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8139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眩晕症 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docx

眩晕症症状及治疗信息简汇

眩晕症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

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

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

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

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眩晕的分类:

真性眩晕、假性眩晕 

1、真性眩晕 

是指由于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

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眼性、本体感觉障碍性和前庭性眩晕。

 

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多数症状较重,如美尼尔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塞等,常反复发作。

 

眼性眩晕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如在列车上长时间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现眩晕及铁路性眼震;在高桥上俯视脚下急逝的流水,会感到自身反向移动和眩晕。

这些都是视觉和视动刺激诱发的生理性眩晕,脱离环境症状就会消失。

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现复视和眩晕。

 

本体感觉障碍引起的眩晕称为姿势感觉性眩晕,见于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觉障碍和运动失调而引起的眩晕。

 

2、假性眩晕 

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到“飘飘荡荡”没有明确的转动感。

 

病史和临床症状体征 

1、眩晕发作前的情况 

发病前有无烟酒过度、精神情绪不稳、劳累失眠等因素。

 

2、眩晕发作情况 

(1)夜间还是晨起发病,突然发病还是缓慢发病, 

(2)首次发病还是反复发病; 

(3)何种情况下发病,体位改变、扭颈,或某种特殊体位发病; 

(4)眩晕的形式是旋转还是非旋转性的; 

(5)强度能否忍受,意识是否清楚; 

(6)睁、闭眼时眩晕是减轻还是加重,声光刺激、变换体位时眩晕是否加重。

 

3、眩晕伴发症状 

(1)自主神经症状:

血压变化,出汗,面色苍白,腹泻; 

(2)耳部症状:

耳聋,耳鸣,耳闷; 

(3)眼部症状:

眼前发黑,复视,视物模糊; 

(4)颈部症状:

颈项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动受限;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意识障碍,感觉运动障碍,语言或构音障碍等。

 

眩晕应该做哪些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1)诊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检查:

包括直立倾倒试验、原地踏步试验、扭颈试验等; 

(2)眼球震颤 

(3)眼震电图 

(4)平衡姿势图 

听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MRI等以明确有无头部占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内科检查:

包括血压、心电图、生化检查等。

 

伴眩晕的各种常见全身性疾病 

1、脑血管性眩晕:

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10-20天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而神志清晰。

 

2、脑肿瘤性眩晕:

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

 

3、颈源性眩晕:

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

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

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

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

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晕:

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

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

常伴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

视力、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有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

 

5、心血管性眩晕:

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通过血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

颈动脉窦综合征可以导致发作性眩晕或晕厥。

发病诱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颈动脉受压的因素,如急剧转颈、低头、衣领过紧等。

 

6、内分泌性眩晕:

低血糖性眩晕常在饥饿或进食前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1小时,进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劳感,发作时检查血糖可发现有低血糖存在。

甲状腺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以平衡障碍为主,对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检查可以确诊。

 

7、血液病导致的眩晕:

白血病、恶性贫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通过血液系统检查可以确诊。

 

8、神经官能性眩晕:

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

对于45岁以上的妇女,还应注意与更年期综合征鉴别。

 

眩晕的预防和治疗 

患有眩晕的病人外出时应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发生。

 

1、脑血管性眩晕:

夏冬季节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脑血管意外,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

应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都容易引发脑血管性眩晕。

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经确诊后可以适当给以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等。

 

2、脑肿瘤性眩晕:

此类眩晕发病多较缓慢,初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

对于逐渐出现的轻度眩晕,若伴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或其他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3、颈源性眩晕:

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

枕头高度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

治疗上多采用康复方法,如颈椎颌枕吊带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针灸等,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颈性眩晕为发作性眩晕,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

当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方位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又称位置性眩晕。

颈性眩晕多发于40岁以上,男女无明显差别,血压基本正常。

突然发病,常于晨起或午休后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

4、对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内分泌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治疗眼科疾病,在原发病恢复的基础上,眩晕可以自然缓解。

 

5、神经官能性眩晕:

对于因精神因素导致的眩晕,首先应解除病人的焦虑不安情绪,可适当给以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但要避免长时期使用镇静药物,以免增加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

 

结语 

眩晕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到多种学科,几十种疾病。

患者应积极预防,控制原发病;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治眩晕症验方 

头晕眼花,自觉身体或周围事物在定向旋转,不能站立,不能睁眼,甚者恶心呕吐。

多因肝肾亏损,肝阳上扰所致。

 

处方:

独活150克,鸡蛋10个。

 

制法:

每天取独活30克,鸡蛋2个,加水适量一起放砂罐内烧煮,待蛋熟后轻轻敲碎蛋壳再煮一刻钟,如同烧茶蛋一样,使药液浸入蛋内,并用筷子轻轻搅动一下蛋和药液使其均匀。

烧煮完毕弃药渣及余汤,去蛋壳,单吃鸡蛋。

每日1次,每次吃2个鸡蛋,连吃5天,效果特佳。

一般治愈后多不复发。

 

怎样食疗头晕目眩?

 

(1)天麻10g,猪脑1个,盐、味精适量。

将天麻切片,猪脑洗净,置于瓦盅内。

并加适量清水。

将瓦盅置于蒸锅内隔水焖蒸,至天麻烂软,猪脑熟后即成。

食用时加盐、味精调味,每日或隔日一次,服用3~4次后见效。

 

此方适用于眩晕眼花、头风头痛、肝虚型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衰弱和脑血管意外后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症。

有祛风、开窍、通血脉、镇静、滋养等功效。

 

(2)何首乌100g,鸡蛋2个,葱、姜、食盐、料酒、味精、猪油各适量。

将何首乌洗净,切成长13cm、宽15cm的块;把鸡蛋、何首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再放入葱、姜、食盐、料酒等调料。

将锅置武火上烧沸,改文火熬至蛋熟,将蛋取出用清水泡一下,剥去蛋壳,再放入锅内煮2分钟。

食用时,加味精少许,吃蛋喝汤,每日一次。

 

此方适用于血虚体弱、头晕眼花、须花皆白、遗精、脱发,以及血虚便秘等症。

最适于虚不受补的患者,有补肝肾、益精血、抗早衰的功效。

 

(3)黄芪30g,枸杞子30g,乳鸽1只,盐、味精适量。

将黄芪、枸杞子洗净,乳鸽去毛和内脏、洗净,放入瓦锅内,加水适量。

将瓦锅放于蒸锅内,置文火上焖蒸,至鸽肉熟即成。

食用时加盐,味精调味,饮汤吃鸽肉。

一般三天炖一次,3~5次见效。

 

此方适应于病后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表虚自汗等症,也可用于治疗疖疮溃后久不愈合以及慢性疖病等。

颈性眩晕

本词条由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 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孔清泉(主任医师)审核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眩晕是指患者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升降和倾斜的运动幻觉。

颈性眩晕指由于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常有以下特征:

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部分患者颈扭转试验阳性;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框反屈、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颈部外伤史;排除了其他原因。

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为颈椎病压迫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等。

与颈性眩晕有关的颈椎病主要是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交感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椎基底动脉血管收缩,引起一些后循环供血不全的临床症状,如眩晕、恶心、呕吐等。

而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压迫进而引起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

1.颈性眩晕为发作性眩晕,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

当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方位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又称位置性眩晕。

颈性眩晕多发于40岁以上,男女无明显差别,血压基本正常。

突然发病,常于晨起或午休后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

2.头痛多为后枕痛或偏头痛,可为隐痛、跳痛或放散痛。

有人常年服用止痛药或疑为颅内有占位性病变。

3.猝倒。

4.脑干症状肢体麻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对侧肢体的轻偏和对侧颅神经症状。

还可以出现吞咽困难、反呛、咽反射消失、声音嘶哑、眼肌麻痹、复视、视物不清、Horner征等。

检查

1.X线可见颈椎椎体、椎间盘、钩突关节退变和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改变。

2.脑超声可见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

诊断

1.多于40岁以上发病。

2.眩晕发病常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

颈部做后仰,旋转动作时,可诱发眩晕或恶心感。

3.可伴有神经根性症状。

4.突然发病,常于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往往伴有眼球水平震颤。

5.颈椎检查,颈部活动受限,患病椎体棘突偏歪,椎旁有压痛,颈2棘突偏歪多见,因椎动脉进入横突孔后,垂直上升,从第2颈椎到进入枕骨大孔之前椎动脉在此段发生多个弯曲,椎动脉血流受阻碍也多发生于此。

6.脑血流图,枕乳导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扭颈试验阳性。

7.颈椎X线平片,正侧片,左右斜位及张口位片示,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反张,成角或中断,骨质增生,环椎后结节上翘,齿状突距两侧块距离不等宽

治疗

1.按摩颈部软组织。

2.颈椎牵引。

对老年人,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明显的病人可做颈椎牵引治疗。

10次为1个疗程。

根据病情需要,间隔3~5天继续牵引。

3.理疗

缓解肌肉痉挛,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

常用超短波、红外线等。

4.封闭

可用0.5%普鲁卡因溶液、泼尼松颈椎后关节囊封闭,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5.药物

急性期适当用血管扩张剂,如倍他司汀(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500毫升加曲克芦丁(维脑路通)静点,10天1个疗程,配合维生素类药物口服如维生素B1、B6等。

6.手术治疗

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者,骨质增生严重,颈椎管狭窄症等需手术治疗。

预后

主要防止意外摔伤,一般预后良好。

内耳眩晕化痰上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突然头晕目眩,自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

伴有恶心呕吐,甚至躺在床上不敢睁眼。

这是患了美尼尔氏病。

又称内耳性眩晕病,为内耳非炎症性疾病。

本病以男性为多,多在中年发病,反复发作,不易根除、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因耳内膜迷路积水膨胀,压迫内耳终器所致。

其发生可能与内分泌机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新陈代谢障碍、病灶与病毒感染等因素打关。

大部分人认为本病是迷路的神经——血管障碍性疾病。

精神创伤也可诱发本病,因此,精神调节十分重要。

中医则将内耳眩晕大致归纳为气虚肾亏的虚证和痰阻瘀结于头窍的实证两大类,又以痰浊上扰清窍为多见。

气虚肾亏型的主要症状为:

眩晕发作较频繁,发作时耳鸣较重,听力减退明显。

多伴有恶心,欲吐,精神萎糜,腰膝酸软,少气懒言等。

中成药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人参归脾丸、安神补心丹治疗。

汤药可选用:

桑寄生10g杜仲10g党参15g炙黄芪10g

当归10g生地10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

女贞子10g制首乌15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饮食疗法:

可选用党参10g,薏米30g,枸杞子20g,橘皮10g。

加红糖适量,每天1剂。

党参、橘皮布包煎,去渣,加入薏米、枸杞子,小火煮熟,加红糖调味食用,连用5—7天。

痰浊上扰型的主要症状为:

头晕目眩突然发作,可有先兆,自觉天旋地转,不敢睁眼,伴恶心呕吐,少食多寐,经常反复发作。

中成药可用二陈丸、千金化痰丸治疗。

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陈皮10g法夏10g茯苓10g甘草10g

枳实6g枳壳10g菖蒲10g竹茹9g

天麻10g白术10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饮食疗法:

可取茯苓15g,赤小豆18g,粳米60g。

每天1剂,煮粥食用,连用数天。

外治法:

取防风10g,半夏10Rg,丁香6g,肉桂6g,苍术10g,白芥子6g。

共研细末。

取少量拌以生姜汁,捏成2分钱硬币大小,敷在肚脐神阙穴和两耳耳尖上方,用胶布固定,每天更换,可治疗内耳性眩晕,疗效可靠,简便易行。

眩晕症状常见于多种疾病,如高血压,脑梗塞,颈椎病等。

特别要注意老年人突然发作眩晕,(无美尼尔氏症病史),并伴见呕吐、头胀头痛,手脚麻木,语言不清,甚至半身肢体活动不利,吞咽困难等症状,不可掉以轻心。

因可能发生脑梗塞,应立即送医院检查治疗。

另外,如遇到转动头颈而引发眩晕者,应检查是否有颈椎病的叫能。

平时要避免过于劳累和情绪过激,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可以减少美尼尔氏征的发作次数。

一旦眩晕发作,要卧床休息,不要突然起立。

卧室内应保持安静,减少噪音,光线宜暗,空气流通,不宜过于温暖。

还要注意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体胖者应注意控制体重,饮食宜素宜消化。

不宜食用酒、浓茶、咖啡、韭菜、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

可选用冬瓜、萝卜、芋艿、慈菇、海蜇、泥鳅、赤小豆、薏米等具有化痰结、利水湿作用的食物,辅助治疗内耳眩晕。

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的眩晕,通俗地讲就是颈椎上某个部位生长了骨刺(骨质增生),骨刺压迫或刺激从颈椎通过的椎动脉,影响椎动脉的血供,导致暂时性脑供血不足。

六种方法预防颈性眩晕

    1.多活动颈部,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应如此。

每天都应该多次从各个方向活动颈部。

    2.尽量不突然扭转颈部,不过度持久地仰头,从事需要头部较长时间处于一定位置的职业,应定时做工间操,活动颈部。

    3.天寒时,应注意颈部的保暖,因颈部受凉也是眩晕的诱发因素之一。

    4.颈椎病与骨质疏松也有关系,应常喝牛奶,晒太阳,必要时服用钙剂,预防骨质疏松。

    5.枕头与此病也有关系,枕头的软硬度应合适,不可过高或过低,其高度最好是自耳到同侧的肩外缘的高度,即侧卧时正好保持颈部的固有位置,不倾斜。

二、头晕头疼常用小锦囊

     到空气特别新鲜的地方去做深呼吸。

     去晒晒太阳。

    吃一些类似鱼脑之类的补脑的东西,注意均衡饮食。

    一个小时起来放松一下颈部。

    提高睡眠质量。

三、以后每天给地瓜作一次脚底按摩,这样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和帮助睡眠。

据说头部如果没有长瘤或其他异物,但是常常感到眩晕时,可能是脑部贫血,或者脑部血液暂时循环不良所引起,患者在眩晕之前会感觉到肩颈部僵硬的现象,如果患者有此症状者请再参考肩颈部僵硬自疗保健法,头晕患者会感觉到自己或外物都在旋转,这种现象大部份是保持身体平衡的器官如小脑或者内耳迷路的器官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现象。

头晕的足部按摩方法 

     头晕自疗保健法要按反射区——大脑、小脑、三叉神经、额窦、耳朵、内耳迷路、泌尿系统。

     头晕保健自疗加强按摩部位:

小脑、耳朵、内耳迷路。

    1.小脑(反射区有交叉):

位双脚大拇指指腹有两条横纹线的中间都是小脑反射区,刚好与颈项相邻。

按摩时方向要从外往内方向扣按后再由内往外扣按。

    2.大脑(反射区有交叉):

位双脚大拇指整个趾腹都是。

按摩方向是从上面往下按摩。

    3.三叉神经(反射区有交叉):

位双脚大拇指外侧骨缘下方的肌肉。

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4.额窦(反射区有交叉):

在双脚五个脚拇趾末端处,刚好在脚趾甲下方。

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5.内耳迷路:

位于双脚脚背的脚小趾下方,脚掌第一骨头边缘处,触摸时有颗粒微凸感觉。

找到微凸的小颗粒,用手按住后定点揉按。

    6.耳朵(反射区有交叉):

在双脚脚底的四、五趾与脚掌相交处下方的肌肉。

按摩时要由上往下扣住后,往内侧按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