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6324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docx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问题预防及纠正要求措施

*******住宅小区一期工程项目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及纠正措施

混凝土出现粘模、涨模、墙体箍筋、水平筋保护层厚度不够、混凝土表面气泡较多、混凝土裂缝等一般质量缺陷是混凝土施工中比较常见的质量通病。

分析主观原因为工人及管理人员质量意识薄弱、赶工期现场严重、变更不及时拆改现象对工人情绪影响严重。

客观原因分析如下:

一、混凝土粘模

原因分析:

(1)支模前模板表面灰渣清理不到位;

(2)墙体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3)模板脱模剂质量不佳;

(4)钢筋绑扎完毕后,模板清理不到位;

(5)混凝土振捣不到位。

预防措施:

(1)钢筋绑扎调整完毕后应对模板表面杂物、灰渣进行彻底清理干净;

(2)选用优质水性脱模剂,将模板涂刷均匀;

(3)加强混凝土振捣,保证各部位混凝土密实度;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插入间距不大于350mm,振捣时要“快插慢拔”,且振捣器在振捣新一层混凝土时机头应插入到下层5cm,便于两层的结合,振捣时间宜为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

(4)模板拆除后,必须立即将模板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均匀。

纠正措施:

(1)混凝土粘模情况较轻部位(钢筋无外露),因为对结构影响较小,但是观感质量较差,为保证工程的观感质量,项目拟采用同配比水泥砂浆对粘模较轻墙面进行修补,修补时要保证颜色与已浇筑混凝土面一致或尽量接近。

(2)对粘模情况比较严重的部位,将此部位的用錾子沿粘模外边线剔除,内部将松动混凝土剔除(但不得剔除过多的混凝土),然后采用钢丝刷和压力水将混凝土颗粒清除干净,之后用干净水湿润,然后用同型号混凝土浇筑处理。

二、混凝土涨模

原因分析:

(1)模板支撑加固不到位;

(2)模板加强楞木方间距较大;

(3)混凝土下料高度过高,因混凝土侧压力加大,使模板移位、变形。

预防措施:

(1)模板加固方式必须符合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要求;

(2)加密模板加强楞木方,避免木楞大间距处外涨;

(3)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采取分层浇筑、分层振捣。

避免一次性浇筑高度过高、导致模板侧压力过大、发生胀模。

分层下料、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40cm。

上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方能浇注。

高度重视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要选择适宜的振捣设备,选用合理的振捣时间、振捣半径和频率,防止漏振或过振;振捣时要“快插慢拔”,且振捣器在振捣新一层混凝土时机头应插入到下层5cm,便于两层的结合。

纠正措施:

安排人员对涨模部位进行剔凿,同时上下用靠尺测量,确保剔凿后与相邻墙面平整,剔凿到与相邻墙面平整一致时,剔凿时不能剔出钢筋,如果剔出钢筋需用水泥砂浆修补表面,保证混凝土观感质量。

三、墙体箍筋、水平筋保护层厚度不够,从外表面可见钢筋位置

原因分析:

(1)钢筋变形、扭曲;

(2)垫块错位;

(3)墙体、梁板构造固定筋不足。

预防措施

(1)钢筋绑扎前,严格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对不符合要求的钢筋按相关规定调整到位后,再进行钢筋绑扎;

(2)严格控制钢筋加工尺寸偏差,避免钢筋绑扎成型质量不符合要求;

(3)钢筋暗柱钢筋绑扎完成后,检查其垂直度,满足要求后再进行水平钢筋的绑扎;

(4)钢筋钢筋绑扎完成后,及时按图纸及方案要求加设钢筋保护层垫块。

纠正措施:

一般采用抹水泥砂浆来处理,如抹灰厚度较大,最好先挂钢丝网,抹灰前应先刷一遍结构胶,再抹灰。

这样可避免抹灰层空鼓和开裂。

四、混凝土个别部位气泡较多

原因分析:

(1)使用的脱模剂不合理。

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一旦接触到粘稠的脱模剂,就很难随着振捣而上升排出;

(2)混凝土浇筑中振捣不充分、不均匀、漏振;

(3)混凝土坍落度太小;

(4)模板漏浆,导致浆体流失混凝土无法密实。

预防措施:

(1)模板应保持光洁,脱模剂要涂抹均匀,但不宜涂的太多太厚,以不流坠为宜。

(2)混凝土的浇注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

分层下料、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40cm。

上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方能浇注。

高度重视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要选择适宜的振捣设备,选用合理的振捣时间、振捣半径和频率,防止漏振或过振;振捣时要“快插慢拔”,且振捣器在振捣新一层混凝土时机头应插入到下层5cm,便于两层的结合。

纠正措施:

混凝土表面气泡情况对结构影响极小,但是观感质量较差,为保证工程的观感质量,采用同配比砂浆对有气泡部位进行修补,修补时要保证颜色与已浇筑混凝土面一致或尽量接近。

五、混凝土个别部位有夹渣现象

原因分析:

(1)模板内掉入锯末及松散混凝土等杂质而又未及时清理,造成夹渣分层。

(2)混凝土浇注时间较长,对已经进行过清理的模板再次污染。

(3)施工缝及后浇带剔凿处理不到位。

预防措施:

(1)对于竖向结构,应在接缝处留置清扫口,以便清扫模内的杂质、垃圾,将杂质清理冲洗干净后,再将清扫口封死,浇筑混凝土。

(2)水平向结构,在混凝土浇注前认真清扫杂质,并注意保持模板干净。

(3)按照方案及技术交底认真做好施工缝的处理工作,对于柱、墙、施工后浇带等处的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表面浮浆及松散混凝土以及锯末、木块等杂质彻底清理干净,并冲洗干净后,再浇筑混凝土。

必要时可先灌入接缝砂浆后在浇筑混凝土。

纠正措施:

混凝土夹渣情况对结构影响较小,但是观感质量较差,为保证工程的观感质量,对夹渣部位进行打磨后,采用同配比砂浆对夹渣打磨部位进行修补,修补时要保证颜色与已浇筑混凝土面一致或尽量接近。

六、墙柱歪斜

原因分析:

(1)模板支撑不牢固或刚度不够,变形超过允许偏差值;

(2)放线误差过大,模板就位调整时没有认真吊线找直,对拉螺栓未拧紧,致使结构超过厚度或发生歪斜;

(3)混凝土浇筑未按操作规程分层进行,一次下料过多造成跑模或较大变形;

(4)钢筋绑扎及合模前未调整顺直,合模后造成模板垂直度超过允许偏差。

预防措施:

(1)模板支架部分和竖向模板必须安装牢靠,模板支撑应有足够强度,支撑间距不得超过方案及交底的要求距离。

优化支撑形式,充分发挥斜撑作用,务必做到模板支撑不变形、不移位。

(2)放线准确,反复校对,误差控制在3mm内。

模板垂直度必须掉线检测,误差控制在不大于3mm。

柱墙模板底部水平侧压力较大,该处支撑要加密,模板固定主龙骨必须保证抗剪强度及刚度需要。

(3)板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每层浇筑厚度为40cm,然后均匀振捣;避免一次下料过多,冲击模板,导致墙柱歪斜。

(4)墙柱在绑扎水平筋和箍筋前应对竖向筋进行调直,在水平筋和箍筋绑扎过程中时刻注意钢筋垂直度的调整。

纠正措施:

(1)凡墙柱歪斜不影响结构质量时,可不进行处理;如只需进行少量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时,应适当修整。

一般可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或比原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

(2)若墙柱歪斜值影响结构受力性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结构加固或局部返工处理措施。

七、洞口偏移

原因分析:

(1)洞口移位钢筋未调整位置,洞口钢筋未调直,导致洞孔模板支设位置偏差;

(2)洞口放线尺寸偏差;

(3)洞口两侧混凝土浇注不对称,一次下料过多,对洞口两边模板冲击较大,振捣时间过长,导致洞口两边模板移位、变形;

(4)洞口模板本身不顺直平整、尺寸偏差较大,洞口模板支设时候顶模棍固定不到位,造成模板在混凝土浇注时候造成移位。

预防措施:

(1)洞口钢筋在绑扎前必须进行钢筋位置及顺直度的调整,洞口模板支设时必须掉线检测。

(2)反复校验洞口控制线,尽量减少偏差。

(3)洞口两侧对称、分层浇注,一次放料高度控制在40cm内,减少对洞口模板的冲击,合理振捣,避免过振影响模板稳定性。

(4)严格控制洞口模板制作时精度,模板支设时候必须稳定,不移位。

纠正措施:

安排人员对偏移洞口进行剔凿,同时上下用靠尺测量,确保剔凿后与相邻墙面平整,剔凿到与相邻墙面平整一致,剔凿时不能剔出钢筋,如果剔出钢筋需用水泥砂浆修补表面,保证混凝土观感质量。

八、混凝土墙体便面部平整,错台

原因分析:

(1)模板拼缝不严密、接缝错台。

(2)顶模棍尺寸偏差较大,未固定,对拉螺栓紧固力度不均匀,导致混凝土浇注时模板侧压力使模板位移,造成错台。

(3)墙体模板支设不牢靠,无圈边木方,墙底部混凝土浇注时,下料速度过快、量过大时候,模板底部模板外胀。

预防措施:

(1)模板拼缝需严密、顺直,采用硬拼缝,不得使用胶带纸及胶条。

(2)严格控制顶模棍尺寸(顶模棍长度=墙厚-2mm,顶模棍居中固定牢靠,每侧各1mm),顶模棍需刷防锈漆;对拉螺栓紧固力矩需均匀,两侧同时进行紧固,使模板均匀受力。

(3)墙体模板根部施工接缝处必须设置圈边木方,放置混凝土浇注时侧向压力致使模板涨模。

浇注时,分层浇注,每层浇注厚度不得大于40cm,注意浇注时振捣时间(宜为20—30s),不得过振。

纠正措施:

安排人员对错台部位进行剔凿,同时上下用靠尺测量,确保剔凿后与相邻墙面平整,剔凿到与相邻墙面平整一致,剔凿时不能剔出钢筋,如果剔出钢筋需用水泥砂浆修补表面,保证混凝土观感质量。

九、梁柱节点砼外观不顺直

原因分析:

(1)梁柱节点处模板支座本身不顺直,模板阴阳角不方正。

(2)梁柱节点模板固定不牢靠,节点处未设置圈边龙骨,模板支撑缺失,导致在节点混凝土浇注时胀模。

预防措施:

(1)加强梁柱节点处模板制作精度,拼接阴阳角时要方正、牢靠。

(2)梁柱节点处必须设置圈边木方,此处支撑应尽量靠近节点支设。

纠正措施:

安排人员对不顺直部位进行剔凿,同时上下用靠尺测量,确保剔凿后与相邻墙面平整,剔凿到与相邻墙面平整一致,剔凿时不能剔出钢筋,如果剔出钢筋需用水泥砂浆修补表面,保证混凝土观感质量。

十、混凝土个别部位有烂根现象

原因分析:

(1)上次浇筑混凝土收面不平整;

(2)混凝土下落高度过大,下部混凝土未沉实凝固,在重力作用下被挤隆起。

预防措施:

(1)当次浇筑完混凝土时,收面按要求找平。

(2)混凝土的浇注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

分层下料、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40cm。

上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方能浇注。

高度重视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要选择适宜的振捣设备,选用合理的振捣时间、振捣半径和频率,防止漏振或过振;振捣时要“快插慢拔”,且振捣器在振捣新一层混凝土时机头应插入到下层5cm,便于两层的结合。

纠正措施:

混凝土烂根情况对结构影响较小,但是观感质量较差,为保证工程的观感质量,项目拟对烂根部位松散混凝土和软软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支模,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捣实。

十一、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量,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或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3)流动度过大,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4)浇筑在斜坡上的混凝土,由于重力作用有向下流动的倾向。

预防措施:

(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孔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早期的抗裂强度;

(2)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3)浇筑后,对裸漏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

(4)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分段浇筑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表面的抹压和养护。

纠正措施:

(1)如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可采取及时压抹一遍或重复振捣的办法来消除,再加强覆盖养护。

(2)如混凝土已硬化,可向裂缝内装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湿润,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进行处理。

十二、混凝土温度裂缝

原因分析:

(1)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

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将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早期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表层以下的结构仍保持完整;

(2)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

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降低水灰比,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细长结构构件,采用分段间隔浇筑,或适当设置施工缝或后浇缝,以减少约束应力;

(3)在结构薄弱部位及孔洞四角、多孔板板面,适当配置必要的细直径温度筋,使其对称均匀分布,以提高极限拉伸值。

(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范围内。

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

纠正措施:

(1)对表面裂缝,可以采用涂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

(2)对有整体性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缝宽大于0.1mm的深进和贯穿性裂缝,应根据裂缝的可灌程度,采取灌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的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采用。

(3)宽度不大于0.1mm的裂缝,由于后期水泥生成氢氧化钙、硫酸铝钙等类物质,碳化作用能使裂缝自行愈合,可不处理或只进行表面处理即可。

十三、混凝土撞击裂缝

原因分析:

(1)拆除模板时由于工具或模板的外力撞击而使结构出现裂缝;

(2)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尚低,常导致出现沿钢筋的纵向或横向裂缝;

(3)拆模方法不当,只起模板一角,或用力猛烈振动的办法脱模,使结构受力不匀或受到剧烈的振动;

(4)梁板混凝土尚未达到脱模强度,在其上用手推车运输、堆放材料,使梁板受到振动或超过设计大的施工荷载作用而造成的裂缝。

预防措施:

(1)现浇结构成型和拆模,应防止受到各种施工荷载的撞击和振动;

(2)结构脱模时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并应使结构受力均匀;

(3)拆模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使结构不受到损伤。

(4)在梁板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前,避免在其上用手推车运输和堆放大量工程和施工用料,防止梁板受到振动和将梁板压裂。

纠正措施:

(1)对一般裂缝可用环氧胶泥封闭,对较宽较深裂缝,应先沿缝凿成八字形凹槽,再用环氧胶泥(或环氧砂浆)或水泥砂浆补缝或再加贴环氧玻璃布处理。

(2)比较严重的贯穿性裂缝,应采用环氧或甲凝灌浆处理,或进行结构加固处理。

十四、混凝土冻胀裂缝

原因分析:

冬期施工混凝土结构构件未保温,或保温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受到冻结,将表层混凝土冻胀,解冻后钢筋部位变形仍不能恢复,而出现裂缝、脱落。

预防措施:

(1)结构构件在冬期施工,配制混凝土应采用普通水泥,低水灰比,并掺加适量早强抗冻剂,以提高早期强度;

(2)对混凝土进行蓄热保温或加热养护,直至达到40%的设计强度。

纠正措施:

对一般的裂缝可用环氧胶泥封闭;对较宽较深裂缝,用环氧砂浆补缝或再加贴环氧玻璃布处理;对较严重的裂缝,应将剥落酥松部分凿去,加焊钢丝网后,重新浇筑一层细石混凝土,并加强养护。

针对这些现象加大管理人员及工人的教育培训、增强质量意识,合理有序施工、加强质量控制及监督检查力度。

要求项目部各有关部门及分包单位全体人员深刻认识质量的重要性,展开质量学习,加强工人技术能力培养及思想情绪转变的工作,确保在以后的施工中,减少甚至是减少甚至是杜绝上述一般质量问题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