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8143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docx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

  这是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供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

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

(海绵宝宝)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

(玩海绵)

  

(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

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

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3、第二次探索。

(海绵变形)

  

(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

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

用什么方法变的?

  小结:

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教案出自:

幼儿园学习教案)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

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

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

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三、结合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活动的最后环节,通过参观“海绵展览馆”,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科学意图:

  学习科学有利于幼儿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开发创造他们的潜能。

  科学目标:

  1、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材料准备:

  小碗、棉线、亮光纸纸屑、水。

  制作方法:

  

(1)在小碗中放人亮光纸纸屑,并倒满水。

  

(2)将棉线的一头放入小碗中,另一头露在碗外面。

  (3)将小碗放入冰箱冷冻(如果是冬季,最好放在室外自然冷冻)。

  (4)冻好后,把冰花提出来即可。

  实验操作:

  

(1)把冻好的冰花挂在树枝或者阳台上,请幼儿一起欣赏。

  

(2)让幼儿到户外把冰花放在地上拉着玩,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冰融化,在地面上留下一条水痕。

  指导建议:

  ●在制作和操作冰花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体验水遇冷凝结成冰、冰遇热又化成水的过程。

  ●提醒幼儿在选择纸屑做冰花时,要选择不怕水的纸。

  拓展与替代:

  ◆鼓励幼儿选择各种漂亮的纸或者小玩具、花瓣等材料,将它们放入碗中冻冰花;也可以让幼儿在水中加入各色颜料,看谁的冰花最漂亮;还可以让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容器,冻不同形状的冰花(球状、三角状等)。

  ◆和幼儿一起观察冬季路面结的冰、屋檐上冻出的冰凌以及雾凇,进一步感受水遇冷结冰的现象。

  科学小知识:

  冻冰花的过程就是水遇冷结成冰的过程,如果我们选择不同形状的容器,会出现不同形状的冰花。

  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

它是由于空气中温度低于零度却没有冻结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结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颗粒状结构沉积物。

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很普遍,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冷却的水滴,并达到一定温度就可形成。

  活动反思:

  抓住冬天这一很好的季节教育时机,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冻冰花,感受冬天气温的变化,探索水的形态变化与气温的关系。

让幼儿知道天气不太冷的时候室外是冻不出冰花的。

一个简单的冻冰花制作给幼儿带来了莫大的快乐。

虽然冻冰花的制作过程很简单,但由孩子亲手来制作,体会制作过程的快乐这才是活动最根本的目的。

  设计背景

  秋天挂图、室外摘来能有代表性的树叶。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知道为什么枝叶会变色、还会飘落,有些树叶为什么又不会变色。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让小朋友知道气候变化导致树叶的变化;

  难点:

我们南方冬天树叶变化不是很大,多是常绿树木。

  活动准备

  从室外摘来秋天的枝叶有红叶子、黄叶子、绿叶子。

  活动过程

  1、选择好能代表秋天的挂图。

  2、出示自己准备好的树叶。

  3、让小朋友感觉自己现在的穿着和夏天有什么不同。

  4、介绍我们气候变化导致树叶的变化,然后让小朋友自己做比较。

  教学反思

  通过秋天树叶的变化让小朋友知道大自然气候的替换,但由于地域的不同会让小朋友遇一些迷惑不解的问题,比如秋天树叶变黄,枫叶变红这些现象,而榕树、松树、樟树等一些常绿树就要我们费些时间向小朋友解释才行,要不会让小朋友感觉到我们老师说话自相茅盾的。

  活动意图:

  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心强。

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针对幼儿这一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观察白天与黑夜,了解它们的明显不同。

从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有观察白天与黑夜的兴趣,了解它们的明显不同。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对人物红红、小鸟、牵牛花形象已熟知。

  2、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出示事物图片。

这张照片美吗?

你们能看出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吗?

你怎么知道是晚上?

  小结:

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夜晚悄悄来临了。

  二、欣赏、对比()

  1、大胆猜测黑夜里看到的事物在做什么?

  1)我们的三个朋友在哪儿?

他们会在做什么呢?

(鼓励幼儿猜测)

  2)红红小朋友在哪儿呀?

  (猜测一:

树下或花园里,这么晚树下和花园里还有人吗?

红红一个人会不会害怕,所以小朋友在夜晚会在哪儿呀?

  (猜测二:

房间里,睡觉)

  小结:

夜里,小朋友都进入了甜甜地梦乡。

  3)小鸟会在哪儿呀?

它在睡觉吗?

  小结:

小鸟在温暖的鸟窝里睡着了

  4)我们已经找到了几个朋友?

还有谁没找到?

(牵牛花)

  牵牛花会在哪儿呀?

他会不会也在睡觉呀?

  (对比)这里的牵牛花和栅栏上的牵牛花一样吗?

(开着、闭着花瓣,对呀夜里牵牛花的花瓣闭起来了,就象小朋友盖着被子合拢着睡着了)

  5)夜晚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点击播放)夜晚悄悄来临了。

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

小朋友进入甜甜地梦乡,小鸟躺在鸟窝里睡着了,牵牛花合上美丽的花瓣。

  6)好听吗?

你感觉怎么样?

夜晚美不美?

对呀夜晚很美,静悄悄的。

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安静美丽的夜晚吧。

  2、大胆猜测白天这些事物又会再做什么?

  1)(,白天与黑夜出现过的事物)变变变,看看这一张照片还是夜晚吗?

那这是什么时候?

你怎么知道的?

(太阳公公咪咪笑,白云姐姐飘呀飘)那白天我们的好朋友还会在睡觉吗?

那你觉得白天他们会在干么呢?

(幼儿随意猜测)

  2)猜了半天,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

红红、小鸟、牵牛花太阳公公出来了,你们在干什么呀?

快点听听他们自己的介绍吧!

太阳公公咪咪笑,白云姐姐飘呀飘小朋友们做游戏,小鸟小鸟飞呀飞,牵牛花儿露笑脸,白天白天来到了。

  白天是怎样的?

(白天是热闹的、有趣的)那我们来表演一下白天吧。

  小结:

有趣的白天真热闹。

  3、对比

  (点击对比图片)白天小朋友们做游戏,夜晚小朋友进入甜甜地梦乡。

白天小鸟小鸟飞呀飞,夜晚小鸟躺在鸟窝里睡着了。

白天牵牛花儿露笑脸,夜晚牵牛花合上美丽的花瓣,所以白天是热闹的,而夜晚是静悄悄的。

  小结:

原来白天许多动物、小朋友都出来活动了,所以白天真热闹。

到了晚上它们都睡着了,所以夜晚静悄悄。

  活动延伸:

  除了这三个朋友外,还有哪些朋友在白天和夜晚做的事情也不一样,如小花猫、青蛙、猫头鹰等,找找看。

  活动反思:

  激发幼儿探究动机及兴趣是有效进行探究式教学和教学活动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

奥妙无穷的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好场所。

让幼儿亲临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知。

让幼儿接触大自然,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还促进了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诱发了他们学科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设计意图:

  水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幼儿对水的游戏非常喜爱.通过嬉戏、玩耍,孩子可以在不经意中发现许多关于水的科学知识。

本活动试图通过简易实验,帮助孩子了解简单的科学探究途径、方法,学习开展科学探究必要的记录手段,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猜测、实验、记录中感知沉与浮。

  2.在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在整理箱中提前装好水。

  2.石头、磁铁、乒乓球、积木等若干。

  3.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1)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材料的特征。

  

(2)设计游泳比赛的情景,请幼儿猜想、预测材料“跳人”水中的现象。

“这么多的东西,要进行一个游泳比赛,它们跳到水里会怎样呢?

  2.简单操作,并记录。

引导幼儿初步建立猜测、假设的概念。

  

(1)教师记录自己的假设,并详细说明怎样使用记录表。

  

(2)引导幼儿自己猜想、假设并记录。

提示幼儿:

“这些东西跳到水里会是什么样

  的呢?

我们来猜一猜。

不要讲出来,先用笔把我们猜到的画下来。

”(老师指导幼儿记录的方法。

  3.实验操作。

  

(1)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幼儿体验“浮”与“沉”的概念。

  师: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是否和我们的猜测一样。

  例如:

把一个积木和石头分别投到水里,请幼儿观察积木在水里是怎样的。

“我们用一个词来说一一“浮”,表示积木在水的上面。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石头是“沉”的,表示石头在水底下。

  

(2)鼓励幼儿用图示表示自己看到的实验结果。

  提示:

将结果画下来,必须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来画。

  (3)幼儿自由操作,并记录结果。

  先记好的幼儿将记录的结果与自己的预测进行比较,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对物体沉浮现象的认识。

  4.交流实验记录结果(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与他人分享与交流)。

  请幼儿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记录。

每一个符号表示什么。

假设与实验是否一样。

  5.教师小结。

  

(1)引导幼儿将猜测、假设与实验结果对照,强调记录的真实性。

  

(2)与幼儿回忆活动中自己的操作与记录。

  6.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提出延伸问题。

  请幼儿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幼儿把家里的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还是浮的?

试试看,并尝试自己做记录,带来与老师、小朋友们分享。

  设计评析: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仍然处于直觉行动阶段,所以他们常常停留于游戏的表面,而忽略了实验内在的教育价值。

本设计创设的情境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的引导给了幼儿积极、大胆参与和猜想、假设的空间。

  小班幼儿记录的意识还未建立,记录能力相对较弱。

设计中提供的记录表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支架。

  鼓励学生尊重与倾听他人的观点,帮助他们学会互相学习。

  活动设计背景

  北方的冬天,到处充满着寒意。

尽管北风呼呼地吹着,也挡不住小朋友们对冬天的热情,堆雪人、打雪仗、拉冰车等等,玩的不亦乐乎。

这节课的设计是让孩子们更深刻的理解“冬季”这个季节。

探索“冰”的奥秘。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若干干净的冰块、不同形状的容器、装饰物品:

彩色颜料,毛线绳

  活动过程

  导入语: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那就是水宝宝。

你们知道水宝宝在什么时候会变成冰宝宝吗?

  1、幼儿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幼儿自选容器玩冰,探索冰的特征。

  3、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变化。

  4、教师与幼儿合作制作冰灯。

  5、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都很高。

孩子们亲眼见证了水结成冰,冰化成水的过程。

激发了孩子们的求职欲望。

  活动目标:

  1、观察天气变化,知道不同天气现象的名称,并用语言正确表达。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晴天、雨天、多云的气象图片,晴天、雨天、多云的标志图片,小兔图片

  活动过程:

  1、情景角色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扮演小兔:

听说奶奶生病了,我得去看看她。

然后教师演的小兔起了床,拉开窗帘,强烈的阳光射进来。

  2、观看图片了解不同的天气变化。

  

(1)观察晴天的天气特征。

  小兔: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

  教师出示晴天的气象标志:

一个红太阳。

  小兔:

今天是个大晴天,红红的太阳高高挂,我要去看奶奶去了!

  

(2)观察阴天的天气特征。

  小兔提着篮子走在树林里,忽然一片乌云遮住了,遮住了太阳。

  教师播放阴天的气象,问:

现在天气怎么样啊?

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阴天的天气标志:

乌云。

  (3)观察雨天的天气特征。

  教师播放雷雨气象,讨论:

这时候,天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朋友听到了什么声音?

看到了什么现象呢?

教师出示雨天标志:

雨滴

  3、幼儿从图片中找出晴天、阴天、雨天的标志并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活动反思:

  春夏时天气变化反复,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对天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在这次活动中,我结合图片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天气,大部分的孩子们都能很快地说出来,而且能够说出各种气候的明显的特征,活动的效果比较好。

值得提到的是,我应该利用孩子们指认图片的欢快气氛再引导孩子们讨论一下各种天气下人的活动,尤其是雨天要注意哪些安全?

这是整个活动中的一个不足吧。

  设计意图

  水对于每位幼儿来说对非常的喜欢玩,一次幼儿在洗手的时候,发现拿着海绵球在水池边玩。

吸引了不少幼儿,于是我将海绵吸水的特性和水联系起来,一方面让幼儿了解海绵的特性,另一方面让幼儿利用海绵的特性来玩水,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

  2、对海绵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盆水,空盆,海绵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

  摸起来软软的,坐下去压扁它,站起来变原样。

(海绵)

  

(二)出示海绵,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知海绵的特性。

  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知海绵。

  ·摸上去不滑,用手捏一捏很软,而且能够压扁,压扁后能变回原样。

  ·看上去海绵中间有一个个小洞洞。

  2、猜测今天拿海绵来做什么?

  (三)出示一盆水,幼儿想办法将水注入空盆中。

  1、提出疑问,幼儿猜想。

  谁有办法把水注到空盆中?

幼儿自由讨论。

  2、提供材料----海绵,幼儿尝试将水注入空盆。

  不可以用手直接将水倒入空盆,只有海绵,你们有办法吗?

  3、幼儿尝试操作,并说出办法。

  幼儿操作时,教师在旁观察指导。

  4、教师小结。

  将海绵放入盛满的盆中,吸足水后,拿出来,放到空盆并用手挤出水。

反复操作,水就注到空盆中了。

海绵的本领还真大。

  (四)海绵的其他用途

  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海绵都能帮上忙,比如:

海绵拖把,海绵洗洁布等,它的作用可大,可多了。

  设计理念: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时,老师都要求幼儿在使用水粉颜料时,水粉笔不要从这个颜料盒拿到另一个颜料盒,以免将颜色混杂。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班上有小朋友大叫:

老师,潘峻把水粉笔乱放。

我走过去,正想制止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小家伙却抬头对我说:

老师,颜料会变的。

小家伙一说完,周围的小朋友都吸引过来了,大家都看着一瓶黄色颜料因为放进了红色笔,上面都变成了橙色。

孩子们都很惊奇地叫着:

“老师,颜色会变!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此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3、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若干,小桶(每组一个),每位幼儿一个大的调色盘,人手一支调色笔。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红色,黄色,蓝色颜料。

请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2、告诉幼儿:

“我们今天都是小小魔法师,要变魔术。

  3、老师操作实验,引起幼儿兴趣,并请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

  ——将红色颜料(部分)到入一个干净的杯子里,然后再到入黄色颜料。

用搅拌棒搅拌,请幼儿仔细观察颜料发生的变化,并与原来的红色和黄色的颜料做比较。

  4、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回忆实验过程,说出实验发生的变化。

  5、给幼儿提供颜料,鼓励幼儿自己变色,比比谁的颜色变得多。

  6、给幼儿提供大幅白纸,让幼儿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

  7、和幼儿一起将作品进行展示。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活动目标

  1、乐意探索鸡蛋的秘密,激发探究的乐趣。

  2、尝试区分生蛋和熟蛋,体验实验的乐趣。

  3、初步了解挑选新鲜鸡蛋的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蛋的不同吃法的图片(蒸、煮、煎、炒、做糕点等),实物:

生鸡蛋、熟鸡蛋。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吃鸡蛋吗?

  ——师:

鸡蛋营养非常丰富,小朋友们要多吃鸡蛋或蛋制品。

但是鸡蛋比较难消化,一天最好不要超过1个。

你们知道鸡蛋可以怎么吃吗?

(蒸、煮、煎、炒、做糕点等)

  ——师:

你们见过鸡蛋里面是怎么样的吗?

你们知道生鸡蛋和熟鸡蛋有什么不同吗?

  二、科学探究。

  ——教师取出生蛋和熟蛋各一枚,让幼儿观察、说说这两枚蛋有什么不同。

  ——教师告诉幼儿两个蛋中一个是生蛋、一个是熟蛋,问幼儿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

这时,为了让幼儿易于描述,教师用油性笔随意给两个蛋编  号。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猜猜和方法。

  ——教师进行实验一:

把蛋钝的一头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同时转动两个鸡蛋,注意两手力度要一样。

教师和幼儿一起数数。

鸡蛋停止转动后,请幼儿说一说哪个鸡蛋转得久,它们转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验证:

分别剥开两个蛋,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猜对了没有,生蛋转得久还是熟蛋转得久?

  ——教师敲开生鸡蛋装透明碟子里,再用刀将熟蛋一分为二,让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了解鸡蛋的结构。

  小结:

鸡蛋分为蛋壳、蛋清和蛋黄,经过加热处理,蛋清和蛋黄都会凝固,蛋清会变成白色。

  三、学习挑选新鲜鸡蛋。

  ——师:

鸡蛋放久了会变不新鲜,甚至会变坏。

你们知道怎样挑选新鲜鸡蛋吗?

  ——我想买一个蛋,卖蛋的人这里有两个鸡蛋,我不知道它们新不新鲜,哪个最新鲜,你们能帮我挑吗?

提示幼儿不能敲开,因为还没付钱。

  ——教师鼓励幼儿说说家人的做法和自己的想法。

  ——实验操作:

将两个蛋编号,然后轮流拿到台灯下照,能透光,颜色较均匀的为新鲜蛋。

不透光、有黑影的则没那么新鲜,甚至可能是坏蛋。

  ——操作验证:

将两个蛋敲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四、活动小结。

  ——今天,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生蛋和熟蛋的不同,也初步学习了挑选新鲜蛋的方法,回家你们也试试,看我们的方法有没有用。

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有的话,记得跟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应变

  本次活动可以在幼儿园菜谱中有吃蛋的当天进行,效果可能更好。

  活动延伸

  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一个有挑战性的游戏:

“立鸡蛋”,看谁先立起来。

  2、了解更多关于挑选、保持新鲜鸡蛋的方法。

  区角活动:

美工区:

在蛋壳上画上图案,陈列在区域角。

或用蛋壳碎粘贴图案,制作蛋壳画。

  环境创设:

将蛋的不同吃法的图片贴在主题展示区。

  家园同步: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探讨蛋的各种吃法,有兴趣的话,动手做做,让幼儿切身感受鸡蛋不同做法的不同美味。

  随机教育:

在幼儿用餐的时候,如果有蛋类的菜,请幼儿说一说它的味道、制作的材料和方法。

  活动反思

  幼儿能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蛋的特征,让幼儿在无形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内容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