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8923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docx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

高考语文必刷卷二(全国通用版)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题;共6分)

1.(6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爸爸去哪儿》的节目模式购自韩国,不仅48小时的亲子体验让明星能与孩子一起度过欢乐的时光,也让观众看到明星们真情流露的一面。

B.冯小刚“掌勺”春晚的消息经各大媒体传出后,尽管支持者不在少数,但现在的春晚,已再无可能回到“全民联欢”的节目定位时期。

C.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纪念大会将于10日在FNB体育场举行,届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各国领导人将出席,南非对此启动了一级防范措施。

D.中美合作调查烧煤地区与不烧煤地区人群寿命以计算雾霾对人的影响,结果显示,烧煤地区人均寿命比不烧煤地区人均寿命平均低5.52年。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散文就是散文,何来快餐化

郭军平

时下散文领域有一些学人喜欢把那些精短类的散文称为“快餐化散文”,我实在认为不妥。

散文就是散文,何来快餐化。

在散文前面冠以“快餐化”总感觉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蔑视。

持这种观点的学人无非就是喜好那些长篇大论的三五千字以上或者洋洋万言的散文,总认为这样的散文就是大散文,就是厚重、有分量、有历史责任感、有生命感悟力的好散文,就是耐人寻味、耐人咀嚼、流传百世万世千古流芳的好散文;甚至有些学人还极力指责批评各类报纸副刊的散文,称为其大都是些快餐型散文。

这种狭隘散文观的错误认识,其实是严重缺乏文学常识的,是对散文创作领域的错误指导。

散文创作和其他文学体裁创作一样,都要反映生活,提炼生活,升华生活,指导生活,以其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作为散文素材的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包罗万象的,大到天文地理,小到家长里短,中到国家大事,人物春秋,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在所有的文学体裁里,最有表现力的最能够表现生活真实的恐怕还是散文家族,散文其实就是所有文学体裁里的一个泱泱大国。

自古及今,从中到外,几乎所有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文学大师们都有散文著作,更不用说许许多多的无名之辈的散文作者了。

散文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还不是因为其表现形式灵活,不像诗歌那样受到这样那样的约束。

散文,名为散,顾名思义,放开之文,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所可写你自然可以洋洋万言,甚至几万言自由挥洒,无人嫌你长;无所可写你自然也可以几百字或者千把字来表现,也无人嫌你短。

散文的质量高低好坏不能以长短来评定,评定散文质量的高低好坏最终还是以其是否有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表现形式为准的。

有些散文看起来短,但是却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打动着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

以中国古代散文来看,无论是《论语》的简短的对话体,还是孟子的论辩体,或者是《老子》的格言体,以至于到《荀子》《韩非子》《庄子》的学者体,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是因为其内容的长和短来确定的,而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决定的。

唐宋八大家,明清散文,甚至包括影响较大的《古文观止》里所收录的所有散文,哪一个不是依照这样的标准。

如果要按照有些学人的标准以字数来论短长,这些岂不都成了快餐散文,如果给它们加上快餐二字,岂不是对他们的亵渎和不尊吗?

古代散文是这样,那么现代散文呢?

像鲁迅、郭沫若、巴金、胡适、周作人、冰心、郁达夫等他们的精美散文何尝是以长篇大论独领风骚的,恰恰相反,他们的散文大都很精短,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因此才成为后人们不断学习和借鉴的范本。

特别一提的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有一个观点就是“力求散文精和短”,并且他也是追求“散文精和短”艺术的实践者。

那么外国散文家呢?

像培根的哲理散文、蒙田的随笔哪一个是因为长篇大论而驰名中外的呢?

因此,散文的长并不标志着思想容量大,艺术性强;散文的短也不标志着思想内容贫乏,艺术性弱。

有些散文的长反而让人感到啰嗦、乏味、无聊;而有些短,反而让人感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因此,散文的写作尽可以依照真情真性真识来写,没有必要以文字的长短来确定其艺术价值的高低。

朱自清的《背影》既不华丽,内容也不长,但是却登上了散文的高峰,指引着散文的创作。

如果以字数长短来评价,岂不是连朱自清这样的大家的文章也成了快餐化散文,这真是对散文的亵渎,对大师的污蔑。

散文本来就是不拘形式、自由灵活的一种文体,大师们可以写,无名作者就是老百姓也可以写,“以吾手写吾心”,自由倾吐,自由抒发,何来那么多的规矩,何必规定这样写、那样写。

东指点,西指点,好像他就是散文大师一样,其实让他自己来写,也不见得就比谁高明。

所以,要让散文创作繁荣,还是应以一种包容宽宏的视野来看,不要随便框定形式,框定名词,随意贬低报纸副刊上发表的各类散文;毕竟报纸副刊上的散文无论艺术性还是思想性,其实都是很不错的,去掉“快餐化”的贬称,恢复散文就是散文的称呼。

(选自《新华副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快餐化散文”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蔑视,其判断标准是错误的。

B.散文素材广泛,因此,根据不同素材进行写作,就会出现形式长短的不同。

C.散文只关思想内涵和艺术性,与长短无关;散文的质量是以真情真性真识来决定的。

D.散文创作的繁荣容不得一些批评,要多包容,多鼓励,才会出现精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2段用充分的事例说明有些学人提出“快餐化散文”观点的基础,为下文批驳打下基础。

B.文章第3段作者宕开一笔,阐述了散文文体的本质特点,在第4段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下文展开论证做好铺垫。

C.文章第5,6段分别从古今中外著名散文家的写作实践来谈论这个道理,显得论证严密,无懈可击。

D.文章第7段提出了散文写作的依据,这与作者最后一段的论述某些方面有些矛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前面加一个“快餐化”是对散文的贬称,文章呼吁去掉,不要乱扣帽子,如果这样,不利于散文的繁荣。

B.散文的长与短无关质量的高低,所以我们不能以散文的长和短来评价散文的高低。

C.如果依照作者提出的观点,那么长文章里可能也有劣品,短文章里可能也有精品。

D.文章呼吁去掉“快餐化散文”名称,其实是为短文章张目,不利于散文向深度厚重开掘。

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

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中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时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的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竟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

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

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便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

“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

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万人的人格。

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便怎样!

”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了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

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梁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

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

“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

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地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的兴趣特别广泛。

他曾对子女说:

“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有删改)

(1)文中多次引用了梁启超的话,有什么好处?

(2)本文写梁启超,为什么提及他的好友汤觉顿?

4.(12分)(2019高一下·长春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名字

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

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

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

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

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高。

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

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平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

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

冯得财。

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

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一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

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

冯富贵。

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

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叫小名。

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

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

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

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

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

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

冯三两个字飄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

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

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

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

很久,没有人答应。

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

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

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

谁不想富贵呀。

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

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

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

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

户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

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

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

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

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

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

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

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

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

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

(节选自《虚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虛幻”等词语。

B.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

C.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

D.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2)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

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5.(11分)(2019高三下·衡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宽父无晦,袁州刺吏。

宽通略,以文词进,骑射、弹棋、投壶特妙。

景云中,为润州参军,刺史韦铣为按察使,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

转太常博士。

礼部拟国忌之辰享庙用乐,下太常,宽深达礼节,特建新意,以为庙尊忌卑则登歌,庙卑忌尊则去龠。

中书令张说谓宽明识,举而行之。

再迁为刑部员外郎。

有万骑将军马崇正昼杀人,时开府、霍国公王毛仲恩幸用事,将鬻其狱,宽执之不回。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选吏部侍郎,及玄宗还京,又改蒲州刺史。

州境久旱,入境,雨乃大浃。

迁河南尹,不附权贵,务于恤隐。

政乃大理。

改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除太原尹。

赐紫金鱼袋。

玄宗赋诗而饯之,曰:

“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

”天宝初,除陈留太守,兼采访使。

寻而范阳节度李适之入为御史大夫,除宽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替之。

时北平军使乌承恩恃以蕃酋与中贵通,恣求货贿,宽以法按之。

檀州刺史何僧献生口数十人,宽悉命归之,故夷夏感悦。

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

及韦坚构祸,宽又以亲累贬为安陆别驾员外置。

林甫使罗希奭南杀李适之,纡路至安陆过,拟怖死之。

宽叩头祈请,希奭不宿而过。

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

然崇信释典。

常与僧徒往来,焚香礼忏,老而弥笃。

累迁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拜礼部尚书。

十四载卒,年七十五。

诏赠太子少傅,赙帛一百五十段、粟一百五十石。

兄弟八人,皆明经及第,入台省,典郡者五人。

(节选自《旧唐书·裴宽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B.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C.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D.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体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若不会,就用箭投酒壶代替。

B.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主要职责是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C.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

除“蕃”字以外,还有“蛮”“夷”等字眼。

D.生口本指俘虏。

后以俘虏为奴隶,即用作奴隶的称呼。

从文中语境看,是俘虏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宽官居太常,通晓礼仪礼节。

礼部打算皇帝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裴宽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否则不可,张说按这种说法予以施行。

B.裴宽不惧权贵,敢于秉公执法。

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尽管权贵王毛仲想出卖官爵,枉法断案,但身居刑部员外郎的裴宽依然逮捕了马崇。

C.裴宽关心百姓,深得皇帝赞赏。

他刚来到蒲州任职,久旱的蒲州就下了一场透雨,这件事从侧面表现了裴宽对百姓的体恤,唐玄宗曾赠诗予以褒扬。

D.裴宽受累被贬,试图躲避灾祸。

裴宽因受韦坚的牵连被贬安陆,罗希奭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

②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6.(7分)(2019高三上·浙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蝶恋花

(北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①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注释】①终了:

纵了,即使写成。

(1)全词抒写________(之情)。

用词典雅精致,如下阕为避免直白重复,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指代书信。

(2)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晏几道是“古之伤心人”,请从上阕赏析词人是如何抒写伤心语的。

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3分)

7.(3分)(2017高二下·安阳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

②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因佩戴香草受到指责,象征自己因德行高沽而受到小人攻击排挤。

③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

8.(1分)(2017·汕头模拟)泰山中学张广同学从正义路南国书城走出来时,恰好看到马路对面公共候车亭有位老人突然倒地。

当他赶到老人身旁时,发现老人(女性)昏迷不醒,情况危急。

张广马上给警务中心(110)、救护中心(120)打了电话,并守护在老人身旁等待救助。

医生到场开展救护后并将老人送到市人民医院就医。

警察从老人身上手机的通话记录中发现:

老人40分钟前与“儿子”通过电话。

请你以张广的名义分别给警务中心、救护中心各打一个应急电话,再以警察的名义给老人的“儿子”打一个电话,向各方面简要报告事情的经过。

每个电话内容不超过40字。

9.(5分)理清下面一段话的思路,概括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

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他们相爱很深,但由于两家是世仇,感情得不到家里其他成员的认可,双方的家长百般阻挠。

然而,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家长的干涉而有丝毫的减弱,反而相爱更深,最终双双殉情而死。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外部的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人们的逆反心理就越强烈。

对此,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往往存在这种心理:

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________;相反,________。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0.(5分)(2019高一下·惠州期末)写作

阅读下面这幅名为《屈原是谁?

》的漫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

屈原是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题;共6分)

1-1、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3分)

7-1、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