,都谈的是当生命面临幸与不幸(第一则)或者快乐与苦痛(第二则)或者风和日丽与苦雨凄风(第三则)之时,我们将持怎样的态度。

中心:

要正确面对生命中的幸与不幸。

归纳方法:

读材料——找共性——提炼中心

四、小结:

提炼中心三法:

抓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寻找共性

提炼中心步骤:

读材料——析材料——联想——提炼中心

五、课堂练习

材料五:

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开,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

“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

”“是为了能让你和大家一起分享啊。

”橘子回答。

小姑娘又问苹果:

“苹果,你为什么没有长成小瓣呢?

是为了让我一个人独吃吗?

”“不!

”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

”(09河南)

材料六:

1.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2.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

“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洒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

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却如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没有一点点惬意的笑容。

  3.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六、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只给材料,既没有现成的题目,也没有话题,写什么必须自己从材料中提取,审题的难度较大,有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给材料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广泛。

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写成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的作文。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典故等等。

给材料作文题目的要求也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要求读一篇文章后写读后感,有的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有的要求根据图画、图表写一段说明文字,还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开头续写,或根据材料扩写、缩写。

近年来给材料写议论文的情况较多,这种作文确有一定的难度。

  鉴于以上情况,面对给材料作文的题目,必须注意仔细审题、辨明文体,认真分析材料、准确领会题旨。

据此确定文章的中心和思路。

  首先请看材料作文的分类:

  从形式看,材料作文分为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从数量看,可分为单一材料和多则材料;从内容看,分为事例型材料和寓意型材料;从时间看,分为古代材料和现实材料。

  一般的材料作文,只提供材料和注意事项或写作要求;2005年湖北卷除材料外,还加了一段“提示语”,借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这是一个新的动向。

  现在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特别容易混,所以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明确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

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一天,羊、狗、狐狸在草地上聊天。

  羊:

看,那只狼是多么威风啊!

见到它,我们羊是战战兢兢,四处逃散。

我要变成狼就好。

  狗:

羊就是羊,狼就是狼,我就这样子有什么不好?

  狐狸:

你怎么变成狼呢?

就是变成狼,狼也有倒霉的时候。

  若干天后,狗、狐狸在河边相遇。

  狗:

你知道吗?

羊死了。

  狐狸:

怎么回事呢?

  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