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7589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国茶道历史悠久,当你端起茶杯品茶的时候上臂的两块主要肌肉分别所处的状态是(  )

A.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2.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骨骼肌既可以牵拉骨,又可以推开骨

B.只要运动系统完好,人体就能正常运动

C.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3.比目鱼的身体颜色能够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行为是()

A.节律行为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D.社群行为

4.某男子看《唐人街探案》时,哈哈大笑后发现下颌不能正常合拢了。

原因最可能是(  )

A.关节囊受到损伤B.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C.关节软骨有病变D.韧带损伤颌骨无法复位

5.下列选项中,既是后天学习行为又是人类特有的反射的是

A.触到尖锐物体本能缩手B.看小说激动得热泪盈眶

C.强光直射会不自主眨眼D.闻到食物香味感觉肚子饿

6.农田中一次施肥过多,农作物会出现萎蔫现象,解决的最好办法是

A.增加光照B.大量浇水C.疏松土壤D.减少光照

7.水稻生长的后期,为防止灌溉后倒伏,应多施()

A.含氮的无机盐B.含钾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D.含锌的无机盐

8.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是(  )

A.导管B.筛管C.气孔D.根毛细胞

9.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部分将来发育成()

A.根B.茎

C.叶D.茎和叶

10.把煮熟的玉米种子放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也不会萌发,这是因为(  )

A.胚不完整B.缺少营养物质C.处于休眠状态D.胚已经死亡

11.某小组同学为探究牛奶腐败的原因,利用三个规格相同经过消毒的锥形瓶进行下表所示的实验操作,在室温(24℃)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编号

加入的物质

50毫升灭菌鲜牛奶

50毫升鲜牛奶

50毫升灭菌鲜牛奶

瓶口的处理

不做处理

用消毒塞密封

用消毒棉球塞住

A.本实验的变量是瓶内空气的有无

B.乙瓶和丙瓶内牛奶不会腐败变质

C.上述实验操作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与室温相比5℃条件下牛奶会先腐败

12.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非常普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酿酒时要常开盖,以保证酵母菌的活性,有利于酒精的形成

B.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形成醋酸来制作醋

C.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杀死细菌,因此可以给患者大量使用

D.腌肉能保存较长时间,是由于腌肉上的盐分多,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

13.以下生物,哪一项是原核生物(  )

A.木耳B.大肠杆菌C.HIVD.草履虫

14.四川的泡子姜、河南的泡包菜、北京的酸辣白菜等都是中外知名的风味泡菜,在制作它们的过程中所利用的微生物和制作环境分别是

A.酵母菌、无氧环境B.酵母菌、有氧环境

C.乳酸菌、无氧环境D.乳酸菌、有氧环境

15.夏天,受潮的粮食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这些霉菌是由哪种结构发育而来的(   )

A.孢子B.芽孢C.菌丝D.子实体

二、综合题

16.如图是五种微生物形态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酸奶利用的微生物和图中的(______)属于同一类.

(2)做面包或馒头时,将一小包粉末状物质倒入温水中调匀,然后用来和面,该粉末状物质含有图中的(__)___。

(3)流行性感冒、腮腺炎和狂犬病都是由(__)___引起的,若能从C中提取抗生素,则该抗生素对这些疾病是否具有治疗作用?

___。

(4)植物的根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蘑菇的地下菌丝吸收的是水和有机物,所以蘑菇的营养方式属于___。

三、资料分析题

17.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鱼类、虾等动物为食,通常栖息于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

每年春天,江豚开始进入繁殖期,10月生产,每胎产1仔。

雌豚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

江西鄱阳湖的草洲浅滩,成了江豚抚育幼仔的重要场所。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江豚野外数量急剧下降。

现在政府采取保护措施后,它的数量有所回升。

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如过往船只纷纷为长江江豚主动让道,惟恐江豚受惊。

(1)根据“江豚10月生产,每胎产1仔”可判断长江江豚在动物类群中属于___类。

江豚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___作用。

(2)“雌豚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

江豚的这些行为从行为方式(功能)上划分属于_行为。

江豚要完成这些行为,需要在__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下完成。

(3)鄱阳湖草洲浅滩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绿色植物通过__固定的太阳能。

四、实验探究题

18.下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_______。

(2)叶片上下两面用黑纸遮盖的目的是:

设置一组__实验。

这组实验的变量是___。

(3)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_____溶解在酒精中。

(4)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

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端起茶杯品茶的时候,属于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正确。

【点睛】

明确骨、肌肉、关节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D

【分析】

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骨骼肌起到动力的作用。

【详解】

A.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A错误;

B.动物的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因此,只要运动系统完好,人体就能正常运动的是错误的,B错误。

C.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错误;

D.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D正确。

故选D。

【点睛】

明确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C

【分析】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

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

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潮汐涨落产生有规律的昼夜节律行为、季节节律行为、潮汐节律行为。

防御行为:

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

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繁殖行为: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详解】

比目鱼的身体颜色能够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被敌害发现,有利于保护自己.属于防御行为。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常见的行为有哪些。

4.B

【分析】

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

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

【详解】

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

有人大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故选B。

【点睛】

掌握脱臼的原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B

【解析】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看小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是在生活经验和学习中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又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B正确。

6.B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施肥过后要及时浇水。

解答时可以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及时浇水目的原因方面来切入。

【详解】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

施肥后浇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使土壤溶液浓度小于作物细胞的浓度,使作物细胞正常吸水。

因此解决的最好办法是大量浇水。

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

合理灌溉,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

7.B

【分析】

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详解】

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具有抗倒伏的作用。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含氮、磷、钾等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首先明确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

8.A

【分析】

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

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

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详解】

A、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A符合题意。

B、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B不符合题意。

C、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C不符合题意。

D、根毛细胞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9.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首先吸水,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

考点: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10.D

【解析】

【分析】

种子萌发的条件有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详解】

煮熟的玉米种子的胚已经死亡,因此将煮熟的玉米种子播种到在有适量的水分、充足空气和适宜温度的环境中也不会萌发。

D正确。

【点睛】

种子能萌发必须同时具备适宜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11.C

【分析】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或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的繁殖。

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

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详解】

本实验的变量是瓶内细菌的有无,A错误;

乙瓶会提前腐败,丙瓶会较长时间的保存,B错误;

上述实验操作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正确;

温度低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5℃条件下牛奶会晚些时间腐败,D错误。

故选C。

【点睛】

食品的腐败原因。

12.D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酿酒用到酵母菌等。

【详解】

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酿酒时不能常开盖,A错误;利用醋酸菌来制作醋,B错误;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杀死细菌,但不能大量使用,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C错误;腌肉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腌肉等食品采用的是腌制法,通过过多的盐分渗出水分,增加渗透压,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D正确。

【点睛】

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13.B

【解析】

木耳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A错误;

大肠杆菌是细菌是原核生物,B正确;

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

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是真核生物,D错误。

点睛:

生物按照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14.C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发酵等。

【详解】

四川的泡子姜、河南的泡包菜、北京的酸辣白菜等都是中外知名的风味泡菜需要缺氧环境。

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生存,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人类对细菌的利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A

【解析】

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由题意可知,夏天温度适宜,潮湿的粮食和皮鞋上有很多有机物,能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数量大增,使衣物发霉,形成菌落,如“毛状“,真菌等微生物不是自然产生的,这些真菌都是由空气中的孢子萌发来的。

16.BD酵母菌A病毒没有异养

【分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分析图片可得:

图中A是病毒,B是细菌,C是青霉,D是酵母菌,E是蘑菇。

【详解】

(1)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

乳酸菌属于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因此,制作酸奶利用的微生物和图中的B细菌属于同一类。

(2)做面包或馒头时,将一小包粉末状物质倒入温水中调匀,然后用来和面,该粉末状物质含有图中的D酵母菌。

(3)流行性感冒、腮腺炎和狂犬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

图中的C青霉能提取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对病毒引起的疾病没有治疗作用。

(4)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异养。

因此,蘑菇的地下菌丝吸收的是水和有机物,所以蘑菇的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特点的比较,病毒的形态结构与人类的关系。

17.哺乳呼吸繁殖神经光合作用

【分析】

(1)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2)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

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3)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

【详解】

(1)哺乳动物胎生、哺乳,体内有膈,体表被毛。

由材料分析可知,江豚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因此江豚属于哺乳纲动物。

江豚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

(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雌豚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

江豚的这些行为,从行为方式(功能)上来看,属于繁殖行为,江豚要完成这些行为,需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下完成。

(3)在鄱阳湖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点睛】

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对照光叶绿素淀粉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实验要点: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2)叶片上下两面用黑纸遮盖,可形成叶片遮光部分无光,不遮光部分有光,其目的是:

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这组实验的变量是光。

(3)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4)淀粉遇碘变蓝色,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点睛】

本题考查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