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656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docx

混凝土质量通病全

混凝土质量通病

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不能根除,在施工时只能进行防治,就从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面进行探讨。

1、蜂窝

1.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3.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

4、露筋

4.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4.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

5、缝隙、夹层

5.1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5.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5.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6.1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6.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6.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

7.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7.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7.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8.1现象。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8.2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

8.3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

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五)砼施工

1、配合比选用

以混凝土满足和易性、凝结时间等为施工条件,以混凝土符合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为原则,配合比设计由商品砼厂家完成,并由项目部试验室通过复核,结果达到设计和施工要求后,报送总监办中心试验室进行验证,待验证合格后再确定混凝土设计配合比。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0mm~180mm,以保证混凝土具有可泵性,坍落度的经时损失控制在20mm/H之内。

各种材料具体要求如下:

(1)水泥:

根据砼配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收缩性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的原则,选用硅酸盐或普硅水泥,用于工程结构的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且应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

水泥进场后,按照规范要求,经自检并报中心试验室抽检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2)粗骨料:

选用连续级配5~25mm的碎石。

(3)细骨料:

选用长江芜湖段中粗砂,该砂具有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优点,砂率控制在(38~42)%左右。

(4)水:

采用饮用水。

(5)外加剂:

选用泵送剂,具有提高砼强度,增加砼流动性的功效。

2、砼浇注

浇注砼前,应先把模板内的杂物及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由现场质检工程师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等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

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先将混凝土面洒水湿润。

混凝土采用地泵泵送入模,水平分层浇注,每层浇注厚度不大于30cm。

同时应在下层砼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砼。

在浇注过程中,如混凝土倾落高差超过2米时,应采用设置溜槽或串筒的工艺进行施工,防止出现混凝土离析。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其振捣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同时振动棒应垂直插入下层砼5~10cm,每一部分须振动到该部分砼密实为止,即砼停止下沉、不冒气泡,砼表面实现平坦、泛浆为止;振动完毕后振动棒应边振边徐徐提出,同时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在混凝土浇筑及振捣过程中,项目部技术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应随时观察模板的连接有无松动、拉杆是否均匀受力,并用铁棒等工具轻敲模板外部,听声音来判别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是否密实。

3、混凝土的施工

首先将索导管封好,不能让混凝土或砂浆流入管内,造成以后清理麻烦。

塔柱混凝土的分段以爬模高度(即灌注高度)进行分段,斜拉索索导管可能在此次仅能填筑部分,剩下的待下节段浇筑混凝土时才被完全填筑。

灌注混凝土时必须注意:

索道管安装就位后,不能撞击索导管及索导管定位支架(劲性骨架),不能设置任何拉缆在索导管及索导管定位支架上,总之索导管固定后,不能受任何外力的影响。

浇筑混凝土时,分层不能太厚,因为锚固区钢筋较密,同时还有预应力孔道。

灌注的速度不能太快,振捣时,振动棒不能碰撞到索道管的任何部位。

必须专人监管此部位振捣,并做好记录,绝对保证该部分混凝土不出现漏振或漏浆等现象。

在灌注过程中,测量人员要及时观测索导管的位置,发现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变位要及时调整后再行浇筑混凝土。

在进行下一节段施工循环时,若遇上节段的索导管外露时,不能将此索导管作为支架或脚手等设施,必须严格保护不得变位直至施工完毕为止。

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

塔柱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一般手按不露痕)时,即可进行养护。

混凝土养护方法采用洒水养护。

洒水次数多少应以能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度。

在一般气候条件下,当气温高于15℃时,最初三天,白天每隔2小时洒水一次,夜间至少洒水二次;三天以后每昼夜至少洒水四次。

如气候干燥,洒水次数应适当增加。

洒水养护应达14天为度。

洒水方法:

拟采用土工布包裹覆盖混凝土及用带孔钢管喷洒高压水。

施工缝处理:

当塔柱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采用人工凿毛,要求完全清除混凝土表层浮浆,露出粗骨料颗粒。

后一层混凝土灌注前,用水充分润湿接缝处砼。

冬季施工所用的保温材料要求其保温性能好、价格便宜、就地取材。

有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常用保温材料,根据其使用部位大致分为:

  ①钢模板的保温:

使用质轻、防火、保温性能好的材料。

  ②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

选用隔气性能好的塑料薄膜、保温性能好的岩棉毡、稻草编制的草帘等。

4.5.2砼浇筑

  砼拌和物入模浇筑,必须经过振捣,使其内部密实,并能充分填满模板各个角落,制成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

冬季振捣砼采用机械振捣,振捣要快速,浇筑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模板、钢筋和预埋件检查、清除冰雪冻块、浇筑使所用脚手架、马道的搭设和防滑措施检查、振捣机械和工具的准备等。

防止模板逐渐受推倾斜,造成误差积累而难以纠正。

  4.5.3混凝土的养护

  宜选用蓄热法养护,可采用草袋保温。

  4.5.4混凝土拆模

  1)砼模板拆除的时间,应按结构特点、自然气温和砼所达到的强度来确定,一般以缓拆为宜。

  2)拆除模板,砼强度亦必须满足要求。

  3)冬季拆除模板时,砼表面温度和自然气温之不应超过20℃。

  4)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砼有冻害现象,应暂停拆卸,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拆卸。

  5)对已拆除模板的砼,应采取保温材料予以保护。

结构砼达到规定强度后才允许承受荷载。

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在其上堆放过量的建筑材料或机具。

  4.5.5混凝土温度的测定4.5.5混凝土温度的测定

  气温、原材料和砼温度的测量工作应按如下规定执行:

  1)气温的测量,每昼夜8、12、14、20点共测4次。

  2)对灌筑前和振捣完毕的温度,至少每2h测量一次。

  3)对养护期间砼温度的测量:

在终凝前,前三天每2h测一次,以后每昼夜指数应进行2次。

  4)在超过养护期后,砼温度可以在气温发生大变化时抽测。

  5)为了测量砼内部的温度,应在浇灌砼时预埋一些一端封闭温管中,并立即加以覆盖,以免受外界气温影响,温度计在管中指数停留5分钟,然后取出,迅速记下温度。

  6)测温孔应设在砼温度较低和有代表性的地方。

  7)所有测温孔应编号,应绘制测温孔布置图。

测温人员应同时检查覆盖保温情况,并了解结构的灌筑日期、养护期限,以及砼的允许最低温度。

如发现问题,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保温或局部进行短时加热。

  4.5.6混凝土试件和强度检验

  试件的取样率或一组试块最多能代表的砼容量,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最好多做几组作为备用试件,强度试件应在工地用灌筑结构的砼拌和物制作,并与结构或构件在同条件下养护。

7、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配合比

(1)、参照标准及相关技术资料

a、《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b、《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J80-85

c、《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81-85

d、《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46-90

e、设计图纸施工总说明

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承台浇筑。

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满足相应有关规范及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闵浦二桥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中规定的混凝土技术指标要求。

承台底10cm厚的砼垫层采用C20素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采取自泄法,混凝土的和易性必须满足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10~15cm,初凝时间不少于8小时。

(2)、施工准备

由于施工地点地处闹市区,过往行人及车流量较大,在施工前,应有专门的安全人员维持施工现场秩序,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混凝土的浇注

a、混凝土运输到达工地后,试验人员应及时抽检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是否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b、承台混凝土采用整个平面范围内一次浇筑完成。

c、混凝土施工时按水平分层灌注完成,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下。

d、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与侧板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振捣棒碰撞钢筋及其它预埋件。

振捣棒移动距离应不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约40cm)。

e、混凝土入模后及时振捣,不能漏振、欠振或过振,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左右,以表面开始泛浆,不再出现气泡为宜。

振捣后的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明显的粉煤灰浮浆层。

f、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应进行两次收浆抹平,以防裂纹和不平整。

g、当室外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有关规定办理。

3)、混凝土质量检查

⑴每灌注一个承台应制取试件4~8组,试件尺寸为150×150×150mm。

⑵试件脱模后,标养试件立即放入标准养护室内养护。

⑶混凝土龄期达28天后,试压混凝土强度并做好记录。

4)、混凝土养护

由于主桥承台施工季节在春夏季节,承台养护采用表面覆盖保温,表面洒水冷却,以控制内外温差,防止出现裂纹。

若实际的大气温度较高,承台表面尚需利用湿润的土工布覆盖,进行表面蓄水保湿养护,或者喷洒养护剂进行养护。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减小早期收缩措施

⑴加强早期温度监测,为砼保湿养护提供必要的依据,因为湿养对减小收缩,防止干裂有利。

⑵对初凝及终凝阶段产生的沿水平钢筋走向的沉降裂纹应采用人工压抹一遍至两遍,而后及时覆盖保温。

⑶混凝土表面裂缝多发生在浇筑的初期,而初期的气温聚降是引起表面裂缝的主要原因:

当平均气温在2~3天内连续下降6~9℃时,未满28天龄期的混凝土暴露表面可能产生裂缝,因此当2~3天内气温连续下降6~9℃时,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如遮盖土工布、草袋等。

7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配合比

⑴参照标准及相关技术资料

a、《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b、《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J80-85

c、《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81-85

d、《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46-90

e、设计图纸施工总说明

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承台浇筑。

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满足相应有关规范及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闵浦二桥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中规定的混凝土技术指标要求。

承台底10cm厚的砼垫层采用C15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采取自泄法,混凝土的和易性必须满足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10~15cm,初凝时间不少于8小时。

⑵施工准备

由于施工地点地处闹市区,过往行人及车流量较大,在施工前,应有专门的安全人员维持施工现场秩序,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混凝土的浇注

a、混凝土运输到达工地后,试验人员应及时抽检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是否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b、承台混凝土采用整个平面范围内一次浇筑完成。

c、混凝土施工时按水平分层灌注完成,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下。

d、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与侧板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振捣棒碰撞钢筋及其它预埋件。

振捣棒移动距离应不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约40cm)。

e、混凝土入模后及时振捣,不能漏振、欠振或过振,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左右,以表面开始泛浆,不再出现气泡为宜。

振捣后的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明显的粉煤灰浮浆层。

f、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应进行两次收浆抹平,以防裂纹和不平整。

g、当室外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有关规定办理。

3)混凝土质量检查

⑴每灌注一个承台应制取试件4~8组,试件尺寸为150×150×150mm。

⑵试件脱模后,标养试件立即放入标准养护室内养护。

⑶混凝土龄期达28天后,试压混凝土强度并做好记录。

4)混凝土养护

由于主桥承台施工季节在春夏季节,承台养护采用表面覆盖保温,表面洒水冷却,以控制内外温差,防止出现裂纹。

若实际的大气温度较高,承台表面尚需利用湿润的土工布覆盖,进行表面蓄水保湿养护,或者喷洒养护剂进行养护。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2.3.4减小早期收缩措施

⑴加强早期温度监测,为砼保湿养护提供必要的依据,因为湿养对减小收缩,防止干裂有利。

⑵对初凝及终凝阶段产生的沿水平钢筋走向的沉降裂纹应采用人工压抹一遍至两遍,而后及时覆盖保温。

⑶混凝土表面裂缝多发生在浇筑的初期,而初期的气温聚降是引起表面裂缝的主要原因:

当平均气温在2~3天内连续下降6~9℃时,未满28天龄期的混凝土暴露表面可能产生裂缝,因此当2~3天内气温连续下降6~9℃时,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如遮盖土工布、草袋等。

中塔柱施工缝处理方案

因本次下游中塔柱第十七节段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除在浇筑三车后无混凝土继续供应导致施工中断外,其他各施工环节均与中塔柱混凝土施工方案中一致,作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已对浇筑的1.6m高混凝土进行振捣密实,故此次混凝土接缝可按一般塔柱施工分段接缝处理。

现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处理方案:

对已经浇筑的1.6m高混凝土按正常的养护程序进行养护,定时洒水保持混凝土与大气接触面湿润,待混凝土强度达到30mpa(龄期36小时)后拆模,拆模后会同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外观进行检查,如混凝土外观无空洞、蜂窝、麻面等现象并结合试验块试验数据对已浇筑混凝土质量进行资料评定,如各项指标合格则进行施工缝处理。

混凝土缝面处理标准:

“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在拆模后对混凝土顶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时必须清楚顶面所有的松散混凝土层及上面所有浮浆,以露出新鲜混凝土骨料为凿毛到位的判定标准,由于混凝土强度较高,凿毛过程中不可对结构进行剧烈的冲击,为此本次凿毛施工过程中采用电锤加钢钎进行配合施工,施工过程中可适当解开一定数量的水平筋以方便工人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但在施工完成后必须按图纸对钢筋进行恢复。

针对两次浇筑混凝土接缝美观的问题项目部拟定采用按整圈混凝土标高最低位置作为基准点绕单侧塔柱一周弹水平线,然后按此水平线进行切割,切割深入一般在2~3.5cm,切割完成后清除切割线以上的混凝土,并对新露出的混凝土面进行凿毛,确保两次浇筑混凝土有着良好的粘结力。

由于混凝土面以上的钢筋在上一次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倍飞溅的浆液包裹,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必须将钢筋上的混凝土浆体清除,具体可采用轻轻敲击及钢丝刷刷除等方式进行处理。

待混凝土接缝与钢筋全部处理完成后,模板仍按上一次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布置形势进行原样恢复,并在新处理的混凝土接缝位置贴上双面胶防止混凝土由于漏浆而产生烂根现象,模板拉杆仍按原拉杆位置进行固定,拉杆必须拉紧,在模板调整到位后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泵送形式连续灌注,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30cm。

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操作插入式振动器时快插慢拔,振动棒移动距离应不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每点振动时间约15~30s,混凝土振动时间,应以表面没有气泡逸出和混凝土面不再下沉为宜。

振动时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振动棒插入深度以进入前次灌注的混凝土面层下50mm~100mm为宜。

混凝土振捣应有专人指挥、督促检查,振捣应定人定点分片包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