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6539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docx

《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docx

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

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

汽车电子业回顾与展望

类别: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

2007-8-3 阅读:

861

 

深圳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洪导航系统向综合信息系统演变

汽车卫星导航仪在中国市场上是非常有前途的产业。

汽车导航系统在中国已商用化约10年,市场走向正趋于成熟。

汽车导航系统的需求市场已在中国形成。

目前,国内几家大的汽车厂,如一汽、东风、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天津丰田等均有在豪华轿车或普通轿车上将导航系统作为标准配置的打算和行动,估计正式启动后,在近2年-3年内每年都可能有相当数量的需求。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汽车(轿车)今后几年年增长率应保持在15%左右,导航仪在未来3年~5年的需求是十分可观的。

同时在“十五”期间,中国政府将把发展信息服务产业作为国家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国家发改委也着力发展卫星导航应用产品的产业化项目,这预示着规模化的市场正在启动。

特点:

一是新品频出,新增DVD、导航仪、倒车雷达等研发平台,开发新产品100多项。

二是技术合作进展顺利,航盛加快了与博世、AUTONET的合作进程,进一步密切了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合作关系。

三是海外市场突飞猛进,目前已进入了福特、日本小松等跨国汽车巨头的全球采购体系。

据CCID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05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需求额会突破1050亿元,新的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而汽车电子企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中国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底盘系统管理部经理陈礼明博士主动安全系统为汽车安全保驾

在过去的20年里,大家对汽车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汽车经济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上。

国内汽车业也在注重安全、节能、环保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份数据显示,我国汽车数量为日本的1/9,但交通事故是其20倍以上。

因此,提高汽车安全性成为汽车业面临的最大命题之一。

汽车安全分为被动安全系统和主动安全系统。

被动安全系统是事故发生后才开始起作用,以减缓事故严重程度,如安全带、安全气囊等。

从发展趋势看,保证安全系统更准确、更可靠是其永恒的命题。

而如何避免事故发生显然具有更积极的意义,因而主动安全系统日益引起重视。

主动安全系统包括ABS、ESP(电子稳定系统),博世在这两个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50%。

博世的历程也与主动安全系统的发展息息相关,1978年开发ABS,1986年开发TCS(牵引力控制系统)用在汽车上,1995年将ESP推向市场。

ESP是在包含ABS和TCS功能的同时,加上转向防侧滑功能。

其先进性体现在电子控制单元ECU里有更完整的软件分析系统,有更多的传感器。

ECU来分析汽车是否按驾驶员意图走,如果不是,就发出指令,通过液压单元执行,来控制每个轮子与地面上接触的力,同时通过与发动机进行通信,来控制发动机输出扭矩,及时自动纠正汽车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让汽车按驾驶员意图来行驶。

可以说ESP在提升汽车安全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目前ESP在欧洲很多国家安装率比较高,2003年德国新出产的车辆55%装载了ESP。

奔驰所有车型、宝马、帕萨特V6、奥迪等车型都配置了ESP。

据1999年至2002年统计,奔驰装了ESP后,事故发生率减少了30%。

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今后ESP也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据预测,2005年欧洲出产新车ESP装载率将达到49%,日本14%,中国也将有4%。

在提升汽车安全领域,博世显然有着更深刻的认知与更博大的使命。

ESP的下一步发展趋势是其功能增强版ESPlus,即通过ESP可设计其他许多辅助功能,以增强ESP的功能。

如刹车辅助系统,遇到紧急事故时,可辅助驾驶员将刹车踩到底;坡起时,有坡起辅助系统,踩油门即可启动;还有下坡辅助系统,下坡时不踩刹车也能匀速下行。

这些辅助功能无一不在提升汽车的安全性。

并且ESP与发动机之间的通信通过CAN网络及其他协议来实现,这需要与整车厂一起合作开发定义应用层,这也要求整车厂要有很强的研发实力。

目前博世ESP主要从国外进口,但明年博世会在苏州基地开始生产。

博世也将继续将最先进的技术带入中国,促进中国汽车业的发展。

除在安全性方面博世不断加大研发与推广力度外,博世在2005年也将继续推广柴油机,来适应中国节能、环保的需求。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雨成车身电子网络控制系统扮演重要角色

如今,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部件供应商垄断了底盘、动力传动系统等电子控制领域,占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总线技术实际应用还只是刚刚起步,各个产品正在陆续推出,而且大多用在自动变速箱的控制上和组合仪表的显示驱动上,属于小范围的局部总线系统。

我国总线技术更是处于试验和起步阶段,绝大部分的汽车还没有采用汽车总线设计。

因此在汽车车身电子信息网络控制系统方面,国内企业则可自主开发,并且以提升人性化、智能化功能为主攻方向来捷足先登。

在目前的汽车创新中,70%来源于电子系统的革新,而以CAN总线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汽车车身电子信息网络控制系统,将在中国汽车电子自主开发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这是国内汽车电子技术同海外竞争的最好平台,并且可以此为起点,拓展其他汽车电子技术领域,提高中国汽车电子技术及整车的国际竞争力。

针对市场需求,我公司研发的汽车车身电子信息网络控制系统,是应用CAN总线系统来控制管理整车车身电器,现阶段已经实现汽车照明、灯光信号、雨刮电机、喇叭、电动车窗、中控锁等等的管理与控制,同时具有实时检测故障及语音报警功能,兼有遥控、防盗和集控锁功能,形成了车身电器信息通信交互式网络控制系统。

我们的计划是构建汽车车身电子信息网络控制系统平台,在汽车车身电气系统上升级电子网络功能,提升智能化、人性化指标;并利用CAN总线技术作为载体,通过完备的软件支持,进行系统化集成,使选定控制模块在该平台上运行,从而简化布线,减少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易,并且提高信息传送的可靠性。

同时,通过总线访问各个电子控制装置,对其进行实时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通过核心软件的升级,增加人们尽可能想到的智能化功能,使整车的性能和技术含量大大提高。

运用汽车总线技术开发电子信息网络控制系统,不仅是现代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缩短中国与国外汽车电子技术差距的契机。

这可以增强国内对于自主开发汽车电子产品的自信心,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空心化"问题解决的进程,实现民族汽车工业的振兴。

东软股份有限公司NEU-APNI/S事业部技术总监商国平车载娱乐系统趋向集成与融合HeadUnit(汽车音响本体)是大多数车载媒体设备的形式。

目前车载娱乐系统的主流媒体,已经由早年的Tuner(传统收音机)、Tape(磁带),发展到目前的CD、MP3成为主流。

从价格趋势看,具备CD/MP3功能的汽车音响,将要大幅度的降价,用户的心理价位是2005年为100美元;具备DVD功能的汽车音响,用户的心理价位是2005年为400美元。

从全球市场销售额来看,北美地区、欧洲市场是高成长市场,年增25%。

中国市场由于汽车销售量的逐年增长,该市场也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但市场规模还是比较小。

而I/SAV系列车载媒体是功能丰富、价格昂贵的产品,但随着成本的下降,在不远的将来应该取代传统的汽车音响。

从价格趋势上看,一定要大幅度的降价才能真正的占领市场。

目前I/SAV产品比HeadUnit产品的价格高出10倍以上,非豪华车以及非真正喜欢的用户是不会考虑I/SAV产品的。

而从销售趋势上来看,该产品在2004年的全球销量与HeadUnit相比,现在还没有形成规模,但是每年保持25%至30%的增长,仅次于HeadUnit成为最有发展的业务。

在2006年之后,随着I/SAV系列产品的成熟,中国市场也会迅速启动。

从功能的趋势上看,音响将在现有集成了音视频功能的基础上,还要能够集成导航功能,以及丰富的外设连接和访问能力,比如移动电话、内存卡、HDD等。

将来还要具备PC的功能,以及与外界的通信能力,成为集成ANVC功能的AutoPC。

同时,现在的汽车用户不满足于只能收听,还希望把汽车变为家庭影院。

因此DVD(包含整个音频/视频系统)将会取代CD成为事实上的主流媒体;在个人媒体的接入方面,如果车载媒体设备能够提供iPod的接入集成功能,那么iPod用户都将成为潜在客户,同样移动硬盘也是如此。

同时,数字(音频/视频)放送也成为发展重点,此技术在欧洲、北美、日本已经实用化。

从市场的反应来看,这也将是未来的重要卖点。

同时,汽车前面板留给车载电子设备(如汽车音响/导航)的空间都是标准的尺寸,目前有1Din和2Din的空间。

而随着车载电子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设备之间通讯的整合等发展趋势,车内可利用空间也越来越小,汽车厂商在设计时就应考虑电子系统的整合,这对传统独立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后趋势是电子设备制造商必须能够提供集成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并且一定要能够通过标准的汽车总线(比如CAN-BUS等),接入到整个汽车的网络中,成为一个可控节点。

在2005年,汽车电子设备特别是娱乐媒体这个业务,要逐渐地吸收新进的业界技术,特别是PC上的应用,以后的趋势就是相互融合。

展望2005年,传统的车载电子设备的厂商只有求新求变,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北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吉英存建立总线技术标准大有可为

2004年下半年国内汽车销量下滑,但各大厂商的研发投入却在不断加大,国家也出台了汽车电子相关产业政策,各地政府都很重视其发展,许多汽车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也不同程度地获得了政府的研发支持。

我们坚信,2004年是个转折点,随着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下一波汽车行情,一定是国产自主品牌的"牛市"。

日前,国内大部分汽车企业和高校的研发机构都在招兵买马,对于不同ECU的研制、测试和标定任务大多已被列入计划中。

总线技术标准作为电控器件的联结纽带,目前国内大多数主机厂还在应用外商的协议标准,只有几家企业已建立或计划建立自己的企业标准。

由于担心外商的电控部件供应商不会去遵守本企业协议标准,有些企业对建立自己标准的信心不足。

实际上,只要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外商是会去遵守的。

另一方面,技术经验总是一点一点积累的,我们不能借口自身技术的不成熟,而放弃建立自己的标准。

随着汽车车型竞争和价格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汽车电子研发水平将会越来越高,电子产品也会越来越成熟,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是最强劲的驱动力。

车身电子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新功能和新种类也越来越多,会是2005年的发展热点。

但现在主机厂没有自己的总线协议标准,各部件配套商各干各的,这会导致整车性能和故障诊断功能出现一些问题,希望这引起相关企业的关注。

2004年,恒润科技全过程参与了国内某企业总线标准的制定。

恒润科技当前可提供的技术服务包括为整车厂定制CAN/LIN标准;为电控部件厂提供总线接入服务;为不同厂家的ECU产品提供测试和标定服务。

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区汽车电子业务拓展经理康晓敦:

汽车电子系统集成化供应成新趋势

作为汽车产业与电子产业的完美结合,汽车电子业的发展相对于汽车市场而言更加迅猛。

据估计,近几年的年增长率均超过50%,是拉动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国外大型的跨国汽车电子企业已在中国设厂。

为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开发出满足中国汽车客户的产品,已逐渐由开始的SKD、CKD引进组装、生产发展到在中国建立大规模的研发中心,产品也从比较单一的高端市场,发展到几乎所有的汽车电子产品。

相对于跨国汽车电子公司的虎视眈眈,我国将近1000家的汽车电子企业却仍处于规模小、产品单一、产品技术含量低的状态。

但随着国家对汽车电子产业的重视,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步伐正在逐渐加快。

我们也看到众多的IT和家电类企业开始涉足汽车与汽车电子领域,相信他们的加入必然会对中国的汽车电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国内一些相对较强的汽车电子企业已开始打入原来国外汽车电子企业所占据的市场。

我们有理由相信,再过几年,我国一定会出现一批较强的、能立足于国内并向世界发展的汽车电子企业。

在未来的几年中,汽车电子的发展仍将主要集中在汽车网络、通讯系统、汽车多媒体、动力总成、底盘控制、安全系统以及车身控制方面。

车身控制作为技术相对简单、而且不是汽车中关键零部件的特性,是中国国内汽车电子客户可以优先发展的方向。

作为汽车电子的核心,汽车电子半导体的发展也是汽车电子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但相对国外汽车电子半导体厂商而言,中国的汽车电子半导体还几乎为零。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汽车电子半导体还将依赖于国外。

汽车电子半导体供应商相对集中,前14家汽车电子半导体供应商占据了将近73%的市场份额。

飞思卡尔半导体(原摩托罗拉半导体部)市场占有率为12.9%,以绝对优势继续在业界处于领跑地位。

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己在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中的地位,各大汽车电子供应商在不断推出新的半导体产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推出成熟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以期满足市场的不断需求。

可以说,对于中国的汽车ic37来讲,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这可以使中国的汽车电子客户尽快地掌握较先进的汽车电子技术,尽快地开发出技术先进的汽车电子产品。

作为汽车电子半导体供应商,在提供好的半导体器件的同时,还要致力于使自己成为汽车电子系统解决方案供商。

TI汽车电子中国市场代表/DL国际有限公司产品开发经理庞川博士2005年汽车电子业呈现三大特点

由于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中所占的成本越来越大,汽车电子在2005年仍将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目前,在国内汽车电子行业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一些国外大的汽车电子公司及其合资公司,如德尔福、伟世通、西门子VDO、联合电子等。

由于这些公司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使得他们只需对产品进行较小的改动,就能满足国内汽车厂商的要求。

当然,本土的汽车电子厂商也有所作为,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较多地面向为汽车增值的汽车选配件产品市场,如行车记录仪、车灯调光控制系统、报警器、倒车雷达等;二是较多地为卡车或客车配套;三是在汽车检测设备方面出现了不少成功的公司;四是在为小车配套的产品中,集中在汽车音响、安全气囊等产品。

预计在2005年,国内汽车电子领域将会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投资于汽车电子领域的公司会增加。

这有几方面原因:

一些消费电子企业将把投资汽车电子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一些原来主要生产汽车机械零部件产品的公司,由于在原有领域的成功,自然也将产品扩展到汽车电子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可能会有一些公司通过收购汽车电子公司进入这一领域,今年引人注目的并购是上汽收购双龙和罗孚,中国企业已将收购作为扩大或进入新领域的一个途径。

最近的消息是,世界500强之一的宝钢正在进军汽车零部件产业,其中一个举措就是与加拿大一个生产动力传动系统的公司合作。

第二,国内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将向发动机、动力传动系统等汽车核心部件的电子控制领域渗透。

目前,国内正在开发的产品包括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汽车自动变速器、助力转向系统等等。

这些产品的目标是卡车和客车市场,并寻找机会向小汽车市场扩展。

其三,整车厂商将越来越关注于汽车电子产品市场。

一方面,由于汽车零部件占整车成本的很大部分,在汽车降价的市场形势下,使一些整车厂商开始关注零部件;另一方面,汽车电子的发展,离不开整车厂商的支持,一个显著的例子是CAN总线。

国内汽车电子厂商要发展CAN总线产品,必须得到整车厂商认可的CAN总线协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