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7801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80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完整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表1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编制依据

重庆市武隆县巷口至双河公路改扩建工程第Ⅳ合同段《招标文件》。

重庆市交通规划勘测设计院设计的《重庆市武隆县巷口至双河公路改扩建工程》第Ⅳ合同段全套施工图。

现场踏勘,及我司现场调查咨询资料。

根据工程所处位置、环境、结合我公司现有机械设备、机具、周转材料及施工技术力量等。

《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

我司《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

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安全检查标准。

其他相关的规程规范基标准

工程概况

2.1线路走向及自然特征

重庆市武隆县巷口至双河公路改扩建工程,起于武隆县巷口镇乌江大桥北桥头(K0+000),沿乌江北岸行进至菜地沟(K4+400),后沿土坎镇背后山坡展线采用新建路线至文笔心(K8+000)与旧路相接,后沿旧路改建经土坎发电厂二级电站(K9+500)、桐坝大拐子(K11+400)、堡上(K14+100)、清水至小茶圆(K21+200),后沿小茶圆至盘家湾段山坡展线新建路线至盘家湾与S203线垫道路相接,路线长25.103公里。

2.2气象、水文及地质情况

线路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多雨、多雾、寒冷为特点,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据武隆气象局资料,1997-3-2002年历年日最大降雨量138.5mm(1998.7.21),降雨量集中在5-9月份,年平均降雨量986.82mm,最大降雨量1417.2mm(1998年)。

历年主导风向为E,10年平均气温17.5℃,日最高气温40.7℃(1997.8.31),日最低气温-1.8℃(1993.1.24),月平均最低气温6.0℃,月平均最高气温29.2℃,历年平均雾日数为44天,年平均无霜期为310天,因地势高差悬殊,高山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积雪区,高山深谷温差6-12℃,具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

2.3设计标准

⑴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⑵计算行车速度40km/h

⑶路基宽度8.5m

2.4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线路长度

Km

7.106662

2

借土填方

m3

2000

3

利用土石混填

m3

59472

4

M7.5砂浆砌MU40石

m3

57640

5

C20砼

m3

7733

2.5工程特点、重点

2.5.1工程特点

①本合同段路基全为借土填方。

运距8km。

②本合同段桥梁上部结构为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桥梁按简支梁架设完毕后,需对梁端接缝进行处理,使之转换成连续体系。

下部为桩柱式墩台,对钻孔桩质量要求高。

③该桥设计新颖,技术难度大,外观质量要求高。

2.5.2工程重点

(北)京原(平)铁路分离式立交桥是本合同段施工重点。

钢筋砼预应力箱梁浇注又是该桥的重点。

2.5.3工程难点

施工干扰大,桥位下穿“108国道,京原铁路”,人流、车流不断,对施工安全威胁大。

3、施工部署

3.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及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3.1.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我单位在投标的同时,就下达了人员动员和设备维修计划,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特点,施工中体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施工原则,一旦中标,视各项工程的轻、重、缓、急和开工条件分批从朔黄、西南等铁路线已完工工程的工地调集人员和设备7日内进场施工。

3.1.2设备、人员及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所调设备用火车运到原平火车站后再用汽车运至工地,人员乘火车直到施工点;钢材、木材、水泥等主要材料在太原、原平、大同等市购买后用火车或汽车运到工点使用,块、碎石在马圈石场购买后用汽车运到工点。

砂在张家庄砂场购买后用汽车直接运到各工点,路基填料(土)在K142+300右侧距线路3.5公里处取土场用挖掘机挖装,大型自卸汽车运到路基地段填筑。

3.2指导思想

为“快速、有序、优质、高效”建成新广武至原平代县~原平段高速公路,确保兑现承包合同,制定本段施工总体指导思想为: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科技引路、技术先行、严格监控、确保工期、优质安全、注重环保、文明规范。

加强领导:

选派具有丰富高速公路施工经验及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现场坐阵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兑现承包合同。

强化管理:

以人为中心,以工程为对象,以保工期、创优质为目标,以合同为依据,强化企业的各项管理,充分挖掘生产要素的潜力,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科技引路:

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针对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制定课题,组织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指导现场施工,攻克技术难关,力争在施工技术上有所突破。

技术先行:

学习新规则、新工艺、制定详细的工艺流程,配备精良的机械设备和试验检测设备,确保“四新”技术的实施,严格监控,为全面贯彻设计意图,多出精品工程,对施工全过程实施严谨、科学的试验和监控,掌握实践第一手资料,指导施工,控制质量。

确保工期:

保证在合同工期12个月内干净利落地完成招标文件的各项工程项目。

优质安全:

把ISO9000系列标准贯穿施工全过程,以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备投入施工,无论桥、路基均一次成优。

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标准工地建设,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洪、防高空坠落、防火等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指标达国标。

注重环保:

在建点、施工过程中严禁破坏当地林木、植被,施工过程中不制造任何环境污染源,一切有损环保的材料、机具均不在工程中采用。

文明规范:

切实搞好标准化工地建设,文明施工,做到施工场地景观化,施工操作规范化、工艺流程程序化。

3.3目标

3.3.1质量目标:

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特大桥创优质样板工程。

3.3.2安全目标:

无重大责任伤亡事故,年负伤率控制在3‰以下,安全达国标。

3.3.3工期目标:

确保合同工期兑现。

即经预计从2001年7月1日开工,至2002年6月20日竣工,提前合同工期10天。

3.4施工组织机构

成立铁二局四处新广武至原平高速公路代县~原平段第二十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经理部住地设在田家庄,全面负责组织指挥施工生产,协调内外关系,确保实现安全、质量和工期目标。

项目经理部设五部两室,即工程部、计财部、安质部、物资部、机电部、办公室、工地试验室,共计25人,其下设二个项目施工队(见组织机构图)。

铁二局四处新原高速公路第二十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3.5施工队伍布置及任务划分

桥工队,住地设在K150+480附近,承担京原立交桥工程的施工,计划人数60人,修建临时房屋800m2。

筑路队,住地设在田家庄(租房),承担K150+100~K150+760段范围内路基及附属工程施工,计划人数40人。

任务划分及主要工程数量表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桥工队

筑路队

线路长度

km

0.66

路基

工程

路基填筑

m3

42510

K150+100-K150+155.231

K150+684.831-K150+760

附属工程

km

0.1304

K150+100-K150+155.231

K150+684.831-K150+760

特大桥

m/座

529.6/1

K150+155.231-K150+684.831

3.6临时工程的布置和安排

3.6.1施工便道

路线所经过区域内交通条件良好,国道与乡道形成公路交通网络,设备、材料运输便捷。

3.6.2施工和生活用电

沿线电网分布密集,电力供应充足,采用地方电源结合自备发电机供电,根据工点用电量大小,配备变压器和内燃发电机,拟在京原立交桥K150+480右20米处设置一台315KVA的变压器,从附近高压线引入解决生产及生活用电,为防备地方电源临时停电和农忙时用电紧张,在京原立交桥处配备两台200KW的内燃发电机备用。

3.6.3生产和生活用水

线路所经区域为贫水区,水源贫乏,地下水埋藏较深,工程及生活用水就近利用沿线机井解决水源。

拟在京原立交桥K150+410右10米处修建一座100t的水池,从机井抽水入池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经理部和筑路队生活用水靠租房租用当地百姓水井解决。

3.6.4生产、生活房屋

生产、生活房屋拟采取租、建结合,初拟新建生产、生活房屋800m2,租房600m2。

3.6.5砼拌合站,拟在京原特大桥K150+420左侧30米处设砼拌合站,负责本合同段范围内砼供应。

计划用地2000m2。

3.6.6预制场设置,拟在已成型的路堤K150+100~K150+155.231和K150+684.831~K150+760两处设置两预制场,分别预制左右两幅的箱梁。

3.6.7.施工通讯

本标项目大部份地处平原区,电讯网络覆盖率高,通讯条件良好,为保持内外通讯联系,拟在项目经理部及各作业队各安装一台程控电话,工点之间用移动电话或对讲机联系。

3.6.8临时工程数量表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用电

变压器

KVA/台

200/1

京原立交桥处315KVA/1台

内燃发电机

KW/台

100/1

京原立交桥处200KW两台

水池

t/个

100/1

京原立交桥处100t水池一个

房屋

m2

1400

经理部租用400m2,筑路队租用200m2,桥工队新建800m2。

砼拌合站及大堆料场

m2

2000

临时租地

预制场

m2

3000

分别建于两段路基上

4、施工方案

4.1路基填方

全段路基工程按自然段分二个作业面施工。

第一作业面施工完后,紧接着进行第二作业面施工。

第1作业面:

K150+100~K150+155.231,长55.231米,填土方12000m2。

本作业面配压路机1台,推土机1台,土源来自K142+300处右侧距线路3.5kM取土场,取土场配挖掘机1台,15t自卸汽车10台,正铲侧卸装载机1台,负责该作业面的土源供应。

第2作业面:

K150+684.831~K150+760,长75.169米,填土方30500m3。

第一作业面施工完成后,设备调入第二作业面进行施工。

两个作业面配一台平地机和一台洒水车共用。

4.2桥梁工程

4.2.1工程概况

跨越京原铁路立交桥起迄里程K150+155.231~K150+684.831,全长529.6m。

全桥平面位于R=1700m的圆曲线上,纵向为人字坡,桥的起端为1.66%的上坡,终端为-2.66%的下坡;本桥共设两联为30m+30m+40m+30m+30m五跨一联,其余两联为30m+40m+30m三跨一联。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桩式墩、柱式台、钻孔桩基础。

桥位地质表层1~3m为次生黄土及低液限粘土,其下为中细砾或粗砾土。

4.2.2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挖土方

m3

3500

其中Ф=1.5m/360m、=1.8m/1054m

2

钻孔灌注桩

m3

1412

包括支撑梁、桩基承台、系梁

3

基础砼

m3

848.8

现浇C30砼台身、台帽、墩身、墩帽

4

下部结构砼

m3

3018.6

现浇

5

上部结构砼

m3

1680.3

6

砼附属结构

m3

729.4

7

预制预应力砼箱梁

m3

5146.3

8

浆砌片石

m2

560

9

桥面铺桩

m3

13770

沥青砼厚90mm

4.2.3施工方案

全桥配置4台YKC22型冲击钻机,分四个作业面平行施钻,每台钻机一天可成桩6m,两个月内完成全部钻孔桩施工。

墩台均采用定做钢模型,一次浇注到顶,盖梁采用碗扣式钢管支架钢模型施工,砼由拌合站集中拌和,罐车运输至现场,通过溜槽或吊车提升入模。

全桥共有128片钢筋砼箱梁,梁在桥位两端路基上设制梁场集中预制,然后用双导梁架桥机架设,先从桥的起端架设,架完左半幅后将架桥机平移,接着架设右半幅。

架梁后按设计的孔跨数连成连续体系。

5、施工进度计划

5.1总工期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特点,现场施工条件及招标文件对工期的要求,本工程拟于2001年7月1日开工,2002年6月20日前完工交付,总工期11个月零20天,由于工期紧,在施工期内,我单位将严格做到“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均衡生产”确保提前工期10天优质快速完成本合同段所有工程项目。

5.2重点工程工期安排

1.路基填方工程:

本合同段路基填土施工拟于2001年7月5日开工,2001年8月20日前完工,工期1个月另15天,月均完成3万m3以上。

2.K150+415京原铁路分离式立交桥,拟于2001年7月1日开工,2002年6月20日前完工,工期11个月零20天。

各工序进度安排见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开工日期

完工日期

工期

1

钻孔灌注桩

2001年7月1日

2001年10月1日

3个月

2

墩台身及盖梁

2001年8月1日

2001年11月30日

4个月

3

箱梁预制

2001年9月1日

2002年4月30日

6个月(扣除12、1两月)

4

架梁

2001年10月1日

2002年5月31日

8个月

5

桥面铺装

2002年4月15日

2002年6月20日

2个月零5天

3.路基防护、绿化及环保工程施工,本标段路基附属工程有路基边坡修整、拱型骨架护坡、浆砌片石护坡、侧沟、铺草皮、播草籽、人工种植侧柏乔木及灌木、声屏障等,拟于2001年8月20日起至2001年9月10日前完工,工期20天。

6、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6.1路基土石方

本标段线路长0.66km,路基填方42510m3,附属工程1140m3。

6.1.1路基填筑前施工准备

1.接到设计文件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全面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地形地质资料,按照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的规定,作一定量补充勘探,查明和核对地质资料,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并向建设单位报告。

2.对设计文件进行复核的同时,对沿线进行施工调查,根据本标段的工程特点,进一步着重收集下列内容资料:

⑴路基地段的地质情况,河道情况,地下水位等,

⑵填料来源,运土条件及填料复查与试验。

3.会同设计单位现场交接桩并对全线进行复测和控制测量。

4.开通临时运输道路,建立满足施工需要的机械维修等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

5.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检测要求,建立配合设计、科研、试验工作的中心试验室,采用各种先进和优良的设备,配备专职试验人员以满足施工需要。

6.根据本工程的数量、工程特点及工期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并落实施工方案。

6.1.2路基基底及特殊路基处理

1.施工准备:

施工前,恢复和固定线路中线,进行高程复测、水准点复查,检查横断面,必要时增设与补测断面。

2.清除开挖范围内的地表杂草、树木、树根及其它杂质,用人工或推土机清除运走。

3.强夯地基

本标段K150+100~K150+155.231,K150+684.831~K150+760,长130.4米为Ⅰ~Ⅱ级湿陷性黄土地段。

强夯前试验:

强夯前取一定面积进行试验,经过试验得到一定试验数据后,在强夯过程中按试验数据进行。

①强夯法夯击点的布置

夯击点的平面布置为插板正方形布置,夯击间距为4米。

第一遍夯击点是正方形布置,边长5.65米,第二遍夯击正方形中心点,第三遍夯击呈正方形布置,边长8米布置。

夯锤重200KN,落距15米,有效影响深度6米,单击夯击能3000KN.m。

②夯击设备

夯击采用底面直径的铸钢,亦可用钢板壳内填砼代替。

夯锤中设置5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起重设备用履带式起重机。

当夯锤重超过吊机起吊能力时,需要利用滑轮组,并借助自动脱钩装置起落夯锤。

③施工工艺与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a.强夯处理范围为边沟外3米。

b.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试夯,当试夯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调整夯锤重量、落距、夯击数等参数,重新进行试夯。

c.夯击前应平整场地,夯点放线定位。

d.对第一遍第一次夯击点进行夯击,在夯击前和后需测量夯点处和周围地面标高,每击一次测量一次,按设计规定控制夯击数,每点大约12击,最后两击平均沉量不大于5厘米作为停夯标准。

e.完成第一遍夯击后,用推土机填平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

f.第一遍夯击后,间歇5~7天后,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三遍夯击,每点大约12击或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厘米。

g.按上述步骤完成夯击后,用推土机和重型压路机进行场地整平碾压,压实度大于90%。

h.夯实效果检验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处理前与处理后标准贯入击数应增加80%~120%,静力触探试验处理后标准贯入击数应增加70%~100%。

路基基底处理施工工艺见工艺流程图。

④施工注意事项

a.强夯法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后方可进行施工。

b.强夯施工时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应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c.强夯施工应避免雨季施工,严防地基和夯坑被雨水浸泡。

d.冬季施工要采取松土保温措施。

e.六级以上大风不能施工。

f.非强行人员和机械不得进入夯点30米范围内。

g.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及沉降量做好记录。

6.1.3路基填筑

1.路堤填筑施工准备

用测距仪和精密水准仪对沿线设计桩点进行复测后,在施工现场自行设计临时水准点和线路控制点,便于施工放样,同时核对取土场填料情况进行填料试验和复查,填料试验包括筛分试验,液塑限试验,比重试验,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

确定填料类别,以及最佳密实度、最佳含水量。

填料分类以交通部现行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规定和《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为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决不用于路堤填筑。

2.路堤填筑方法

①填筑路堤前规划好作业程序和机械作业路线。

②路堤填筑按“四区段,八流程”施工,把施工区划分为填筑区,平整区、压实区、检测区,按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等施工参数,纵向全断面水平分层填筑,填筑时推土机和平地机松铺厚度差不超过±50mm/100m,用核子密度仪快速检测填料的含水量在Wopt-3%~Wopt+2%时,再碾压,若含水量超过时,晾晒至符合要求再碾压。

若含水量小于Wopt-3%时,洒水至达到要求再碾压,振动压路机碾压时,行驶速度宜用慢速,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m/h,碾压时先静压一遍,弱振动两遍先慢后快,振动频率先弱后强,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错行碾压,行与行的轮迹重叠为后轮宽度的1/2,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4~0.5m,前后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1.0~1.5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3m,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每层碾压完毕,用核子密度仪快速检测压实度和孔隙率,每层的地基系数用K30试验工程车检测。

达到设计要求后,经监理工程师复查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

③填料发生变化时,及时对填料进行试验,并通过现场填筑确定施工参数,进行施工。

④雨季施工:

雨季施工时,不在雨中或连绵雨天施工,路堤施工的每一层压实层面平整无凹坑,自线路中线向两侧作成2~3%的排水横坡,收工前将松铺的土层压实完毕,雨后路基面经晾干才能继续施工。

⑤施工流程(详见工艺流程图)

3.预留沉降

①填筑路堤时,根据堤高,填料种类及压实条件,结合施工季节及延续时间,并考虑线路纵坡及与相邻路基,桥台的顺坡连接,预留适当的沉落量,但顺接的纵坡不大于线路的最大限制坡度,一般按平均路堤高度的0.2~0.4%预留沉落。

②加上预留沉落量的路堤脚位置仍需按设计路肩标高测定,但路基面按加高值×边坡率加宽。

③在施工期间选定代表性断面进行沉落观测,观测点宜分别布置在基床表面及以下堤高的1/3和2/3处,定期观测,绘制沉降—填高—时间曲线,根据观测结果,适当调整预留沉落量。

若填筑至基床底面时,沉落曲线表明沉落已趋稳定,预留沉落加高量可减少或不加高。

④路基交付铺路面时,确保预留沉落加高后的路基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预留沉落高度作适当调整,路基面预留沉落量较大的地段向邻接的填挖交界段和桥台已预留沉落量较小的地段,顺坡递减。

递减的纵坡不大于线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4.质量控制要点

①填筑前,结合基底地面和土质的实际情况按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处理,经检测压实密度,孔隙率,地基承载力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填筑路堤。

②每层填料摊铺均匀,分层压实,全段分段铺筑,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凹凸。

随时测定含水量,含水量达不到最佳含水量Wopt-3%~Wopt+2%范围补充洒水或翻松晾晒处理。

③压实层面应平整,局部凹凸差不大于50mm。

④每层压实密度及其均匀性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填筑。

⑤每填完一层后,将边桩翻到施工高度,每填高1m或填至基床底部时恢复中线,重放边桩。

⑥路堤填筑各部符合质量检验标准,路基外形符合设计要求。

⑦每一填筑层均应使用同一种填料。

⑧路基填筑均应较设计加宽30cm,以确保边坡密实。

⑨每层路基面均应由路拱向路肩作成2~3%横向排水坡,确保路基面排水畅通。

⑩每一段填筑完成后,均应挂线刷坡,挂线位置应在路肩设计宽度加30cm处,刷坡土上翻至路肩并拍实形成路埂,防止雨水冲刷边坡,同时路基每隔20米在边坡上设置砖砌排水槽(砂浆抹面)。

路基成型后的保护:

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应在两侧路肩设计以外顺线路方向采用红砖浆砌挡水墙,将雨水引入边坡排水槽内,路面砼施工前,分段拆除挡水墙及按设计边坡进行刷坡。

6.1.4桥头缺口填土

施工方法与路堤填筑方法相同,填筑范围按规范设计要求。

压实后以振动压路机为主,配备小型自行式光面压路机和冲击夯进行小断面压实。

桥头背后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性土填料填筑,填层厚15cm,整平后用打夯机分层夯实。

每层压完夯实后经密实度检测合格后续填上层。

6.1.5防护工程施工

⑴浆砌片石护坡

①施工方法

开挖:

测量放线,人工清刷边坡,检查验收。

圬工安砌:

砂、水泥取样,选择配合比;砂、料石运至工地。

机械拌合砂浆,人工安砌,现场清理,采用小型汽车运余土。

②质量控制

按设计图在已填筑完成的路基上测量放线,清刷后,对坡面外观平顺、坡率进行验收,对砂、石料、水泥施工配合比进行全过程监控,对砌筑过程监控。

③质量验证

按施工规范取砂浆试件。

对外观检查验收。

⑵拱形骨架护坡

①施工方法

开挖:

测量放线,人工清刷边坡,检查验收,人工开挖格网。

在预制场集中预制弧形镶边石和直形镶边石,采用汽车运至工地。

机械拌合砂浆,人工安砌,现场清理,采用小型汽车运余土。

②质量控制

按设计图在已填筑完成的路基上测量放线,清刷后,对坡面外观平顺、坡率进行验收,骨架开挖采用挂线开挖,对砂、水泥施工配合比进行全过程监控,对砌筑过程监控。

③质量验证

按施工规范取砂浆试件。

对外观检查验收。

6.2桥梁施工方法

6.2.1京原立交桥施工方法

1.钻孔灌注桩施工

⑴施工准备

施工前对设计线路进行复测,并精确测设出钻孔中心位置,在平整好场地后钻机就位,埋设钢护筒的直径、长度、刚度按施工规范执行。

在108国道和京原铁路两侧修建隔离墙,把施工用地与公路、铁路隔开,以确保行车及施工人身安全。

⑵钻孔

采用YKC22型冲击钻机钻孔,拟设置4台钻机先施钻0#台及1#~3#墩,完成第一联连续梁的墩台后,依次施钻第二联、第三联、第四联的连续梁墩、台孔桩,为后序墩台身砼浇注、箱梁架设创造条件。

钻孔过程中对地质情况作好详细施工记录,钻孔排碴,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

⑶清孔

钻孔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