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下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7647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医院下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营医院下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营医院下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民营医院下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民营医院下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民营医院下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民营医院下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民营医院下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营医院下汇总.docx

《民营医院下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医院下汇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营医院下汇总.docx

民营医院下汇总

    

民营医院2.0(下)

    

       民营医院的昔与今

  民营医院一路走来,如改革的进程那样,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完善自我,经历着“萌芽-发展-成熟”的各个阶段。

  1.0版的生存困局

  中国民营医院萌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部分,社会资本获得了兴办医院的权利。

在2001年9月中国开放医疗市场以前,一直处于小规模发展状态。

最早从事民营医疗的,不过是一些江湖游医、退休医师等。

1997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政府对发展卫生事业负有重要责任。

各级政府要努力增加卫生投入,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筹集发展卫生事业的资金。

《决定》中指出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筹集卫生资金。

虽然仍以国家、集体为主,但对于其他资本的进入开了一扇窗户。

此时正是国企改革转型之际。

由于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和定调为公益属性,因此大多数公立医院并未在同期与国企改制同步进行,只是一些试点医院开始了产权改制。

公立医院主要的投资还是依靠财政拨款,很少有社会资本进入。

  2000年7月18日,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

该《意见》明确指出了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经营目的、服务任务,以及执行不同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

由此开始,各地医院的改制试点纷纷开始启动,这一政策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搭建了大体的架构。

自2001年9月中国正式开放医疗市场后,民营医院才开始真正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据权威部门统计,2005年,中国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0多万家,其中非公有制医疗机构13万多家,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大约有1500多家。

  但是,在全国各级民营医疗机构总数量已占不小比例的情况下,民营医院的日子并不好过。

它们大部分是由私人诊所发展起来的,也有一部分是通过改制分离出来的。

其诊疗人次数却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2.7%,入院人数占全国医疗机构入院人数的2.5%,在每年超过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医疗市场这块大蛋糕中,民营医院仅占不到3%。

究其原因,有自身问题,也有外部原因。

  本来,民营医院做为公有制医疗机构的补充,是医疗行业激活经营机制、改善服务质量的一大亮点。

人们渴望得到在公立医院难享受到的人性化的服务举措、快捷的办事效率,以及医务人员笑脸。

但是不少民营医院和诊所却变追求利润为“唯利是图”。

严重夸大甚至蓄意编造的非法违规医疗广告,频频出现的医疗质量问题,超过成本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药价和天价医疗费用,让患者质疑民营医院的诚信。

而医院投资人自身对医疗政策、法律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导致发展艰难。

医院投资人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等问题也成了民营医院发展的桎梏。

  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

首先是政策。

在2000年年初,国家为了鼓励发展民营医院出台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民营医院自取得执业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给予免收某些税收。

因为作为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要付出比公立医院多相当额度的税收费用。

但大部分民营医院在取得执业登记证后至少要花上2年的时间才能正常运作,而要收回投资,一般需要5~8年。

所以,3年期一过,很多民营医院还没有或刚刚从经营性亏损中摆脱出来,就要面对较高的税收。

经济压力导致民营医院时时面临生存危机。

虽然国家规定营利性医院享有自主定价的优惠,但绝大多数民营医院的价格不可能高于公立医院执行的政府指导价,民营医院实际上在未能享受到价格优惠的情况下仍需纳税。

另外就是民营医院很难进入医保定点,影响了病源市场。

再加上“执业医师注册地”、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等诸多问题的影响,民营医院发展步履维艰。

到了2004年底,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的刘新明指出,产权改革不是下一步城市医疗改革的核心内容,也不是主要内容。

此语一出,医疗机构吸收社会资本的步伐开始跌入“冰点”。

之后,关于医院改制的话题声音渐弱。

   2.0时代的崭新机遇

  在新医改思路趋势已越来越清晰的背景下,此次的民营医院2.0版本除了携带着巨额的资本,还有相比国内医院更为专业的管理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很多民营医院的掌权者并不是医疗卫生行业内的业内人士。

他们不懂医疗规律,只是简单利用管理企业的经验或者市场运营的经验来管医院,这样怎么可能不出现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医院已经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每天都面对着压力,如何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成了管理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民营医院经过市场调整,已经开始注重市场定位,而这个定位既包括服务对象,也指医院自身专科特色。

这些民营医院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服务人群。

医院对这些人群应尽可能地保留住,同时找准一些需要量大且国有医院相对比较薄弱的专科进行发展。

比如,像肛肠科、妇科、骨科等。

对于目前医学上还无法救治的病人,如晚期癌症病人等,民营医院可以从如何为这些病人提供晚期的身心护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上入手,与国有医院进行互补式竞争。

四川蓝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怀说,他们公司下属的几个医院,现在主攻的专业就是骨科,因为他们曾经考察过市场,发现公立医院对骨科的投入并不是很多,尤其是骨关节病的治疗、康复和理疗等。

于是,全力投入这块市场“空白”,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外来资本介入的民营医院更是如此。

例如一向以强悍的成本管理著称的长庚医院,在给当地医院带来资本压力的同时,更带来了管理提升方面的压力。

而且据了解,王永庆当年在台湾办长庚医院,非常尊重医院的医生。

几乎每个周末在家里宴请医生们,而且注意倾听医生们的声音。

把医生当作医院的主人,用感情和事业留住了不少人才,有些著名医生放弃了3倍以上的薪水为他工作。

也许,如何留住医疗人才,保持医院核心竞争力,长庚医院也能起到榜样作用。

而李焜耀也曾公开表示,希望明基医院可以改变公立医院既有的一些体制问题,引进台湾先进的医疗管理模式和经验。

还有华夏医疗,拥有多名来自国内外的医院管理专家和职业经理人专业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系统的专业培训。

与此同时,华夏医疗通过购并、合作、托管、加盟、新建等各种形式直接投资医疗研发、建设和诊疗服务领域,发展医疗机构连锁,组建医疗产业集团。

在规模效应扩展的同时,集团为了充分利用起丰富的市场和资本资源,还大力投资发展医疗设备贸易代理、融资租赁等协同效应等业务。

以资本平台为杠杆,以就医顾客为中心,以创新技术与质量安全为核心,以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为手段,通过自己独特的“医院诊断、整合优化与运营管理系统”的“华夏模式”,撬动着中国医疗市场。

  2.0时代的民营医院,不仅提供给消费者医疗技术,还更加注重人文环境、增值服务、倡导健康文化等。

庞大的医疗卫生市场(如据2005年的统计,民营医院占有的3%之外还有97%)在等待他们挖掘。

  民营医院“混事”考验

  2.0时代,机遇与挑战依然并存。

要想把民营医院办大办好,日子“混好”,需要有资本、有实力,还需要经过现实的考验。

  复杂的博弈

  民营医院不好办,南京同仁医院院长于振坤开玩笑地说:

“我们所有的领导都瘦了几圈了。

”备受南京医疗界关注的南京同仁医院,建设期历时3年多。

随着它的对外营业,被指将加剧南京医疗市场人才竞争。

南京同仁医院在筹备早期,便高调表示到南京公立大医院“挖人”。

在业内有相当影响的首席专家底薪可能从50万元起,以至南京业内人士一度惊呼“狼来了”。

但是,其专家队伍中,南京本地的并不多见,而是来自全国其他地区。

据透露,该院医护人员70%来自三甲医院,南京本地医生(不包括知名专家)达60%。

  还有长庚医院,近7、8年来不断传出要在大陆建院的消息,但一直没有下文。

风传早在10几年前,王永庆率团访京,拜会卫生部官员,即提出在祖国大陆创办连锁医院的设想。

2001年,王永庆曾高调宣布将首期斥资4.36亿美元计划在北京、福州和厦门同时建起长庚医院。

但最终这3个城市中只有厦门长庚医院获批。

关于北京长庚医院的“延期”内幕,是“政策约束”、是“台独阻挠”,还是其他原因,莫衷一是。

2004年,又有消息传长庚重启在大陆投资医院计划。

除厦门外,河南的洛阳和郑州也被列入计划。

同时,还宣称要在沿海投资21亿美元,打造相关医疗体系。

两个计划的总投资金额高达25亿美元,最终还是流产。

即使是现在已经正式开业的厦门长庚医院,对外宣布的试营业时间和正式开业时间也是一拖再拖。

在公开的资料中,就有2007年5月、6月、7月试营业的说法。

正式开业的时间也是从10月、11月到12月底,一直拖到今年1月15日试营业。

5月6日正式营业。

  南京明基医院的建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李焜耀表示,作为一家业外资本,明基投资医疗产业的举动“比想象中难很多”。

事实上,为了起到“练兵”的效果,明基集团在此前于2005年10月托管了南京市港口港务局下属的港口医院(二级甲等医院),随后将江北医院(一级医院)纳入到体系中来。

经过1年多的经营改造,连年亏损的港口医院今年3月实现了收支平衡。

  曾就境外资本在华投资医院一事请教过某著名国外投行董事。

他说,总的来说,他们对医院投资的兴趣现在不是很高,因为这方面的成功案子并不多。

至于原因,主要就是政府的监管和审批问题。

政府对医院的审批是非常谨慎的,而手续也比投资其他行业要复杂一些。

目前,像他们这样的职业投资公司,可以从其他行业挖掘到比投资医院多大的财富。

不过医疗卫生行业毕竟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投资医院从未离开他们的视线,他们时刻准备着。

  不能回避的关键词

  投资民营医院,不可回避以下关键词:

  1.体制

  很早就有“一部分公立医院会分出去”的言论。

在新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能达到什么程度?

到底什么样的公立医院会分出去?

怎么分?

分出去多少?

目前依旧不得而知。

许多专家建议卫生部专门出台此项指导性文件现在依然悬而未决。

在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说,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其中一条是完善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逐步改善公立医院过多的状况,给社会资金参与医疗事业发展留有空间。

从决策部门传出的信息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是承诺。

但如何参与还未清晰。

之前的不少“试水”的资本都不同程度地尝到苦味,卫生政策在社会资本参与卫生领域方面的政策不明晰,最让他们担心。

  当然,一些地区还是率先露出端倪,但后续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例如北京,在今年年初的北京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首日,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邓小虹表示,市卫生局正在调研北京的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制定医疗机构区域设置规划。

在规划的基础上,北京将逐步推进对公立医院的改革。

在青岛,据称由青岛市卫生局着手起草的《青岛市卫生局直属单位对外经济活动管理办法(暂行)》,正是要保证融资过程中,使医院控制权、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不会发生。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也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医药分开论坛”上作主题报告时表示,新医改中部分公立医院将实行股份制改革。

今后将形成公立医院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

医疗服务价格上,将实行政府调控和市场相结合,体现市场供求关系,非盈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的实行自主定价。

  具有与公立医院合作经验的爱康医疗(北京)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张弘炜说,如果想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选择合适的原企业办医院是重要策略。

因为这些医院在随着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也进行了改革,合作会比较容易些。

  2.医保

  新医改方案一个焦点问题是政府投入应该以“补供方”为主,还是以“补需方”为主?

“补供方”就是政府把医疗卫生资金主要用于兴办公共卫生医疗机构上。

政府既是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也是主要生产者。

“补需方”就是政府把医疗卫生资金主要用于医疗保障上。

政府主要通过“购买医疗服务”的形式,让国民享受医疗保障。

“补供方”,显然没有民营医院什么事。

如果是“补需方”,将民营医院纳入医保体系的问题就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在去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就提交了《关于建议将有条件的民营医院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提案》,建议政府或对有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加以改进和提高,或吸收有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将其办成可以由政府买单的民营医疗机构。

目前,民营医院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成为医保和公费医疗定点医院(即便具备了医保定点资格,起付标准也较公立医院低),所以民营医院的就诊人群以自费(无医保的城镇居民和农民)人群和某些自费项目病种病源为主。

在新医改中,全民医保是不争的发展方向。

如果民营医院的医保定点资格问题得不到尽快解决,势必影响他们的病源市场,而且程度会很深。

  有可喜的现象是,某些发达地区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如上海市正逐步对民营医院全面放开医保。

去年10月,上海市对一批民营医院率先开放单科门诊医保资质,试行4个月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今年2月13日起,又首次对两家民营医院全面放开医保,市医保部门将对两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所有科目的服务实施政府购买,并承诺今后获得医保地点资格的民营医院会越来越多。

  3.税收

  在今年“两会”的政协大会和小组讨论期间,何伟委员建议早日出台民营医院准入制度,让民营资本及民营医院进入医疗市场有法可依,明确营利和非营利医院的界定标准,给予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平等的税收政策。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现场回应道,对民营医院,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支持其发展。

  有专家认为,民营医院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公益任务。

现实中许多民营医院为了生存,除某些特殊治疗如整形美容外,都已经在没有取得医保定点医院资格的情况下,执行了医保的收费标准。

向民营医院征收5.5%的营业税和33%的企业所得税,负担太重。

而公立医院的政府补贴约占医院总收入的5%~10%,并且基本没有税收负担。

如果一个民营医院在3年的免税期满后既要上缴营业税及所得税等等,又要承担和公立医院差不多同性质、同收费的医疗工作。

巨大的经济压力会导致民营医院的生存危机。

  4.学术与人才

  有很多民营医院为了吸引病人,都会从公立医院“挖”一些好医生过来,支付以高薪。

可是公立医院里的年轻骨干医生们对此并没有完全动心。

何也?

民营医院的医生无法获得公认的职称评定。

医生是非常看中资历的职业,职称评定对年轻医生的前途意义重大。

就凭这一点,民营医院就很难招募到优秀的医学人才,更难留住优秀的医学人才。

优秀人才是医院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和政策与资金方面的困扰相比,人才问题正在成为民营医院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头号难题。

  再有就是一些公立医院改制,转制的速度过快,难免会出现很多冲突。

本来是公立医院的医生突然间就为民营老板打工了。

很多人一时间无法适应身份的转变。

有冲突就会带来不稳定,会影响团队的凝聚力,会影响医院的经营。

  5.监管(政府部门服务问题)

  社会对于民营医院所持有的偏见观念是民营医院经营与发展的最大难题。

许多民营医院的投资者和院长们反映,虽然国家已经有了支持和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但一遇到具体事情,社会上或有关部门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就有两种眼光,两种尺度。

民营医院就象“后娘的孩子”,常常遭遇不公平待遇。

有的地方不论民营医院的规模大小,也不论技术强弱,在确定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时,一律将民营医院拒之门外。

有些地方民营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不了职称晋升,户口、子女上学等也成了问题。

政府有医疗机构准入条例,但缺乏完善的对民营医疗机构执行规范的监督管理机构和机制。

  不过,随着民营医院自身实力的逐步增强,这种状况也会慢慢改善。

还是在今年年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颁布“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名单。

在入选的441家医院中,民营医院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榜单上:

位于北京东燕郊开发区的京东中美医院,以其优势项目——肾病专科顺利入选。

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首家入选“十一五”中西医结合肾病重点专科的民营医院。

“十一五”重点专科是国家中医药事业在“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体现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基础条件、基础管理、临床能力、特色优势、人员队伍、科学研究等多项硬性指标入手,对报送的2000多家医院进行严格审查,经过几轮筛选,最终只有441家进入重点专科名单。

这其实也是向民营医院发出一种信息——只要你够好,就有得到被重视的可能。

所以,民营医院的最终发展,还是取决于自身。

相关链接

  民营与公立现存区隔

  资金来源:

民营医院的资金来自于投资方,公立医院则为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

  管理体制:

民营医院实行企业化管理,上至院长、下至员工均为聘用合同制。

  经营方式:

民营医院可根据病人需求和医疗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服务项目和服务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