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7882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x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质量控制标准

一、一般规定

1.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钻爆法施工的隧道检验评定。

2.采用钻爆法施工、设计为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必须按照设计和规范的频率和量测项目进行监控量测,用量测信息指导施工并提交系统、完整、真实的量测数据和图表。

3.隧道洞口的开挖,应按照《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第四章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标准进行检验评定;洞门和翼墙的浇(砌)筑和洞口边坡、仰坡防护按《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第6章挡土墙、防护及其他砌石工程的相应项目评定。

4.隧道路面的基层、面层,应按照路基、路面的标准进行质量评定。

5.隧道防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隧道拱部、墙部、设备洞、车行横通道、人行横通道不渗水;

2)路面干燥无水;

3)洞内排水系统不淤积、不堵塞,确保排水通畅;

二、隧道总体

(一)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洞口工程

基本要求

1.隧道洞口各项工程应通盘考虑,妥善安排,尽快完成,为隧道洞身施工创造条件。

2.洞口开挖土石方应遵守下列规定:

(1)进洞前应尽早完成洞口排水系统。

(2)按设计要求进行边坡、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3)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不留后患。

(4)开挖后应及时夯实整平边(仰)坡。

(5)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洞口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施工时机和施工方法。

(6)洞口施工宜避开雨期。

(7)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开挖边(仰)坡。

(8)开挖中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9)洞口支挡工程应结合土石方开挖一并完成。

3.洞门衬砌施工应按《钢筋混凝土工程及验收规范》(GBJ204)的有关规定办理,并符合以下要求:

(1)土质地基应整平夯实,土层松软时,应加碎石,人工夯实,将基础置于稳固的地基上。

(2)基础处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

(3)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边墙产生偏压。

(4)洞门衬砌完成后,及时处治洞门上方仰坡脚受破坏处。

(二)明洞工程:

1.明洞衬砌边墙基础和避光棚支柱基础等应设置在稳固地基上。

如边墙基础挖到设计标高后,地质情况及允许承载力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应及时处理。

明洞地段土石方开挖按本章2条执行。

基础混凝土灌注前必须排除基坑内积水,并对基底进行固化处理。

边墙基础应采用与边墙同级混凝土一次浇筑而成。

2.明洞衬砌施工应注意下列事项:

(1)灌注混凝土前应复测中线和高程,衬砌不得侵入设计轮廓线;

(2)拱圈应按断面要求制作定型挡头板、外模和骨架、并应采取防止走模措施;

(3)采用跳槽边墙浇筑拱圈时,应加强对拱脚的基底处理,保持拱脚稳定;当拱脚基底过深时,应先浇筑基础托梁,必要时加设锚杆使拱脚混凝土与岩壁连接牢固,防止拱脚基底松动沉落;

(4)浇注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方可拆除内外支摸拱架;

3.明洞衬砌完成后进行回填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拱圈外模拆除后应立即做好防水层及拱脚处的盲沟,保证排水顺肠。

(2)背墙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

墙底部应铺填0.5-1.0m厚碎石并夯实,然后向上回填。

下部采用片石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回填密实。

上部用土回填,将墙背坡面开凿成台阶状,用干砌片石分层码砌,缝隙用碎石填塞紧密,不得任意抛填土石。

(3)明洞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其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

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应立即分层满铺填筑至要求高度。

(4)使用机械回填应待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由人工夯实填至拱顶以上1.0m后方可进行。

(5)拱背回填需作粘土隔水层时,应符合(五)“结构防排水施工”(p4相关内容)有关要求。

(6)明洞背后敷设或喷涂防水层时,应符合“结构防排水施工”(p4相关内容)有关要求。

4.明洞与暗洞衔接施工宜采用先拱后墙。

在仰坡暂时能稳定时,宜由内向外进行施工;在仰坡宜坍塌的情况下,宜先将明洞拱圈灌注到仰坡脚,再由内向外做洞内拱圈,并确保仰坡稳定。

明洞与暗洞拱圈应连接良好。

(三)、浅埋段工程:

1.控制地表沉降,应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1)宜采用单臂掘进机或风镐开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当采取爆破开挖时,应短进尺、弱爆破;

(2)打设拱脚锚杆,提高拱脚处围岩的承载力;

(3)及时作仰拱或临时仰拱;

(4)地质条件差或有涌水时,宜采用地表预注浆结合洞内环形固结注浆;

(5)加强对地表下沉、拱顶下沉的施工量测及反馈,以指导施工。

(四)、施工防排水

1.隧道两端洞口及辅助坑道洞(井)口应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排水系统;覆盖较薄和渗透性强的地层,地表积水应及早处理,并符合以下要求:

(1)勘察用的坑洼、探坑等应回填粘土,并分层夯实;

(2)洞顶上方如有沟谷底部岩层裂缝较多,地表水渗漏对隧道施工有较大影响时,应及时用浆砌片石铺砌沟底,或用水泥砂浆勾缝、抹面

(3)洞顶附近有井、泉、池诏、水田等,应妥善处理,不宜将水源截断、堵死;

(4)清理洞口附近杂草和树丛,开沟疏导封闭积水洼地,不得积水;

(5)洞顶洞顶排水沟应与路基边沟顺接组成排水系统;

(6)洞外路堑向隧道内为下坡时,路基边沟做成反坡,向路堑外排水,并宜在洞口3-5m位置设置横向截水设施,拦截地表水流入洞内;

(五)、结构防排水施工

(暂略)

(六)实测项目

见表2.6.1

隧道总体实测项目表2.6.1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车行道(mm)

±10

尺量:

20m(曲线)或50m(直线)检查一次

2

2

净总宽(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

20m(曲线)或50m(直线)检查一次

2

3△

隧道净高(mm)

不小于设计

水准仪:

20m(曲线)或50m(直线)量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测拱顶和拱腰3点

3

4

隧道偏位(mm)

20

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

每20m(曲线)或50m(直线)用检查一处

2

5

路线中心线与隧道中心线的衔接(mm)

20

分别将引道中心线和隧道中心线延长至两侧洞口,比较其平面位置

2

6

边坡、仰坡

不大于设计

坡度板:

检查10处

1

(七)外观鉴定

1.洞内没有渗漏水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视其严重程度,减5-10分。

三、明洞浇筑

(一)基本要求

1.水泥、砂、石、水及外掺剂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严禁超挖回填虚土。

3.明洞与暗洞应连接良好,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二)实测项目

见表3.2。

明洞浇筑实测项目表3.2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检查

3

2△

混凝土厚度(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或地质雷达:

每2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自拱顶每3m检查1点

3

3

混凝土平整度(mm)

20

2m直尺:

每10m每恻检查2处

1

(三)外观鉴定

1.混凝土表面密实,每延米的隧道面积中,蜂窝麻面和气泡面积不超过0.5%。

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0.5%减0.5-1分。

蜂窝麻面深度超过5mm时不论面积大小,发现一处减1分。

深度超过10mm时应处理。

2.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混凝土颜色均匀一致。

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3.施工缝平顺无错台。

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2分。

4.混凝土因施工养护不当产生裂缝,每条裂缝减0.5-2分。

四、明洞防水层

(一)基本要求

1.防水材料的质量,规格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防水层施工前,明洞混凝土外部应平整,不得有钢筋露出。

3.明洞外模拆除后应立即做好防水层和纵向盲沟。

4.明洞背后敷设或喷涂防水层时,应符合(五)“结构防排水施工”(p4相关内容)有关要求。

(二)实测项目

见表4.2。

防水层实测项目表4.2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搭接长度(mm)

≥100

尺量:

每环测3处

2

2

卷材向隧道延伸长度(mm)

≥500

尺量:

检查5处

2

3

卷材于基底的横向长度(mm)

≥500

尺量:

检查5处

2

4

沥青防水层每层厚度(mm)

2

尺量:

检查10点

3

(三)外观鉴定

防水卷材无破损,接合处无气泡、折皱和空隙。

不符合要求时一处减1分,并采取修补措施或返工处理。

五、明洞回填

(一)基本要求

1.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

2.人工回填时,拱圈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

机械回填时,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且拱圈外人工夯填厚度不小于1.0m

3.明洞粘土隔水层与边坡、仰坡搭接良好,封闭紧密。

4.明洞衬砌完成后进行回填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拱圈外摸拆除后应立即做好防水层及拱脚处的盲沟,保证排水顺畅。

(2)背墙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

墙底部应铺填0.5-1.0m厚碎石并夯实,然后向上回填。

下部采用片石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回填密实。

土质地层,上部用粘土回填,应将墙背坡面开凿成台阶状,用干砌片石分层码砌,缝隙用碎石填塞紧密,不得任意抛填土石。

(3)明洞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其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

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应立即分层满铺填筑至要求高度。

(4)使用机械回填应待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由人工夯实填至拱顶以上1.0m后方可进行。

(5)拱背回填需作粘土隔水层时,隔水层应与边、仰坡达接良好,封闭紧密,防止地表水下渗影响回填体的稳定。

(二)实测项目

见表.5.2

明洞回填实测项目表5.2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回填层厚(mm)

≤300

尺量:

回填一层检查一次

2

2

两侧回填高差(mm)

≤500

水准仪:

每层测5点

2

3

坡度

不大于设计

尺量:

检查3处

1

4△

回填土压实度

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层厚及碾压遍数符合要求

3

(三)外观鉴定

1.坡面平顺、密实,排水畅通。

不符合要求时减1—2分。

六、洞身开挖

(暂略)

七、喷射混凝土支护

(一).基本要求

1.材料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经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喷射前要检查开挖断面的质量,处理好超欠挖。

3.喷射前,岩面必须清洁。

4.喷射混凝土支护应与围岩紧密粘接,结合牢固,喷层厚度符合要求,不能有空洞,喷层内不容许添加片石和木板等杂物,必要时应进行粘结力测试。

喷射混凝土严禁挂模喷射。

5.支护前应做好排水措施,对渗漏水孔洞、缝隙应采取引排、堵水措施,保证喷射混凝土质量。

6.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1)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时,可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再进行钢筋网的铺设,并在锚杆安设后进行。

(2)钢筋网应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不大于3cm;

(3)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在喷射混凝土时不得晃动。

7.采用钢架喷射混凝土

采用钢架喷射混凝土时,钢架的形式、制作和架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架支撑、钢筋格栅等按设计制作。

(2)钢架应按设计位置架设,钢架之间必须用纵向钢筋连接,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

钢架钢架与围岩应尽量靠近,但应留2-3cm间隙作混凝土保护层。

当钢架和围岩之间的间隙过大时应设垫块。

如钢架支撑作为衬砌混凝土骨架时,应用预制混凝土背板或填块固定牢靠。

(3)钢架应垂直于隧道中线,上下、左右允许偏差±5mm,钢架倾斜度不得大于2。

8.有水地段喷射混凝土

当涌水点不多时,用开缝摩檫锚杆进行导水处理后在喷射;当涌水范围大时,设树枝状排水导管后再喷射;当涌水严重时,可设置泄水孔,边排水边喷射。

 

(二)实测项目

见表.7.2。

喷射混凝土支护实测项目表7.2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喷射混凝土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E检查

3

2△

喷射厚度

(mm)

平均厚度≥设计厚度:

检查点的60%≥设计厚度;最小厚度≥0.5设计厚度且≥50

凿孔法或雷达检测仪:

每1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从拱顶中心线起每3m检查1点

3

3△

空洞检测

无空洞,无杂物

凿孔或雷达检测仪:

每1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从拱顶中心线起每3m检查1点

3

注:

发现一处空洞本分项工程为不合格。

(三)外观鉴定

无漏喷、离鼓、裂缝、钢筋网外露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2-5分并返工处理。

八、锚杆支护

(一)基本要求

1.锚杆的材质、类型、规格、数量、质量和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经试验室检测合格。

2.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3.砂浆锚杆和注浆锚杆的灌浆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和规范要求,锚杆孔内灌浆密实饱满。

(1)水泥砂浆锚杆孔深允许偏差为±50mm;

(2)注浆孔口压力不得大于0.4Mpa。

(3)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3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4)在有水地段,采用普通水泥砂浆锚杆时,如遇孔内流水,应在附近另行钻孔后再安设锚杆,亦可采用速凝早强药包锚杆或采用锚管锚杆向围岩压浆止水。

4.锚杆垫板应满足设计要求,垫板应紧贴围岩,围岩不平时要用M10砂浆填平。

5.锚杆应垂直于开挖轮廓线布设。

对沉积岩,锚杆应尽量垂直于岩层面。

(二)实测项目

见表8.2。

锚杆支护实测项目表.8.2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锚杆数量(根)

不小于设计

按分项工程统计

3

2△

锚杆拔力(KN)

28天拔力平均值≥设计值,最小拔力≥0.9设计值

按锚杆数1%且不小于3根做拔力试验

2

3

孔位(mm)

±50

尺量:

检查锚杆数的10%

2

4

钻孔深度(mm)

±50

尺量:

检查锚杆数的10%

2

5

孔径(mm)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

检查锚杆数的10%

2

(三)、外观鉴定

钻孔方向应尽量与围岩和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锚杆垫板与岩面紧贴。

不符合要求减1-3分。

九、钢筋网支护

(一)基本要求

1.所用材料、规格、尺寸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经试验室检验合格)。

2.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后铺设。

(二)实测项目

见表9.2

钢筋网支护实测项目表9.2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网格尺寸(mm)

±10

尺量:

每50m2检查2个网眼

3

2

钢筋保护层(mm)

≥10

凿孔检查:

每20m检查5点

2

3

与受喷岩面的间隙(mm)

≤30

尺量:

每20m检查10点

2

4

网的长、宽(mm)

±10

尺量

1

(三)、外观鉴定

钢筋网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喷射混凝土时不得晃动。

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十、仰拱

(一)基本要求

1.仰拱应结合拱墙施工及时进行,使支护结构尽快封闭。

2.仰拱浇筑前应清除积水、杂物、虚渣等。

3.仰拱超挖严禁用虚土、虚渣回填。

4.仰拱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结合拱墙施工抓紧进行,使结构尽快封闭;

(2)仰拱浇筑前应清除积水、杂物、虚渣等;

(二)实测项目

见表10.2

仰拱实测项目表10.2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检查

3

2△

仰拱厚度(mm)

不小于设计

水准仪:

每2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检查5点

3

3

钢筋保护层厚度(mm)

≥50

凿孔检查:

每2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检查3点

1

(三)外观鉴定

混凝土表面密实,无露筋。

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2分并进行处理。

十一、混凝土衬砌

(一)基本要求

1.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防水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3.防水混凝土粗集料尺寸不应超过规定值。

4.基底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对基底承载力有怀疑时应做承载力试验。

5.拱背墙后的空隙必须回填密实。

因严重超挖和塌方产生的空洞要制定具体处理方案经批准后实施。

6.模筑衬砌

(1)衬砌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设计要求。

(2)混凝土拌和后,应尽快浇筑。

浇筑时应使混凝土充满所有角落并充分进行捣固。

混凝土运送时,原则上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采用其他方法运送时,应确保混凝土在运送中不产生离析、损失及混入杂物。

已经达到初凝的剩余混凝土,不得重新搅拌使用。

(3)浇筑混凝土节段长度应根据围岩状况、施工方法和机具设备能力等确定。

7.拱圈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拱圈浇筑顺序应从两侧拱脚向拱顶对称进行,间歇及封顶的层面应成辐射状。

8.二次衬砌

(1)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围岩和锚杆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

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作时间按8.2条执行。

围岩变形较大,流变特性明显时,应加强初期支护并及早施作仰拱和二次衬砌。

(2)二次衬砌的施工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①各测试项目的位移已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②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③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0.15mm/d。

9.拌制混凝土的最短时间(自全部材料装入时起至卸料时止的时间),应符合表9规定。

混凝土的最小拌制时间(s)表9

混凝土坍落度(cm)

搅拌机型

搅拌机容积(L)

<400

400-1000

>1000

<3

强制式

60

90

120

≥3

强制式

60

60

90

10.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按下列要求办理:

(1)混凝土泵应连续运转;

(2)输送管道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

(3)泵送前应润滑管道,润滑时采用按设计配合比拌制的水泥浆或骨料减半配制的混凝土进行。

11.二次衬砌的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不得不间歇时,其间歇时间不应大于表11.1规定。

浇筑混凝土允许间歇时间(min)表11.1

浇筑时气温

T(。

c)

材料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20-30

90

120

10-20

135

180

5-10

195

--

注:

表中规定的时间为考虑外加剂作用及其他特殊施工和混凝土本身温度的影响。

(二)实测项目

见表11.2

混凝土衬砌实测项目表11.2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检查

3

2△

衬砌厚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激光断面仪或地质雷达:

每40m检查一个断面

3

3

墙面平整度(mm)

20

2m直尺:

每40m每侧检查5处

1

(三)外观鉴定

1.混凝土表面密实,每延米的隧道面积中,蜂窝麻面和气泡面积不超过0.5%。

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0.5%减0.5-1分。

蜂窝麻面深度超过5mm时不论面积大小,一处减1分。

深度超过10mm时应处理。

2.结构轮廓线条美观,怀念混凝土颜色均匀一致。

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3.施工缝平顺无错台。

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2分。

4.混凝土因施工养护不当产生裂缝,每条裂缝减0.5-2分。

十二、钢支撑支护

(一)基本要求

1.钢支撑的型式、制作和架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2.钢支撑之间必须用纵向钢筋联接,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

3.拱脚标高不足时,不得用块石、碎石砌垫,而应设置钢板进行调整,或用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0。

4.钢支撑应靠紧围岩,其与围岩的间隙,不得用片石回填,而应用喷射混凝土填实。

(二)实测项目

见表12.2。

钢支撑支护实测项表12.2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安装间距(mm)

50

尺量:

每榀检查

3

2

保护层厚度(mm)

≥20

凿孔检查:

每榀自拱顶每3m检查一点

2

3

倾斜度(。

±2

测量仪器检查每榀倾斜度

1

4

安装偏差

(mm)

横向

±50

尺量:

每榀检查

1

竖向

不低于设计标高

5

拼装偏差(mm)

±3

尺量:

每榀检查

1

(三)外观鉴定

无污秽、无锈蚀和假焊,安装时基底无虚渣及杂物,接头连接牢靠。

不符合要求减1-5分。

十三、衬砌钢筋

(一)基本要求

1.钢筋的品种、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实测项目

见表13.2。

衬砌钢筋实测项目表13.2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主筋间距(mm)

±10

尺量:

每20m检查5点

3

2

两层钢筋间距(mm)

±5

尺量:

每20m检查5点

2

3

箍筋间距(mm)

±20

尺量:

每20m检查5点

1

4

绑杂

搭接

长度

受拉

Ⅰ级钢

30d

尺量:

每20m检查3个接头

1

Ⅱ级钢

35d

受压

Ⅰ级钢

20d

Ⅱ级钢

25d

5

钢筋加工

钢筋长度(mm)

-10,+5

尺量:

每20m检查2根

1

(三)外观鉴定

无污秽、无锈蚀。

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十四、防水层

(一)基本要求

1.防水材料的质量、规定、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防水卷材铺设前要对喷射混凝土基面进行认真地检查,不得有钢筋、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突出物;割除尖锐突出物后,割除部位用砂浆抹平顺。

3.隧道断面变化处或转弯处的阴角应抹成半径不小于50mm的圆弧。

4.防水层施工时,基面不得有明水;如有明水,应采取措施封堵或引排。

有关内容同“结构防排水施工”部分。

(二)实测项目

见表14.2

防水层实测项目表表14.2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搭接宽度(mm)

≥100

尺量:

全部搭接均要检查,每个搭接检查3处

2

2

缝宽(mm)

焊接

两侧焊缝宽≥25

尺量:

每个搭接检查5处

2

粘接

粘缝宽≥50

3

固定点间距(m)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

检查总数的10%

1

(三)外观鉴定

1.防水层表面平顺,无褶皱、无气泡、无破损等现象,与洞壁密贴,松紧适度,无紧绷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3分。

2.接缝、补眼粘贴密实饱满,不得有气泡、空隙。

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3分。

十五、止水带

(一)基本要求

1.止水带的材质、规格等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止水带与衬砌端头模板应正交。

(二)实测项目

见表15.2。

止水带实测项目表15.2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纵向偏离(mm)

±50

尺量:

每环3处

1

2

偏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