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7825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7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docx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

出品: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

主编:

张金鑫

曹洪波

编辑:

孟沛

王广科

 

总第55期

2009.11.1-2009.11.7

 

电话:

010-51684079

邮箱:

jxzhang@

http:

//www.chinamerger.org/

并购观察周刊

要闻类

中资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

瑞士诺华收购天元生物85%股权抢搭疫苗审批快车

中海油成功收购挪威石油部分美国油气资产

外资

松下开始收购三洋目标指向世界第一

渣打银行为多家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提供财务顾问服务

巴菲特366亿投资铁路12天完成铁路巨头收购

分析类

产业整合评论

中国金融业海外并购有巨大空间

从09并购峰会看中国化工行业发展

民企海外并购实战录

煤炭行业迈入大矿时代煤变大戏还在后头

企业并购评论

联想集团:

海外并购迈步国际化

迈克尔:

联邦快递的并购谋略

中国铝业世纪并购流产背后的金融战役

170亿巨亏难阻国网扩张脚步

市场数据

建行并购贷款业务规模超过百亿元

亚太保险业并购活动持续升温

中企海外并购狂撒212亿美元

并购解析

中国公司20强:

它们缘何并购成功?

跨国并购和金融崛起

海外并购——别不把沟通当回事

远征: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战例

金融支持是企业“跨海出航”的风帆

看清并购的潜在风险

投资类

机构荐股

中投证券推荐:

军工行业预期重组类公司

安信证券推荐:

中联重科(000157)

并购人物

沈文荣:

中国的米塔尔

要闻类------中资

中国最大海外汽配并购案落槌

中国迄今最大的一宗汽车零部件海外并购案诞生。

11月3日,首钢旗下汽车零部件企业京西重工收购全球汽配巨头美国德尔福公司减振和制动业务的交易正式落槌,交易金额接近1亿美元。

  根据协议,收购标的除了包括机器设备、知识产权外,还包括德尔福的客户和产品供应合同。

这意味着京西重工将接过德尔福在美国、波兰、法国、英国、墨西哥和中国等地的汽车底盘零部件生产加工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继续服务宝马、奥迪、法拉利和通用汽车等全球知名的汽车生产厂家。

京西重工董事长方建一表示,本次收购将使京西重工得以跻身汽车底盘件的高端市场。

北京商报2009年11月4日

返回目录

瑞士诺华收购天元生物85%股权抢搭疫苗审批快车

国际制药巨头瑞士诺华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3日在北京宣布,该公司以现金购买浙江天元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5%的股权已经达成协议。

诺华的战略计划是成为中国疫苗行业的领导者,并拓展诺华集团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领域内的业务。

该拟议收购项目需要得到中国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批准,但没有透露任何财务细节。

南方都市报2009年11月05日

返回目录

中海油成功收购挪威石油部分美国油气资产

11月4日,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中称,已向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00883.HK,以下简称中海油)出售了该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4块勘探区块的部分权益,这是中国石油公司第一次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美国后院的墨西哥湾拥有油气资产。

  挪威石油在美国墨西哥湾深海的这4个勘探区块是Tucker、Logan、Cobra和Krakatoa,中海油分别获得了上述区块20%、10%、10%和10%的权益。

外界预计该交易金额约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2009年11月05日

返回目录

要闻类------外资

松下开始收购三洋目标指向世界第一

在获得日美欧及中国政府的有条件批准后,日本电器巨头松下公司通过TOB(公开股票收购)方式对电池巨头三洋公司进行的并购活动5日起正式启动。

由于收购已确定将会成功,松下已经将目标指向了世界第一。

松下公司给出的收购价是每股131日元,远低于4日的收盘价216日元,预计普通股东不会踊跃向其转让手中所持三洋股份。

但是,松下早在去年12月宣布将并购三洋时,就已与三洋的三家大股东——美国高盛集团、日本大和证券和三井住友银行就股份转让达成了一致。

而上述三家大股东的合计持股比例已经达到50.13%,所以,并购将取得成功实际上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松下总裁大坪文雄希望,以松下白色家电的节能优势、以及双方融合后形成的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充电电池等技术与市场的领先优势,松下将力争在其创业百年(2018年)之际,变身成为一家综合能源厂商和世界第一的电机制造商。

松下和三洋在能源、电子、元器件、数码、商务、白色家电等领域均有较强的互补性,特别是在太阳能发电方面三洋具有技术优势,而松下有全球性销售网络优势。

由于两大巨头的合并有可能在一些市场形成垄断性优势,威胁到市场竞争,这一原计划于今年3月完成的并购不得不耐心等待日、美、欧和中国等主要市场的批准。

本次市场公开收购将持续至12月7日。

并购完成后,三洋仍将沿用此前的品牌,股票也将继续上市。

新华网2009年11月5日

返回目录

渣打银行为多家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提供财务顾问服务

渣打银行日前发布消息称,中国中化集团宣布以全现金方式完成了对伦敦上市能源企业Emerald公司100%股权收购的交割程序。

该笔交易总金额为5.32亿英镑(约合8.75亿美元),是中国石油企业首次成功收购伦敦上市公司,渣打银行在此次交易中出任中化集团财务顾问。

  据了解,渣打银行长期以来一直为中国大型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兼并与收购提供财务顾问及并购融资等方面的增值服务。

已完成的交易涉及诸多行业的知名中国企业,包括中国海洋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联想集团等。

金融时报2009年11月5日

返回目录

巴菲特366亿投资铁路12天完成铁路巨头收购

亿万富翁、“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3日宣布,该公司将斥资266亿美元收购全美第二大铁路运营商北伯林顿铁路公司。

由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将承担北伯林顿100亿美元的债务,使得整个交易总价达到366亿美元,创下该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案。

按美联社说法,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现持有北伯林顿铁路公司大约22%股份,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以每股100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北伯林顿约77.4%的股份,达到对后者100%持股。

此报价比北伯林顿公司2日收盘价高出31%.

东方财富网2009年11月6日

返回目录

 

分析类------产业整合评论

中国金融业海外并购有巨大空间

并购公关咨询公司富迪逊(FD)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沃森日前表示,中国金融业拥有巨大的海外并购市场空间。

他同时指出,中国金融业仍需做出多项有针对性的策略调整,才能有效降低“走出去”的困难程度。

  沃森是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进行演讲时做出上述表示的。

他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并购市场大幅萎缩,但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案例却在以创记录的速度增长,原因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企业财政状况的相对强劲。

沃森还强调,危机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措施,并不会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造成过大的影响。

沃森认为,矿业资产最近两年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对象中占据统治性地位的状况有望改变,而金融业海外并购则是有望快速发展的重要领域。

欧洲和美国金融机构肯定会在未来进行“去国有化”,而中国金融机构将因此获得展开并购的好机会。

  他指出,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中国企业往往面临着来自目标市场的不信任、怀疑、恐惧、误解和担忧情绪。

对此,他建议中国企业从目标市场的角度出发,制定更加详细、表达方式更为国际化的交流策略,强化自身对目标资产的负责任形象,从而增加自身收购意向与计划的说服力。

和讯网2009年11月05日

返回目录

从09并购峰会看中国化工行业发展

从2009中国化工行业并购峰会上了解到,自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制定和实施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在推动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一系列措施。

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目前,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效应已经初步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有所缓解,经济总体发展向好,石油化工行业总的经营形势也是有喜有忧,喜大于忧。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9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在信贷和内需扩张的拉动下,大部分行业企稳回升(以下内容是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在李勇武在并购会上的讲话整理而得):

  第一,行业产值回升步伐明显加快,截9月底,9月份全国石油化工行业实现总产值6139.7亿元,创今年新高,同比增长3.3%,结束了去年以来连续9个月负增长的局面。

增长比上月加快了9.5个百分点。

1-9月份,累计全行业实现总产值4.68万亿,降幅比1-8月份收窄了1.7个百分点,初步判断,今年年底以前石化行业经济可能结束低位回升的状态,进入扩张阶段。

比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主因是油价格的下降。

  第二,主要产品的产量继续快速增长。

9月份,在协会重点跟踪的60余种石油和化工产品产量中同比增长的占90.3%,下降占了9.7%,增速超过10%的达到了71%,其中原油加工同比增长14%,乙烯同比增长29.4%,化肥同比增长13%,农药同比增长29.2%,轮胎同比增长26.7%,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增长了25.5%、21.9%,涂料、染料、燃料,分别增长13.8%、34.9%和48.4%。

  第三,部分大宗产品需求保持回升势头,从表观消费量看,1-9月份,原油同比增长了3.3%,乙烯增长3%,甲醇增长37.8%,增速有所放缓,但继续维持强势。

三大合成材料同比分别增长了25.9%、19.3%、17.8%,国内成品油销售量同比增长3.9%。

目前咱们统计是表观消费量,但是咱们销售率没有这么高,表观消费量有一点掩藏了问题。

  第四,主要石化产品价格反弹,根据9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00多种石化产品价格指数分析,石油化工行业当月价格总指数是85.8,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回升,全行业价格指数大幅度反弹,主要是石油价格上升推动的,9月份国内原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1.8%,在家电、纺织、汽车等行业回暖拉动下,合成材料市场总体出现平稳回升的趋势。

9月份,合成材料价格总指数比8月份提高2.4个百分点,是年内最高水平。

  第五,化工行业投资继续快速增长,1-9月份累计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893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化工行业投资同比增长28.1%,磷肥增长92.6%,农药行业增长33.3%,涂料染料行业是39.2%,橡胶制品增长29.6%。

  第六,行业利润回升步伐逐步加快,1-8月份全行业实现利润2961.94亿元,降幅比1-5月份缩小11.2个百分点,其中橡胶工业特别是轮胎行业利润一支独秀,1-8月份行业利润同比增长95%。

  同时石化行业还存在着一定的产能过剩问题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问题: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化工装备开工率81.3%,聚乙烯装置装置开工是63.2%,甲醇装置开工率是48%,磷肥行业装置开工率66.7%,部分重点化工产品价格指数环比持平和下降。

9月份尿素价值指数比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下跌,磷酸二铵下跌2.2个百分点,我国磷肥产能过剩了20%,但是今年前八个月磷肥同比增长85.4%,三酸两碱的产能扩能也不少,部分地区行业的计划产能接近国内的表观消费量,投资煤化工的热度也很高,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第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行业出口形势严峻。

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同比下降17.9%,进口同比下降16.9%,出口同比下降20.2%,1-9月份累计,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2299.6亿美元,同比下降32.8%。

应当特别引起注意的是一些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滑坡,扶持和保护本国产业稳定就业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近几个月来全球出台贸易保护措施远远超过贸易开放的政策,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化工是最重的受灾区,据商务部研究资料显示,自去年11月份以来,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99项措施当中,都包含有损害中国商业利益的内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9月,我国化工行业遭受贸易摩擦案件18起,美国轮胎特保案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也是最引人关注的一起案件。

据中国橡胶协会测算,如果削减到美国出口轮胎的半数产量,意味着我国出现12%的剩余轮胎产量,并且减少10亿美元外贸收入。

  塑料行业缓慢恢复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会长廖正品17日在包头召开的首届中国塑料产业论坛上说,我国塑料工业发展前景广阔,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巨大。

当今,中国塑料市场巨大,蕴藏着无限商机。

廖正品表示,2009年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主要产品产量、产值及消费都在平稳增长,1-8月份,塑料制品工业总产值6,776亿元,同比增长9.5%;塑料制品产量2,782万吨,同比增长7.36%,其中塑料薄膜、塑料管及附件、塑料丝、绳等产品都在增长,行业总体形势是好的。

预计在国家不断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宏观大环境下,我国塑料行业第四季度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实现较快健康发展,增幅可达两位数。

中国化工信息网2009年11月5日

返回目录

民企海外并购实战录

正如并购专家康荣平所说,东亚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海外并购”同时拥有光明的前景,以及现状不明朗的低成功率表现。

但是对应他所提出的“跨国并购难易程度”八项判断因素,会发现属于资源密集型的矿业各项指标难度级别的判断都处于较低段位。

那么在实际的“走出去”操战中,中国的矿业企业是否如预计的那样,更容易迈开第一步继而走向成功?

这个过程中又有怎样独特的经验和挑战?

中矿联合基金董事长郑智和合伙人冯立将用他们的“前线”经历,讲述矿业民企海外并购的战火硝烟。

  

资源型民企出海实战方略  ——专访中矿联合基金董事长郑智

身为中矿基金董事长,郑智旗下企业资产规模近百亿,多年来在矿产能源、金融投资、房地产等行业的摸索和滚打,让他积累了丰厚的管理投资经验,尤其对于矿业企业的运作和并购有着深刻的理解。

包括在本刊的相关报道中也透露过他之前投资、经营的内蒙古卓资山钼矿,收益高达20倍。

  

尽管有如此丰富的个人经历,郑智依然认为中矿基金还只是一支处于“青春期”的矿业资本机构,而它与生俱来的“民营”血统,在出海“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凸现了一些代表性的现象和特点,可供其他民企海外并购时参考。

  

从今年5月份揭牌至今,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中矿基金已经运作了四个海外并购项目。

谈及这些时,郑智丝毫不掩饰这些项目的成功给他带来的成就感,“中矿基金出场以后,的确打了漂亮的几仗。

实战一:

金矿股权之战  

说起中矿基金的第一个项目就非常有故事性,而第一次出海能够稳住不翻船也要从这次“入股金矿股权之战”说起。

  

当时中矿基金组建了一个专门的美国团队对内华达州KlondexMinesLtd.(简称KDX公司)的项目进行考察,经过一系列的尽职调查后,发现这个金矿不仅平均品位很高而且资源储备远景非常好,于是他们决定投资。

然而,正当整个团队与KDX进行投资谈判期间,加拿大的另一家银矿公司也看好该项目前景,试图买断整个项目进行恶意收购。

“之前我们投入的资金是按照每股1加元的价格计算的,实际最后用了1.75加元。

对方出到了2.18加元的价格来进行恶意竞争,并且放出消息说中矿是一个刚刚成立的民营基金,要KDX考察我们的资金背景,甚至用出具资金证明来刁难我们。

”谈到这些时,郑智也无奈的感叹到中国的民营基金成立初期的艰难和巨大压力。

  

KDX的管理团队对中矿基金进行考察和认证后,拒绝了上述银矿公司的收购,选择继续和中矿基金合作。

但此举激发了对方“垂死”前的最后一轮攻击,上述银矿公司煽动股民抬高股价来干扰谈判的正常进行,经过激烈的“角夺”,银矿公司最终发公告宣布收购失败。

“当时我们三方的律师都投入到了战斗,压力真的很大,但整个团队都一致认为,无论如何这口气一定要争!

即使对方公司的实力很强,我们也要坚持与之抗衡,最后我们赢了。

这件事在当地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听郑智说到这里,让人大舒一口气的同时还感受到了“痛快”二字。

最终中矿基金赢得整个董事会的认可和当地股民的支持。

整个过程中经受住了非常大的考验,郑智果断的决策能力也给合作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认为我们的进入一定会对整个项目的后续发展带来很大帮助,现在我们利用前期的投资收购了200多万股约百分之十几的股权进入到了KDX的董事会。

首先已经在战略上处于一个非常好的位置,原本可以进入的更多一点,但就是因为恶意竞争被抬高了价格。

不管怎么说对方出价那么高也没有竞争过我们这个团队,这已经是一个胜利了,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这块硬骨头很难啃下来。

”说到兴奋处,郑智不由激动地拍了拍桌子。

  

“入股金矿股权之战”作为中矿基金的第一个项目,顶住了外商步步紧逼的压力,打赢了海外并购的第一炮。

  

实战二:

巴西钾盐之战

正如郑智总结经验时所说的,一开始悄无声息从二级市场进入的方式,让双方已成定局的股东关系成为他们谈判桌上的筹码和优势,对方在惊讶之余会非常愿意与这支懂得游戏规则的中国民营基金合作。

“这也是民企和国企的风格不同之处,在中国历来的海外并购案例中,多以国企为主导,但是太过‘兴师动众’的高调风格,往往让还没有做成的事情过早放出风声,股价顺风而涨,直至开始准备收购时已经是之前的几倍了。

而民企做事的风格更加强调效率和效益,以我们投资的两个钾盐矿来说,在团队认定了项目后并没有更多的宣传,谁都不知道我们在做这件事情,而与对方谈判的时候我们已经是他们的股东了,这样在整个收购成本和效率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  

当然,不用操心资金问题是国企一向行事“高调”的资本,但郑智认为民营企业钱少一样也能办大事,“很多项目,我们前期投入的资金并不多,但做成的事情从长远来看丝毫不见得小。

”这里他所说的正是中矿基金已经投资的三个世界级钾盐矿项目。

  

中国作为世界钾盐消费量排名第一的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极度缺钾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赖进口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缺少话语权让中国受到了很多国际上不公平的待遇。

“我们发现钾盐的价格在买卖双方间的差额非常大,最高有将近300美元的差价。

所以围绕缺钾这个课题,中矿基金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四个钾盐矿做了一个评估调查和分析,并从中挑出了三个来进行投资,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巴西钾盐公司的投资,我们已经通过前期投资获得了25%的承销权。

”  

郑智还透露,这家位于亚马逊的巴西钾盐矿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预计会有20亿吨的产量,而中矿基金将是该矿产品最大的买家,拥有最大的份额。

“我们作为股东有原始价格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可以提供远远低于国外供应商现在卖给国内的价格,在保障国内需求的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不错的收益。

”不去控制矿山而是盯准对方的产品,这或许是他们“另辟蹊径”的成功法宝。

但拿到承销权后,郑智又开始紧锣密鼓的联系国内一些复合肥厂、钾肥厂谈洽接下来的生产适宜,这一举动绝对就是长期商业功力的体现。

“要明白很多资源最终的消费还是要在中国市场上体现,而我们也有能力建立国内市场的消费渠道,这样不仅可以占领一个非常好的战略制高点,而且也能获得定价权。

东方财富网2009年11月6日

返回目录

煤炭行业迈入大矿时代煤变大戏还在后头

也许是因为在“保八”背景中,2009年上半年,山西是全国唯一GDP负增长的省份;也许是因为“煤老板”和“煤老大”等字眼多年来与这块土地如影随形,山西煤业重组的这场疾风骤雨,成了今年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

  事实上,不独山西,一场席卷全国煤炭业的整合风暴从去年就已降临。

  大矿时代即将来临

  根据2007年11月发改委公布的《煤炭产业政策规划》,全国要建13个大型煤炭基地,到2010年底,全国年产量1亿吨以上、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要分别达到6-8个和8-10个。

2009年8月,国家安监总局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申力争到2010年把全国小煤矿数量控制在1万座以内,这也是各省纷纷将整合大限设在2010年底的原因。

  黑龙江省将全省7个矿务局合而为一,河北号称到2010年底将原有349个煤矿减少到60个,形成南“冀中”北“开滦”两大集团。

在内蒙古,央企神华独大。

在河南,整合方式由之前的大矿收小矿,转变为大企业之间合并,拟将六大煤企合为三家。

陕西虽无明确指示,也有意让陕西煤化工集团成为整合主体。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的27户被兼并煤矿分别与兼并主体企业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兼并重组协议,山西从终结“小煤矿”向“大煤炭经济”的转型进入到实质操作阶段。

  “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2010年年底可以形成‘千座煤矿八亿吨产能’的产业格局,并实现办矿体制的根本转变。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长王守祯说。

  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2010年内蒙古煤炭工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筹备会议上,原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臧海民介绍道:

“内蒙古到明年要在全区建成2个年产能1亿吨以上、4个年产能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生产基地,重组4个5000万吨级、7个2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全区煤炭企业控制在200个以内,矿井控制在400处,淘汰小煤窑,全部实行正规化开采。

  10月26日,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表示,正在酝酿小煤矿生产安全长效机制,措施之一就是效仿山西,推行由骨干企业对30万吨以下产能的小煤矿进行兼并整合。

  发生在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或许仅仅只是个开始。

  优化资源与国进民退之争

  “眼下对煤业重组引用‘国进民退’这种说法的声音很多,我并不赞同。

”在会上,臧海民的这句话一出,引来就座一旁的众多业内人士频频点头,“这用在内蒙古煤炭工业发展思路的身上,也很不合适。

  “国内煤炭行业大规模整合即将展开,无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又难以保证安全长效机制的小煤企必定将淘汰出局。

这无关‘国字号’或者‘民字号’,标准是统一制定的,门槛也没有什么不同。

这反映出了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要求生存,必须上规模、求档次。

”会后,臧海民跟《中国能源报》记者如是解释。

  “比方说内蒙古的伊泰集团、伊东集团,这些都是在自治区甚至全国赫赫有名的民营煤炭企业,他们就是自治区的重点发展对象。

”他说。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1988年仅以21人和自有资金5万元起家,现已成为中国500强、全国煤炭百强(第21位)企业。

2004年初被确定为到2010年煤炭产销5000万吨的重点企业。

同年8月又被列为全国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骨干企业之一。

  在伊泰煤炭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翟德元介绍的过程中,《中国能源报》记者发现他对煤炭整合一事显得非常淡定。

他说:

“内蒙古的限小建大、兼并重组已经进行过了,现在并不像山西风起云涌的,很平静,没什么大起伏。

仿效山西,也无从说起。

  早在2004年,内蒙古专门召开了全区重点煤炭企业的改革发展座谈会,确立了20家大型煤炭企业作为重点支持的骨干企业。

第二年,加大对小煤矿关闭的力度,一年半多的时间全区关闭小煤矿812处,地方煤矿由1310处压缩到500处以内。

  这一场整合,只是煤炭行业内的事,完全没有引起普遍性的社会性关注。

内蒙古作为一方诸侯,极例外的没有自己的区属国有煤炭企业。

当时,参与内蒙古“限小建大”势力划分的既有中国煤炭大佬神华集团旗下的神东煤炭有限公司,也有伊泰集团、伊东煤炭集团等内蒙古本土民营煤炭企业。

  “一刀切、一哄而上,这些都有历史教训,谁想重蹈覆辙?

”臧海民说:

“仅用21年时间就打造出来一个千万吨级的煤炭企业,哪个国企又有这样的效率和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