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激励性资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5602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程性激励性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过程性激励性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过程性激励性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过程性激励性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过程性激励性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过程性激励性资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过程性激励性资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过程性激励性资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程性激励性资料.doc

《过程性激励性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性激励性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过程性激励性资料.doc

过程性、激励性资料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的枢纽。

《纲要》指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大面积铺开,课程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评什么,怎样评”,直接影响着我们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素质教的实施进程。

新的学习评价倡导的是评价角度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个性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着眼于评价的激励作用。

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评价体系,要利于发展和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地夸大了评价的鉴定功能,忽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学功能,存在着标准单一、内容单一、方法单一、主题单一、重心单一等不足,这种“一卷分高低”的评价只能了解学生能复述了多少事实、试题答得好不好,而不能评价出学生是否达到了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各项目标,是一种过于片面的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取向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形成,成了束缚素质教育的瓶颈。

因而,针对不同学校的实际,建立适合学校实际的、更为科学全面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并以此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已成为不少学校共同努力的目标。

我们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评价理论,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研究”这一课题。

即利用多元化、动态化、互动化的评价方式,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发展目标,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及措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种更为科学、全面的、适合学校实际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增强评价的改进功能,并以此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二、课题的界定

“多元化”一词的提出,是与“一元化”相对而言的。

教学评价的“一元化”是指评价主体的单一源;评价内容的唯一性;评价方法的单一化等。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则是指整合、协调各个评价主体,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方面进行全面化、全程化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多元化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多元化”教学评价的提出基于以下理由:

多元化智力理论的有力支撑等。

其中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有九种智力。

在他看来,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种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能力为核心的,也并非以此作为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而是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为核心的,也是以此作为衡量智力高低的标准。

这一全新的理论对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提供了研究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坚持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围绕“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一评价改革的总目标。

促使参与者积极投身评价改革的实践,领会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充分理解实施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力争充分体现出新世纪对教育评价的新要求,更好地实现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

三、研究的预定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我校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更全面、更公正的描述和确定,将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选拔的分等鉴定改变为诊断、激励、调节,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评价不再成为对学生所作的终结性评判,而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最终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科学素养的养成和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让每一位老师学会评价。

发挥评价的诊断与调节功能,促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教学过程、审视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成长。

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

3、让家长和社会都来关注。

通过新型的教学评价制度,在家长与社会这个大群体里造就更好的影响,赢得良好的口碑。

四、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在我校三年级至五年级全体学生中进行一年的研究。

五、研究的内容和途径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等方面,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紧紧抓住“学生是主体”这个角度来分析,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多元化科学教学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评价的全程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等。

本课题研究主要想解决的四个内容

1、注重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本项研究决定从以下四个方面突出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1)在日常学习中给予及时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充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2)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

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

让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自我反省和锻炼自我评价能力。

(3)将日常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体现在学期总评成绩中。

学期结束时,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各占总评成绩一定的比例,促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

2、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科教学目标不但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学业内容,后者一方面是学科培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业好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评价改革中,必须对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给予关注。

利用统一的评价手册,虽然能定期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同学的相处、劳动、关心集体等方面。

但是,这些评价内容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也没有将非学业评价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其中的很多评价项目显得空洞和不切实际,操作起来也费时费力。

所以,教师应该在采用即时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的同时,在学科目标的指导下形成规范和有效的纪录,形成对学生整体和深刻的认识,加强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指导作用。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

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

评价活动什么时候进行、具体有什么评价要求等,一般都由教师提出,学生的职责主要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做好接受评价的准备。

在这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评价活动中,很难发挥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学科自身的特色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改以往单纯的鉴定、证明而变为导向、发展的评价功能。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建立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1)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

(2)学生的评价。

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学习状况的自我反思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

在日常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时,让其他同学或小组给予评价;在学期结束前,教师设计评价表,由学生自己和小组成员进行的自评和互评,

(3)家长的评价。

平时教学中,定期让同学和家长在成长记录上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期末,家长在学生的《评价表》上发表意见。

这样,有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科特点和要求,并给予学生学习的有力帮助和支持。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中,传统的书面测试也是评价的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应有口试、访谈、现场观察、专题作业、制作、杰出表现记录、答辩、轶事记录、学生自评与互评结果等多种方法。

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这些方法并不是单独或孤立地进行的。

一次优秀的评价活动往往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

所有这些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可以作为对学生的平时评价,另一方面可以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

其结果可以是显性的分数,也可以是等级评定。

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理解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素养的水平,而不是强调科学探究的结果与结论。

 只有这样充分利用多种方法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才能真正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也只有这样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才能从多方面收集信息加以分析,才能收集到真正的信息,达到科学评价的教学功能。

六、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七、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

本课题的研究从2007年9月起至2008年8月结束。

(一)准备阶段:

(2007年9月—2007年10月)

(1)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分析现状,确定研究的课题,建立课题组;

(2)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并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家长会;

(3)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讨论、制订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2月)

(1)召开课题组会议,按照课题成员分工与实施计划进行研究;

(2)各种原始数据的测量和积累工作。

(3)定期举行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分阶段进行课题小结,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改课题实施策略。

(4)请教研室专家指导课题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2008年2月—2008年8月)

(1)收集教案、教师论文等各类研究成果;

(2)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课题成果汇编。

(2008年7月)

(3)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结题进行成果鉴定(2008年8月)

八、课题的主要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报告、教研论文、案例分析、阶段性工作材料等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引领人:

课题组成员:

(二)分工

任淑明:

负责撰写课题实施方案、计划、研究报告、阶段小结及召集课题组成员,分配课题研究任务等;

其他成员:

负责课题实施中相关资料的积累,各种原始数据的记录和测量工作;写好课例分析及研究论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