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6875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0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生产14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2项目建设条件

1.1.3项目建设方案

1.1.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综合评价

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1.3.2风险评估

1.3.3带动作用

1.3.4问题与解决方案

1.3.5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1.2符合行业的发展方向

2.1.3符合国家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及龙头企业的政策

2.1.4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有利于提高农民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增强竞争力

2.2.2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增效

2.2.3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2.2.4有利于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2.2.5有利于实现镇江市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

2.5.6有利于转移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3.1.2自然资源状况

3.1.3社会经济状况

3.1.4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3.1.5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3.2.1优势分析

3.2.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4.1.2市场前景分析

4.1.3项目产品的市场单键优势分析

4.2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

4.2.1销售策略

4.2.2销售方案

4.2.3营销模式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产品方案和规模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5.3建设标准

5.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5.4.1生产工艺

5.4.2生产流程

5.4.3工艺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

5.4.4工艺技术方案

5.4.5工艺流程图

5.4.6物料消耗定额及平衡

5.5设备方案

5.5.1设备选型

5.5.2设备来源

5.5.3设备清单

5.6原料和燃料供应方案

5.7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

5.8节能减排措施

5.9实施进度安排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影响

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6.2.1环境保护

6.2.2治理措施

6.3评价与审批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7.2经营管理模式

7.2.1企业组织

7.2.2劳动定员

7.2.3工作制度

7.2.4人员培训

7.3经营管理措施

7.3.1生产管理

7.3.2财务管理

7.3.3工程管理

7.4技术培训

7.5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8.1投资估算依据

8.2投资估算

8.2.1建设投资

8.2.2流动资金(含铺底流动资金)

8.2.3其他费用

8.3资金来源

8.3.1中央财政资金

8.3.2地主财政配套资金

8.3.3自筹资金及来源

8.3.4银行贷款及筹措

8.4资金使用和管理

8.4.1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8.4.2银行贷款使用和管理

8.4.3其他

第九章财务评价

9.1财务评价的依据

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

9.2.1营业收入

9.2.2营业税金及附加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9.3.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

9.3.2项目总成本估算

9.3.3经营成本估算

9.4财务效益分析

9.4.1盈利能力分析

9.4.2清偿能力分析

9.5不确定分析

9.5.1盈亏平衡分析

9.5.2敏感性分析

9.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

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10.2农业产业化经营

10.2.1状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

10.2.2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等

10.2.3辐射带动能力分析

10.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10.3.1农民增收

10.3.2农业增效

10.3.3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比较分析

附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1概况

镇江市丹徒正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是由镇江正东机械零部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工哺农”创办起来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衍化产品开发(药品、菌渣有机肥)的民资企业,成立于2002年,地点位于丹徒区高资镇正东村,年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1400吨,“正东”牌系列食用菌畅销长三角地区。

近年来,项目单位发展迅速、在同行业中技术领先、规模较大。

全国人大参观团、江苏省委原书记李源朝、副书记张连珍、副省长王寿亭及市区两级领导都先后莅临视察,日本食用菌行业技术权威专家也组团参观。

经过几年努力,项目单位荣获了“江苏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省无公害蔬菜产地”、“镇江市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江苏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等称号,2007年获得“食用菌培植室新风换气机组”、“食用菌种工业化应用设备”成为2005年全国首届菌种、菌需及投入推荐交流会指定产品。

项目单位在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紧密联结和带动农户,凸显现代农业和科技推广,摸索出一条较为成功的“龙头带基地”和“公司+农户”的产业化食用菌发展模式,在带领广大农户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005年,项目单位和丹徒区广大菇农联合成立了“镇江市丹徒区食用菌产业协会”,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要目的,组织、帮助会员发展食用菌产业,为广大会员提供技术服务、市场信息,组织广大会员有序进入市场,协会成立以来已发展会员1200多名,进行技术培训25次,收购销售菌菇1000多吨。

项目单位为独资企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办公室、财务部、质检部、生产部、销售部、采供部及开发部。

各部门各司其职,层层负责。

内部实行分级核算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即对管理、经营、生产各部门根据不同性质、职能工作目标,实行定员、定岗、定责考核。

中心现有职工280名,其中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共计58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共计26名,员工实行竞聘上岗。

1.1.1.2财务状况.

2005年资产总额为686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616万元、流动资产39万元,负债总额73万元、所有者权益613万元、实收资本512万元、营业收入948万元、净利润76万元、营业利润率12.21%、净资产收益率12.38%、投资报酬率14.8%、资产负债率10.65%,流动比率0.54、速动比率0.12。

2006年资产总额1587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1276万元、流动资产311万元,负债总额632万元、所有者权益955万元、实收资本512万元、营业收入2079万元、净利润342万元、营业利润率24.58%、净资产收益率35.8%、投资报酬率66.71%、资产负债率39.82%,流动比率0.82、速动比率0.53。

2007年底,丹徒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高资信用社认定为AA级信用企业。

1.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项目单位法人代表段为喜先生,生于1931年,读过私塾10年,曾当过乡镇干部、高资党支部书记,荣获过镇政府的“先进个人”、“先进党员”。

1993年,创办了正东机械零部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

他是农民出身,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感情,自己富了还着如何带动更多的农民兄弟一起致富,2002年,在家乡投资创办了正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2005年,又发起成立了丹徒区食用菌产业协会,并担任会长。

他虽然年纪较大,但能够大胆使用年轻和有学历的同志,思路清晰、威望较高。

他真心希望通过正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的示范带动,将食用菌做成当地的优势产业,增加农业收入。

1.1.2项目建设条件

1.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镇江市市区西侧的高资镇,该镇属丹徒区的茅山老区,距南京50公里,上海200公里,属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104国道贯穿全境,扬溧高速公路——润扬大桥南侧引桥直达,区位优势突出。

丹徒区拥有长江和京杭运河的十字水系,水资源丰富,该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地貌属太湖湖西流域三角洲波状平原区,温、光、水协调,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项目主要以锯木悄、棉籽壳,米糠或麸皮及玉米芯等为主要原料,镇江有森林面积0.5万公顷,其中2/3是以柞、桦为主的天然阔叶混合林,其中许多原料是地区农户种植农作物的加工副产品,该地区所属丘陵山区,常年主要以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种植为主,为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为农民增加了渠道。

另外,该地区依山傍水,环境没有受到污染,为发展绿色和无公害食品提供了保障。

2.有利条件及其利用方式

本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计划实施的内容与江苏省和镇江市宏观规划及政策相吻合,地方政府能够给予全方位的扶持。

(2)项目区具有充足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3)项目已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已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目前产品供不应求。

(4)项目单位具有良好的财务业绩,具备相当的生产经管理水平和技术支撑条件。

(5)项目单位通过多年的实践,成立了丹徒区食用菌产业协会,摸索出一条较为成功的“龙头带基地”“公司+协会+农户”的食用菌种植产业化道路,在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和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镇江气候条件适宜,地下水源丰富,而且水质较好。

自然环境资源优势明显,社会环境资源也很理想。

本项目所在地位于全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居民收入高,食用菌的市场需求量大,项目单位引进日本纯白金针菇,产量高,质地鲜嫩、天然口味,在上海、南京等市场很受欢迎,“正东”牌信用菌在华东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很强的产品竞争力。

在科技开发能力上,项目单位有中、高级食用菌农艺师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8名,占总人数的20%。

多年来,严格按国家无公害产品标准生产的各类食用菌,经国家、省级产品质量管理部门检测,均达到同类产品安全标准和先进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和效益,项目单位长期聘请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教授赵明文、上海农科院资深专家作为技术顾问。

2006年,与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合作开发了“全自动白色金针经生产体系建立和产业化生产”科研项目。

目前,金针菇全自动生产线已正常运行,产品质量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

1.1.3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名称:

镇江市丹徒区年产1800吨无公害金针菇生产基地扩建项目。

产品方案:

年产无公害金针菇1800吨

建设地点:

镇江市丹徒区高资镇

建设规模:

扩建生产车间6850m2、库房600m2,建设道路1000m2、场地500m2,配套建设水电、消防、绿化等附属设施等,培训员工和农民1500人次等。

技术来源的可靠性与可得性:

项目实施工厂化无公害金针菇生产,执行标准为《无公害仪器生产、检测与标准远东HY5099-2002》、《食用菌卫生标准》等。

引进日本纯白金针菇等优良品种,同时进行品种选育、纯种繁育、配套优化;应用与南京农业大学、上海农科院共同研制无公害金针菇生产基质,提高原料转化率,减少接种过程中的污染,提高成品率。

同时进一步研究金针菇营养成分,进行产品深加工,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循环经济。

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限为12个月,即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

组织管理方案:

项目建设阶段成立领导小组和建设指挥部,衽项目经理负责制,运行阶段采用目标责任制管理,并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1.1.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为920.6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32.99万元,建设期利息19.66万元,流动资金67.99万元。

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920.64万元(含建设期利息),申请财政资金240万元(其中有偿资金180万元,无偿资金60万元)、银行贷款350万元,企业自筹330.64万元。

1.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主经技术指标

1

建设规模

1.1

无公害金针菇

1800

2

项目定员

120

3

新增建筑面积

平方米

8950

4

新增设备

台(套)

299

5

项目建设期

1

主要经济数据

1

项目投资总

万元

920.64

2

建设投资(含建设期利息)

万元

852.65

3

流动流动资金

万元

67.99

4

资金来源

万元

4.1

财政资金

万元

240

其中75%为有偿资金

4.1.1

国家财政资金

万元

120

4.1.2

地主财政资金

万元

120

4.2

企业自筹资金

万元

330.64

4.3

银行借款

万元

350

5

营业收入

万元

1296

正常生产年

6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007.02

正常生产年

7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0

正常生产年

8

增值税

万元

0

正常生产年

9

新增利润总额

万元

288.98

正常生产年

10

所得税

万元

72.24

正常生产年

11

税后利润

万元

216.73

正常生产年

12

投资利润率

%

23.54

正常生产年

13

销售利润率

%

16.72

正常生产年

14

投资利税率

%

31.39

正常生产年

15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29.2

税后

16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

万元

934.3

ic=8%(税后)

17

项目投资回收期

4.26

(含建设期,税后)

18

盈亏平衡点

%

42.65

生产能力利用率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财政部29号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3、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国农办[2007]200号)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靠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5、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产业处、江苏省财政厅农发办苏农开产函、苏财农发函[2008]1号《关于编制2008年度国家农业统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

6、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7、本项目建议书

1.3综合评价

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1)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江苏省农业产业发展方向。

项目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基地建设,技术先进优势农产品品牌,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模式,进而拉长产业链、带动丹徒区及周边地区农民种植食用菌的积极性,培育地主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竞争力。

(2)市场前景良好。

食用菌在我国历来被誉为“山珍”,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国际上是被公认为健康食品,而“金针菇”又是食用菌中重要的一类菇,营养价值非常高,国外还称之为“增智菇”。

因此市场前景广阔。

(3)生产工艺技术先进。

项目单位与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合作“全自动白色金针菇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和产业化生产”科研项目。

2006年新建的金针菇全自动生产线已正常运行投产,产品质量得到了市场的肯定。

(4)投资规模合理、经济效益好。

财务测算分析表明,该项目投资回收期为3.72年(税前,含建设期),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为36.64%,从经济角度看,项目可行。

(5)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食用菌生产过程除煤渣外无其它污染物,菌渣通过发酵可以转化为有机进行利用。

同时,项目区距村镇较远,地处山腰(312国道南侧),远离村庄,不存在扰民问题,不会对农民正常生产和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1.3.2风险评估

该项目技术先进成熟,项目单位长期聘请南京农业大学、上海农科院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具有较强的技术协作和研发能力,不存在技术风险。

丹徒区属丘陵山区,常年主要以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种植为主,为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对于今后可能出现的产品价格波动、同类产品冲击市场等风险,在该项目营销方案中已作出了充分的估计,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1.3.3带动作用

该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强,可带动种植食用菌基地800亩,农户400余户,年增收达600万元,亩均增收入7500元,户均增收入和15000元。

由此可直接在生产基地安置就业人员120人,年增收入120万元,人均增收10000元,间接增加就业人员数200人,年年增收入100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

通过建立“企业+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模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3.4问题与解决方案

本项目是无公害金针菇种植加工项目,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菌种的管理提出预防菌种老化和退化的要求,对灭菌、接种、催蕾等各关键环节都要求技术过关。

项目企业将进一步加大与有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自身技术研究、科学攻关和生产管理,从原料的引进和生产过程均按无公害食品生产来进行质量控制,提高项目整体的效益能力,减少各种风险。

1.3.5结论及建议

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江苏省优势农产品业发展规划和地主种植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优质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当地及周过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发展。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符合市场需要,工艺技术先进适用,产品一定的竞争力。

项目建成后,原料的供应和配套条件能满足持续生产需要;资金投入、组织条件和建设条件能满足项目实施要求,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对环境影响小;项目单位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水平,实施该项目具有较好的基础。

经测算与分析,项目盈利性能够满足建设单位及有关方面要求,能保证合理的投资收益,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项目总体评价可行,建议立项。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围绕农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提出:

“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展农业产业链条,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

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确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使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大力支持优势农产品生产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产业化经营项目建成优势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基地,并在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有重点地扶持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化龙头项目。

2.1.2符合行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名、特、优农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专用生产区,建立优质食品加工专用原料生产基地。

”、“合理和充分利用草地、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大力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丰富的食物生产,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逐步增加名牌精品食物的市场供给。

《江苏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丘陵山区要突出彩叶苗木、名特茶叶、食用菌、应时鲜果特色。

因此,项目建设符合食用菌行业的发展方向。

2.1.3符合国家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及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带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各地都在积极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和经营,增强其内在活力,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2.1.4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

项目单位与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室合作开发了全自动白色金针菇标准化生产技术,目前国内还处在粗放阶段,真正的工厂化生产、自动化生产的还很少。

2006年,项目单位在原有种植多种食用菌的基础上,投入1300万元,建成了一条全自动金针菇生产线,日产量3.5吨,加上原有生产线,日产总量已经达5吨。

就现有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分析,该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因此,项目单位准备在巩固生产经营技术和效益的前提上,一鼓作气,拟筹建一个年产1800吨无公害金针菇生产种植加工基地,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实行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建立优质品牌,提高综合效益,扩大带动农民效应。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有利于提高农民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增强竞争力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优质农产品冲击着国内商场,我国必须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才能确保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从本地食用菌产业来看,镇江市、丹徒区现有的食用菌生产仍然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难以适应并驾驭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广大农户承担着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风险比自然风险要大得多。

如何使这个弱质行业、弱质群体进入市场,增加其应对市场的能力,建设生产基地,实行产业化生产是镇江市、丹徒区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必由之路。

2.2.2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镇江市是农业大市,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发展生态农业、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寻找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步伐,已经成为镇江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件大事。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镇江市农业内部产业化对劳动力的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收入呈恢复性增长、农业正处在大发展的好时期。

种植业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种植项目重点扶持的产业,也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予以重点支持的十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

食用菌产业在镇江市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农民积极性较高、种植经验比较丰富,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阶段,在镇江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项目建设优势十分重要。

2.2.3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与农业、农村、农民密切相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和农民,其重在于开发农业。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业的产出效益,培育具有一定科技文化水平的农民企业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本项目单位负责人具备较高的社知度、事业心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壅成立了高级“四有”,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一条较为成功的“龙头基地”、“公司+农户”的种植产业化道路,在带领广大农民户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本项目的实施,能够使菇农辐射全区,拓展高科技和大规模两大要素兼备的功能优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从而加快了镇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2.2.4有利于加快产业化营步伐,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项目单位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食用菌种植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正东”牌各类食用菌深受周边市场的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