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7206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

一、岩石圈物质循环

1.岩石的类型及形成

(1)岩浆岩: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

碎屑物质被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

(3)变质岩:

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

温度和压力下经变质作用而成。

2.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如下图所示:

[自我探究] 三大类岩石彼此之间能否直接相互转化?

提示 不完全能。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

二、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

地球内部,主要是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分类

(1)迅速激烈的内力作用,如火山喷发或

地震。

(2)极其

缓慢的内力作用。

3.表现形式及影响

(1)变质作用:

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

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自我探究] 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彼此孤立的吗?

提示 不是。

这两种运动紧密相关、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自我反馈』

1.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

和田玉属于(  )

A.侵入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喷出岩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可知,和田玉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属于变质岩。

2.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答案 C

解析 岩浆岩必须经过岩浆的冷却凝固才能形成。

3.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  )

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D.堆积作用

答案 A

解析 岩浆活动只有喷出地表时才能塑造地表形态;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内部;堆积作用属外力作用。

4.关于地壳运动中垂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 ②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③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④使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地壳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做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垂直运动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区别两种不同的运动及两种运动带来的不同后果。

垂直运动往往会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从而使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①④正确;由于水平运动,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因此②③错误。

 

探究点

 岩石圈物质循环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5年,陕西省清涧县无定河沿岸发现了古植物化石,据初步推断为距今2.5亿年的芦木化石。

芦木是一种古植物,属木贼纲,出现于石炭二叠纪,现已绝灭。

芦木与鳞木、封印木共同组成北半球热带沼泽森林。

(1)你能推断形成芦木化石的岩层属于哪类岩石吗?

(2)该类岩石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 

(1)沉积岩。

(2)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崩解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外力搬运后沉积下来,在沉积过程中,一些芦木被掩埋在下面,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1.岩石圈物质循环中的地质作用

2.三类岩石的特点及形成

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

(1)~

(2)题。

(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e为变质岩B.a为沉积岩

C.d为岩浆岩D.c为岩浆

(2)图中各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⑤是外力作用B.⑥是变质作用

C.③是重熔再生作用D.①是冷却凝固作用

[解析] 读图可知,经过③作用,b、c、d、e转化为沉积物,说明③为外力作用;沉积物经过④转化为d,说明④为固结成岩、d为沉积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可生成变质岩,⑤为变质作用、e为变质岩;变质岩可转化为岩浆,⑥为重熔再生、a为岩浆;岩浆经过侵入喷出、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①是冷却凝固作用,b、c是岩浆岩。

[答案] 

(1)A 

(2)D

[方法指导] 地壳物质循环图的解读方法

第一,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岩浆只能直接生成岩浆岩,所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第二,岩浆岩和变质岩均可通过外力作用生成沉积岩,各种岩石均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第三,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

第四,各类岩石都可以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转化为岩浆。

探究点

 内力作用

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

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km。

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m不等。

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

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

(1)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样形成的?

(2)材料中众多的火山是何种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1)是裂谷两侧的地壳发生张裂的水平运动形成的。

(2)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表现如下:

下图为一个岩层剖面,因其中岩层呈香肠形态,故名为石香肠构造。

由于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

据此完成

(1)~

(2)题。

(1)形成石香肠构造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属于(  )

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D.地震作用

(2)形成石香肠构造必须具备的条件(  )

①不同岩层有韧性差异 ②受到强大的压力 ③地形起伏大 ④火山活动强烈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 第

(1)题,据材料信息“由于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可知,形成石香肠构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属于地壳运动。

(2)题,据材料信息“由于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可知,形成石香肠构造的重要条件是岩层受到强大的挤压;据材料信息“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可知,形成石香肠构造的重要条件是不同岩层有韧性差异。

[答案] 

(1)B 

(2)A

[方法指导] 图示法理解地壳运动

 

探究点

 岩石圈物质循环

2018年6月27日,阿贡火山再次喷发,火山灰高达2000米,导致巴厘岛国际机场关闭。

读图,回答1~2题。

1.图二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

A.①⑥B.④⑧C.⑦⑧D.④⑦

答案 C

解析 读图二可知,图中箭头标注①⑥表示各类岩石都能熔化成岩浆,不符合题意;④表示变质岩受外力作用变为沉积岩,不符合题意;岩浆不能生成沉积岩,⑦标注错误,符合题意;变质岩不能生成岩浆岩,⑧标注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项。

2.图一中山体的岩石来自(  )

A.沉积岩B.变质岩

C.侵入岩D.喷出岩

答案 D

解析 图一中山体的岩石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喷出岩,故D项正确。

探究点

 内力作用

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的地壳(  )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中地层和岩石的分布可知,红海处地壳发生断裂,地壳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故A项正确。

4.下列岛屿或群岛的形成主要与地壳垂直运动有关的是(  )

A.冰岛B.台湾岛

C.夏威夷群岛D.南沙群岛

答案 B

解析 冰岛和夏威夷群岛的形成主要与火山喷发有关;台湾岛的形成主要与地壳垂直运动有关;南沙群岛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时间:

40分钟 

  满分:

100分

[考点分布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有(  )

①侵蚀作用 ②风化作用 ③岩浆活动 ④变质作用

⑤地壳运动 ⑥沉积作用

A.①③④B.①②⑥

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2.形成大理岩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搬运作用

C.变质作用D.沉积作用

答案 C

解析 形成大理岩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变质岩,C项正确;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或沉积岩,A、B、D三项错误。

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它的上截和下截保存得比较完整。

读图完成3~4题。

3.导致大理石柱变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水平运动B.火山喷发

C.垂直运动D.板块碰撞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不同时期海平面以上大理石柱的高度不同,这说明石柱发生升降现象,这主要与地壳垂直运动有关。

4.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  )

①以水平运动为主 ②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地壳运动过程 ③以垂直运动为主 ④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B

解析 读图,根据海平面变化,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以垂直运动为主;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地壳运动过程。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的最新测量高度为8844.43米,比之前的8848.13米“矮”了3.7米,专家大致认为是“雪降岩升”。

2008年四川地震后,专家称地震致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据科学家考察:

喜马拉雅山脉历史上原来是一片海洋。

据此完成5~6题。

5.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

A.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B.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C.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D.内力作用——岩浆活动

答案 B

解析 喜马拉雅山的崛起是内力作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伴随着外力作用,但在这个时期,内力作用为主,外力作用为辅。

6.关于2008年四川地震后,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长高是以地壳的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为辅

B.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人们却没有察觉,说明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人类不易感知

C.在地壳运动过程中既有岩浆活动也有变质作用

D.喜马拉雅山的增高说明了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答案 B

解析 岩浆活动比较剧烈,喷出地表后短时间内就会形成火山,改变地表形态,所以“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说法是错误的。

[能力提升]

图一为美国西部的波浪谷景观照片。

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而得名。

这种地貌是在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红色碎屑岩沉积而形成。

图二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煤炭资源的形成和图二中的哪一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有关(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B

解析 煤炭属于沉积岩,图二中甲、乙、丙、丁分别为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和岩浆。

8.组成波浪谷的岩石按其类型应为图二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B

解析 组成波浪谷的岩石为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

9.图一中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对应图二中的数字序号为(  )

A.冷却凝固 ①B.冰川侵蚀 ③

C.外力作用 ②D.变质作用 ④

答案 C

解析 波浪谷是由红色砂岩受外力作用形成的,图二中②属于外力作用。

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猫咪”山逼真形态形成的根本能量来源是(  )

A.地球内能B.太阳辐射能

C.岩浆活动D.流水作用

答案 B

解析 自然界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说明“猫咪”山形态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项正确。

11.“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

A.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B.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D.变质作用形成

答案 C

解析 “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先是内力作用使岩层隆起,成为高地。

再受外力作用形成酷似“猫咪”的山地,C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6分)

12.图一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二为部分著名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0分)

 

(1)简述图一所示区域的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并分别说明判断依据。

(8分)

(2)图二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3)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2分)

(4)组成云南石林、印度泰姬陵和五大连池的岩石类型不同。

其中,组成石林的岩石类型主要是________,组成印度泰姬陵的岩石类型主要是________,组成黑龙江五大连池的岩石类型主要是________。

(6分)

(5)五大连池中的岩石大部分有气孔构造,请解释其原因。

(4分)

(6)简要说明组成湖南张家界红色地层的岩石的显著特征。

(4分)

答案 

(1)地壳运动,依据是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岩层发生断裂;岩浆活动,依据是岩浆活动形成了岩浆岩。

(2)吐鲁番盆地 天山 五大连池

(3)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4)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5)岩浆喷出地表后,温度与压力骤降,气体迅速逸出,形成气孔构造。

(6)含有化石、具有层理构造。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一岩层形态,图一所示区域经历了地壳运动,依据是沉积岩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岩层发生断裂,错动位移;有岩浆活动,依据是该地形成了岩浆岩。

(2)题,吐鲁番盆地、天山和五大连池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第(3)题,吐鲁番盆地是地壳断裂下陷而成的。

第(4)题,黑龙江五大连池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其岩石类型主要是岩浆岩;组成云南石林的岩石是沉积岩,组成印度泰姬陵的岩石是变质岩。

第(5)题,气孔构造是岩浆喷出地表过程中形成的。

第(6)题,组成湖南张家界红色地层的岩石是沉积岩,含有化石、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

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1)图中地貌是________地貌,在我国往往形成于________地区。

(4分)

(2)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简述判断理由。

(4分)

(3)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

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8分)

(4)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_______岩。

(2分)

(5)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简述其理由。

(6分)

(6)地层A、B的形成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 

(1)沙丘 西北

(2)沉积 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3)标注略(C标注在B的两侧突出部分,D标注在岩浆出露地表处)。

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

(4)变质

(5)A 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

(6)A形成年代早,B形成年代晚

解析 图示地貌为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由图可知,A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的两侧突出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

A与B接触地带,会因受到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

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

B处岩浆沿着原有岩层的薄弱地带上升侵入,所以A形成早,B形成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