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711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本卷120分,完卷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请用规范、美观的字体写出下面拼音对应的句子。

(2分)

shìjièhéshízhùjiànwéilí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题。

(8分)

孩子们对未来的的A,对生命的B,对死亡的C,对亲人的D,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yùn()律中,响切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顷泻的雨中liáo()绕不绝.

2、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并将其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方格内.(4分)

3、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处选填合适的词语.(4分)

选项:

恐惧呼唤憧憬喜悦反抗哀伤

A.B.C.D.

4.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2分)

材料一:

据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

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9000万士兵和平民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

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战争的完全胜利。

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平民共伤亡1800余万,军队伤亡380万人。

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l000多亿美元。

日军被中国军队歼灭133万余人(不包括在东北地区前6年伤亡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

日本战败后。

向中国军队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人。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像两次世界大战这样大的战争没有了,但是人类并没有得到安宁。

一些相邻国家或者相距遥远的国家为了不同的目的和各自的利益继续点燃战火,如1967年黎以战争,20纪80年代两伊战争、90年代海湾战争,2006年黎以冲突等。

我的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

(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长歌行》(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野望》(1分)

(3)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

了解它们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积累,请你展示:

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4分)

①②

文学作品中塑造的有关战争的英雄:

(2分)(1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分析下列对话的言外之意。

(4分)

50年代初,中国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了保卫朝鲜,冒着极大的风险,不惜与美国一战,并帮助朝鲜把美国侵略者赶到了38线以南。

就在这个时候,周总理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周总理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以下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言外之意吗?

记者:

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

提起这支笔啊,那话可就长了。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

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①美国记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周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

它出自________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国籍)的______________(作者),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

(4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题。

(一)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选段中括号里应填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9.文中“至发电时止”从新闻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

(2分)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2分)

11.文中画线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包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具体分析。

(2分)

(二)

阅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已全部为我解放。

”选段,回答12-14题。

12.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什么?

(2分)

13.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分)

14.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

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

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三)

阅读《芦花荡》: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选段,回答15-19题。

15.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1分)

16.“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

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1分)

17.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1分)

18.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1分)

19.“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1分)

(四)血色黄昏

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

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

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少校制服的大胡子。

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

这里。

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

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

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

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

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

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

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

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车里有白馍!

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哗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珲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

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娥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

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

“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

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

“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

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

“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

“我叫尤小翠。

大胡子颤声说道:

“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

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

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

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

“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

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了一声嚎叫:

“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

——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34年后。

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

说:

“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20.这是一篇小说,读过以后,你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出它的情节吗?

(4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1.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也许你读了之后会被深深打动,请列出两个令你感动的情节,并简要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2分)

22.如果将这个生动的故事改成电视短剧,下面的句子在用画面展示的同时,还需要一些潜台词作介绍或评述,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分别拟写几句。

(6分)

(1)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2)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

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3)四野霎时一片寂静:

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23.文中写到两次“跪”,它们分别包含着怎样的心理或情感?

(4分)

(1)大胡子少校面对饥民“跪”:

(2)少校和师长在新坟前“跪”:

24.文中的“尤小翠”是—个怎样的孩子?

(2分)

25.最后一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三.写作(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说过:

人类历史是“血战前行的历史”。

历史的前进总是伴随着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

战争有正义的,也有非正义的;有保卫战。

也有侵略战。

不同类型的战争向人们展示了同样的事实:

流血。

26.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

请以“直面战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7.你理想中的和平世界是怎样的?

请以“我心中的和平”为题作文,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充实。

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本卷120分,完卷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把下列诗句在方格处用正楷重新抄写一遍,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分)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2.根据语境在括号中写出恰当的词语。

(4分)

①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   )唐!

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得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   )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dùn(   )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mǐn(   )感的神经末梢。

 

3.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4分)

风靡一时脍炙人口陈词烂调司空见惯娴熟深暗

莫名其妙自明得意因地制宜可见一斑别出新裁

错别字

订正

4.你知道吗?

鲁迅先生惜时如金,请举出他的两句相关的名言。

(4分)

(1)

(2)

5.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下面的对联。

(2分)

《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

(8分)

(1)默写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的后四句。

(4分)

,。

,。

(2)默写崔颢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的前四句。

(4分)

,。

,。

7.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4分)

目前,a《老鼠爱大米》这首在网络上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在向阳中学吃了“闭门羹”。

因为担心歌词低俗,对学生有不良导向,学校禁止在校传唱此类歌曲。

b此举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改正:

a:

b:

8.某校文学社团决定举办“读名著,谈感受”的一系列活动。

其活动之一就是围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小说召开一个题为“生命的价值”的小型研讨会。

请你为主持人拟一段研讨会的开场白。

(不少于40字)(2分)

二.现代文阅读(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25题。

(一)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

“我”是怎样想的?

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2分)

10.文中怎样描写“我”收到《山海经》时的感受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2分)

11.“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2.怎样理解“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2分)

13.概括选文的内容。

(2分)

14.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给“我”时,“我”当时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写在下面。

(2分)

(二)

阅读《老王》: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选段,回答15-19题。

15.这三段文字写了三件事,请归纳这三件事的内容(限8个字以内)。

(3分)

(1)第一件事:

(2)第二件事:

(3)第三件事:

16.作者写到“文化大革命”,钱先生被认做“反动学术权威”,为什么老王照样送钱先生看病?

(2分)

17.“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取缔”是什么意思?

当时为什么要“取缔”?

(2分)

18.“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前任”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作用?

(2分)

19.结合全文,扼要谈谈老王的“善”与“苦”,具体表现在哪里?

(2分)

(三)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

  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夏天。

  我的高考成绩很不理想,仅高出本科录取线3分。

如果幸运垂青我,我会走进大学的校门,而一旦稍有闪失,我就会名落孙山。

  我的忐忑在逼人的暑热里不断发酵、膨胀,我开始失眠。

  父亲常年在外,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陪爸爸到乡下转转吧。

”父亲说。

我不大情愿,但又不愿让父亲失望。

  我们骑着车,穿过郊区……

  父亲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总骑在我前面。

我们到了一条河边。

说是河,水却枯了,裸露的河床是一片开阔的沙滩。

对岸一片树林,蓊蓊郁郁的。

父亲说:

“咱们到那儿乘凉。

”沙子被日头烤得炭一样烫,脚刚踏上去,就被烧得跳起来。

  我唏嘘着,下意识地调转车头。

父亲说:

“都大男子汉了,还那么娇气?

”说着,自顾在前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虽吃力,却沉稳。

我无奈,只得跟随。

脚上的感觉渐渐只剩下了热,后来,连热也没有了,只有麻木。

半个小时后,父亲上了岸,我还有段距离。

我不能不钦佩父亲。

父亲向我招手,给我加油。

我也上岸了,一霎间,我有点儿想哭。

  树林的确是个好地方,阴凉很厚,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点地舔了去。

坐下来扳起双脚,才知父亲和我都有了轻微的灼伤。

父亲说这算个什么呀,他小时候天天就这样光脚跑,一点儿事没有。

但是父亲还是从附近掐了一些草,揉碎了,敷在我的脚上。

  父亲说:

“现在感觉怎样?

  我笑了笑。

我很久没有这么轻松地笑了。

  父亲说:

“再难的事,一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①

  休息了一阵后,父亲还未尽兴。

我们骑上车,又启程了。

  这次,我们进了一片农民收摘后的果林。

父亲说:

“这树上肯定还有果子,你能给爸爸摘一个解解渴吗?

”我点点头,很快发现了一个果子,但长得很高。

我不怕,脱下鞋子爬树。

爬到了粗大的树杈上,再爬,树枝越来越细,心里越来越虚。

我不能再爬了,但我多想把果子摘下来。

这时,父亲在下边叫我:

“下来吃果子。

”我循声望去,父亲的手里竟托着好几个果子!

,我爬下树,心灰又自惭。

父亲拍拍我的头:

“长果子的树不止一棵啊,总有适合你摘的。

”②

  第二天,父亲走了,我的心情却好了很多。

我开始冷静地想一些事情,心中渐渐踏实了。

  一段日子后,父亲又回来了。

父亲拎着网,说:

“咱们去河里捉鱼吧。

”父亲过去捉鱼捉得上瘾,只是这些年调往异地,少有闲暇,很少下河了。

  我们沿着过去经常捉鱼的河岸走着。

该下网了,可父亲不下。

父亲说:

“走,往上游走。

”这是我极熟悉的一条河,却又是我极陌生的一条河。

古朴的桑树、老槐,一人高的藤草,和愈来愈分不清路的小径。

水清得像空气一样透明,螃蟹在临水的洞口和水中的石块上悠然地爬行……

  我有些沉醉了。

  父亲说:

“多走几里路,不一样了吧?

”③

  我使劲点点头。

  忽然,父亲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我。

  我接过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一下子手足无措,幸运之神站在了我这边!

  父亲说:

“祝贺你,孩子!

以后,还要走得再远一些,像这河,追求无止境啊。

20.认真阅读文题,想想看,你从文题中得到了什么?

(回答两点即可,2分)21.本文围绕“我不愿让父亲失望”而陪父亲到乡下转转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是,第三件事是;这三件事叙写了“我”在父亲的诱导下的过程。

(4分)

22.文中加点的“厚”和“舔”这两个字,在用字炼意上非常讲究,请分别揣摩其妙处(3分)。

厚:

舔:

23.文中加横线的三句话,是父亲对“我”饱含深意的教育和启发,第①句话告诉我,第②句话告诉我,第③句话告诉我。

(3分)

24.朱自清的《背影》与本文都表现了如山的父爱,但父爱的表现形式却不一样,《背影》一文侧重于写父亲为我,本文侧重于父亲为我。

(2分)

25.等待不仅仅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成长。

请围绕等待,写一段80字以内的文字,表达你的见解。

(3分)

三.写作(50分)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道,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

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题目的横线上可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本卷120分,完卷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4分)

①具答之,便要()还家。

②可爱者甚蕃。

()

③各隐卷底衣褶()中。

④选贤与()能。

⑤男有分()。

⑥舟尾横卧一楫()。

⑦不可亵()玩焉。

⑧黄发垂髫。

()

2.辨别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6分)

寻向所志()芳草鲜美()

①寻②鲜

寻病终()陶后鲜有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佛印绝类弥勒()

③属④绝

神情与苏黄不属()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东坡右手执卷端()不足为外人道也()

⑤端⑥足

其人视端容寂()东坡现右足()

3.在括号中补出省略的成分。

(4分)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4.翻译下面的句子。

(8分)

①落英缤纷②屋舍俨然

③黄发垂髫④惟吾德馨

⑤亭亭净植⑥雕栏相望

⑦矫首昂视⑧天下为公

5.写出含有加点字意义的成语。

(4分)

①香远益清②豁然开朗

③犹得备晨炊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根据要求默写。

(4分)

(1)《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2)《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关莲的诗歌你能写几句?

请写出两句。

(4)仿照例句再写一句子。

(可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诗句)

例: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二.阅读(5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