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7494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余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第二次模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共77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相当惊人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从以上文字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今天,当年的地面建筑已不可见,但地下始皇陵的规模格局也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

从现在挖掘的极为片断的陵的前沿兵马俑坑情况看,整个场面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

这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不同的是,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不是一座座独立自足的向上堆起的比较单纯的尖顶。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

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

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世界其他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

中国建筑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

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

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中国人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

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

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

正如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种种,只是“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

中国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精神。

即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的洗涤之处,而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

与哥特式建筑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游历其中,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

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狂迷意识。

而正是这种狂迷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的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

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

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

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

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明清建筑的体制、风貌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的基础规范,一直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

这也是“百代皆沿秦制度”的有力佐证。

B.从考古发现看,可以肯定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

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

C.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群体建筑为目标。

D.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具有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世界其他民族主要建筑大都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

它们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

B.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

C.不同于许多宗教建筑所具有的反理性狂迷意识的审美特征,游历于中国建筑中,更多的是给人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使人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

D.中国建筑,“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也就是说,它是灵魂的洗涤之处,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而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它既是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同时也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

这体现了中国人观念中神人同在的倾向。

B.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这一美学风格还体现在建筑物严格的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C.中国建筑群,虽说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比,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是它结构方正,逶迤交错,也是气势雄浑。

D.万里长城,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因此也体现了实践理性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

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

“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

“辽抚谁可者?

”学曾思良久,曰:

“张学颜可。

”拱喜曰:

“得之矣。

”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

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

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

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

继以荒旱,饿莩枕籍。

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

黜懦将数人,创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

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

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

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

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

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

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

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

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

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

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

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

②赔累:

赔钱亏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岁稔不足支数日稔:

丰收,年成好

B、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绥辑:

安抚聚集

C、学颜发之,诏逮完发:

发现

D、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厘:

查清

5.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

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

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C.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

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

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

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5分)

译文: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明僧绍,字承烈,平原鬲人也。

祖玩,州治中。

父略,给事中。

僧绍宋元嘉中再举秀才,明经有儒术。

永光中,镇北府辟功曹,并不就。

隐长广郡崂山,聚徒立学。

淮北没虏,乃南渡江。

明帝泰始六年,征通直郎,不就。

升明中太祖为太傅,教辟僧绍及顾欢、臧荣绪以旍币之礼,征为记室参军,不至。

僧绍弟庆符为青州,僧绍乏粮食,随庆符之郁洲,住弇榆山,栖云精舍,欣玩水石,竟不一入州城。

建元元年冬,诏曰:

"朕侧席思士,载怀尘外。

齐郡明僧绍标志高栖,耽情坟素,幽贞之操,宜加贲饰。

"征为正员外郎,称疾不就。

其后与崔祖思书曰:

"明居士标意可重,吾前旨竟未达邪?

小凉欲有讲事,卿可至彼,具述吾意,令与庆符俱归。

"又曰:

"不食周粟而食周薇,古犹发议。

在今宁得息谈邪?

聊以为笑。

"

  庆符罢任,僧绍随归,住江乘摄山。

太祖谓庆符曰:

"卿兄高尚其事,亦尧之外臣。

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遗僧绍竹根如意,笋箨冠。

僧绍闻沙门释僧远风德,往候定林寺,太祖欲出寺见之。

僧远问僧绍曰:

"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

"僧绍曰:

"山薮之人,正当凿坏①以遁。

若辞不获命,便当依戴公②故事耳。

"永明元年,世祖敕召僧绍,称疾不肯见。

诏征国子博士,不就,卒。

子元琳,字仲璋,亦传家业。

  僧绍长兄僧胤能玄言宋世为冀州刺史弟僧暠亦好学宋孝武见之迎颂其名时人以为荣。

泰始初,为青州刺史。

  庆符,建元初为黄门。

僧胤子惠照,元徽中为太祖平南主簿,从拒桂阳,累至骠骑中兵,与荀伯玉对领直。

建元元年为巴州刺史,绥怀蛮蜒,上许为益州,未迁,卒。

(选自《南齐书·明僧绍传》,有删改)

【注】①坏:

同“坯”,屋的后墙;②戴公,宋元嘉年间的隐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淮北没虏没:

沦陷

B、卿可至彼,具述吾意具:

全部

C、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相:

互相

D、与荀伯玉对领直直:

同“值”,值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教辟僧绍及顾欢、臧荣绪以旍币之礼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其后与崔祖思书曰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随庆符之郁洲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不食周粟而食周薇蟹六跪而二螯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僧绍长兄僧胤/能玄言宋世/为冀州刺史/弟僧暠亦好学/宋孝武见之迎/颂其名/时人以为荣

B、僧绍长兄僧胤/能玄言宋世/为冀州刺史/弟僧暠亦好学/宋孝武见之/迎颂其名时/人以为荣

C、僧绍长兄僧胤/能玄言/宋世为冀州刺史/弟僧暠/亦好学/宋孝武见之迎/颂其名时/人以为荣

D、僧绍长兄僧胤/能玄言/宋世为冀州刺史/弟僧暠/亦好学/宋孝武见之/迎颂其名/时人以为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僧绍出生于平原郡,有很高的儒学修养。

最初,他在长广郡一带聚徒讲学,后来淮北四州沦于北魏,他随家族南下。

B、齐高帝认为明僧绍立志高远,心性酷爱纯朴,幽静贞节的操守,下诏书表示要加以褒奖并授予官职,但是明僧绍借口有病而不肯就职。

C、明僧绍跟随弟弟明庆符住在江乘摄山时,听闻佛教教徒释僧远有高尚的风范品德,于是前往定林寺拜访,齐太祖因此得以与明僧绍见面。

D、齐太祖在做太傅之时,就曾经以旌旗币帛这样的征聘大礼去聘请明僧绍,后来赠送给他一支竹根如意,一顶笋箨冠。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僧绍曰:

山薮之人,正当凿坏以遁。

若辞不获命,便当依戴公故事耳。

(6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22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14-15题。

栀子花诗

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

14.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

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

的情致?

(5分)

 

15.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

(6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16-17题。

朝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

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

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16.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回答。

(5分)

 

17.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

18.

(1)在《出师表》里,诸葛亮自述他躬耕南阳时的心理状态是“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的盘旋曲折、行人困危之状的诗句是:

“____,

______。

(第Ⅱ卷共7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真正的长者并不是____,他们常常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儒化后学者。

②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___,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③众人在名利色权的诱惑下迷失生活了方向,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方可_____。

A.好为人师师心自用抗颜为师B.抗颜为师好为人师师心自用

C.好为人师抗颜为师师心自用D.师心自用好为人师抗颜为师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

B.环保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13省区市开展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

编制试点工作,目前,北京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源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

C.根据数据显示,如今苏州市范围内共有养老机构221家、机构养老床位57915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8.4张,供求极不平衡。

苏州面临着养老服务的严峻挑战。

D.一个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需要经历不断成熟、主动推广并被社会所认识和认可的过程,

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有的成果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仍可持续可能衍生商业

21.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标识,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7分)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

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周国平)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

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

(莫言)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模考2参考答案

1、答案A,原文有“大概始终没有”,“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的字样,选项A太过绝对。

2、答案D,“灵魂的洗涤处”是宗教建筑的特点。

3、答案C,原文“逊色一筹”的主语是“单个建筑”,不是“建筑群”。

4、C揭发

5.B(原文标点为“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

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呆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

事姑息以蓄祸”)

6.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7.B(“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8.

(1)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

(得分点:

“卓荦倜傥”“识”“器”“见”各1分,句意1分)

(2)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得分点:

“黜”“具”“经画”各1分,句意2分)

9.【答案】C【解析】相:

偏指一方,“他”

10.【答案】A:

介词,用【解析】B、与:

动词,给/动词,结交,亲附;C、之:

动词,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而: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11.【答案】D

12.【答案】C

【解析】齐太祖并没有跟明僧绍见面,原文是“太祖欲出寺见之”。

13.(6分)【答案】明僧绍说:

“山野之人,正应当凿墙挖洞来躲避。

假如推辞得不到同意,就应当依照以前戴公的先例行事了。

”(山薮:

山深林密的地方,山薮之人即为山野之人;凿坏以遁:

凿墙挖洞以躲避,也指隐居不仕;若辞不获命:

假如推辞得不到同意;故事:

先例。

每点1分。

句子通顺1分)

14.(5分)

(1)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开花,所以喻其花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冰清玉洁的形象在夏天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之气、舒爽之感。

体现了诗人对夏夜栀子花形象的喜爱以及由栀子花、夜风所营造的清新、雅致、幽静、恬适氛围的欣赏、沉醉。

15.(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

②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感。

③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16.(5分).诗歌描写出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2分),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2分)。

17(6分).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2分)。

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滴落水珠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

突出表现了乡村的自然宁静。

(具体分析2分)

评分标准:

手法2分,分析2分。

(答到借景抒情酌情给分)

18.(6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⑶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19.答案:

A好为人师:

谓不谦虚,不知求教而喜欢以教导者自居。

师心自用:

师心:

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

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

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抗颜为师:

抗颜:

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

为师:

为人师表。

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20.B(A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C句式杂糅,删去“根据”或“显示”。

D语序不当,把“可能”移到“在几十年”前面)

21.该标识由数字“70”,时间“1945-2015”,和平鸽,“V”字型长城图案构成。

(2分)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V”字型长城图案,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庆祝,也代表中华民族组成钢铁长城,共同抗敌。

(2分)五只和平鸽,表现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共创美好未来。

(2分)

22作文本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段材料是周国平的话语,意思是,在这喧嚣的社会中,他选择安静的生活方式,安静地写作,安静地思考,不受外界的喧嚣干扰或诱惑,守得住自己的内心。

  第二段是莫言在2014年南国书香节上演讲的观点摘录。

意思是,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生于斯,长于斯,谁人都不能避免直面喧嚣。

如何看待这个喧嚣的时代,如何应对这个喧嚣的社会,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材料中的关键词有两个:

“安静”和“喧嚣”。

如果把“安静”理解为“宁静”“安宁”“平静”,把“喧嚣”理解为“喧闹”“热闹”,不作偏题处理。

  “内容”层面,可侧重对“安静”和“喧嚣”意义的直接解读;“含意”层面,可以由“安静”和“喧嚣”引申到对现代人生活态度或生存方式的思考。

关于“自选角度”,学生可以在“安静”和“喧嚣”两者中任选一个作深入思考,也可以将二者综合起来思考。

【参考译文1】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

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入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

“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

”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

“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

”魏学曾思考很久,说:

“张学颜可以。

”高拱高兴地说:

“相契合了。

”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

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

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

前任巡

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

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

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

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

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

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

“贾汝翼拒绝王果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

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果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

”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

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

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因此安抚他。

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

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

又上奏一条条详细地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

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万顷。

百姓

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

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以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

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