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946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

第二节编制依据与范围1

第三节项目概要3

第四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4

第五节结论5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7

第一节项目提出背景7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

第三章市场分析13

第一节市场需求分析13

第二节经营方式15

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18

第一节建设规模18

第二节建设内容18

第五章场址及建设条件19

第一节项目场址19

第二节建设条件19

第六章物流配送服务、信息服务及设备方案23

第一节物流配送服务23

第一节信息化管理服务24

2、网络管理中心建设26

第三节设备方案28

第七章建筑方案32

第一节项目总平面布置32

第二节建筑方案33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37

第一节设计标准37

第二节设计原则37

第三节项目污染及治理措施38

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44

第九章节能45

第一节编制依据45

第二节节能原则45

第三节节能措施46

第四节节水措施47

第十章卫生防疫与消防安全48

第一节卫生防疫48

第二节消防安全49

第三节其他安全措施49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51

第一节组织机构51

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51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53

第一节项目实施期53

第二节项目实施进度53

第十三章招投标54

第一节招标依据54

第二节招标工作54

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7

第一节投资估算57

第二节资金筹措61

第十五章财务分析62

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基础数据62

第二节销售收入及成本62

第三节利润与盈利估算64

第四节盈亏平衡分析65

第五节财务评价结论66

第十六章社会评价67

第一节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67

第二节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68

第三节风险评价68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

食用菌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意义

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由于食用菌尤其是食药兼用的菌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热量的特点,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类和可食性纤维素,富含氨基酸、真菌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

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

它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二十一世纪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要求,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目前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蘑菇量已达20公斤,而我国仅5公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膳食意识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因此,开发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xxx县发展食用菌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促进高效农业发展,近两年当地政府把食用菌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目前已经形成远近闻名的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产业集群,有利于带动品质更优的杏鲍菇产业发展。

xxx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丰富的意杨树林造成的气候条件也特别适宜食用菌的生产,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林业为主,农副产品下脚料如玉米芯、棉籽壳及木材加工产品下脚料木屑等到资源非常丰富,这些正是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原料。

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食用菌生产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xxx县位于全国首批开放城市连云港的南大门,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连云港经济规划以港口经济和现代高效农业为主,省政府更明确了具体项目规划,这为该项目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326、327省道横贯县域东西,204国道和沿海、宁连高速纵穿南北,交通便捷,货运畅通。

食用菌产业销售地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

连云港目前已被纳入“长三角经济圈”,从xxx到达南京、上海只需2-4个小时,将来高铁通车还可以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对产品销售非常有利。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菌肉洁白肥厚,质地脆嫩,味如杏仁及鲍鱼,营养丰富,素有“平菇王”之称,食之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并有明显的美容效果,入药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而且产量较高,一般纯棉籽壳或棉籽壳与木屑混合料,生物转化率可达60%左右。

杏鲍菇属低温性品种,出菇温度为13-18℃。

该品种在国内外市极为畅销,如进行工厂化生产,周年供货,每吨售价达8000-16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冻菌、金菇、智力菇等,英文为:

"ENIKIMUSHROOM",植物学名为Flammulinavelutiper(Fr.)Sing.。

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金针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

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

工厂化周年栽培金针菇、杏鲍菇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技术,其特点为工厂化周年生产,实行环境控制智能化,生产操作自动化,产品质量标准化,产品符合出口标准。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方向,适合本地自然条件,有利于开发新优品种,促进当地食用菌产业升级,带动食用菌产品出口外销,为实现把xxx县打造成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食用菌之乡的目标,促进当地食用菌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一、我国食用菌产销情况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生产600多万吨各种食用菌,这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但品种主要集中蘑菇、香菇、木耳、平菇等全国普遍栽培的几种食用菌上,而且生产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

现在逐渐增加了杏鲍菇、灵芝、竹荪、鸡腿菇、杨树菇、大球盖菇、阿魏菇等20多种,品种达30余种,但在高温的夏季,采用传统技术大部分食用菌还无法生产,栽培的品种更少。

我国食用菌产品主要靠内销,食用菌历来作为高端食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通常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机会吃上。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消费能力迅速增强,但由于生产能力不足,价格仍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人均年占有量仅5公斤,不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

通过工厂化生产,将有助于食用菌产量的迅速提高,人们购买新鲜食用菌更加便易,需求量和消费量也将明显增加。

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出口主要是干菇、鲜菇和盐渍菇,其中以鲜茹出口效益最高。

二、世界主要国家食用菌产销情况在全球范围内,食用菌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美,日本是亚洲的食用菌生产大国,1990年食用菌总产值(除双孢菇外地达2769亿日元。

日本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和设备先进,已实现生产的园艺化和机械化,部分产品实现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

在国际市场上,日本香菇由于质量上乘每吨卖价达2.8-3.2万美元,比我国香菇的每吨0.8-1.2万美元高出近2倍。

韩国也是亚洲主要的食用菌生产国,利用稻草作为栽培原料年产平茹3万吨,蘑菇2万吨。

韩国香茹在国际上也很有竞争力,是日本的主要竞争对手,年出口约450吨。

在欧洲,法国是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双孢菇年产量20-22万吨(鲜),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是德国和欧洲蘑菇的供应基地。

法国还建有欧洲最大的蘑菇菌种生产中心,生产谷粒菌种,销售到各个国家。

荷兰的蘑菇栽培技术非常先进,已经实现了机械采菇,蘑菇产量15万吨左右。

荷兰还建有蘑菇堆肥中心,向国外出口蘑菇堆肥。

英国是欧洲的主要蘑菇生产国,大小菇场约500个年产量12万吨左右,主要用于本国市场。

德国的蘑菇产量约5万吨。

不足部分主要从荷兰、法国和中国进口。

杏鲍菇人工栽培研究起始于法国、意大利和印度,首次开展人工栽培试验,日本于上世纪90年代实现商品性工厂化生产。

三、金针菇、杏鲍菇市场分析

金针菇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

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

最近研究又表明,金针菇内所含的一种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

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金针菇的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

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能控制好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

在作为食材时,金针菇特别是凉拌菜和火锅的上好食材,其营养丰富,清香扑鼻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大众的喜爱。

杏鲍菇是我国食用菌家庭中的新秀,由于其质地脆嫩,具有一股淡淡的杏仁香味,适合保鲜、加工和烹调,深受消费者欢迎。

近年来,杏鲍菇栽培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栽培地区已从南方扩展到北方各省,栽培技术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杏鲍菇的市场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的消费量在逐年增加,以各大高档饭店鲜菇消费为主。

由于杏鲍菇价格较高,要真正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还需要3-5年时间。

②日本市场:

近两年来,日本杏鲍菇市场需求猛增,产品供不应求,这极大地刺激我国杏鲍菇生产和基础的形成。

杏鲍菇出口日本主要有三个产品:

A保鲜杏鲍菇出口,通过空运或保鲜香菇拼柜海运出口。

B盐渍菇出口,将杏鲍菇加工成盐水菇出口日本。

C清水菇罐头出口,将切片后的杏鲍菇加工成清水罐头出口日本。

预计今后几年内杏鲍菇市场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价格比较稳定,普通产地收购价基本保持在8元/公斤左右,反季节工厂化生产价格将更高。

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

设立xxx食用菌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投资2000万元建工厂化食用菌厂一座,占地面积80亩,年产杏鲍菇5000吨;投资500万元建设90亩食用菌(主要是金针菇)大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大棚金针菇、杏鲍菇、茶树菇、秀珍菇、香菇等食用菌生产;投资500万元建设500平方米办公场所,设立食用菌经纪人公司及派驻一线城市分公司,搭建市场营销平台及网络营销整合,销售自有产品及农业园区其它食用菌生产企业产品,解决农户及相关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厂家产品销售后顾之忧。

利用北环路交通优势,搞活县域内及周边相邻城市食用菌市场交易流通。

二、建设内容

工厂化食用菌厂:

杏鲍菇生产车间全部采用恒温库标准建造,室内采用程控恒温技术,杏鲍菇的生长过程全部由电脑控制和记录。

采取瓶栽和袋栽两种方式,自动化机械生产菌包,特别是采用开口式塑料瓶来培养菌种,采用塑料瓶来培养菌种,养菌效果好,产品质量高,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可以反复利用20年,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减少了一次性塑料菌包对环境的污染。

(一)土建工程1、建培养出菇房18000平方米。

2、建培养架50000平方米,为铁架结构。

3、建生产场地10000平方米,包括混凝土地面、水池设施、冷却塔、冷藏仓库、菌种室、接种净化室等设施。

(二)仪器设备购置1.315kw变压器2台、制冷机120台、锅炉1台、大型高压来菌柜2台、自动装瓶机2台、自动接种机2台、广口塑料瓶200万只、以及拌料机、粉碎机、自动传输装置等。

食用菌大棚:

建设标准食用菌大棚200套,长30米,宽6米,棚距2米,两排大棚间距8米,钢架结构,泡沫覆盖保温,抗老化黑膜覆盖,外罩草帘,两头水泥砖封闭,塑钢门窗通风对流,砂石路连接,混凝土地面,拌料场1000平方。

第四章技术方案

一、总体思路:

1、金针菇、杏鲍菇可以人工控温、控湿、光照、氧气进行周年栽培;2、培养基配方主要以棉籽壳为主,适量添加麸皮、玉米粉等营养成份;3、通过不同材料的栽培料配方的含水量、PH值、持水性、透气性、灭菌时间、接种量的大小、菌丝萌发的快慢、接种成功率和产量的高低等,形成科学的生产技术;4、对菇房内影响菇类生长的各种温、光、气、湿等条件进行控制,以实现高产稳产;5、带动周边农户进行普通大棚食用菌生产。

二、技术路线: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比双孢蘑菇和金针菇迟,发展时间不长,其工艺技术有待成熟和完善。

其基本工艺模式是:

配料-装瓶-来菌-自动化接种-发菌培养-后熟培养-搔菌-催蕾-育菇-采收。

三、技术目标:

1、技术指标:

杏鲍菇生物转效率60%以上,日生产杏鲍菇2万瓶、3万袋,年生产杏鲍菇5000吨;日产金针菇15000袋,金针菇2000吨。

2、工厂化栽培:

主要解决菇房内影响菇类生长的各种温、光、气、湿条件,以实现每天都有鲜菇出产的周年栽培。

3、选用栽培食用菌的适宜配方:

利用棉籽壳等栽培杏鲍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并协调处理培养料的吸水、保水及通气问题。

4、总结出适合于当地的食用菌工厂管理技术,为工厂化生产示范推广提供保证。

第五章、实施进度

自2010年7月开始,5个月内完成食用菌大棚施工,4个月内完成一期工厂化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000万元,同时提前培养菌包,2011年4月完成二期投资1000万元。

2011年4月金针菇、杏鲍菇产品上市,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且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

第六章、市场营销

采取公司产品和半紧密型协作农户产品差异化种植,形成公司产品多样化、系列化,统一产品质量要求,规范生产。

设立食用菌经纪人公司,培养精干营销人员,构建一、二线城市销售网络,通过设立一、二线城市直销公司,采取进大型超市及大企事业员工餐厅由直销公司负责。

中高档餐厅、农贸批发市场由当地经销商代理,或设立门市(柜、点等)销售。

设立公司网站,通过付费网络资源如XX、阿里巴巴、农业网等整合网络销售,提高产品知名度。

积极争取出口自贸权,做好出口型食用菌销售工作,为出口创汇,开拓国际市场而努力。

通过经纪人公司注册十余个食用菌商标,主打两个商标,采取特许授权的方式,细化超市、餐厅、批发市场、出口型销售品牌,使各不同客户之间品牌差异化,避免品牌价格差别竞争,可通过特许商标贴牌方式,定点采购包销农户生产的食用菌销售。

做好县域内超市及市场销售工作,积极覆射周边城市,如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等地区,抢占市场份额,为销售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解决相当一部分产品销售风险。

夯实企业生产底气,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企业良性循环,为后续发展提供动力,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前进。

第七章环境保护、劳动安全

一、设计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3月20日国环字1987.002号国家计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I-1999;(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5)《恶臭污染排放标准》GB14554-93;(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二、污染源本项目的污染源主要是用来培育食用菌的培养基。

三、环保措施和方案经培育金针菇、杏鲍菇后的培养基料是很好的农业生产肥料,可以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还可以再利用生产鸡腿菇、草菇等。

是否能加工成民用碳正在考证。

四、环境保护标准污水PH6~9,BODs≦150mg/升,CODcr≦150mg/升,悬浮物≦300mg/升。

五、劳动安全与卫生

1、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虽然没有产生有害物质和有害气体,但总的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和生产。

2、在总体布置上,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均按国家防火规定要求合理布置,各区设备置消防给水管道设施,室内设置泡沫灭火器。

为避免触电、机械事故发生,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要做接地保护,配电系统采用零保护,机械传动部分要加罩保护,其余各项设备均采用安全保护。

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生产管理人员按规定配备工作及劳保用品,员工上岗前要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4、搞好安全卫生,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劳动条件,对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等都有积极作用,故在安全卫生方面,要按照《劳动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规、完善各种安全卫生制度,从根本上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第八章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管理

一、经营管理:

食用菌厂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二、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工厂下设生产部、技术部、供销部、财务部、行政部,行管人员定员15人,常年用工200人。

三、劳动管理:

按国家《劳动法》和《企业法》规定,员工采取就地招聘,可以带动300名农民工就业。

建立严格的聘用手续,所有管理人员及员工必须与企业签定劳动合同,经职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员工必须按合同履行职责,服从企业管理,执行企业各规章制度。

四、人员培训:

根据现有的技术力量和项目规模及管理需要,对员工除上岗的培训外,定期分批将管理部门有关人员选送到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修学习,提高各层次人员的科技素质,更好地为项目服务。

此外,企业还应经常聘请协作的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等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到企业指导生产和根据生产需要定期上技术培训课,从而提高职工的科技水平。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使项目实施自始至终都能按最先进的技术水平进行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

第九章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杏鲍菇的生物转化率为60%,每天投培养基干料重量25000公斤,每袋平均产量约0.3公斤,年总产5000吨,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农户大棚栽培生产金针菇、茶树菇、秀珍菇等食用菌400万包,产值800万元,该项目为农业生产项目,按国家规定免税征销售税金,年利润总额1300万元。

项目的财务效益很好,经济效益显著。

二、社会效益分析项目完成后,将改变我县食用菌生产夏季品种单一、依靠外地供货的局面,并且充分利用农作物的副产品,投入少,效益显著。

因此,出口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满足了市民的菜蓝子需求,特别是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将为增加农民和下岗工人的就业机会和地方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论证,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具体概括为:

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分类: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细分为:

按不同标准可研报告中涉及项目分类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

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银行在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

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报告。

4、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上述五种可研中,2、3、4准入门槛最高,需要编写单位拥有工程咨询资格,该资格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其中甲级资质最高,全国具备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的单位有几十家.

主要内容:

各类可行性研究内容侧重点差异较大,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必要性。

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

2.技术的可行性。

主要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

3.财务可行性。

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企业)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

4.组织可行性。

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

5.经济可行性。

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

例如:

首先,从经济效益上讲,而本系统的开发,为统计人员工作效率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

第一,本系统的运行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

第二,本系统的运行可以节省许多资源;

第三,本系统的运行可以大大的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其次是,从所需投入来讲,对于一个中小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说,他的投资成本是十分的低。

应该不会超过5000元。

所以,此系统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6.社会可行性。

主要分析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政治体制、方针政策、经济结构、法律道德、宗教民族、妇女儿童及社会稳定性等。

7.风险因素及对策。

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一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名称、法定地址、宗旨、经营范围和规模;合营各方名称、注册国家、法定地址和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企业总投资、注册资本股本额(自有资金额、合营各方出资比例、出资方式、股本交纳期限);合营期限、合营方利润分配及亏损分担比例;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负责人名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概况、结论、问题和建议。

(二)产品生产安排及其依据。

要说明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和市场预测的情况,以及国内外当前已有的和在建的生产装备能力。

(三)物料供应安排(包括能源和交通运输)及其依据。

(四)项目地址选择及其依据。

(五)技术装备和工艺过程的选择及其依据(包括国内外设备分批交货的安排)。

(六)生产组织安排(包括职工总数、构成、来源和经营管理)及其依据。

(七)环境污染治理和劳动安全保护、卫生设施及其依据。

(八)建设方式、建设进度安排及其依据。

(九)资金筹措及其依据(包括厂房、设备入股计算的依据)。

(十)外汇收支安排及其依据。

(十一)综合分析(包括经济、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