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高翻经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751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北外高翻经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外高翻经验.docx

《北外高翻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外高翻经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外高翻经验.docx

北外高翻经验

一:

先说两门专业课,我觉得可以分成几个大块,各个击破

1.翻译

政治经济类翻译:

英译汉我用的基本都是ft上的文章,跟进时事,中英双语,难易度合适。

经济学家我没怎么翻过,感觉考试卷子没有那么难,翻它怪打击的,我是不会自我折磨的类型呵呵;汉译英看了一些口译方面的小册子,里面有很多固定说法和中国特色词汇。

后来感觉看一下十七大报告就应该没问题了

散文翻译:

张培基和散文佳作108,挑着看。

选那种比较能给人启示的文章,看了真题大家肯定能有所感觉的。

有的文章比较古老,翻了也是折磨加打击,不如不翻

2.阅读

我基本上只看一种外刊:

经济学家。

但我建议大家能看还是多看一些。

各种报纸的题材风格都能适应更好。

我比较不求甚解,看经济学家时没精读,遇到不懂的技术性问题和经济学原理也放在一边不去管。

这个不算经验,只是给大家点信心:

像我这样读不明白的也混进来了呵呵

刚开始看经济学家肯定不爱看,这个时候恐怕就要强迫一下自己。

每天坚持,慢慢加量。

坚持下来会发现自己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有显著提高,以后再读就是自愿的了呵呵。

有段时间我练得每天只能看进去经济学家,看到上瘾。

现在很久没看瘾又退了呵呵

再有就是考试的时候做阅读题其实有技巧的,很多都类似于专八的阅读,就是选项里有明显的错误。

比如文章说increaseby0.5%。

但选项里却说increaseto0.5%这种。

我第一年和第二年两门专业课总分没有提高,都是242,但个人感觉做题比前一年更容易了,理解能力有提高。

去年做阅读题很多不确定的,今年基本都是有根有据的在选,这就是进步吧。

速度也比以前提高了,我本来就是这种性格,说好听了叫有效率,说难听了叫毛躁。

第一年同传提前40分钟答完,第二年提前一个小时,这也算是进步吧(虽然分数下降了~)

二:

日语:

我最没资格讲日语了,因为本身很烂

但是有第一年栽在日语上的教训,所以劝二外日语的研友不要小视之。

日语据说难度介于三级和二级之间,于是乎对策就是三级二级逐级攻破。

个人认为光看书不够,主要是多做题。

看完标日初级可以做三级真题;三级没问题了再攻二级。

我当时二级部分只看了语法,做了二级真题里的单词和语法部分。

临考前抱着出真题的幻想背了一遍阅读题正确选项hoho

07年二外日语都是三级真题,做过三级之后能得90分以上

08年都是二级真题,同理做过也能得90分以上

09年偶还没有找到出处,所以偶只得了70分呵呵

日语虽难,但二外日语的童鞋们有个福利,就是复试里的听力文本都是发下来的,相当于做阅读理解(至少最近两年都是如此)。

最汗的是我看那些文章都看不懂,还是根据听力时朗读的语气断句什么的做的题。

都差到这地步了~

偶第二年采取的是分专题的复习方案,个人认为很有效果。

我限制了一些范围:

金融危机,美国大选,中国奥运,汶川地震等几个专题。

每次看过的经济学家和ft翻译都存在相应的专题文件夹里,最后一个月集中复习一遍,考试的时候无论出什么话题都能应付啦

记得我当时在ft里搜索“奥运”,结果有40多页,我是把适合做翻译材料的都做了一遍。

所以这个专题上光英译汉就做了至少20篇。

这个需要效率,分清主次。

你看某些题目不疼不痒的就别做了,挑那些讲意义的,讲看法的。

做下来其实也没有多少

我这个“海选”的复习方法需要像我一样粗枝大叶,大刀阔斧的性格,如果每篇文章都做得很细,那估计累死也完不成。

我的目的是每件大事相关的各种热词,句型,固定翻法自己都能熟悉,考试的时候出来咱就不怕

三:

下面说些能鼓励大家的:

1.我学习成绩一点都不好。

大外毕业,成绩在全年组排名100之后(俺们全年级总共300多人,汗~)估计要考高翻的各位童鞋成绩再不好也差不过俺了吧,俺都混进来了,你们肯定也能大摇大摆的进来

2.我是在家复习了一年。

在家复习没有自习室有效率,但却很方便。

反正外报外刊都在网上看,ft也在网上翻,在家比较容易获得资源,打字也比写字翻译快很多。

3.我单词量非常之小。

说了可能不信,但真的是小到不行。

其实我觉得当天看完经济学家的单词,经常出现的那些当天背一下比较有效果,我试过一段时间,效果不错,但有始无终。

初试之后更是把一次性记忆的单词都忘得一干二净,直接导致准备复试时看经济学家速度和质量明显下降,面试回答问题时所用单词极其幼稚,都没有高中以上的

4.我知识面很窄。

外国名著没读过,连环球时报都是为了考研才开始看的。

不过后来补的还可以,现在遇到一些国际大事也能忽悠两句。

所以同样苦于知识面窄的同学们不要着急,再窄也窄不过我,我都补上了,何况你呢

5.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感觉。

这个是复试得来的经验。

复试出来之后我感觉极其糟糕,估计肯定上不了,都做好北漂的打算了,结果却过了。

所以自己的感觉不一定是准确的。

特别是在复试过程中。

如果前面发挥得很不好(像我感觉的一样),那就告诉自己说感觉不一定是准确的,下面一定好好发挥。

我觉得我复试就是吃了这个亏。

自己没调整好心态,所以面试的时候都破罐子破摔了

6.复试的时候建议大家找个研友一起准备。

视译和面试部分都是可以一起练习的。

特别是面试部分。

今年老师问我有的问题挺专业的,但是平时练习过一些话题,所以自己编的话也能比较靠谱。

令人激动的是,最后我俩都成功考上高翻了呵呵

写的有点乱。

如果学弟学妹们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我,别看咱成绩不济,但考了两年,经验还是有一些的呵呵

最后容我说点感性的话:

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与北外失之交臂;

去年考研由于玩世不恭再次与北外擦肩而过;

今年偶学乖了,就考上了。

时隔六年,偶才重新拿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迷茫六载,偶的北外梦才得以圆满

让偶在这大吼一声:

北外,我来啦!

我也响应佳佳的号召,顶一个!

能考上高翻真的是件幸事,感谢星光的所有研友,感谢老师、家人和朋友长久以来的帮助和支持!

一切只是开始,辛苦还在后头~~

复试过了,松了口气,其实现在想想,考研只要拿出高考时三分之一的努力就没问题了,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到了大学,真的很少人能有毅力坚持这份执着。

出国的出国,找工作的找工作,如果没有人监督自己,考研确实很难很累很苦。

如果能有人和自己一起拼搏奋斗,那就最好不过了!

说说我自己是怎么复习的吧,只是个案,大家挑有用的看哈!

政治:

这个其实最不想说,一句话带过吧!

我报了个班,去年十一开始上课,然后买了辅导老师出的习题册,有空就背背,但看的不是很细。

我的建议是,报班会比较轻松,心理上压力能减少许多,但别百分百指望那些点睛、押题。

选择题是政治的关键,成也选择、败也选择,大家一定要重视选择题!

大题要尽量多写,千万别空着,因为判卷老师会有2~4分的同情分,所以能想到的、相关的,就尽量写吧!

(我政治虽然报班了,但还没我认识的没报的分高,哎……因人而异!

二外:

我二外是西语,北外考试西语的简单貌似是出了名的。

我们学校可能和其他学校不一样,我们是大一、大二就开第二外语,然后就没这个课了。

我喜欢西语,当时学的还比较扎实,所以复习起来没那么吃力。

我觉得复习西语,最重要的就是把书上的内容吃透、记牢,不必买什么额外的练习册,配套的阅读一可以看看,然后真题一定要做,因为每年都有大量极其类似的题出现。

西语的复试听力也很简单,大家只要不是一句话都听不懂的,那就没什么问题!

如果想练听力,那就听教材配套的磁带吧!

西语第二册的语法点很多,生词也不少,记忆量很大,如果时间有限,大家就把真题上出现过的语法内容记住弄懂就可以!

二外不是重点考察项目,大家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二外上,切记!

基英:

很lucky,大外和北外上课用同一套基英材料,心理上有了点谱;实际用啥材料都一样,又不会从书里出题,当初我到处问北外用什么书实在是没有意义……基英就是对基础的考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翻译和写作能力以及词汇的积累,等等……所以学弟学妹们不要把时间都耗在琢磨北外用什么教材上啦!

基英不是一两天就能临阵磨出来的,平时多看多读多写多练,考试自然就能得心应手!

经济学人等外报外刊不一一细说,现在连环球时报都有英文版了,哈哈,大家就使劲读吧!

FT中文网有个速读测试,那个也很好,读完回答问题,和考试一样,推荐下!

作文的话,我们这是第一年,不知10年有什么新变化;但我们平时上课都有写作,可见这是个基本功。

如果实在觉得自己作文不行,就多看看雅思作文知道吧!

翻译是散文或杂文性质的,不难,找专八翻译练习就行!

英汉互译:

翻译想提高就是练,没有捷径,语言天才除外。

我把叶子南的书认真看了,每一篇都认真翻了,然后对照参考译文重新修改,再写翻译心得;一本书下来,感觉翻译速度提高了,貌似也有了点感觉,看见长句子也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叶子南看完后,我就上eco论坛,一周领一两篇稿子,翻好之后上传,让各路牛人们帮着拍砖头。

经大家一指点,自己的很多问题都显现出来,我觉得这样进步最大。

汉英我down了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部分十七大报告,专门找了个本子做笔记,不会的表达都抄下来,有空就翻翻。

可能你会说,我也这么记过,但没多少能记住。

确实,我也没记住多少,但记了就比不记强,看过就多少有印象。

学英语是慢功夫,就像咱们学说话,没谁一夜之间就能把唐诗宋词元曲倒背如流的。

翻译很辛苦,提高起来还慢,建议大家咬紧牙关,坚持住!

至少一天要练一、两段,不要贪多,但求精致!

参考书:

我正式看参考书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

叶子南精读精练;非文学(李长栓)看了一半,抄了些汉英表达;中式英语这本书很幸运,我们笔译课老师把全班分组,同学做了全书的课件,所以自己没看书但却相当于了解了全书的内容;庄绎传我看了两篇,其他的没看,不太适合我。

个人认为高翻和其他专业不一样,参考书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不要过分依赖迷信参考书。

关键是自己平时练习到不到位。

视译、复述及其他:

我们本科的专业就叫英语(高级翻译),大三开始就上连传、商务口译、同传、视译、政治口译这些课。

老师都非常负责,平时自己录磁带练习,考试就不怎么紧张。

大家多上网找材料听。

然后视译的材料一开始应该以英汉为主,毕竟考试就是英汉,大家可以看看各种演讲。

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几句题外话。

考研不是为了逃避就业,特别是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存在某些“弱点”(恕我这么说,因为真的想不出什么委婉的词了)的人来说,读完研之后还是要就业,这时可能问题会更大。

我觉得大家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样才不会自我迷失。

以前我也是觉得考高翻相当于当上了同传,找到了金饭碗一辈子锦衣华食;可渐渐我发现,高翻只是一个开始,自己在翻译面前永远是个学生,要不断努力才不会落后。

我是个懒人,和同班刻苦的同学相比,我过着“骄奢淫逸”的日子,漫画、恐怖片、美剧什么的都没断过,所以能考上高翻我点子实在太正了……我为自己shame,想考研的同学千万别和我一样。

付出了,总会有回报,有鸿鹄的志向也要有与之相配的努力才行!

考研说难并不难,关键就是“坚持”二字,每天学一点、不要间断。

不是说不可以有娱乐和休息,调整心态很重要的,但不能玩物丧志、一发不可收拾。

考研最后半年,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我病了两次,每次都上医院吃药、打针、躺床上装死人,耽误了好多好多宝贵的时间,大家千万不要生病!

累了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锻炼,合理搭配饮食,保证一定的睡眠!

女孩子就别减肥什么了,冬天也别为了美穿很少衣服,考完了想怎么美都行!

考研是场持久战,是对身心的双重考验,坚持下来,别受他人影响。

选择考研,就别当逃兵!

祝大家都能追随自己真实的心意,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学弟学妹们考研成功!

以上。

看了大家写的,想想自己以前在别人的经验谈中得到的帮助与安慰,我也希望我说的对大家有所帮助。

进入大学在英语系开始学习后,我觉得自己大学以前学的英语都不叫英语。

大学毕业,经历了第一次冲击北外的失败(笔译),决定回家准备再来一次,并决定考更适合自己的口译,穿梭于各大外报外刊网站,NPR、BBC、VOA、每天不绝于耳,生词难句“罄竹难书”,从初中开始的英语学习经历只能用“十年英语哑盲盲“来形容。

要说半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多大的困苦也没有,在生活方面爸妈都把我照顾得很好,每天早上起来有爸爸准备的早饭和现榨的豆浆。

IknowI'vebeenlivingashelteredlife.我有时候为自己所享受到疼爱与物质享受而觉得内疚。

我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真正的磨砺,但是却没有走出大树树荫的勇气。

我是一个喜欢唱喜欢跳,喜欢热闹,在家里一个待久了就觉得闷得慌。

同时我还是一个想很多的人,所以单是考不上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就hautedmeandgnawedatmyheartdayandnight。

废话一堆后,说点实质的。

基础英语:

我的基础还凑合,专八78。

所以后来我觉得考高翻的人其基础应该达到专八八十分以上的水平。

在家准备这半年,我每天上午的时间就是用于阅读外报外刊,主要是经济学人,时代周刊也读一点,NPR的主要新闻也都一两篇。

经济学人上面的难句,我会慢慢分析然后翻一下。

有时候,会读WSJ和FT的双语新闻。

半年下来,觉得在词汇量、自己写作的遣词造句方面还是有显著提高的。

专业:

英汉:

1、叶子南的书看了,上面的翻译也练了,也练出一些感觉。

觉得叶子南要求文字的流畅优美,并且好用成语。

2、练了二级笔译的前面几个单元。

后面的都是机械、农业那些较专业的文章就没练了。

3、练了《英语文摘》,但觉得上面的译文一般。

汉英:

1、读了张培基的现代散文,但是基本没有自己翻过,觉得很有挑战性。

2、十七大看了。

模式化的东西,看看就会翻译同类型的了。

3、有时会到网上搜搜各个部门领导人发言稿中英版对照着看看。

政治:

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

一次考了61,二次考了62。

辅导班我觉得没用。

看几遍大纲,练练题就行了。

二外(法语):

我是看的孙辉的简明,看几遍练练课后翻译就行了。

语法书不用看。

一年78,二年80。

应该算不上有提高。

看看前面同学的经验,觉得自己练得真的不够多。

所以我的专业成绩也不高,126+113=139。

写字速度也慢,以至于考试时后面时间很紧,还有一两句都没有翻完。

我在考研前的一个月就有厌学的情绪了,不想看书时就抱着零食看韩剧。

这可能就是一个人学习不好的地方。

考完初试,也长了十斤。

接着就一直不想看书,直到成绩出来觉得有戏才继续的。

我主要看的是二级口译,觉得上面的材料比较适合。

但是译文有的地方有小错误。

心态应该是最重要的,大家在准备时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上,对于未来不要想的太多。

老天是十分公平的,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

首先要祝贺考上的所有同学,包括我自己,嘿嘿。

无论是复习考试还是等分期间,大家的身体和心灵多少都受到很多困苦煎熬,现在等到了好消息,大家该high的时候一定要high哈O(∩_∩)O

我是10月份才正式开始准备的,时间已然很紧张了,整个考研过程还是比较紧凑的。

所以最大的心得就是突击真的真的很重要。

政治:

报了XX的班,个人感觉收获不大。

最突出的好处是可以感受气氛,交流复习过程中的挫败感,然后安慰自己背不下来的大有人在⊙﹏⊙b汗。

我在政治复习上耗费了大把的时间和感情,最后分数也只是一般而已。

现在回想下,的确做了太多无用功,尤其是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问答题上。

政治的复习还是要以选择题为主,以基础知识点为主,大家要切记

二外:

二外学的是法语。

学校是大三开的法语课,我勉强能跟上进度而已。

复习时先把语法理顺,然后要多找题来做。

有些题命中率很高哦。

对以上两门基础课有一定基础或者复习时间较充裕的同学,就不需要在最后阶段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精力了。

只要过线不拉总分后腿就ok。

我当时纠结这两科纠结得过分,现在想来完全没必要o(╯□╰)o

基础英语:

张培基的现代散文英译不错。

我只看了第一本,每篇都细细地读过。

很可惜最后中英翻译改成了作文。

但这本书还是值得看一看,找找感觉。

外刊读得比较多的是经济学家。

经常去经济学家的论坛潜着,看完存下来,之后还会温故。

我的阅读量其实很小,但读东西很细致。

考研期间读的外刊文章,基本上都重复看过5遍以上。

基础英语的复习并不复杂,就是多读,精读。

要相信阅读中的积累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到分数中去。

在看外刊的过程中也应该多留意时事热点及各方看法,为面试打好基础。

同传:

动笔练习很关键。

翻译的感觉和速度的把握,不亲自动笔是没法真正提高的。

我当时报了11月的人事部笔译考试,作为考研的练兵,效果是不错的。

叶子南每篇都翻过,比照参考译文找不足之处。

李长栓也不错,其中一些英译应该背一背的。

另外就是看BeijingReview和政府工作报告,一定要精读。

复试:

视译用的是英语文摘的08合订本,挑出所有觉得靠谱的文章都翻了一遍。

复述主要用总统演讲练,还有达沃斯论坛和g20的一些会议发言。

对付面试的方法就是每天逮着同学,每人抽10分钟听我说英语。

我平时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说英语的,是懒到不能再懒得那种人,但为了复试完全是豁出去了。

口语的进步是很明显的。

面试除了个别问题答得有点离谱以外,其他都过得去了。

所以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好久没有开口说过英语又不当心进了复试的话,最好是找同学朋友多做模拟练习。

但即使是自言自语,一个星期也足够进入状态了。

既然过了初试,就说明语言基础和知识储备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剩下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把自己的能力充分调动起来了。

最后还是强调下哇。

突击很关键,尤其在一定能力基础上的突击,是完全绝对的必要。

不要觉得时间不够,所有人准备考研,能做到高质高效复习的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至少我是这么安慰自己的⊙﹏⊙b汗)我就是抱佛脚的典型哇,O(∩_∩)O哈哈~越到最后时刻越要稳住啊,同志们。

其实考研最大的那道槛是在心理上,相信考过的经历过的都会明白。

还有就是复习时要多和大家沟通交流,无论是研友还是父母老师,听听大家的建议和祝福。

回头看看,考研的日子是很单纯幸福的,也算是痛并快乐吧。

祝大家10年好运!

(*^__^*)

我也是第二次考的高翻,跨专业。

去年初试英汉互译没有过线,那个学期一边快马加鞭地找工作一边等结果,作好了心理准备也不是太失落,不过当时还来星光伤感过一下,哈哈。

工作到九月,父母看我一片茫然,苦口相劝,我硬起头皮开始准备。

本来考完初试就没指望,完全丢了,结果来了一个surprise,呵呵。

翻出箱底的书开始漫长的复习。

每天晚上十点泡一杯咖啡,做叶子南的翻译(很好!

很有提升!

),或者FT(比叶子南的难度低很多,但是用来练习很不错,而且会有很多时事的词),读经济学人。

大概到十二点半睡觉。

室友都很照顾,非常感谢他们~去年考没有看叶子南,真是重大失误啊,集中火力攻了十篇左右,虽然每次做下来累得半死,但是自己感觉得到进步。

前面的理论不用看多少,主要做后面的实战。

张培基的汉英翻译练习过一些,不过总是感觉难度很大,所以主要是阅读。

西语是从07年的暑假开始自学的。

由于是从头学,不敢怠慢这门完全陌生的语言,精力放得太多,给翻译的就少了。

之所以选择西语是因为听说它在二外里面最容易……买了现代西班牙语一二册和阅读课本,在网上下到了音频,语法讲解和习题答案(西语西国这个论坛很好,好多热心的人,还有很多好贴),一课一课地啃到12月啃完,一字不漏。

最后考了90多,不过也没能救英汉互译的98啊……今年调整了下战略,西语放在次要,主攻专业课,西语考了70多。

由于兴趣很浓,所以学起来也挺开心,discovery的视频听上去很有让人学西语的冲动,再看一两个西语电影,听些歌,啊哈哈那更爱西语了~

政治在考前在论坛下了风中那个考点总结,他总结的重点我用了两年,如果没有完全准备好,临时背还是很有用的。

60多分,也么啥经验好传授,^_^

复试的时候反而不紧张了,在备考室和研友交流,很开心~视译的内容是讲地震的,讲的时候太心急,好多意思说出来都是结巴的。

停了之后周围还有人说了好长时间,有一个男生的声音那个镇定流利啊,就像在做演讲一样,膜拜之~如果不那么心急,把语序理清了再说就好了。

自己这点练习不足。

复述是关于环境保护的,很口语化,经常有一些重复和不那么系统的解释。

面试是关于financialcrisis的,平时FT接触得比较多,所以blahblah地讲了好多,珉珉真牛,居然一字不漏地记得老师的问题和自己的回答,这个记忆力不做口译可惜了,呵呵

最后想跟大家说工作后考研是有可能的。

之前肯定也有好多这样的学长学姐,呵呵~这半年虽然有时过得很纠结,在初试前夕还要参加年底的员工会;复试前两天感觉没有准备好,紧张得两晚都是纷乱的梦;冬夜里有时怀疑自己到底在干嘛,给心理架上这样的重担,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场面还是很温暖:

室友看电影带上耳机,在我不好好看书时勒令我学习,并以食物引诱我认真;忍受我偶尔发出的哀嚎和抱怨;复试前室友每天给我做饭,帮我去买火车票;复试的时候在北京得到L同学的照顾,还有若干研友的鼓励;复试准备室里和来自全国的群友兴奋地聊天,把他们和那些熟悉的名字对上号,那么多不同生活的人走到一起;复试结果出来以后告诉之前不知情的好友,她比我还激动,居然高兴得哭起来了。

都是值得的。

响应群主号召,我也来说一说这一路的感受。

今年初试是低飞过的,现在想起来都后怕,任何一个科目多错一道选择题就没有了。

政治:

政治报了个XX班,七月上课的时候困的老泪纵横,几乎听不进去。

后来发现上课的时候只要划一划,带个耳朵听一听有个印象就行,后面的工作是自己来完成的。

我政治看得很慢,经常给坐我对面的研友歧视。

因为我总是觉得看不懂,要一句一句慢慢嚼。

后来发现很多句子是白嚼了,因为大家告诉我那根本不是重点章节—_—。

但这也不是完全没有用,那些基础章节弄懂了,答题的时候就很有思路,知道来龙去脉。

选择题没有别的方法,就是多做。

序列二做过三遍,效果是很好的。

但是今年的题目比较新,所以最后还是基础起了作用。

所以,经验是,要死磕重点章节,对于基础内容要有框架结构上的把握。

多做选择题

法语:

我当初怎么都没有想到要考研,所以法语课就好好上了一个学期,后面就没有怎么去过。

这回考研我一半的精力都是放在法语上了,累的够呛。

主要的教材还是孙辉的《简明法语》,课文基本都背过一遍,语法,变位要记熟,后面的课后翻译要背下来。

后来买了一本《法语语法八百题》,提高很大,因为上面的讲解很详细,很适合自学,有些题,不错是做不对的。

十一月的时候报了北外的法语考研班,老师是以前法语系的系主任,大名鼎鼎的薛建成,很可爱的一个老头,讲题非常一针见血,就是说话声音有点小,有一回上课,一个同学回答问题,声音也很小,薛老师就教育她,这位同学,你的声音要像我一样大才行,我们都震惊。

讲课的内容是01年到08年的真题。

我觉得这个班带给我的,是对法语的感觉,通过老师在讲解某一道题的时候反复强调的重点,自己心里对复习时的重点就有数了。

而且能熟悉一下北外的法语出题风格。

呵呵,整体来说,我觉得北外的出题风格是相当帅气的,不做作,实用为主,这就是北外在外语教学上的大家风范。

基础英语

最惨淡的一科,复习时间没有分配好,几乎没有怎么准备,觉得专八都过了这个肯定没有问题。

结果吃了大亏,长期不阅读,阅读的时候速度非常慢,做题很没把握,分数相当惨淡,大家一定不要走我的老路。

今年后面的作文是雅思的小作文,如果明年还是这样考的话,大家可以去买本雅思的写作,一练便好。

翻译

大头用的是二笔的教材,当初考二笔的时候束之高阁,考研却拿出来用,世事无常啊。

叶子南的书非常好,能给人高屋建瓴的指导,前面的理论还是要看一看,下笔的时候心中能更有数,能把握大方向。

十七大报告是一定要看的,而且国家主要的大政方针都涵盖了,需要记忆的中国特色词汇也都不出其左右。

另外要多练,多总结,一篇文章练下来,跟参考译文一比,可能惨不忍睹,但只要硬着头皮再一句一句的去纠正的话,进步是很大的。

复试:

视译。

拿外交杂志上的文章练的,一开始的时候,根本说的就不是人话,因为被原文牵制了,总是慌慌张张跑不出原文的语法结构。

后来想,我自己会说中文啊!

于是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就在脑海中记住几个最主要的画面,和意群,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些大刀阔斧,只求大意上能对,但至少说话流畅了。

练了一段时间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