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6546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docx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社会

 

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LIUZHOUTRANSPORT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特色报告

 

广西柳州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目录

一、办学特色的形成历程···································1

(一)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办学,奠定“以岗导学”的基础········1

(二)办学特色不断成熟···································2

二、办学特色呈现出的主要特征······························3

(一)瞄准岗位,确立导学方向·······························4

(二)以岗导学,确定工学对接·······························5

(三)岗学融合,确认导学途径·······························7

(四)构建平台,确保导学实效·······························9

三、办学特色成效显著·····································15

(一)各项工作良性发展···································15

(二)以岗导学,学有所获··································17

(三)社会声誉迅速提升···································18

(四)办学特色得到高度肯定·······························19

 

坚持以岗导学,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基层”办学特色报告

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柳州铁路运输学校。

建校52年来,在深厚的行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历史积淀中,在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结构与改革需要而移交政府举办中,不断彰显着“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

一、办学特色的形成历程

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基于深厚的行业背景。

学院因铁路而生、依铁路而长。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快国民经济发展,为缓解和满足西部地区铁路事业建设亟需的各类技术人才,铁道部于1956年设置柳州铁路运输学校。

学校一成立,就显示了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天然联系。

这种联系要求学校办学必须满足铁路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适应铁路行业职业岗位(群)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办学,奠定“以岗导学”的基础

学校办学之始,完全按照铁路行业企业的用人计划办学。

铁道部、铁路局参与专业设置,下达招生计划,并主持毕业生分配。

创办初期,根据铁路企业的人才需求,开设了“铁道运输”、“铁道财务会计”、“蒸汽机车”、“铁路房建”等专业,70年代初增设“铁道信号”、“铁道通信”专业。

原柳州铁路局从其所属各单位抽调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科研、管理一线人员担任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无偿提供用于实践教学环节需求的各种设备、部分教学实验仪器等,各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在企业中实施完成。

随着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铁道部、南宁铁路局(原柳州铁路局)先后将我校设为全路车务站段长培训基地、全路内燃机车司机培训中心、全路车队长列车长培训基地、南宁铁路局运输系统、电务系统、机务系统、工务系统职工培训基地。

这些培训基地把学校与企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变化紧密连结起来,正是由于学校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岗导学,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办学特色初见雏型。

90年代中期,在铁道部的统一组织下,学校各专业学习加拿大CBE人才培养模式,大批教师深入到铁路基层站段,研究岗位能力体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参与了铁道部部颁主体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并迅速推行。

实践中,我们依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培养目标,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实际,制定了更细化的质量要求和考核方案,按照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

由于学校确立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质量标准,适应了的企业需求,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学校连续三次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铁道信号、铁道运输、铁道通信(后更名为综合电信)专业在全路主干专业评估中被评为全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被铁道部认定为优秀专业。

一批教师被选聘为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

一系列改革措施与成效,持续地丰富了办学特色的内涵,“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基本成型。

(二)办学特色不断成熟

2003年8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柳州铁路运输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目前西南地区唯一一所铁路行业背景的高职学院。

为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结构调整步伐以及铁路行业跨越式发展,2004年学院正式由铁路企业移交给柳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学院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和服务方向,由依托行业、服务行业转变为依托行业、服务基层,并确立了学院的办学目标与定位。

我院的办学目标与定位是:

依托行业,立足广西,辐射全国,服务基层。

以高职学历教育为主,向行业培训、社区成人教育延伸;以工科专业为主,其他专业协调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努力建设在广西区内有重要影响、专业建设在全国具有特色的高职学院。

在继续承担为铁路培养人才和培训职工的同时,积极为广西和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断拓宽办学路子,努力扩大办学规模。

学院转型以来,坚持“以岗导学”,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及利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行业优势日臻突显。

按照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二、办学特色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基层”是我院特色办学的定位和取向。

这一特色的主要特征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以岗导学”人才培养模式。

“以岗导学”是我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形式。

“以岗导学”中的“岗”,是指职业岗位(群)需求,即职业岗位特点、工作内容、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等;“导”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社会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院的“以岗导学”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

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一)瞄准岗位,确立导学方向

学院与铁路行业深厚的历史渊源、组织上的隶属关系、建校之初的使命,使得学院从建校开始就专注于培养铁路专门人才,从由铁路行业、企业决定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到学院根据自身优势,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自主设置专业,都始终把培养铁路事业建设者作为自己的专长。

1.适应铁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设置。

专业是学校联系企业的基础、是学校对接产业的纽带,是职业岗位需求的组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支撑,也是办学特色的载体。

学院从办学历史和优势出发,专注强项,重点做强、做精为铁路运输生产的专长专业,把人才培养的基点放在为铁路运输生产一线岗位(群)培养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车车辆等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铁路企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进行了六次大提速,运输生产呈现出设备先进、速度快捷、服务优良等特点,正朝着高速、重载、舒适方向发展。

学院瞄准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抓住机遇,确立了动态管理、适时调整,统筹兼顾市场、特色、效益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思路,瞄准铁路企业提速和优化管理后出现的岗位变化,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到铁路运输生产一线现场进行调研,根据铁路岗位发展要求和铁路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规章的运用,主动调整课程内容,为行业发展提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

2.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出发,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长期以来,我院坚持在知识、能力、素质三者融合的基础上,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从铁路行业所有职业岗位看,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近几年我们在大量调研中,企业提出了要求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环境、富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技巧等。

由此,我们一方面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理论、实践、素质拓展比例适度的课程体系,制订素质拓展教育计划,开设公共礼仪、演讲与口才、应用写作、职业人生与就业指导、大学生性理健康教育等,任意选修课程,形成了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社会、历史与文化、艺术与欣赏、身心健康与道德修养、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六个素质拓展教育板块,并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融合,达到了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做事与做人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为学生树立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模拟职业面试、创业竞赛等渗透企业文化元素的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接近并达到企业职业素养要求。

(二)以岗导学,确定工学对接

“以岗导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

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对接。

1.将岗位作业内容和行业职业标准引入教学内容。

由于企业专家对岗位的基本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把握准确,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的建设性意见,使学院能够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培养学生。

如我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邀请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教师到企业现场调研,根据铁路运输部门5大工种29个岗位的特点,导入课程设置,开设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行车组织专业课程,开设车站值班员工作、调车区长工作、列车调度员工作、货运值班员工作和客运值班员工作五个综合性岗位技能训练,使学习内容直接面向铁路运输基层站段的生产操作、组织管理及指挥工作。

又如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根据《铁路信号维护规则》和《铁路信号施工规范》技术要求,以及信号设备维修养护、信号设备施工和大修等岗位作业内容,岗位所包括的12项综合能力(培养个人能力、扎实的文化基础、基本技能、执行规章制度、仪器仪表使用及信号设备测量、分析信号电路及系统、分析与处理常见故障、信号设备维修与检修、信号设备施工、维修施工与管理、车站信号设计、计算机应用能力),设计教学内容。

我院所有铁路专业均与南宁铁路局基层站段,通信类专业与广西铁通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实习合作关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铁路机车车辆、供用电技术、通信技术等专业学生至少有半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学生同企业职工一起工作,“真刀真枪”的操作,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接受企业氛围的感染和熏陶,熟悉了现代化管理流程、生产工艺,并掌握如何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充实了实际操作经验,基本实行了与现场操作和管理技术人员一样的考核标准,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的有机结合,初步养成了朴实、踏实、务实、肯干的职业素质,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将岗位职业技能鉴定引入教学计划。

我院在专业综合实训过程中直接使用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白皮书”(鉴定标准和鉴定题库),以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来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成效,并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学院设有两个铁路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部分教师经过铁道部的培训,获得了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学院参与了原柳州铁路局技能鉴定“白皮书”研究设计和培训教材的开发,铁路专业教学针对性更强。

目前,学生参考的证书有铁路特有工种等30余种。

如运输与经济管理系组织铁路专业学生参加客运员、货运员、信号员等特有工种技能鉴定,通过率都非常高,真正体现了学院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3.订单办学与柔性教学相结合。

订单式培养就是企业根据用人需求在所需专业或相近专业中选拔二年级学生,组成企业班,按照企业岗位特点重组教学内容的人才培养形式。

这种柔性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也挖掘和利用了企业的教育资源,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

由于学习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角色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岗学融合,确认导学途径

我院“以岗导学”的途径是岗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院从建校开始的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办学,到转型为政府举办,一直走校企合作办学的路子。

岗学融合的校企合作,一是校企之间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利益互惠、资源共享的联合体。

二是校企之间协调教学与生产的关系。

改革开放后,学校继续保持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

铁道部、原柳州铁路局大力支持学校办学,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通过铁道部拨转,铁路局给予教学设备调拨和设备经费补充。

铁道部、铁路局经常从学校选派教师参加铁路企业岗位职业标准、规章、细则的制定、修订,诊断铁路行车事故、培训一线管理干部和基层职工。

学院转型后,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加大校企合作的步伐。

与南宁铁路局在后备队伍培养、成人学历教育、干部继续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训等领域建立了进一步的合作办学关系;铁路局也充分发挥我院的教学资源优势,每年委托我院为铁路特有工种有计划地招收高职学生,对考核合格的学生优先安排就业;支持我院面向铁路的专业建设,为教师到铁路现场调研学习、锻炼和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必要条件;将我院纳入铁路局教育培训网络体系,作为铁路局的培训基地,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干部、职工和复退军人到学院参加岗位培训和专业学历教育。

近年来,学院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铁路和社会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提供培训15000余人次。

目前,我院与南宁铁路局等铁路运输企业、南宁火车站、柳州机务段、南宁机务段、桂林车务段等10多个站段签订合作协议,与柳州钢铁集团等56个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近几年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为学院提供人才培养需求信息,并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师资队伍建设、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积极开展订单办学。

与南宁铁路局、广铁集团、广州地铁、深圳地铁、广东怡创、广西铁运、广西润建等企业合作,举办高速电气化铁路供电班、宁铁运输班、宁铁信号班、宁铁机车乘务班、广州地铁信号班、广州地铁通信班、广州地铁站务班、广州地铁机车乘务班、华师粤海酒店班、广东怡创班等特色班。

学院按照订单方案,根据岗位群和技术岗位的要求,量身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与企业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聘专业师资,有的则直接采用企业的培训课程、培训教材,专业实践课直接由企业选派师资,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并针对企业特点,渗透企业文化教育。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经常与相关企业研究和探讨校企合作的方法和措施,共同协商解决人才培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学校教师利用行业企业的生产资源支持,在指导学生实习中,先后创造了屯秋支线包乘组、柳铁钢厂专用线建设等实用教学法,主持完成了湘桂线20个中间站施工设计图。

这些成果不仅为企业培养了适用人才,而且直接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合作过程中学院还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市场调查与分析、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等,如机电系教师利用独立技术研制用于铁路运输货物交接凭证的产品――施封锁,并通过了铁道部科技部门鉴定。

我院也成立了施封锁厂并成为铁道部在柳州铁路局“施封锁”定点生产企业和《铁路货车用施封锁技术条件》铁路行业标准的审定单位。

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共赢”。

(四)构建平台,确保导学实效

“以岗导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需要行之有效的路径,为此,学院构建专业教学流程、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教育等一系列学习平台,保证“以岗导学”取得成效。

1.专业教学流程平台。

学院构建了“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岗位实践—考证训练-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五个环节组成的专业学习平台,要求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

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

一是专业认知。

学院通过组织新生去铁路企业参观,让学生了解与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相关能力要求,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明确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群)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及内容,初步形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对专业学习的理性认知。

二是课程实训。

通过到铁路运输部门现场教学、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课内实训,结合典型车站作业生产实际范例,使学生建立铁路运输生产和安全行车、为顾客服务的总体概念,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操作能力。

三是岗位实践。

组织学生到南宁火车站、柳州火车站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岗位实践,学生在带队教师和车站干部职工的指导下,边学边干,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通过在真实环境的作业训练,提高了对职业岗位的认知程度,使学习过程既可以对照技术规章和身边职工学习,又可以亲自上手,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融为一体。

四是考证训练。

一般在第五学期专门安排与考证训练相结合的技能实训。

根据铁路企业技能鉴定“白皮书”和学院开发的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实训指导书,进行强化训练。

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基本都能获得中级工证书(铁路企业不安排高级工鉴定)。

五是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第六学期学生主要在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岗位综合实践训练,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顶岗实习均被安排到铁路车务部门各个中间站,全面了解铁路运输部门作业流程,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独挡一面真刀真枪地干。

按照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结合企业的生产实践选题。

通过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工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适应能力,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增强了岗位适应性。

近年来,我院各专业认真构建N+1育人模式,积极探索“1”顶岗实习阶段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的建设,已经形成在教学管理上以学院为主体,企业和学院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方法上“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

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院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技能训练等工作,他们既是企业的生产员工,又是学院聘任的实习指导教师。

专业带队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生产实习的指导者;顶岗实习的学生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企业顶岗的一名员工。

2.校内实训基地平台。

学院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和岗位职业环境构建校内实训基地,努力提供真实的职业训练环境,使学生直接受到职业氛围的熏陶。

真实的学习平台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接受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训导,强化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从而使学生进入职业生涯后能迅速适应企业需求。

一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定位于真实的岗位能力训练。

我院铁道运输信号职业技能演练中心、铁道机车车辆实训场、铁道工程与供电实训中心、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等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配置,许多设备均同步于企业目前的生产设备。

其中许多设备直接由企业赠送。

如铁道工程与供电实训中心的高压配电实训室的设备就是从柳州供电段金城江牵引供电变电所直接拆卸运进学院组建而成;铁道运输信号职业技能演练中心、车站信号实训室的大部分继电器、大站电源屏和控制台就是由铁路局电务部门赠送,铁道机车车辆实训中心的东风型机车、客车车体、货车车体都是由铁路局赠送。

南宁铁路局根据铁路现场广泛应用TIMS、DIMS信息技术的实际,在学院建设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培训基地,提供2台IBMB80小型机,并将企业研制和正在使用中信息系统软件“铁路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货运制票及杂票核收系统”、“现车管理信息系统”、“车站18点信息统计系统”,具有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新产品的调试等“五位一体”的功能。

基地紧跟我国铁路的发展步伐,率先安装的现场运用的真实信息系统,这在全国同类学校中是不多见的。

这些实训基地的能力训练面向岗位工作任务,按企业职业能力设定项目,整合成综合实训课程,操作对象、操作程序都与企业现场工作任务或业务流程完全一致,有利于在具有真实工作情境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实训工位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

二是逐步建立并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培养企业意识。

如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电子技术生产车间就是按照电视机装配区、调试区、检测区、产品入库的程序组织实训项目;机械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冲压模具实训室就建立在院办企业施封锁厂,机加工中心按照企业生产布置机床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开展实训内容;汽车技术实训中心600平方米的汽车美容实训室与3M、新劲快修等企业合作,成立了绿岛汽车快修美容中心,由广西耐力工贸公司承担汽车后市场经营服务和实训教学,企业不但提供了先进的设施设备,还提供了国际最新标准的汽车美容课程。

三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逐步综合化。

实训基地不仅是实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基地;不仅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也是校企之间在专业建设、技术研发、职业培训等多领域合作的桥梁。

我院坚持选择与相关企业和专业公司紧密合作,让教师全过程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参与设备的选型、研制、安装、调试等,共同编制实训装置的指导书,力图使所建实训基地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如铁道运输信号技能演练中心就是我院教师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完成的科技项目,项目建成就获得了柳州铁路局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铁道部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自治区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因其技术领先、设备先进、高仿真性,成功承办全路第五届车务系统青工技术比武大赛,并成为南宁铁路局接发列车、行车组织技术比武和技能鉴定的核心平台。

依托这些实训基地,我院积极拓展服务基层功能,主动承担铁路在职职工学历提高和新技术培训的工作,为其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

2005年来,为铁道部开展全路车务站段长、全路车队长列车长、全路财务会计培训班,为南宁铁路局、广铁集团、青藏铁路公司、广西沿海铁路股份公司等企业开展领导干部、铁路运输大中专复退军人学历教育、车务、工务、机务、电务业务培训、技能鉴定共计15000余人次。

3.企业文化教育平台。

以弘扬“铁的纪律,团结协作,敢于负责,甘于奉献,奋勇争先”的铁路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培养企业未来职业人为目标的校园特色文化,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道亮丽风景,并由此形成了“艰苦奋斗,虚心善学,实干创新,勇于攀登”的学院精神。

这种具有职业精神特质的校园文化的熏陶,酿造出的是学生强烈的职业意识,凝炼出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学院经常邀请铁路企业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技改发明革新代表和其他先进人物到学院报告;组织学生到基层铁路站段进行现场教学和岗位锻炼。

近两年学院在铁路春运、暑运和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300余名学生参与南宁火车站、柳州火车站的客运组织和客票营销工作。

2008年春天南方抗冻救灾工作中,我院大学生高尚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谱写了一曲当代大学生的奉献之歌,砺炼了难能可贵的抗灾精神,即“不畏艰难、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

因冰雪阻断,列车滞留,参加春运工作的师生们值班时间大幅延长,休班休息时间严重压缩,甚至无法休班休息。

大家始终处于值班、备班的紧张状态。

在困难面前,他们想到的是职责,想到的是旅客,帮扶残弱旅客,超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