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873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 语文一.docx

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语文一

本试题卷共4页,共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在文明起源的研究中,社会复杂化常常被提及。

早期复杂社会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人类社会群体内部出现了制度化的不平等.二是社会群体之间有了等级分化、主从关系。

仰韶文化历时约两千年,其社会形态也经历了从简单的平等社会到复杂社会的转变。

  作为仰韶文化早期的遗址.半坡村的发掘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6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村庄。

考古发掘表明.仰韶早期半坡文化的聚落形态表现出氏族社会的特征,迄今已知所有的居址和墓地都显示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较为平等的简单社会形态。

社会并没有出现明显分化。

到了仰韶中期的庙底沟类型.社会分化逐渐凸显,聚落社会内部越来越分化,与其他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融合也越来越密切。

大聚落、大型公共建筑、缺少奢侈品的大墓,构成了庙底沟社会复杂化过程的显著特点,也体现了与中国其他主要史前文化区的不同。

仰韶文化后期,在经历了庙底沟时期强劲的发展之后,仰韶文化出现了衰落迹象,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和东方的大汶口文化从两个方向分别进入中原腹地,其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呈现出一种衰落趋势。

由于受环境限制和文化中保守因素的束缚。

当太湖地区已经进入古国文明阶段时。

仰韶文化分布区仍处于文明前夜•成为被周边文化影响的区域。

  从社会复杂化的角度看。

从距今6000年开始,仰韶文化图内的社会分化日渐明显,即从半坡类型向庙底沟类型的过渡时期。

数次重大遗址的发掘证实.这一时期大小聚落内基本的社会组织单元都逐步向小型化分解。

由从前规模较大的氏族等大集体转变为家族或大家庭等较小群体。

半坡类型时期.无论是西安半坡遗址,还是宝鸡北首岭聚落遗址.都表现出向心的凝聚式的聚落形态.反映的是平等的社会形态:

而到了庙底沟类型时期,聚落中出现了建筑工艺很高的特大型房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出现了分化。

西坡遗址考古发现。

大墓和中小墓交织在一起,同时,在西坡墓地中发现了玉钺,这在以前的仰韶中期文化中没有发现过。

一般而言,玉钺象征着武力和权力。

这些都表明当时的社会分化达到了相当程度。

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一时期是该区从氏族到国家发展的转折点,从那时起,生产技术有很多新突破,社会出现了真正的分工,氏族社会发展至鼎盛,由此进入解体时期,同时随着文明因素的出现,开始了文明、国家起源的新历程。

近年来,伴随考古领域的一批重大发现,人们对仰韶文化又产生了许多新认识。

西坡遗址大型房址和墓地的发现、杨官寨遗址大型环壕的发现,为在仰韶文化中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未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仰韶文化的聚落形态、社会制度等有望得到全面揭示。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早期复杂社会一是指群体内部制度化的不平等,二是社会群体之间的等级分化和主从关系,仰韶文化中后期可以称作复杂社会。

 B.半坡文化时期聚落形态为氏族社会,迄今已知所有的居址和墓地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社会形态较为平等简单,没有明显分化。

 C.庙底沟文化遗址为仰韶文化中期,社会分化逐渐凸显,聚落社会内部越来越分化,与其他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更密切。

 D.以屈家岭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后期仰韶文化出现了衰落迹象,他们进入中原,其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呈现出一种衰落趋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考古发掘表明,距今6000年前出现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转化约两千年。

其社会形态经历了从简单的平等社会到复杂社会的转变。

 B.庙底沟遗址存在的大聚落、大型公共建筑、缺少奢侈品的大墓等现象,体现出社会复杂化的显著特征,其特点非常独特而鲜明。

 C.考古发掘证实,仰韶文化从半坡类型向庙底沟类型过渡时期,规模较大的氏族等大集体,逐渐转变为家族或大家庭等较小群体。

 D.墓地开始分大中小不同类型、象征着武力和权力的玉钺在西坡墓地中被发现,这些现象表明当时的社会分化已经达到了相当程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仰韶文化发展环境受到诸多限制,文化相对保守,因此其他地区更早进入古国文明阶段,而仰韶文化成为被周边文化影响的区域。

 B.半坡类型仰韶文化表现出向心的凝聚式的聚落形态,反映的是平等的社会形态;而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聚落社会已经出现了分化。

 C.社会分化成为从氏族到国家发展的转折点,社会出现了真正的分工,氏族社会由此解体,文明、国家起源的新历程也由此开启。

  

 D.考古领域的发现为在仰韶文化中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未来仰韶文化的聚落形态、社会制度等将会全面揭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任继愈:

大师小事

  对于把学术视为毕生追求的学者而言,著书立说乃安身立命之本。

但任继愈晚年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古籍整理中去,而放弃了自己的研究与著述。

在生命最后的20年里,他主持编订了总字数过亿的《中华大藏经》,编纂了总计近8亿字的古籍文献资料汇编《中华大典》,主持了国图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影印出版,参与了点校本《二十四史》《清史稿》的修订工作等。

他皓首穷经,甘为幕后英雄。

  其实,在繁重的古籍整理工作之余,任继愈并未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

在他的家中,至今仍保存着大量零零碎碎写有心得体会和读书摘抄的纸片。

“本来他是想把这些资料积累起来,重新写一部《中国哲学史》,还想写一部有关教育的书。

结果2009年就过世了。

  因为有行政职务,任继愈拒绝参与自己主编的这些著作的评奖。

在编辑《中华大藏经》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办公室,他自己掏钱,每月400元租房子给编辑部用。

他对中华古籍那是真爱,感情深极了。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任继愈在馆内巡视,突然发现老朋友季羡林坐在古籍善本阅览室里,也没在看书,就在那儿坐着。

任继愈很奇怪,就上前问为什么。

季羡林说,你们国家图书馆不是有规定吗,看古籍善本达不到一定级别就没资格看,我学生需要看但没资格,我有资格。

我替他借,他看,我坐着。

任继愈太怒:

“这些不合理的规矩必须改!

”此后,古籍善本的借阅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了。

  但是,任继愈也清醒地看到,古籍善本既有文献价值,也有文物价值。

古籍善本是不可能像普通图书一样任人使用的。

为解决使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他提出大力开展古籍影印出版的主张,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是承担了这项重任。

时任国图出版社社长的郭又陵说:

“我还记得当时任老对我说,不能什么书赚钱就出什么书,出版事业不能一切向钱看。

古籍影印成本高、印数少、利润薄,但只要对读者有益,我们就要做下去。

”出版社在影印《敦煌遗书》和《四库全书》时遇到了资金困难,是任继愈亲自给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写信要来了资金,使深藏于书库的古籍善本特别是重要而稀见的古籍化身千百,嘉惠学林。

  1987年,国家图书馆一期工程竣工后,国图门前的那条中关村南大街也开始改造,但完工后的道路在国图这一段既没有过街天桥,也没有地下通道,甚至连个斑马线都没画。

读者从路东到路西的国图正门需要绕很大一个弯。

任继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国图和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协商一年多还是毫无进展。

最后是任继愈亲自去找市长,才总算在门口给国图留了一条斑马线。

  1988年,国家图书馆准备出访日本国会图书馆。

时任办公室主任的黄润华按惯例给任继愈送去500元置装费。

当时出国不像现在,大家工资也低,都没啥像样的衣服,所以出国都给发置装费,买身西装,但给任先生送去时,他坚决拒收。

  在同事们印象里,任继愈和任何人说话都是商量的口吻,绝没有以上压下那种命令式的话。

但有一次,任继愈把郭又陵叫到家里,说:

“这本书你帮我出了。

”口气很严肃,也很坚决。

看着一脸疑惑的郭又陵,任继愈解释说,这部书是他的一个老学生写的。

这位学生是60年代北大哲学系的高材生,本打算毕业后留校当老师的,但当时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学生在征求任继愈的意见时,任继愈鼓励他去边疆工作。

结果去到边疆之后运动不断,学术研究被迫中断,直到80年代回到北京才恢复,成果就是这本薄薄的书稿。

也不让你们亏本出书,这位学生拿了1.5万元,用做出书费。

后来书出版了,郭又陵听说,这笔钱是任先生自己掏的。

  任继愈不但是著名学者,也是享誉全国的书法大家,来求墨宝的人络绎不绝。

但只要对方是学校、研究机构、博物馆等,他分文不取;如果对方是商业机构,对不起,不写。

有一次,一所新成立的学校请任继愈题写校名,他在了解了学校的教学宗旨后欣然提笔。

不久秘书科就收到该校送来的一笔现金,行政处长知道任先生会拒收,到他家里扔下钱就跑。

没几天,这所学校的校长收到了“母亲水窖”的捐献证书。

   任先生家里没什么东西,有的只是书,但这批书最后也都捐给了他老家的图书馆。

                   (摘编自《人民日报》,作者张贺,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任继愈在国图担任行政职务,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尤其是古籍的整理和编纂出版,也因此而放弃了自己的研究与著述。

 B.季羡林借书自己却不看的细节,一方面表现了任继愈善于听从建议的态度。

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文人对于国图僵化的制度的不满。

C.任继愈先生出面命令郭又陵为自己的学生出书,是因为他觉得当年鼓励学生去边疆工作是自己的失误.现在只能用这一方式来弥补。

 D.这篇传记不是重点介绍任继愈先生在学术方面作为大师的成就和贡献,而是选择了生活、工作中的几件小事来表现他为人处世的特点。

5.任继愈任职国家图书馆期间,为国图做了哪些工作?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分)

答:

6.任继愈先生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请老师吃顿饭

闫 岩

  七中初二(7)班转来一名叫薛小涛的学生。

薛小涛身着崭新耐克装束出现,一副土豪姿态。

经多名同学探究,涛父是位房地产大老板。

  土豪只能代表身份,代表不了成绩。

一周后单元摸底测试,薛小涛仅得了40分,是最后一名。

考卷发下去,涛父一再打电话邀请蔡老师吃顿饭沟通沟通孩子的学习问题。

蔡老师推脱不掉,答应薛父去家吃顿便饭,时间定在周五晚上。

  周五说到就到,蔡老师与薛小涛一起来到薛家。

薛家果然如蔡老师所料,奢侈豪华金碧辉煌。

还好薛家夫妻淳朴自然,没有丝毫的土豪之气。

这顿饭佳肴满桌,饭桌上薛家夫妻诚恳之至,一再强调他们忙着做生意顾不上孩子,希望蔡老师能多关照。

蔡老师讲,教好班里的每位学生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顿饭后蔡老师发现他包里多了个大红包。

说真的,眼下的这种风气,红包对老师来说也不算个大事儿,对土豪来说,1000块还不够一顿饭钱。

蔡老师把它当作私房钱放在了办公室的抽屉里。

  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

吃了也拿了不能欠人家的。

蔡老师开始给薛小涛补课。

薛小涛聪明,一点就透,成绩上升迅速。

期末薛小涛竟考了全班第20名。

蔡老师欣慰,涛父涛母欣喜,又再三邀请蔡老师吃顿饭。

蔡老师照样拒绝不掉赴了宴请。

这次涛母回娘家,涛父约他去饭店,自然也是高级饭店。

饭桌上蔡老师夸小涛是个好苗子,涛父对蔡老师感恩戴德。

回来后蔡老师包里又冒出来一个大红包。

  学期结束,期末薛小涛考了全班第五名。

涛父涛母心花怒放再次请蔡老师吃顿饭,时间定在周日。

结果,周日还没到。

薛小涛出了状况。

薛小涛在周五放学时叫住了蔡老师说他有事儿,蔡老师把他带到办公室。

薛小涛看起来有些怯惧.蔡老师很耐心地等他讲话。

半晌他终于张口:

“蔡老师.我想转学。

  蔡老师惊诧地问:

“为什么?

’’

  薛小涛的头徐徐抬起,蔡老师看到他目光悲切却又洪亮持重地说:

“我爸根本不是大老板,他其实只是一个卑微的农民工。

他为了我能在城里上个好学校,找关系托门子花了很多钱;又怕同学老师看不起我,为我买名牌服装、蔡老师你还记得第一次到我家吃饭吗?

那不是我家,那是我爸为了伪装借的包工头的家。

那顿饭吃了我爸半个月的工资。

后来我考了全班第五,他们又请你吃感恩饭。

难道我的好成绩不是对老师的感恩吗?

他们那么辛苦,节衣缩食却让我吃穿都是最好的,还要为我把大把大把的钱花在请客送礼上。

我很迷茫,无论我学习退步还是进步,他们都有理由请客送礼。

蔡老师.我想再回村里上学,因为那里更适合我这个农村孩子。

  薛小涛声泪俱下,蔡老师的愧疚之心已难以平复。

他不露声色地拉过薛小涛的手说:

“小涛,蔡老师一直都在等你敞开心扉诉说这一切,因为蔡老师相信你是有胆识有魄力的好学生,蔡老师也为你今天的勇气喝彩。

”蔡老师拉开抽屉拿出两个红包:

“小涛你看,红包都在这儿。

作为人民教师,我必须有原则,我一直在等时机还给你们。

小涛你说得对,你的成绩就是对老师对父母最大的感恩。

小涛,今天你是蔡老师的骄傲,蔡老师相信将来你也会是我的骄傲。

你已经用行动证买了自己是最棒的!

”薛小涛一时难以自控泪水溢出,他坚定地说:

“蔡老师,你也是我的骄傲,我一生的骄傲!

  蔡老师再次从抽屉拿出几张表格说:

“今年的优秀贫困生补助马上开始申请,小涛你如果不够优秀,蔡老师不会给你开绿灯。

”薛小涛自信地答道:

“我不要蔡老师开绿灯,我会证明自己的优秀。

  次日,蔡老师偷偷从工资卡上取了该取的钱放进抽屉的红包里,放学后拿着红包跟小涛一起向他们租住的家走去。

路上,蔡老师幽默地说:

“小涛,你考了这么好的成绩,我也占一小部分功劳,你必须请我在你家吃顿家常便饭。

”薛小涛说:

“没问题,我妈做的玉米饼子特别好吃,还保证能让你减肥。

”师生俩默契地笑起来。

  至于钱的问题,老婆知道了会怎么样?

蔡老师想,那只是内部矛盾.总有办法解决的。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对薛小涛家庭条件的交代,用了“土豪姿态”“多名同学探究”等语言来表述,流露出明显的讽刺意味,褒贬尽在其中。

 B.“薛家”的奢侈豪华金碧辉煌与薛家夫妻淳朴自然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出两人农民工的身份,为后文揭示真相作好了铺垫。

 C.薛小涛成绩迅速上升,完全是因为蔡老师的补课,也证明其父母两次给蔡老师红包、请吃饭、煞费苦心为孩子付出一切的正确性。

 D.小说结尾关于蔡老师如何回答老婆关于钱的询问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他性格中的弱项,不利于他的形象刻画,其实完全可以删去。

 E.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展示了一个师生之间的温情故事;在人物刻画方面,语言描写尤为成功,既符合人物身份又不失幽默风趣。

8.小说在刻画蔡老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9.小说中薛小涛和蔡老师互相认为对方是自己的“骄傲”,为什么?

请结合全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

父滂,为汉司徒。

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

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

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

  除谯令,不就。

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

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

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

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布大怒,以兵胁涣曰:

“为之则生,不为则死。

”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

“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

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

”布惭而止。

  布诛,涣得归太祖。

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

涣白太祖曰:

“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

”太祖从之,百姓大悦。

迁为梁相。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徽为谏议大夫前后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涣言于太祖曰:

“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

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

’’太祖善其言。

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赐谷二千斛。

文帝闻涣昔拒吕布之事,问涣从弟敏:

“涣勇怯何如?

”敏对曰:

“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第十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徵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B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徵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C.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徵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D.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徵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称,三公之一,主管民事,为正一品官员。

 B。

“茂才”汉代指优秀人才。

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C.“屯田”是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D.文中的“辟”指被征召,“举”指授予官职,“除”“迁”则指官职的任命和调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袁涣出身世家,无纨绔气。

袁涣的父亲袁滂做过汉朝的司徒,当时各家公子大多违越法律制度,而袁涣清雅宁静,举动必定符合礼节。

 B.袁涣正道直行,不屈淫威。

在被袁术咨询时。

常有严正的议论,袁术不能违抗;面对吕布威胁,他坚持认为刘备是有德之人,骂之不当。

 C。

袁涣深请民意,建言恰当。

归附太祖,百姓不乐意屯田而逃亡,袁涣对太祖说民众安于故土,应顺从他们的心意,不想做的就不要勉强。

 D.袁涣外表和柔,内心坚强。

其堂弟袁敏说他貌似乎和柔顺,但在大节面前,处于危难当中时,即使是古代的勇士孟贲、夏育也比不过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5分)

  译文:

(2)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柳梢青•春感

[南宋]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③。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④心情。

  【注】①刘辰翁:

南宋末年著名词人。

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

晚年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中,此词写于此时。

②银花:

元宵节的花灯。

③愁城:

南宋京师临安,与下文“辇下”义同。

④海上:

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铁马蒙毡”一句,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

而且氛围凄凉阴森可怖,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极不相合。

 B.“银花洒泪”一句写得极为动情,它将客观景象主观化、拟人化,使银灯具有人的形象和感情,渲染了哀伤而肃穆的凄凉氛围。

 C.“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写故都临安元宵佳节鼓吹弹唱的情景,身为忠于南宋故国的遗民,根本听不懂这些外族歌声。

 D.“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这两句在词中既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又表明上阕所写的都是自己在故都的亲见亲闻。

 E.词人隐居家乡,心系故国,通过对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的今昔对比,流露出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激,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15.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佛狸祠下,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宋濂不辞辛苦赶赴远方拜师求学的艰难。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台砜刚过。

经受了暴风雨洗礼的玉山风景更加秀美,成千上万的市民和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地涌入景区,饱览胜景。

  

 ②电影《捉妖记》既有武道与术法的碰撞,又有爱情与宿命的纠结,多了些迷离幻境的诱惑,少了些清规戒律的约束。

 ③欲了解中国文明。

两千年看西安,一千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

要了解旧上海,就一定要读那些包罗万象的小报。

  

 ④春天的运河古城,花红柳绿,生机盎然,游人漫步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河畔,含英咀华,欣赏着粼粼水波、烟柳画桥。

 ⑤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学生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⑥三毛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成就独特,卓尔不群,她对情感、自由和人性美的强烈追求,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显露。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趵突泉菊花展上,数以万计的菊花竞相开放,妖娆多姿,高雅不群,一株株盛开在寒秋之中,散发出特别的美丽和冷香,着实迷人。

  

 B.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创新论坛”,XX董事长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

XX连接的范围越来越广,事物也越来越多。

 C.我国将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全力以赴保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D.从国内现有新闻广播的节目类型来看,目前,大致可分为轮盘+早中晚新闻密集段、轮盘+板块节目、板块节目+专题节目等几种形式。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很多癌症致死者明明是手术治疗(包括化、放疗)导致的。

 ① 有人却把这个责任推给

所患的疾病——癌症,这是不公正的。

手术 ② 切除可见的癌病灶.却不能切除滋生癌症的土壤。

 ③ 这个土壤未除,癌症就随时可以复发, ④ 复发时的身体条件更差。

 ⑤ 经过了手术的摧残,人体抗病能力大大减弱。

可见。

把手术说成是治疗癌症的除根

术, ⑥ 是一种骗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