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874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docx

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主要是指由于土地过度利用或水资源匮乏等原因造成的介于沙化与非沙化土地之间的一种退化土地。

读下图“2005年我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的利用类型结构”,完成1~3题。

1.读图判断,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及其比重是()

A.耕地92%B.草地68%C.耕地23%D.草地78%

【答案】B

【解析】首先从三角坐标系中可读出草地约占68%,耕地约占23%,其它类地约占9%;BD的读数都是正确的是,但草地所占比重较大,为“主要类型”。

2.防治土地沙漠化需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在干旱地区沙漠边缘的绿洲,适宜的措施是()

A.大力种植以乔木为主的植被,防风固沙

B.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C.在缓坡地带,大力修建梯田

D.采取人工措施,增加冰川积雪的融化量

【答案】B

【解析】干旱地区的沙漠边缘之所以出现绿洲,是因为有河流流经或有地下水出露,其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上游地区过度利用水资源,因此选B。

3.下列地理现象,可以指示土地荒漠化迹象的是()

A.地表反射率降低

B.众多的沙丘固定

C.生物多样性增强

D.生物生产力下降

【答案】D

【解析】土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土地退化过程中生物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下降,地表反射率上升,固定沙丘活化。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公里,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

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

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完成4~5题:

4.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答案】B

【解析】沙漠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降低风速即可减缓沙漠向铁路的蔓延。

5.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答案】D

【解析】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旅游业既尽可能少地影响环境,又可带动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读下图“尼罗河三角洲土壤含盐度分布”(单位:

ppm),回答6~8题。

6.甲、乙两地土壤含盐度高,分别是因为()

A.化肥使用量过大、不合理灌溉

B.不合理的灌溉、化肥使用量过大

C.海水入浸、不合理灌溉

D.排放工业废水、化肥使用量过大

7.导致甲区域土壤含盐度高的根本原因最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

B.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导致入海径流量大减

C.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

D.地壳下沉,海洋面积扩大

8.据图判断,尼罗河三角洲土壤含盐度分布规律为()

A.自北向南、自东向西递增

B.自东西向中间增加

C.自河流向两侧增加

D.自内陆向沿海、自河流向两侧增加

【答案】6.C7.B8.D图示为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中间为尼罗河,北侧为地中海,再结合图示信息不难判断第8题选D。

随着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入海径流量、泥水减少,导致河口三角洲退缩,海水入侵,越靠近海岸,盐度越高。

在河流两岸的农业区,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随着大水漫灌,可能导致盐碱化,但靠近河流地区,受淡水影响,盐度较低。

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而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在东北林区。

10.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①沙尘暴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台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森林破坏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不同。

e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易造成水土流失。

读下图“全球不同程度退化土地的分布情况”(1997年数据),回答11~13题。

11.关于下列各洲退化土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亚洲土地退化以土地盐碱化和土地沙漠化为主

B.非洲严重退化土地占全球的比重,高于其他大洲

C.南美洲严重退化土地面积超过北美洲

D.欧洲退化土地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小

【答案】B

【解析】注意读图,看清选项中的“严重退化”、“退化”,结合图形容易排除CD;亚洲土地退化的原因复杂,水土流失、荒漠化更多。

12.如图所示,澳大利亚几乎没有严重、极严重退化土地,其主要原因是()

A.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沙尘暴少发

B.农业区降水较丰沛,灌溉量小

C.降水丰沛的地区,水土流失较轻

D.地广人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适度

【答案】D

【解析】全球来看,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为人地矛盾尖锐,过度资源(过牧、过垦、过樵等),导致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12题选D,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象。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

读图回答13~14题。

13.比较两幅形象,可判读和分析出( )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答案】D

【解析】图示显示,三角洲面积减少,故泥沙含量减少;三角洲故道南岸侵蚀作用增强;河流主流由东南改向东北。

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14.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答案】B

【解析】河口三角洲附近泥沙沉积作用强,河流水量小,不适宜建设大型港口、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旅游。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合理利用方式是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生态整体模型试验,是在短期内检验实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

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两图,据图回答15~16题。

15.据图示判断,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的关系是()

A.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负相关

B.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线性正相关

C.植被覆盖度提高20%,径流产生量相应增加20%

D.植被覆盖度在20%~60%之间时,径流产生量最大

【答案】A

【解析】认真读图,可看出二者负相关,但并非线性相关,BC错;植被覆盖度在20%以下时,径流产生量最大。

16.根据图示情况,在考虑了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后,黄土高原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度是()

A.20%~40%之间

B.40%~60%之间

C.70%~85%之间

D.85%以上

【答案】C

【解析】从右图中看出,当植被覆盖度大于70%时,随植被覆盖度增加,减沙效益基本不变,因此70%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佳结合位置。

从左图看,植被覆盖度达到80%左右时,其生态效益已经十分明显。

结合两者,选C。

2007年12月7日,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国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计划于2009年完工。

与此同时,中国正着手在长江上游(即金沙江下游)建造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总发电量将是三峡电站的两倍,其中溪洛渡电站已于上月实现截流。

据此完成19~20题。

 

17.关于溪洛渡水电站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主要为高山高原气候

B.该区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C.该区域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

D.该区域整治的重点是防治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答案】C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河流形状及省界可知: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农业商品率较低;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四周多高山,夏季降水集中,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长江水患主要在中游河段。

18.溪洛渡水电站建成以后将对长江三峡产生的影响有( )

A.减少三峡水库泥沙淤积

B.水库控制了长江流量,因此三峡大坝年发电总量将减少

C.长江枯水期,三峡水库的水位将进一步降低

D.对三峡工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答案】A

【解析】溪洛渡水电站建成后,会拦截一部分泥沙,减少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但对长江流量影响极小。

下图所示中甲是某著名湖泊,乙表示其水位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7~20题。

 

19.乙图所给的信息能明确说明()

A.4、7两月的水位差比1、4两月的水位差大

B.4、7两月的水面积差比1、4两月的水面积差大

C.4、7两月的水量差比1、4两月的水量差大

D.4、7两月的盐度差比1、4两月的盐度差大

【答案】B

【解析】正确读图,真正显示的只有面积的变化,水位、水量、盐度只能靠推测,只是一种可能性。

20.与③河段河流水文特征不符合的是()

A.淡水水质B.夏季断流C.春季凌汛D.夏季洪涝

【答案】B

【解析】③河段如果断流会发生在其水量少的季节,冬季。

下图表示“中国的大庆油田,俄罗斯的罗马什金油田、杜玛兹油田和土库曼斯坦的古姆达格油田采油速度与最大采油速度之间的比值随投产时间的变化曲线图”(比值为“1”时,即达到“巅峰时刻”)。

读图,完成5~6题。

21.图示曲线反映了()

A.古姆达格油田开采时间最晚

B.大庆油田稳产、高产时间最长

C.罗马什金油田储油量最大

D.杜玛兹油田的开采率最高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大庆油田稳产、高产时间最长。

22.有关石油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世界上利用的石油资源主要来自中亚地区的油田

B.近年来中国石油产量保持平稳增加的态势,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C.应对石油危机的主要措施是降低石油价格

D.中国石油利用的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

【答案】D

【解析】中国石油利用效率低,节油潜力大。

我国石油生产量远小于消费量。

辽宁省阜新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

2008年3月,阜新市被国家界定为首批资源枯竭城市。

2008年10月,辽宁启动实施“突破阜新”战略。

据此回答23~25题。

23.“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主要依据是

①矿区有大量废弃土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②交通条件优越③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④农业能承载更多劳动力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因煤而兴,附近农业人口比重相对较少,加之废弃土地的再利用,人均土地资源丰富。

工业较发达,非农人口较多,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24.“突破阜新”战略采取了如下部分措施,与鲁尔区治理思路不一致的是()

A.加快推进煤化工,特别是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项目

B.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

C.省直部门帮扶阜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D.在发展战略格局上,把阜新纳入沈阳经济区,建设沈阜经济产业带

【答案】C

【解析】A、B、D三项均符合鲁尔区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业布局,

拓展交通网等措施,省直部门帮扶则体现了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25.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答案】D

【解析】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由于寻找了新的经济增长点,GDP不一定会下降;第一产业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口部分迁出,迁出人口量取决于其转型是否成功;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以促使经济复兴。

二、综合题

26.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人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3)弱水下游流人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

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有、、、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答案】

(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

(4)有利条件:

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

不利条件:

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

(1)由图知,该区域为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在自然区上属于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该区域气候干旱,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3)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措施。

(4)评价需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自然条件需从气候、资源、植被等方面回答。

27.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正在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

能源工业是沿海产业带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图甲为“江苏沿海产业带位置图”,图乙为“江苏沿海产业带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图乙

(1)图乙a、b、c三处中,风力发电场最宜建在  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沿海建设风力发电场最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填代号)。

A.大气污染B.水污染

C.影响鸟类栖息D.影响沿海气候

(3)沿海产业带新建的火电站宜选择在港口附近,主要原因是      。

(4)田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已于2007年5月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

请简要分析江苏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

 

【答案】

(1)b风能资源丰富用地条件较好

(2)C

(3)利用海运条件运进煤炭资源

(4)江苏经济发达,用电量大;常规能源资源缺乏;核电是清洁能源(新能源)。

【解析】

(1)风力发电场易建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即等风力线密集的地方,还需要有广阔的地方。

(2)风力资源是清洁能源,所以不会造成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不大,风力发电设备影响鸟类的迁徙。

(3)江苏省煤炭资源较缺乏,建火电厂需从外运进煤炭资源。

(4)本题需从能源的供需两方面考虑。

28.读“两湖泊示意图”,完成问题。

(1)甲图中湖泊周围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风力;流水)乙图中平原地区沉积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风力;流水)

(2)说出甲图所示地区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分析近年来,甲、乙两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试分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可能产生的问题。

 

【答案】

(1)风力流水

(2)荒漠化、盐碱化(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3)甲处:

由于沿河两岸引水灌溉用水量过大,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水流量减少;气候变暖,源头附近冰川退缩,加之蒸发量增大;乙处:

流域内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

(4)湖泊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湖区及长江干流洪涝灾害日趋严重;泥沙淤塞,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渔获量下降,农民收入降低。

【解析】甲为咸海,地处干旱的内陆地区,乙为洞庭湖,地处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1)

(2)不难做答。

(3)干旱地区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注入的水量减少,结合咸海附近的实际情况,灌溉农业区消耗大量径流,且径流的补给可能减少。

湿润地区湖泊面积的缩小,主要考虑泥沙淤积,洞庭湖周围又围湖造田较多。

(注:

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湖泊面积、深度变化还需考虑内力作用的影响)

(4)其实就是湖泊效益的反面。

防洪、航运、供水、养殖、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29.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过杰出贡献。

1980年,辽宁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广东省的两倍,而目前仅为广东省的一半。

读“我国某工业基地图”,回答问题。

 

(1)图中城市A为,B为。

(2)简析图示区域在发展初期凭借的优势条件。

 

(3)简述当前图示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境。

 

(4)请谈谈图示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答案】

(1)鞍山抚顺

(2)丰富的铁、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3)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产品竞争力不高。

(4)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②改进技术工艺,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全面改造提升加工制造业,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③全面治理环境污染;④利用沿边和邻近韩国、日本的地理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⑤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有关的地理事物。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不难判断出该地区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

(1)考查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

(2)关键要注意“区域的发展初期”。

(3)工业结构偏重,资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设备老化等,成为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

(4)结合鲁尔区,从政策、自身优势、生产技术、环境治理等方面加以阐述。

30.2010年8月31日,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我国又一条横贯东西的能源大动脉“川气东送”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并投入商业化运行。

工程管道总长2170公里,其中干线全长1635公里,设计年输净化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阅读“川气东送主干管道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请说出气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原因。

 

(2)请简要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对目标市场的积极意义。

 

(3)为保护沿线地区的环境,“川气东输”工程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分析在气源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最有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4)说明普光附近天然气开发的不利条件。

【答案】

(1)地处山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季风气候区,降水变化率大,地质灾害多发,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

(2)大量使用相对清洁的天然气替代煤炭作为能源,可以有效改善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缓解能源短缺状况;缓解煤炭运输对铁路的压力;提供充足的化工原料,促进化学工业发展;拉动相关产业(服务业、商业、建筑、建材等)发展,增加就业、增加收入等。

(3)可能导致水土流失。

过度的人类活动,可能破坏当地植被,因川渝地区降水多且集中(降水变率大,多暴雨),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中小河流众多,生态环境脆弱,在强烈的流水侵蚀下,可能出现水土流失。

(4)资金和技术水平不足;经济落后,天然气的消费量较小;交通不便,管道运输能力欠缺,基础设施落后;山区地形,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

(1)生态环境脆弱主要表现为易遭到破坏、破坏后又难以恢复,再结合气源区为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山区进行分析即可。

(2)能源调配工程对目标区的意义主要考虑:

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促进经济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防治污染;专有线路,缓解原来线路的交通紧张状况;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

(3)分析问题,不要说出问题本身,还要简单阐明问题产生的原因。

气源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变率大;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山区,地形起伏大,可判断主要生态问题可能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

(4)矿区开发条件主要考虑资源多少、生态环境、资金、技术、市场、交通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首先从三角坐标系中可读出草地约占68%,耕地约占23%,其它类地约占9%;BD的读数都是正确的是,但草地所占比重较大,为“主要类型”。

2.B干旱地区的沙漠边缘之所以出现绿洲,是因为有河流流经或有地下水出露,其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上游地区过度利用水资源,因此选B。

3.D土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土地退化过程中生物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下降,地表反射率上升,固定沙丘活化。

4.B 沙漠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降低风速即可减缓沙漠向铁路的蔓延。

5.D 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旅游业既尽可能少地影响环境,又可带动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6.C7.B8.D图示为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中间为尼罗河,北侧为地中海,再结合图示信息不难判断第8题选D。

随着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入海径流量、泥水减少,导致河口三角洲退缩,海水入侵,越靠近海岸,盐度越高。

在河流两岸的农业区,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随着大水漫灌,可能导致盐碱化,但靠近河流地区,受淡水影响,盐度较低。

9.A 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而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在东北林区。

10.B 森林破坏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不同。

e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易造成水土流失。

11.B注意读图,看清选项中的“严重退化”、“退化”,结合图形容易排除CD;亚洲土地退化的原因复杂,水土流失、荒漠化更多。

12.D13.C全球来看,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为人地矛盾尖锐,过度资源(过牧、过垦、过樵等),导致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12题选D,

13.D 图示显示,三角洲面积减少,故泥沙含量减少;三角洲故道南岸侵蚀作用增强;河流主流由东南改向东北。

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14.B 河口三角洲附近泥沙沉积作用强,河流水量小,不适宜建设大型港口、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旅游。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合理利用方式是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15.A认真读图,可看出二者负相关,但并非线性相关,BC错;植被覆盖度在20%以下时,径流产生量最大。

16.C从右图中看出,当植被覆盖度大于70%时,随植被覆盖度增加,减沙效益基本不变,因此70%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佳结合位置。

从左图看,植被覆盖度达到80%左右时,其生态效益已经十分明显。

结合两者,选C。

17.C 由图中经纬度、河流形状及省界可知: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农业商品率较低;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四周多高山,夏季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