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9122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5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2页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2页
亲,该文档总共1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欧海区南胡城市综合体道路网一期工程

 

 

编制:

审核: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江苏工程有限公司

二○○八年六月

第一章工程概况……………………………………………………………1

一、编制依据……………………………………………………………1

二、概述…………………………………………………………………1

三、水文与地质条件……………………………………………………14

第二章施工组织设计……………………………………………………15

一、项目管理组织机构…………………………………………………15

二、项目管理目标………………………………………………………20

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23

四、施工总体安排及各分项工程施工顺序……………………………25

五、工期计划……………………………………………………………26

六、劳动力使用计划……………………………………………………27

七、资金使用计划………………………………………………………27

八、施工平面布置………………………………………………………29

第三章施工准备…………………………………………………………29

一、技术准备……………………………………………………………29

二、劳动力准备…………………………………………………………29

三、材料、物资准备……………………………………………………30

四、设备准备……………………………………………………………30

五、质量工作准备………………………………………………………31

六、生产准备……………………………………………………………31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31

一、排水施工方法………………………………………………………31

二、道路施工方法……………………………………………………39

三、下穿铁路下坡段施工……………………………………………58

四、电力管线施工……………………………………………………91

五、交通工程施工……………………………………………………93

六、其他施工要点……………………………………………………96

七、交通组织方案……………………………………………………97

第五章重、难点工序施工方法………………………………………………97

第六章工程投入的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和材料进场计划………130

第七章劳动力安排计划…………………………………………………132

一、人员动员周期……………………………………………………132

二、劳动力投入计划表………………………………………………132

第八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133

一、技术标准、质量验收标准………………………………………133

二、质量保证体系……………………………………………………133

三、质量目标…………………………………………………………133

四、质量保证措施……………………………………………………134

第九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142

一、施工安全目标……………………………………………………142

二、安全文明管理体系图、安全流程图……………………………142

三、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42

第十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146

一、文明施工目标……………………………………………………146

二、文明施工标化工地措施…………………………………………146

第十一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149

一、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149

二、合理制定施工进度计划…………………………………………152

第十二章减少扰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技术措施……………………153

第十三章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154

第十四章地上地下设施保护加固及文物保护措施……………………156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1、《温州市铁路新客站配套工程陈蕉路一期》项目招投标文件;

2、《温州市铁路新客站配套工程陈蕉路一期》施工图(2006浙41-4);

3、《温州市铁路新客站配套工程陈蕉路一期》图纸会审会议纪要;

4、各公路桥梁工程、道路排水工程、交通设施工程、电力管道工程施工规范及验收评定标准;

二、概述

(一)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温州市瓯海潘桥镇,铁路新客站站前片区。

陈蕉路一期工程范围:

站西路~南过境路,设计全长1960米,工程红线宽度50米。

主要相交道路有站西路、货西路、站东路、横西路、横蕉路、南过境路,且穿越甬台温铁路。

本工程有桥梁3座,分别为陈蕉河支流1号桥、陈蕉河支流2号桥、陈蕉河支流3号桥。

本工程在桩号1+000附近下穿甬台温铁路,设铁路箱涵一座。

(二)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Ⅰ级。

2、设计车速:

V=60km/h,局部困难地段为50km/h,交叉口按V=30km/h。

3、车道划分:

主车道双向6车道。

4、设计荷载:

BZZ-100型标准轴载。

5、道路净空:

快速路、主干路:

≥5.0m

次干路、支路:

≥4.5m

慢车道和人行道:

≥2.7m(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8.5.3条规定)

6、设计年限:

沥青砼面层设计年限:

T=15a。

交通预测年限:

T=20a。

7、坐标系统:

温州市城市坐标系。

8、高程系统:

85国家高程系统。

(三)道路工程

1、道路路基工程

(1)施工前应清除表层约30cm厚的杂填土或耕植土。

结合管道施工,采用合理的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疏干土基。

(2)由于地质条件较差,道路一般路段均用宕渣进行换填处理,宕渣最大粒径不超过15cm,含泥量不大于15%,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机动车道下换填宕渣60cm,分两层各30cm进行压实,非机动车道下换填30cm,人行道下换填20cm。

换填后要求机动车道宕渣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非机动车道宕渣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25Mpa。

(3)道路位于池塘、河浜段,应先对其进行清淤,清淤后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搅拌桩布置及深度详见图纸,然后分层回填宕渣至清表后原地面标高,再铺设30cm砾砂层,并用土工布反包,最后回填宕渣层并铺设道路结构层至设计路面。

(4)由于地质条件较差,为减少桥台后路堤填土的工后沉降,改善桥头跳车现象,在桥头30m范围内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处理范围到挡土墙基底外边线外侧1m。

(5)道路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压实后的基层应平整、结实、结成板块,无松散现象,表面无明显粗细分离现象,12~15t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

(6)填方段原地面高程以下的各种管道应先期做完。

管周围及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的回填土应按下水道施工技术规程要求对称、均匀、薄铺轻夯实。

(7)由于征地原因,根据建设方意见,本工程全路段填挖方道路两侧均设置挡土墙,填方路堤处于河塘段,均设置了浆砌块石护坡,护坡顶标高。

(8)若遇老路路基,新老路基搭接时,先将老路边坡挖成台阶(台阶高度0.4m),然后填筑拓宽路基,且在新老路基的搭接处以接缝为对称线,对称铺设土工格栅,搭接宽度不小于2m,层距为台阶的高度。

(9)由于本工程中央分隔带宽度较宽,设计考虑采用盲沟对中央分隔带进行排水。

(10)本工程下穿铁路箱涵引道段具体做法详见结构分册。

(11)土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见下表:

路基压实度表

层次

路面以下深度

固体体积率(%)

压实度(%重型)

填料最大粒径

上路床

0~30cm

83

96

15

下路床

30~80cm

83

96

15

上路堤

80~150cm

81

94

20

下路堤

150cm以下

78

93

25

路堑路床

0~80cm

83

96

15

(12)冲击压实法:

冲击压实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工艺,在很多工程实例中得到验证。

目前,温州地区的道路路基设计也有实际应用,效果十分明显。

施工方法:

根据处理路段位置,采用不同的冲击遍数,但在冲击压实前,一般路段整平后先分层回填宕渣垫层,每20米设置一道水平(横向)排水沟,同时在路旁设置集水井一个,不设置竖向排水体以不扰动下卧层为设计原则,通过冲击压实稳定上层土体,加速土体固结减少工后沉降,形成较厚的硬壳层,确保冲击压实的有效和工后沉降可控。

1)填土高大于2米路段,冲击遍数为44遍。

2)填土高大于1.5米且小于2米路段,冲击遍数为36遍。

3)填土高小于1.5米路段,冲击遍数为24遍。

2、路面结构

(1)机动车道结构

采用沥青砼结构,结构如下:

4cmSMA-13细粒式沥青砼

8cmAC-25粗粒式沥青砼

透油层(乳化沥青)

18cm5%水泥稳定碎石层

17cm4%水泥稳定碎石层

15cm级配碎石垫层

60cm换填宕渣

总厚:

122cm

(2)非机动车道结构

采用沥青砼结构,结构如下:

3cmAC-10C细粒式沥青砼

6cmAC-20C中粒式沥青砼

透油层(乳化沥青)

30cm5%水泥稳定碎石层

15cm级配碎石垫层

30cm换填宕渣

总厚:

84cm

(3)人行道结构:

6cm彩色透水砖

2cmM10水泥砂浆

10cmC10水泥砼

5cm碎石找平

20cm宕渣垫层

总厚:

43cm

(四)桥梁工程

本工程沿线跨越陈蕉河支流1、陈蕉河支流2、陈蕉河支流3,全线共3座桥梁。

1、陈蕉河支流1号桥

(1)设计技术标准

1)桥梁宽度:

4.5m(人行道)+5.5m(非机动车道)+2.0m(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3m(中央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2.0m(分隔带)+5.5m(非机动车道)+4.5m(人行道)=50m,桥梁分三幅设置,两边幅各10.3m,中幅27米。

其中2.0米分隔带宽度内包括0.3m(边幅栏杆)+1.2m(留空)+0.5m(中幅防撞栏杆),平面布置详见桥型布置图平面。

由于桥梁附近下穿地道纵坡的影响,桥梁人行道车行道纵坡位处无法拉顺,故分为三幅,使纵坡互不影响。

2)设计荷载:

汽车:

城-A级。

3)设计安全等级:

二级。

4)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

100年。

5)50年一遇洪水位5.52m。

6)抗震等级:

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按构造简易设防。

(2)设计说明

1)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采用3×10米后张法预应力砼大铰缝空心板梁结构,梁高为52cm,结构简支,桥面连续。

2)下部结构

采用重力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为100cm;桥墩采用桩柱式排架墩,桩径采用Φ100c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

3)细部结构

桥面铺装采用8cm厚C40砼+0.1cm防水层+8cm沥青砼(4cmSMA-13细粒式沥青砼+4cmAC-25粗粒式沥青砼);人行道采用8cm厚的预制板,预制板顶面用座浆铺筑6cm厚的人行道砖;非机动车道采用3cmAC-10细粒式沥青砼,人行道外侧设置人行栏杆。

桥上不设泄水孔,桥面雨水通过横坡与纵坡排出。

空心板支座采用GYZ200×28mm圆板橡胶支座,梁板与挡块间填塞200×150×21板式橡胶支座。

桥台处设置SQ-80型型钢伸缩缝装置,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设置简易伸缩缝。

2、陈蕉河支流2号桥

(1)设计技术标准

1)桥梁宽度:

4.5m(人行道)+5.5m(非机动车道)+2.0m(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3m(中央分隔带)+16.5m(机动车道)+2.0m(分隔带)+5.5m(非机动车道)+4.5m(人行道)=54.5m。

2)设计荷载:

汽车:

城-A级。

3)设计安全等级:

二级。

4)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

100年。

5)50年一遇洪水位5.52m。

6)抗震等级:

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按构造简易设防。

(2)设计说明

1)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采用3×13米后张法预应力砼大铰缝空心板梁结构,梁高为60cm,结构简支,桥面连续。

2)下部结构

采用重力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为100cm;桥墩采用桩柱式排架墩,桩径采用Φ100c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

3)细部结构

桥面铺装采用8cm厚C40砼+0.1cm防水层+8cm沥青砼(4cmSMA-13细粒式沥青砼+4cmAC-25粗粒式沥青砼);人行道采用8cm厚的预制板,预制板顶面用座浆铺筑6cm厚的人行道砖;非机动车道采用3cmAC-10细粒式沥青砼,人行道外侧设置人行栏杆。

桥上不设泄水孔,桥面雨水通过横坡与纵坡排出。

空心板支座采用GYZ225×35mm圆板橡胶支座,梁板与挡块间填塞200×150×21板式橡胶支座。

桥台处设置SQ-80型型钢伸缩缝装置,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设置简易伸缩缝。

3、陈蕉河支流3号桥

(1)设计技术标准

1)桥梁宽度:

4.5m(人行道)+5.5m(非机动车道)+2.0m(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3m(中央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2.0m(分隔带)+5.5m(非机动车道)+4.5m(人行道)=50m。

2)设计荷载:

汽车:

城-A级。

3)设计安全等级:

二级。

4)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

100年。

5)50年一遇洪水位5.52m。

6)抗震等级:

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按构造简易设防。

(2)设计说明

1)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采用3×20米后张法预应力砼大铰缝空心板梁结构,梁高为90cm,结构简支,桥面连续。

2)下部结构

采用重力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为100cm;桥墩采用桩柱式排架墩,桩径采用Φ130c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

3)细部结构

桥面铺装采用8cm厚C40砼+0.1cm防水层+8cm沥青砼(4cmSMA-13细粒式沥青砼+4cmAC-25粗粒式沥青砼);人行道采用8cm厚的预制板,预制板顶面用座浆铺筑6cm厚的人行道砖;非机动车道采用3cmAC-10细粒式沥青砼,人行道外侧设置人行栏杆。

桥上不设泄水孔,桥面雨水通过横坡与纵坡排出。

空心板支座采用GYZ250×42mm圆板橡胶支座,梁板与挡块间填塞200×150×21板式橡胶支座。

桥台处设置SQ-80型型钢伸缩缝装置,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设置简易伸缩缝。

(五)给排水工程

1、排水工程

(1)管道均采用大开挖施工。

(2)选用地埋地排水管道强度必须满足“汽-20”设计荷载。

雨水管均为大开挖施工,D225~D500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D600~D1000采用钢筋砼Ⅱ级管,均为“O”型橡胶圈接口。

(3)雨水检查井均采用砖砌检查井,检查井尺寸适配见检查井结构部分。

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下井盖采用重型钢纤维砼井盖;人行道及绿化带下井盖采用轻型钢纤维砼井盖,位于绿化带的井顶标高高出绿化带3cm。

(4)雨水口、截水沟形式详见结构图。

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200,i=1%;截水沟连接管管长为D300;i=%。

雨水口连接管须保证有一定的覆土深度(≥0.7m),否则必须用厚15cm的C15砼加固处理,雨水口位置可根据道路设计进行适当调整。

有街坊支管时,雨水口与支管相距3米。

(5)有支管接入及管道转折处的雨水检查井为落底井。

落底检查井落底深度为50cm。

其余检查井均为不落底井,不落底井均须设置流槽。

2、给水工程

(1)管材选择:

埋地管管径不大于DN1000的采用球墨铸铁管,承插式接口;大于DN1000采用焊接钢管。

埋地钢管管壁厚12mm。

DN600管道过桥采用钢管,钢管管壁厚12mm。

(2)本工程输水干管管径DN600(道路北侧)。

(3)原则上,沿道路按不超出120m间距布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布置在人行道上距路缘石0.5m处,连接在给水管上,消火栓采用防盗型,安装参照车标OIS201-8。

(4)球墨铸铁管弯头、三通、四通等管配件处均采用砼支墩做法详见要国标O3SS505、O3SS504;焊接钢管钢制配件详见国标O2S403。

(5)钢管表面除锈:

内、外壁除锈;用动力工具(如动力旋转钢丝刷等)彻底地除掉钢表面上所有松动或翘起的氧化皮,松的锈,疏松旧涂层及其它污物。

钢管表面除锈质量等级要求达到动力工具除锈(St3级)。

(6)管道防腐:

1)内防腐:

IPN8710-2B,总厚度大于200um。

2)钢管外防腐:

A、埋地钢管:

二布四油,即底漆一道、布一道;面漆一道;布一道、面漆二道。

其中底漆为IPN8710-1,布为脱脂玻璃纤维,面漆为IPN810-3防腐涂料,总厚度大于500um。

B、外露钢管:

底漆IPN8710-1一道,IPN810-3C三道喷涂,面色为绿色,总厚度大于200um。

注:

钢管防腐也可按当地常用做法。

(7)本工程下穿段埋地给水管基础采用中粗砂护管,详见结构图。

其余段按地质条件选择采用原状土或砂基础。

管道过桥在两侧桥台处采用抱箍固定,桥梁施工时预埋抱箍配件。

(8)给水管道上所设阀门井参照国标O5S502地面操作阀门井。

给水管道覆土不足0.7m时采用厚15cm的C15砼加固处理。

(9)给水干管在与管道高点设排气阀,低点设排泥管;排泥管通过排泥阀就近接至雨水检查井。

(10)管道安装强度性试验压力为Pg=,试压每段一般不超过1km,管桥段应单独试压;冲洗消毒均按国家有关规范规定进行,冲洗水排入雨水管道、消毒水排入污水管道;冲洗水流速应不小于1.5m/s;新安装管道在管内水质达到现行国家饮用水标准方可与现状市政管网永久性通水。

(六)交通工程

1、机动车道边缘线为白色单实线;车道分界线采用白色虚线,线段长2m,间隔4m,线宽15cm;双向车道分界线采用黄线,线宽15cm。

2、人行横道宽5m,人行横道线的标划按宽45cm白色实线、空60cm间隔布置。

3、停止线为一条白色实线,并应与车道中心线相连,线宽为30~40cm,距离人行横道2m。

4、指路标志的汉字采用标准黑体(简体)。

汉字高度为40cm,字宽与字高相等。

5、指路标志的拼音高度为20cm,数字的字高为40cm,字宽为24cm,笔划粗为6.5cm。

6、指路标志的汉字或其他文字的字间隔为4cm,笔划粗为4cm,字行距为13cm,距标志边缘最小距离为16cm。

7、在道路路口处设置警示桩两根,位置在道路路侧。

8、标线采用普通漆一道,热熔漆一道。

9、标志板底版采用牌号为2024、T4状态的硬铝合金板制作。

铝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不小于,屈服点不小于,延伸率不小于4%~10%。

大型标志的板面结构,宜采用挤压成型的铝合金板拼装。

(七)电力管线工程

本工程为温州铁路新客站配套工程陈蕉路(站西路——南过境路)东侧及南侧人行道内10KV、110KV电力管线,及相应的过街管线。

电缆管线走向及布置具体详见电力管线平面布置图。

10KV管线在人行道内采用Φ160×5、Φ110×5双壁波纹管CPVC管,Φ160×5、Φ110×5MPP改性聚丙烯管。

电缆管线在道路人行道布置时为充分利用道路地下空间。

三、水文与地质条件

(一)工程地质条件

1、拟建工程场地属冲海积平原地貌,场地表部为2层“硬壳层”,厚度一般~1.3m左右,分布广泛(河流、河塘地段缺失),力学性质尚可,局部地段为1层素填土,性质差,施工时应予清除;沿线20m以内除陈蕉路1+700~2+450段外分布有性质较好4-1层、4-2层、5-1层,其余为性质差的3层淤泥类土,具高压缩性,高灵敏度,易流变、蠕变等特性,局部地段厚度达35m左右,为路基主要压缩层;其下分布的5-2层、6-1层、6-2层、7-1层、7-2层、7-4层、8-1层、9层及10层性质较好,5-3层、6-3层、7-3层、8-2层、9-2层灰色粘土性质较差或一般,埋深一般在20m以下,以碎石土与粘性土呈相间沉积韵律,11层、12层分别为残坡积土层、风化基岩,性质较好,埋深一般大于50m。

(二)水文条件

场地分布的地下水可分为浅部的孔隙潜水、中深部的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

赋存于2层土中的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与地表径流补给,以蒸发或向低洼处径流为主要排泄途径,土层渗透性能相对较差,径流较缓慢,地下水位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与周土角砾为第三含水单元。

承压水单元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或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途径,含水层赋水性、渗透性、连通性相对较好,水位相对稳定,分别以其间的粘性土作为隔水层,储水量较丰富。

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相邻含水层入渗补给,以向低洼处径流为主要排泄途径,水量贫乏。

勘察期间实测钻孔内潜水位埋深为~1.60m(相当于85国家高程-1.5m左右以下)。

根据地下水分布特征、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年平均潜水位埋深一般为0.50m左右,年变幅为2.0m左右。

第二章施工组织设计

一、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1、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

为了本合同项目进行全面高效的施工组织管理,拟成立高效、运转自如的“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公司江苏分公司温州市铁路新客站配套工程陈蕉路一期工程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的职能是依据合同规定内容对承担的全部工程项目按计划进行有序的施工组织,对工程中的各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充分保证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顺利完成。

同时,项目经理部对外负责与业主、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和地方政府保持联系并建立良好关系,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对内实行统一指挥、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实现高效运转,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和工程质量、确保文明施工、安全生产。

项目经理部是承担本工程施工任务最直接的管理机构,下设四部三室。

项目部主要人员构成:

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2人,总工程师1人,部长4人,主任3人(办公室、资料室、试验室),另配专业工程师6人(其中道路工程师1人,给排水工程师1人、机电设备工程师1人,电气工程师1人、质检工程师1人、测量工程师1人),施工员2人、测量工3人、试验员1人,资料员2人、物资、设备保管员4人,财务会计1人,出纳1人,预算员1人,司机3人,共29人。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见图2-1。

 

图2-1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框图

2、项目经理部管理制度

为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本工程建设施工任务,充分发挥项目部的职能作用,本投标人现场项目部将按如下管理制度进行工作。

(1)组织管理制度

①、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健全项目部人员岗位责任制,把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②、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罚、劣者汰”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及时为施工生产提供服务。

③、建立健全与施工生产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使其落到实处。

(1)生产管理制度

①、定期召开施工生产例会,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实行层层管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劳动制度。

③、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

(3)质量管理制度

①、认真贯彻ISO9002质量体系标准。

坚持文件审核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和隐蔽工程签证验收制度。

②、实行施工现场24小时跟班作业制,确保隐蔽、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合格率100%。

③、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现场质量分析会。

列举正反两方面工程实例,不断总结提高。

(4)劳动安全管理制度

①、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安全防护和安全教育,杜绝职工因工伤亡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