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6756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桥.docx

精编版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桥

第四单元小说的魅力

小说之所以迷人,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小说中创造无数个世界、无数种可能,也可以在小说中体验无数种遭遇、无数种人生。

小说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充满了喜怒哀乐,映射出人间冷暖。

畅游在这个精彩的天地里,那些鲜活的人物、曲折的情节和动人的情感总是那么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

走进小说天地,感受小说的魅力。

去看一看肆虐的洪水中,老支书舍小家为大家,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生命之桥;去看一看波涛轰鸣、狂风怒吼中的海边小屋里,桑娜夫妇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用爱心奏响一曲动人的赞歌;去看一看寂静的火车车厢里,老兵夫妇被残酷的战争无情地折磨,用无声的抗议控诉战争的罪恶。

品读小说,理解形象,感悟真情,总能给我们一些触动和启示。

本单元的三篇小说都有着出人意料而感人至深的情节,既体现了小说结构、语言上的魅力,也体现了小说中人物的人格魅力。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也要感受小说语言的精彩。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2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穷人

2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在柏林

1

品味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领会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请你支持我

1

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习作

笔尖流出的

故事

2

创编故事时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要吸引人;写人物时注意心理活动;环境描写也很重要。

交流平台

2

学会借助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情节、环境描写等理解人物形象;体会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情节设置的关系;感受古诗表达出的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语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快乐读书吧

笑与泪,

经历与成长

机动

产生阅读小说的兴趣,自主阅读小说;跟随小说中的主人公体验生活中或甜或苦的经历,感受人性的美好。

12桥

文本分析:

本文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教学本课,教师可以由课题入手,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文意,然后再去读课文。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还应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欣赏和评价课文。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课文的结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写“咆、哮、嗓、党”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慌、拥戴、沙哑、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为第二课时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4.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山洪暴发视频,教师激趣导入。

导语:

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来势汹汹,给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带来了可怕的灾难。

村民们是怎样躲过这场灾难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桥》这篇课文。

2.出示课题,质疑思考:

桥,让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

通过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学生们或许能联想到:

这座桥一定是一座特殊的、承载着人们生的希望的桥。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自主识记字形。

(3)圈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一起讨论。

2.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1)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注意把变色的字读准。

咆哮嗓子党员流淌沙哑揪出呻吟废话

◆需注意的字音:

“嗓”是平舌音,“呻”是翘舌音。

◆需注意的字形:

“哮”的右边是“孝”,不是“考”。

(2)词语分类学习。

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读一读,再结合课文把它们分成三类。

咆哮惊慌清瘦放肆狂奔势不可当拥戴

狞笑沙哑跌跌撞撞乱哄哄揪出你拥我挤

明确:

①描写洪水的词语:

咆哮放肆狂奔势不可当狞笑

②描写村民的词语:

惊慌跌跌撞撞乱哄哄你拥我挤

③描写老汉的词语:

清瘦拥戴沙哑揪出

预设:

理解词语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因此把本课中描写洪水、老汉和村民的词语按照“集中学习——再归类整理——回归课文理解”的思路来进行学习,改变了孤立教学词语的方法。

同时,通过把词语分类,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洪水的可怕、村民的慌张和老汉的镇定。

(3)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叙述的主要情节。

学法引导:

教师提示学生抓住时间、人物、事件、结果四要素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示例:

课文讲述了山洪暴发的危急时刻,老支书组织一百多人撤离,最后桥塌了,老支书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感知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慌乱。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描写洪水和村民的句子。

(2)师生合作,学生朗读描写环境的内容,教师朗读描写村民的内容。

2.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体会洪水之可怕。

①像泼。

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1)学生交流谈感受。

预设:

可从修辞角度、语言角度、形势的轻重缓急程度等方面来说。

交流后明确:

①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狞笑”等词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无忌惮。

作者把洪水说成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②这些句子的语言非常简洁、精练,如:

“像泼。

像倒。

”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写出了雨水之大、来势之猛,为下文做了铺垫。

③这几句话都写出了洪水的凶猛,且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严峻。

(2)质疑思考:

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大雨和洪水?

这些句子能颠倒顺序吗?

明确:

这些内容属于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作者反复描写洪水的肆虐能更好地展开后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这些句子不能颠倒,它们显示出雨水越来越大,洪水越来越凶猛,暗示着情况越来越危急。

这些句子一步步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3.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文段,观察、想象、体验。

过渡:

洪水如猛兽,席卷了整个村庄,正一步步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人们你拥我挤,想找出一条生路,却被洪水逼向了一座窄窄的木桥。

此时,你能想象出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吗?

请大家再读一读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村民们心中的恐惧。

(1)教师出示相关语句。

①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质疑思考:

①此时的木桥是一座什么桥?

(救命桥、生命桥。

②如果一百多号人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学掌握了重点生字,通过分类学习的方法掌握了几组词语。

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小说语言的精练。

在作者简洁的描绘下,洪水肆虐的可怕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村民们的慌乱、恐惧我们也感同身受。

作者不过用几小段文字,就给我们渲染了一种危急、可怕的场景,而这些,都是本文的主角——老支书出场的背景。

在本课的学习中,大家朗读得都很认真,但一定要结合文字描述的情景读出紧张、危急的感觉,大家课后可以多读一读,再体会体会。

求生是人的本能。

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唯有一个人是例外。

他是谁?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做出了怎么样的抉择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汉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1.学习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2.体会和学习老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朗读,再次感受形势的危急。

①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导入新课。

过渡:

同学们读出了洪水之猛、形势之危急和人们的慌乱。

当洪水来临时,东面、西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那么,如果一百多号人一起拥向这座窄窄的木桥会怎么样呢?

那此时的木桥还会是生命之桥吗?

不会,它会变成(生补充)。

还好,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板书:

老汉)。

他在危急关头有何等壮举呢?

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走近老汉,感受形象。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填一填。

(课件出示表格)

活动内容

阅读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老汉?

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

老汉

具体表现

品质表现

神态

动作

语言

活动效果

评价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自我评价

(2)出示课件:

我看到一位的老汉。

预设:

学生朗读完课文后,自由交流应在横线上填入什么,请一名同学上台填一填。

所填的词语因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可能有许多,如:

威严、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无私无畏、舍己为人、心系群众等。

(3)组织学生品读第7—13自然段,质疑、交流。

预设难句:

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思考:

①找出描写老汉的神态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写出了老汉的沉着、冷静、有威严。

②老汉的脸是“清瘦”的,可见他并没有多么健壮、伟岸,可是这里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村民们在山洪暴发时的“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③面对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

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示例:

我一定不能慌乱,要让大家有序地过桥;雨啊,你快点停吧,洪水啊,你来得慢一点吧,让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安全过桥吧!

B.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思考:

①老汉的喊话分别强调了什么?

(“桥窄!

”是说实际情况,如果大家一哄而上,将会非常危险。

“排成一队,不要挤!

”是说过桥的方式。

“党员排在后边!

”是说排队的秩序。

②为什么党员要排在后面?

(出示课件: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入党宣誓词。

(作为党员,就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而且党员是群众的榜样,党员遵守了秩序,其他人也会跟从,大家就能有序地过桥。

③这三句话中,哪个标点引起了你的注意?

这几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感叹号连续出现了三次。

每一个感叹句都很简短。

老汉的话坚定、有力、明确,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显示出了老汉的镇定、果断。

过渡:

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

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读读这段话。

提示写法:

文章中还有很多地方是用简短有力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的,这也是这篇文章的表达特点,要注意。

2.抓住“矛盾”,梳理情节。

(1)学生默读第14—23自然段,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①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思考: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写出了什么?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蹿、舔、爬”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形势越来越危急。

过渡:

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村民们都按秩序过桥了吗?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又发生了什么意外呢?

我们赶紧去看一看。

(2)找出文中描写老汉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

指名读一读,一个读描写老汉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一个读描写小伙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3)前后对照,找出矛盾的地方。

矛盾之处:

老汉:

揪——推小伙子:

瞪——推

思考:

①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了哪里?

老汉犹豫了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中间揪出来,让他排到后面去。

老汉没有一丝犹豫,从“突然冲上前”“吼”“凶得像只豹子”可以看出来。

②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

你们能读懂吗?

(老汉毫不犹豫地把小伙子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后面去,后来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推”与“揪”相反,老汉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小伙子开始“瞪了老汉一眼”,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但后来又“推了老汉一把”,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老汉。

3.理清关系,明白悬念。

(1)朗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结尾的特点。

朗读提示:

语速慢,语调低沉,满怀哀思和崇敬。

思考:

老汉与小伙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样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父子关系。

课文结尾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这种写作方法叫设置悬念。

课文的结尾让人出乎意料,也更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了解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老汉的一“揪”一“推”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老汉爱群众胜过爱儿子,才会把他“揪”出队伍;老汉爱儿子胜过爱自己,才会用力把他推上木桥。

这一推,推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这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老汉哪!

小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老汉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作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爱子情深。

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所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三、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1.写话训练,表达哀思。

过渡:

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

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请写下来。

你可以对老汉说,可以对老太太说,也可以对村民们说。

(1)学生写作小片段。

(2)指名朗读自己写的片段,互相交流。

预设:

这里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使学生通过想象和交流进一步内化情感,而不是滞留于表面,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一次语言实践活动。

2.理解课题,深化主题。

过渡:

老支书走了,但生活还得继续。

如果获救的乡亲们重建了这座桥,该如何为这座桥起个名字呢?

说说你的建议,并说说理由。

(1)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命桥、父子桥、英雄桥、老汉桥、爱心桥……)

(2)教师结合“桥”的含义,进行评价和小结。

小结:

老汉以自己的威信、高风亮节以及果断的指挥把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3)拓展“桥”的广度,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特殊的“桥”。

山洪里,他们用臂膀营救了一个个围困的群众,他们是希望之桥!

风雪中,他们用生命照亮了一个个黑暗的村庄,他们是光明之桥!

废墟中,他们用双手拯救了一个个垂危的生命,他们是生命之桥!

过渡:

同学们,让我们铭记这一座座桥,铭记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吧,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能成为这样的一座桥,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3.交流收获,拓展提高。

(1)让学生谈一谈学习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谈。

(2)以诗结课,再次触发对老汉的崇敬之情。

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

哦,老汉!

/你是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的洪水/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更是一座深情的山/留下了高贵的人格。

哦,老汉!

/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永远,永远!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课后阅读类似文章,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丰碑》等。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感受洪水之大

(课文中有多处描写洪水的句段,下面我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来感受洪水的威胁。

生:

我从“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感受到洪水之急,“死亡”一词说明形势很危急。

师:

非常好,继续——来!

生:

“村庄惊醒了。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雨势凶猛,来得太突然,人们都惊慌失措了。

师:

这位同学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洪水之大,我们来看那些直接描写洪水的语句,谁还有感触?

生:

我从这句话看出的: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我从“跳舞了”感受到洪水仿佛已经猖狂了,它已经严重地威胁了村民的人身安全,并且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师:

我建议给这位同学热烈的掌声——

(师生鼓掌)

师:

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我真的是没有从“跳舞”中读出洪水的那种猖狂的架势。

来,请这位同学再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声音要洪亮!

生: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

非常好。

我们接着交流。

生: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从“放肆”这个词我看出洪水无情地拍打着人们,就如同拍打一片叶子一样轻松。

师:

你用到了“拍打”这样一个词语,但是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舔”字,你觉得哪个好?

生:

我认为用“舔”字好。

师:

为什么呢?

生:

因为“舔”字更把洪水拟人化了,洪水舔着人们的腰就像我们用舌头舔东西那样轻松。

师:

我们用舌头舔东西是要品品味道,尝一尝,而洪水来舔着人们的腰,它想干什么呢?

生:

它想把人们吞没。

师:

是啊,它想把人们吞没。

同学们,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些句子中,有“舔着”,有“跳舞”,有“狞笑”,你们感觉到了吗,作者把洪水当作什么来写?

生:

作者把洪水当成一个人来写。

师:

一个什么样的人?

它仿佛是一个——

生:

它仿佛是一个野心很大而且很疯狂的人。

师:

非常好!

它仿佛还是一个——

生:

还是一个容易发脾气,很暴躁的人。

师:

我们把这些内容总结起来,用一个词来概括:

在作者的笔下,山洪就如同一个(板书“恶魔”),大家读这个词——是什么?

生:

恶魔。

师:

是啊,山洪像一个恶魔,它咆哮着,它狞笑着,它跳着舞向人们逼来,这将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呢?

(播放洪水视频)

赏析:

课文中对洪水的描写非常精彩,这里的教学便是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品一品,既体会修辞的生动,也感受环境描写对小说情节的渲染、推动作用。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有点到为止的提示,也有恰到好处的鼓励。

通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仔细品读一番,学生对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老汉这个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