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845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

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接揭题。

(一)进入新课

谈话:

这几天的天气比起冬天怎么样?

(根据具体情况与学生互动)

(板书——热起来了)

二、制造认知矛盾,激发探究欲望。

(二)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谈话:

当我们觉得很冷时,我们经常用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学生回答具体热起来的方法,教师追问热起来的原因。

PPT:

议一议

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有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配图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

老师根据刚才同学们所说到的热起来的方法和原因,进行了梳理。

大致有如下内容:

(PPT课件分别呈现热起来的方法、热起来的原因。

谈话:

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连线游戏,将热起来的方法与热起来的原因对应起来。

(设计意图:

不仅帮助学生概括热源类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产生认知矛盾——“衣服能否产生热量?

”)

PPT:

连线:

请将热起来的方法与热起来的原因对应起来。

晒太阳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烤火

吃热的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开空调

开取暖器血液循环加快

运动

多穿衣服?

盖被子

(设计意图:

利用PPT多种笔的划线功能,师生现场互动,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呈现出不同学生针对“多穿衣服和盖被子”的不同连线,引导学生陷入矛盾冲突之中,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

三、暴露前概念,体会研究的必要性。

(三)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反馈器)

1.利用反馈器了解学生前概念。

提问:

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让学生使用反馈器,利用反馈器的即时统计功能呈现——

认为“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人”

“衣服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人”

“不确定的——人”)

(设计意图:

利用反馈器,客观呈现学生的选择,充分了解学生前概念,让学生暴露在两种选择的矛盾中,体会到这个问题研究解决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活动4【活动】通过小小辩论会,引导学生经历思维论证的过程。

2.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论证

PPT:

小小辩论会:

设法用自己的语言说服持不同观点的一方,你为什么认为衣服(能/不能)产生热量?

(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现象和经验)

(设计意图:

通过小小辩论会,很自然地、让学生思维不受限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依据,来论证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教师既要站在反方立场帮腔,又要站在正方立场帮腔,目的在于激活的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参与思维论证借助现象和经验作出判断欲望。

在学生充分辩论、充分借助生活经验和现象来论证自己的判断以后,教师在呈现出“思维论证”的概念和程式,不仅不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而且更有效地让学生印象深刻,领悟思维论证的意义、价值和多样性。

谈话:

根据刚才大家的辩论,老师也梳理一种辩论稿——

假设:

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是正确的

推测:

衣橱里挂满了衣服,衣橱的温度会怎样?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给孩子自主锻炼的机会。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完成思维论证的全过程。

教师揭示:

刚才大家经历的过程就是——思维论证。

呈现PPT帮助学生认识完整的思维论证过程:

思维论证:

(借助现象和经验)

假设:

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是正确的

推测:

衣橱里挂满了衣服,衣橱的温度会?

衣橱的温度会不断上升,上升到一定温度后,衣橱里的衣服就会燃烧起来了。

事实:

衣橱里挂满了衣服,但没有自燃的现象。

结论:

推测与事实不相符合,假设被推翻。

四、由思维论证过渡到实验论证

3.由思维论证过渡到实验论证

讲解:

思维论证一般靠借助生活经验和一些现象来作出判断,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但是,它不能替代实验论证。

实验论证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围绕问题收集数据,我们这里围绕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聚焦问题——衣服能否产生热量?

)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收集什么数据?

(衣服的温度)收集怎样的衣服的温度才能看出它是否产生热量?

(衣服的温度变化)怎样收集数据?

(用温度计测衣服的温度变化)怎样确保数据的有效?

(操作规范、计时准确、条件公平等)

PPT:

研究的问题:

衣服能否产生热量?

思维论证(经验和现象)

V围绕问题收集什么数据?

(衣服的温度数据)

实验论证(数据)

怎样收集?

(注意规范操作,确保数据有效!

(设计意图:

利用PPT框架图形,帮助学生将思维论证与实验论证结构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

重点引向实验论证的两个关键问题——围绕问题收集数据和怎样收集数据来确保数据的有效。

利用PPT的动画效果,按顺序呈现内容,有效地聚焦了要研究的问题,并更清晰地进入到实验论证环节,为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明确方向、聚焦问题。

五、实验论证

4.实验论证:

谈话:

小组内讨论完善各组的实验方案,并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梳理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完善实验设计,关注数据的有效性。

通过互动交流使数据的收集更严谨、有效。

谈话:

根据大家交流的实验设计方案,老师帮大家设计了一个实验记录表。

PPT:

连续测量5分钟衣服内温度变化记录表

(单位:

℃)

谈话:

预测一下,你们将会收集到一组怎样的数据?

呈现PPT:

强调——连续测量,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衣物;每隔一分钟计时员报时、实验员读数、记录员记录,小组合作要默契和谐。

实验完成后,在小组内分析:

你们小组得到了一组怎样的数据?

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

谈话:

为了帮助大家确保实验数据的有效,我们先来玩一个“闯关游戏”(使用反馈器复习温度计的操作规范。

) 

PPT:

(四张PPT对正确规范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提示和对温度计读数的复习)

先闯关,后实验;想清楚,勿做错!

闯关游戏

(设计意图:

利用反馈器开展互动游戏,既复习了温度计的规范操作,又及时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而且,学生乐于参与,很有趣味,在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确保数据收集的有效性。

5.分组实验操作: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领取所需材料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情况在实验记录单上。

教师巡视并记录学生收集数据的情况。

6.组内分析数据:

你们小组得到了一组怎样的数据?

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

7.全班交流:

汇总全班各组实验数据,呈现在黑板上。

全班一起观察数据信息,分析比对,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对待有误差的数据做出分析判断。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合作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并在PPT呈现的问题引导下合作分析数据,实现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砥砺的作用,再在全班汇报交流,达成班集体共识并得出结论。

这样互动顺应学生的探究需求和交流需求,有层次感、有发展性,利于学生的成长。

六、将思维引向深入

(四)进一步思考:

1.多穿衣服身体怎么会觉得热起来了?

我们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通过本课研究使你产生了什么新的想要研究的问题?

(记录学生的提问,助推后续研究。

(设计意图:

本课的探究主题是可持续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又会遇到新的问题,这个新问题正好是下一个探究的起点,从而保持学生不断探究的兴趣。

【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

一、判断:

()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所以衣服不能给我们身体增加热量。

二、选择:

请将增加热量的方法与增加热量的原因对应起来。

晒太阳、温泉、烤火……()

吃食物()

跑步等运动()

A.血液循环加快,能量转化加快

B.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C.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三、课后拓展:

(本单元2-8课将研究以下问题)

1.外界物质给予热量是怎样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2.继续设计实验研究“既然衣服不能给我们身体增加热量,那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了呢?

”“衣服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2课《给冷水加热》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

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

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给物体加热有很多种方法。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满了冷水,(师演示在水槽里面装满冷水,袋子里面没有空气)你们有办法给它变热吗?

2.生:

放在热水中加热。

3.师:

好!

我们就用放入热水中加热的方法给这袋冷水加热。

加热后的水袋会有哪些变化呢?

我们不妨试试。

二、给冷水加热观察沉浮现象

1.出示加热要求:

(1)先放入烧杯中观察其现象,马上取出;

(2)将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加热2分钟,为了防止烫手,塑料袋要用夹子夹住加热;(3)将塑料袋取出再放入烧杯中观察其现象。

然后把保温杯盖拧上,待用。

2.学生实验,观察装满冷水的塑料袋在水中的状态变化(3分钟)师巡视指导。

三、猜测装满冷水塑料袋沉浮原因

1.师:

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板书:

先沉后浮)

2.你有什么想问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3.你们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师巡视。

4.把你们组认为可能的原因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板书:

重量?

;体积?

四、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1.师:

那么到底是其中的哪一个原因或者是两个原因同时作用影响小塑料袋的沉浮呢?

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

2.师:

那么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去找证据呢,怎样的方法去验证呢?

请学生说说。

提供给学生用气球皮密封的装满冷水的试管。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把验证的方法记录在纸上。

可以用画图的形式设计实验。

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实验验证方案。

(用文字或画图的方法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给他们提些建议或者给个评价。

4.完善实验方案。

展示学生的实验方案。

(用同样的一支试管来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你们觉得先研究哪个因素更合理一些呢?

5.老师指导学生使用电子秤的方法:

物体放在圆面的正中间。

每次称重前都要归零。

称加热后的试管时,先要用纸巾擦干上面的水再称。

五、实验验证分析原因

1.请小组长领试管和电子秤。

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2.反馈交流实验结果。

3.生:

试管在加热前后的重量不变。

试管放在保温杯中加热,我们看到气球皮凸出来了,所以说水的体积变大了,实验说明装满冷水的小塑料袋的沉浮变化与它的体积变化有关。

师板书——重量不变,体积变大。

师:

刚才有同学提出来说,冷水比热水重。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师生分析,用画图的方法解释:

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冷水比热水重。

4.师:

根据我们前面两次验证实验,你知道塑料袋沉浮的秘密了吗?

生:

冷水加热后温度升高,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会浮在冷水中。

六、小结

给冷水加热后温度升高,重量不变,体积变大。

装满冷水的小塑料袋在冷水中沉,加热后变浮,原因是冷水加热后体积变大,排开的水量增大。

观察刚才做的实验,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变化还不是很明显。

怎样才能观察得更明显。

我们还得想办法。

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给冷水加热

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作业布置】

整理分析

1.提问:

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思考:

我们对热水在冷水中上浮又怎么解释呢?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3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3、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4、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5、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

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有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150毫升的圆底烧瓶、橡皮塞、细玻璃管、红墨水、胶头滴管、热水、冷水、500毫升的烧杯、温度计、可乐、雪碧、醋、酱油。

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组装实验装置、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装置、喷泉装置

学生器材:

每组烧杯2只、圆底烧瓶1个、玻璃细空管1只、胶塞1个、装有饮料、酱油的杯子个1只,记录表2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前分组摆好桌椅,分发实验记录表,各组一杯冷水(出示上节课的试管气球装置在讲台桌上)

1复习:

上节课我们给冷水加热,为了验证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做了“试管气球皮实验”,把它放在热水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皮会有什么现象?

(师出示装置。

)(气球皮鼓起)

2这种现象是水受热以后什么发生变化引起的?

变大还是变小?

3、但是这种装置能使我们清楚地观察到水的体积变化吗?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

1、如何改进这个实验装置?

让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水受热或者受冷后的体积变化。

2、生思考,师出示器材引导:

(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冷水、圆底烧瓶、橡胶塞、细玻璃管、红墨水、胶头滴管、烧杯、热水)

参考上节课的试管气球皮装置,在此基础上可替换或添加器材进行改装。

教师指导

3、组装具体指导如下:

(按器材放置的顺序指导)

1)试管可用平地烧瓶代替;气球皮可用橡胶塞代替;

2)细玻璃管有什么作用?

(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

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

3)红墨水有什么用?

(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看的更清楚,待会可以先用胶头滴管往烧瓶里滴入红墨水再加冷水)

4)水是否需要装满?

为什么?

(研究的是水受热或受冷的体积变化,不装满会混进太多空气干扰实验)

5)最后盛放热水的烧杯不变

4、师总结组装步骤:

①往烧瓶里滴入红墨水②烧瓶内装满冷水③将橡胶塞和玻璃管套上④将烧瓶放入烧杯中,最后由教师来倒热水

生上台组装

生代表演示实验一:

组装改进装置。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1、这位同学的改进装置还有疑问吗?

如果没有问题,现在先猜测一下水受热时体积如何变化?

在记录单上先写上你的猜测。

时间半分钟。

2、生回答,师板书:

水----受热-----体积增大?

3、师演示实验二:

往改进装置中倒水

热胀

是否真如同学们所猜测的,现在老师往烧杯里倒水,仔细观察,水受热细玻璃管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液面上升)

4、水受热液面上升是水的什么发生变化?

如何变化?

(体积体积增大)

5、引导学生总结:

水受热时体积变大,也叫体积膨胀,我们把这种现象做热胀

(教师板书:

水----受热-----体积增大(膨胀)板书课题:

热胀)

6、这个改装过的实验非常明显地验证了我们上节课的水受热体积增大的结果,那么受热膨胀的水再受冷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现象呢?

同样我们先在记录单的猜测栏里写上水受冷以后的体积变化。

7、生猜测,师板书:

水------受冷---------体积减小?

8、现在让同学们近距离观察水受热液面上升的现象和水受冷后发生什么变化,这个实验如何做呢?

9、师述实验步骤:

1、每个小组分发一套改进后的装置,由老师给每个小组烧杯内倒入热水拿到热水后,先让装置在热水中加热,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等液面上升到一定程度,各小组同学用桌子上的冷水往热水里加使外界水温冷却,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学生实验三:

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1、师分发实验装置、倒热水

2、同学们观察并作实验记录。

3、小组汇报实验过程及现象。

(水受热液柱上升,水受冷,液柱下降)

4、引导思考:

上升或下降代表水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体积)

5、水受热液柱上升说明体积增大、水受冷后液柱下降说明体积怎样变化?

6、引导总结:

水受冷后体积变小,也叫体积缩小。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冷缩。

(教书板书:

受冷体积缩小)板书课题:

热胀冷缩)

7、小结: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四、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吗

1、过渡:

从这里可以了解到,水,水银着两种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那么其他的物体是否也和它们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2、逐一出示:

醋、可乐、啤酒。

逐一追问:

它会热胀冷缩吗?

3、师单独拿出一种如:

可乐。

问:

要知道到底可乐会不会热胀冷缩,这个实验装置是否还可以用?

4、在学生发表意见后。

师述:

但在装的时候同样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灌满、密封、小心倒出…)师演示,生观察记录。

5、交流反馈实验结果,师小结板书。

6、小结:

这些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五、延伸探究

1、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瓶装的液体有一个共同点,为什么这些液体都不装满?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是应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醋受热体积膨胀热胀

酒精

酱油受冷体积缩小冷缩

牛奶

液体热胀冷缩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六课,由“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两部分构成。

包括三个实验:

触摸铜棒在热水中的变化;观察烧铜棒蜡环掉落;观察涂有变色油墨和蜡烛油的金属片变化现象。

根据这些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到的,得出热传导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多种实验方法观察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能解释热胀冷缩现象的本质。

【教学难点】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空气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量杯、烧瓶、玻璃管;热水(热水瓶)、冷水;锥形瓶、气球、烧杯;瘪乒乓球、备用容器、抹布等。

PPT课件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老师遇上一个难题:

有一个乒乓球给凹了进去,丢之可惜,留着又没法使用,谁有办法给修复吗?

学生发表意见。

按学生说的方法修复兵乒球,具体操作。

2.师:

为什么用这种办法可以修复兵乒球呢?

学生发表意见

(到底是兵乒球的外皮塑料在受热膨胀呢,还是里面的气体在受热膨胀呢?

3.师: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

(学生讨论推测)

二、设计实验,方法验证

1.设计实验:

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

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教师给每组准备的器材都不一样,开动脑筋,利用器材)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A.怎样密封容器里的空气?

(瓶盖、胶带、水滴、气球)

B.怎样让容器里的空气接触不同的温度?

(热水、冷水、用手捂、)

C.怎样做实验呢?

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第一组:

锥形瓶上套气球,先放进热水里,观察气球的变化,再放进冷水里,观察气球的变化。

第二组:

奶盒挤走一点空气,用胶带密封出口,分别放进热、冷水里,观察盒子的变化。

第三组:

生理盐水瓶口用五分硬币密封,放进热水里,观察瓶口硬币的变化,取出瓶子,放在桌子上,受凉,再观察瓶口硬币的变化。

第四组:

烧瓶用带胶塞的玻璃管封住,双手捂住烧瓶,把玻璃管口放进水里,观察水里的变化,不用手捂,再观察水里的变化。

第五组:

把易拉罐(铝制)用胶带密封口,放进热水里,观察易拉罐的外形变化,再放进冷水里,观察易拉罐的外形变化。

第六组:

1.把矿泉水瓶稍捏一下,把瓶盖盖紧。

2.把矿泉水瓶放入热水里面泡一到两分钟。

观察矿泉水的变化,取出矿泉水,使它受冷,再观察矿泉水的变化。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比较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教师演示:

小喷泉实验:

把带有玻璃管的胶塞装在有半瓶水的烧瓶,把热水倒在有空气的瓶处,水从玻璃管里喷出。

更换带胶塞的玻璃管,放进装满红水的烧瓶里,把热水倒在烧瓶外处,水没有喷出。

师:

(1)比较两个烧瓶装置有什么不同?

(2)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3)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比液体明显,膨胀的速度快。

四、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师:

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

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

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建立我们的假说。

4.大屏展示:

常见的物体都是有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的运动速度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

当物体受冷后,微粒运动速度会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五、知识拓展

夏季,打足了气的自行车的轮胎会突然出现爆胎,为什么?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体积胀大

空气热胀冷缩

受冷体积缩小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是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这是在学生认识了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很自然地想到的一个问题:

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

教材选用金属固体物让学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分为三个部分:

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

教材以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作为典型的观察材料。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通过本课活动内容和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同时结合前两课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水、空气及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